BBM 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新会员
搜索
楼主: TonyLau

[布告] 《断背山·备忘录》荐稿活动及说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9-11 11:37: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考,提个意见,这样看眼花了都,各位能不能做成附件传上来即可?!!!!!
发表于 2006-9-11 17:5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枫尘冰洛 于 2006-9-11 11:37 发表
我考,提个意见,这样看眼花了都,各位能不能做成附件传上来即可?!!!!!

强烈同意,站长的眼神看来很好啊,他每篇都看的话,眼睛还不得坏了,我就是眼花了
发表于 2006-9-11 18: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还简单吧,方便大家查看和比较,如果是链接,要开很多窗口,会不会很麻烦呢?

把字号调大一点,就好了吧?
发表于 2006-9-21 17:0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我觉得就是到吃饭的时间了我非常饿很饿,可是看到满满一大桌子的饭菜也觉得饱了的感觉一样,看这就头痛,怎么没人找了呢?直接给tony发邮件了吗?!
发表于 2006-10-1 23:5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先说几句闲话:

本来以为今天是长假第一天,大家都会出去玩,这里会很冷清。
没想到一天下来,还是有很多朋友流连在这里。过万的人次来访问,保持在正常水平的帖子数。
这些又一次让我感受到了BBM的魅力,感受到了我们论坛的魅力。
我们都是因为这部电影聚集在这里的,这一点永远不会改变,也不会忘记。

临睡前想起好久没有给备忘录来荐稿了,而从明天开始,我的长假日程也排得满满的,估计上来的时间会少很多。
忍不住去网上乱逛了逛,还真又发现了一些关于BBM的文章,趁着今天有时间,搬过来先。

贴首歌,给自己做个伴,慢慢干活

游客,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积分高于 20 才可浏览,您当前积分为 0
发表于 2006-10-2 00:0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地址:http://www.jhsyw.com/jhdy/dypl/200605/dbs.html
作者:眉间尺
转自:江海电影论坛

《断背山》:最好的时光

最刻骨铭心的感情是最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因为是时间让我们感动,不能忘却的是时间长河中总不能抹去的最好时光。借用了侯孝贤一部电影的片名,是因为对于杰克和恩尼斯而言在断背山的日子是一生中最好的时光,可惜那个年代的他们回不去。世界在改变,变得越来越包容,时至今日同性爱人也可大声宣布相爱成婚,但在那个年代却只能孤寂的躲藏。当年我们可以被《廊桥遗梦》所打动,何尝不是因为经过时间的洗礼后,原本不被接受的婚外情在摈弃一切其他因素之后,也可被其中最本原的爱情所感动。《断背山》也是一样,当放开束缚思想的世俗戒律,用无色的眼睛去看待杰克和恩尼斯之间的爱情。这是四年时间也不能让彼此放下的情感,一年一次的定期短聚,直至生命消逝,这何尝不是漫长时光中最纯粹干净的情感。

李安是最得西方文化精髓的导演,同时他也是中国文化的传承者,将两者相互贯通再无人可出其右。他可以拍简奥斯丁的名著《理智与情感》,也可以拍美国家庭伦理题材的《冰风暴》,在这样纯西方的影片中他一样可以用中国的文化去诠释人性的共通处。在影片《断背山》之中,恩尼斯对杰克说:“我们一起是需要控制的。”控制、节制、隐忍,正是这部影片中那份情感最大的特征,而这正是中国文化中那份含蓄的表达,就如《卧虎藏龙》之中俞秀莲与李慕白之间那份令人扼腕叹惜的爱情,两者之间何其相似。在恩尼斯身上看到更多的是痛苦的克制与对家庭的责任,在杰克身上则表现出在河水中奋力地挣扎的渴望。

《断背山》小说的原著作者是位女性,名叫安妮普露,她作为一名外来者,用极其简洁的文笔写就这部关于西部牛仔的小说。而李安拍摄的电影也正是忠于原著简洁的风格,每一个镜头都极干净,如开篇拍摄杰克与恩尼斯牧羊的时光,简洁恬静地描绘出怀俄明州西部草原地带的自然风光,群羊穿越丛林、山坡、森林、河流,如田园诗般的境界,包括背景音乐也是如此简洁。对自然风光的展现,事实上是李安的用心之处,他将那段最好的时光的无拘无束地加以表现,在原始的环境中杰克与恩尼斯在一起是无所顾忌的快乐,然而回到山下小镇中他们却不得不蹉跎一生,无奈而痛苦地一年一聚。自然的环境下所有的东西都是本原的,包括爱情,没有社会的污染和约束,人类创造的文明同样也在对人性加以折磨。最好的时光终究要过去,李安用一只被狼掏尽内脏的羊来隐喻着他们的归宿,羊是基督教的祭品,也意味着他们之间的爱情终究是会成为社会的牺牲品。

李安对于杰克与恩尼斯之间情感的处理继续用他最善长的细腻手法,从两人在雇主门外第一次相遇,相互间若有若无的偷窥到慢慢靠近,又相互吸引,越过障碍走到一起,一路下来如行云流水,水到渠成。从性格上来讲恩尼斯是内敛的,而杰克是外向主动的,曾经有美国影评人说杰克设套勾引恩尼斯,称之为“性猎户”,引来同性恋联盟的抗议,称他歧视同性恋群体。当然该影评人措词可能不当,但这个意思却是对的,从两人性格而言,恩尼斯必然是被动的接受者,在整个漫长的爱情历程中他数次退缩过,杰克在两人交往中更显主动,他在努力维系两人之间的关系。

影片会受到如此大程度的认可,在于李安在影片之中的视角,那种平和无半点倾向性的视角,影片中对杰克与恩尼斯之间同性之爱那种超越性别的态度之外,他对影片中每一个人物都用一种无责备的眼光在看待,其中特别是恩尼斯的妻子这个人物,米歇尔饰演的妻子阿尔玛是这部影片中最有戏份的女角色,她是最早的知情者,一直以来痛苦压抑着心中的秘密,终于让心中火山暴发,离开了恩尼斯。李安对于这个人物充满了同情,他用东方式的隐忍来诠释这个人物的痛苦,他认为这部影片中的每一位人物都是无过错的,或许正是这个社会的错误造成了每个人的痛苦。宽容是李安影片的态度,也是他的电影能被各方所接受的原因。

影片中无处不在散发的是孤独和寂寞,杰克与恩尼斯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恩尼斯妻离子散,杰克魂飞天外,他们只想拥有对方但却不能够,所以他们虽然有家有室却只能一辈子守着孤独入睡。在恩尼斯的身上表现得最明显,他一直不快乐地生活,终于被妻子发现了真相。但他是个好人一直承担着家庭的责任,不愿因为自己与杰克的情感而伤害到自己的孩子。但同样他也明白自己无力再去爱一个女孩,只能让女孩流泪离开自己的身边。当杰克离去后,他只能一个人孤独的终老,独自离群索居住在一个大箱柜中,默默地思念着天国的杰克,然后喝一杯酒回忆一下断背山的美好时光。当杰克打开衣柜,一张断背山的相片和两件带血的衬衣,含着泪说一句:“Jack, I swear...”李安的细腻让人忍不住泪水。

李安让影片节制隐忍而充满张力,他用中西文化共通的情感内核去表达原著,并且成功令几位年轻演员的演技升华,这就是一个伟大导演的能力。看过希斯莱杰的许多影片,在映象中他只是一位青春偶像类的演员,但这一次他的确让我改观许多,这种内敛的表演是他以前从来不曾有过的。杰克盖化霍尔的帅气让人看到一个超级明星的诞生,他的一举一动都散发着天生的魅力。或许只有安妮海瑟薇不能令我满意,但并不影响这整部影片各环节上的高质量,一部出色感人的独立影片。


本帖最后由 Isabella 于 2006-10-2 00:06 编辑

发表于 2006-10-2 00: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自:豆瓣社区

至Ennis--断背山的回忆

最后对你说,Ennis!
我已渐渐不能呼吸,
我已慢慢睁不开眼睛,
我已静静躺在血泊里,
我已被命运无情地袭击。
  
最后对你说,Ennis!
身体的疼痛让我更加清醒,
回忆竟如此热烈而清晰,
我听到死亡的脚步向我靠近,
我的思绪里依然全都是你。
  
最后对你说,Ennis!
我是否再也不用等待你,
我是否再也不用咒骂你,
我是否再也不用一直思念你,
我是否再也不用这样爱你。
  
最后对你说,Ennis!
我想起了断背山的蓝天和绿地,
我想起了年少的我们曾在那里相依为命,
我想起了骑马牧羊打猎的痕迹,
我想起了那夜的粗暴纠缠和甜蜜。
  
最后对你说,Ennis!
我不愿再看着你离去的背影,
我不愿再一个人偷偷地哭泣,
我不愿再去那见鬼的墨西哥或自己解决问题,
我不愿在思念时却只能握紧你的衬衣。
  
最后对你说,Ennis!
我多想深切地吻你不留一丝缝隙,
我多想我们一次次进入彼此的身体,
我多想你从背后抱紧在我耳边呼吸,
我多想厮守一辈子再不分离。
  
—————永远深爱你的Jack


至Jack--断背山的惆怅

Jack!
昨夜又在梦里无助地张望
该死的眼泪偏偏沾满眼眶
我怎么也看不清你的模样
我一遍遍翻不到你的行囊
  
Jack!
你怎能消失得如此匆忙
你怎能这样残忍地离开我身旁
你怎能不等我倾诉完衷肠
你怎能留我独自在这世上
  
Jack!
这么多年夜夜在梦里寻找那个地方
这么多年时时忍着思念的伤
这么多年只为等待相聚的一场
这么多年一直无法遗忘
  
Jack!
我总记得断背山的云天和草场
我总记得骑过的马和牧过的羊
我总记得林间的小溪静静流淌
我总记得夜晚的篝火上为你煮的汤
  
Jack!
我想念那段年少的时光
我想念你在旷野里放肆地歌唱
我想念你火热的唇和舌尖的欲望
我想念你战栗的肌肤和胸膛
  
Jack!
我真的想过随你远走他乡
我真的想过让你决定我生活的方向
我真的想过去他妈的别人怎么想
我真的想过那只属于我俩的天堂
 
Jack!
I love you!这句话竟从未对你讲
Jack!
我爱你!这句话其实早已刻在我心房
Jack!
亲爱的!不要恨这时空的漫长
有一天我会再次抱紧你用我温暖的臂膀
  
——————永远属于你的Ennis


本帖最后由 Isabella 于 2006-10-2 00:26 编辑

发表于 2006-10-2 00:31:2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自:豆瓣社区
作者:雄者无惧

压抑--爱的表达方式

这部片子的冲击力之大,已经形成了“断臂山综合症”,好象女性是更容易患上的。
  
李安的手法是一贯的,细腻、收敛、但内在的张力很大。我看了倒并没有怎样“绝倒”,不过确实是部好电影。讲的是同志爱,但同志爱只是一个背景,他要探讨的是一般爱的主题。
  
爱的本质是什么?我觉得就是要承认对方是惟一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让我们感动的爱,必须是个体性的。人类越来越觉得一切都是可以替代的。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商品是惟一的了,只要有钱,就可以买到同样或更好的东西。即使个性化的商品,也是大工业设计的个性化,如订制的服装等。科学研究发现,即使对性格而言,我们爱的往往是一种性格类型,可替代性也是很高的。很多原以为的惟一的爱,发现也可以在其他人身上得到。我们喜欢一个又一个的电影明星,当时都觉得是惟一,事后又改变,一定意义上也是变心的一种。
  
但是奇怪的是,人只能在觉得对方是完全爱自己这个个体时,才会感动。不可替代性、惟一性,是爱的标志。
  
于是就有个问题,我们怎么来表现、或表达我们的爱。似乎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疑惑,他们的情人、他们的枕边人是不是爱他们,爱到什么程度。虽然情人节的鲜花与诺言是如此的泛滥,似乎对解决这个问题并没有多少作用。有钱人、有地位的人很难相信别人是爱他们的这个个体。我们总是疑心那些说爱我们的人,是随便说说的,或对谁都可以这样表白。我们需要确证,但我们总在疑心。
  
在艺术上表现爱是有套路的,有些我们已经玩得很熟了。
  
一、以重大的牺牲来表现爱。一个东西的价值是以你为此愿意放弃的其他价值来衡量的,这是非常符合经济学的原理的。爱必须是非功利的,但爱往往需要功利地用牺牲物质来表达。当然最厉害的就是牺牲生命了,这就是殉情。但拙劣的艺术总是用最夸张的牺牲来表现爱,几乎使我们麻木了。
  
二、以痛苦的激烈程度与持久程度来表现爱。如果得到爱是狂喜的话,失去爱必然是痛苦,所以一个人痛苦的多少与长短,也是我们衡量爱的标准。所以拙劣的艺术总是过分夸大失去爱的痛苦。比如琼瑶小说,动辄几十年的痛苦与不变,成了一种梦话。
  
《断臂山》的高明之处,在于通过否认爱、压抑爱来表达爱。ENNIS一直想克制这种爱,却没有成功。他的正常家庭生活,因为JACK四年后的来到而崩溃,表明了这种爱的力量。他一直想把爱控制在生活的某一部分,比如一年幽会几次,但还是把他的正常生活毁了,他无法再恋爱。《断臂山》讲的是用意志来战胜爱。而在意志的失败中显露出爱的力量。同样JACK,也是想用其他替代品来遗忘ENNIS,但也无法成功。
  
两个强硬的牛仔,一定意义上是羞于表达爱的(即使是异性爱),所以他们努力用男性地方式来处理爱,但他们这种只指向对方个体性的爱,却是女性意义上的心灵爱。
  
这部片子厉害的地方,就在这里,它讲的是压抑爱、控制爱、用意志战胜爱。而在这个过程中,来显示爱的力量,显示爱的心灵品质。
  
怎么去认识人的生活,爱在其中的位置呢?爱的任何的正面表达都是轻飘飘的,无法让人相信的。而压抑却能显示爱的真正品质。
  
李安不是要表现同性爱,同性爱的禁忌性就成了表达压抑性爱的最好背景。
  
现代社会,表现爱越来越困难。因为外在的障碍越来越少,而没有障碍的爱,就会变得轻飘飘,我们无法在其中确证爱的存在。
  
李安说,他要表现伟大的爱,就必须有绝大的阻力。
  
同性恋大概是最适合,因为主流社会开始,虽然还有许多人反对。但容忍同性行为在美国是政治正确的。
  
但设想,如果是拍娈童癖、乱伦等题材,不管拍得再动人,都不可能为主流社会接受。大部分人根本无法看下去。
  
所以李安不是要拍同性恋。同性恋只是他的背景。
发表于 2006-10-2 00:4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地址:http://www.douban.com/review/1037572/
作者:流波青舞
转自:豆瓣社区

断背山及其他

终于还是看了。断臂山的开头的确美呆了。让人叹气的美。
  
一时找不到一个词来形容。那种色彩的冲击力。黛色还是藏蓝。我只看到远山,广阔的天,大朵大朵的绚烂流云悠然地飘荡,开阔壮丽的大自然。仔裤,衬衫,干干净净的面孔,宽檐帽就这样随意地戴着。60年代的两个英俊西部牛仔第一次相见。19岁的脆弱年龄。
  
看过《阿甘正传》的人都知道,那个时候,人群中充斥着吸毒者,流浪汉,嬉皮士。Bob Dylan带着他的《blow in the wind》成为青少年中的行吟诗人,马丁路德金发表了著名的演说《I have a dream》;肯尼迪被刺,同样的命运几年后降临在小肯尼迪身上,所以阿甘说:“It must be hard being brothers。”做兄弟真不容易啊!越战大规模扩张,那是最动荡的年代。
  
可是,这一切丝毫与断臂山无关。它世外桃源般地荒凉着,纯净着,绚烂着,而又神秘着。无数只羊,两个人,寂寥的岁月。互相陪伴,支撑,取暖。爱几乎是一瞬间的事。听从天性的趋势。之后是不得不分开的结局和漫长的纠葛。
  
有一刻也让人误以为是年少冲动。就像一个朋友在看完后评论说,蛮荒之地,除了男人就是羊,要么男人,要么羊。最后不选羊,就只能选择男人。大家听了都哈哈大笑,想好端端一场爱情就被你这么解构了。其实我想不是。若是一时冲动,完全可以在一年后轻松告别,各奔前程。不会有分手时激烈的呕吐,像揪心一样;不会有长久的念念不忘,以至成为人生中唯一的坚持。
  
我倒觉得应该感谢禁忌。他们身份的禁忌使爱情绵长如新。巨大的障碍反倒成就了这段爱情。人对禁止和阻碍都有天生的反抗性。“任何温暖现实带来的平静、满足,任何坚如磐石的幸福形象,都会毁于时间之手;而那被禁止与被损害的爱情,却藉着施加力量的一方和承受压力的一方,得以永生。”在一起那么难,才会分外珍惜;不知道何时再见,人才会懂得想念。我们的身边见得太多的是毫无阻力却无疾而终、自摆乌龙的感情。或者说,我们自己也在轮番上演着这样拙劣的戏码。
  
Jack一出场就让人嗅到同性恋的气息,长相有种说不出的挑衅意味。在其后的纠缠故事中,他也是更主动和坦诚些。而恩尼斯沉默,克制甚至压抑。始终对自己的感情抱有罪恶感。抛开性格上的差异,两人的的确确都是健壮骠悍的牛仔硬汉。一边打架着一边相爱。这是李安的高明之处,也是意图所在。他的原话不记得了,大意是,我要表达的是爱。纯粹的爱。一种普遍的情感。广泛意义上的爱情,不应局限于男人或女人。
  
过去的一切同类题材的影片,诸如《蓝宇》,《东宫西宫》《春光乍泄》,男主角都是一个更强悍有力,一个瘦弱阴柔些。对男同性恋的理解就停留在sissy sissy boy的层面,或者仍然跳脱不了现实生活中男女爱情模式的窠臼。可是,李安做到了,他太有控制力了,放得开也收的住,他讲了两个真正有力量的男人之间的深厚感情。非常自然。非常内敛。或者说,他就是讲了两个“人”如何相爱。这其中的留恋、心痛、争吵、妥协、挣扎、告别,一切的一切,都和传统的爱情并无二致。这根本就是我们熟悉的故事。我们已经看过,也体验过太多了。
  
李安的表达非常含蓄,没有太多冲突的剧情,很多细节需要体会。我分明一滴眼泪都没掉,可是看得极伤心,也胸闷。不只是同性恋群体,所有的爱情都是一样的。有美好在,也有绝情和残酷。那些剧中爱上恩尼斯和Jack的女人们,我想,她们的悲伤,坚强,她们的困惑,反抗一点也不亚于两位男主角。她们同样在爱,也在经历爱之悲欢。断臂山唤起的是每个人心底深藏的感叹,爱人而不能的心痛。清冷幽寂、不知所终。同样,它还表达了一个人对真我的追寻。在追寻中所遇上的荆棘。对责任和自由的取舍。以及那些不可言说的悔和恨。每个人都怀抱着各自的心事、各种痛苦、想尽办法生存着。为了生活和爱所受的委屈、难堪,最怕的不是崩溃或爆发,而是郁郁而终。随着岁月流淌,琐碎消磨,容颜变老,淡淡的哀伤,淡淡的温情,变成了生活的真相。离合聚散的日子一天天地过。有些人老去,有些人成为记忆。只有断臂山上那段无忧无虑的年华,天真如孩童的感情,提醒着那曾经充满激情和怀想的过去,和对于逝去的青春永不满足的追求。
  
难怪李安说:“人人心中都有一座断臂山,那是一个永远也无法抵达的梦。”
发表于 2006-10-2 01:44:20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时代周刊对断背山的部分评论

Stephen Holden, NEW YORK TIMES
The lonesome chill that seeps through Ang Lee's epic western, Brokeback Mountain, is as bone deep as the movie's heartbreaking story of two cowboys who fall in love almost by accident. It is embedded in the craggy landscape where their idyll begins and ends. It creeps into the farthest corners of the wide-open spaces they share with coyotes, bears and herds of sheep and rises like a stifled cry into the big, empty sky that stretches beyond the horizon.
斯蒂芬 厚顿 纽约时报
一种孤独的战栗感贯穿于这部李安的西方史诗:《断臂山》,这种感觉就像这个心碎的故事中两个牛仔男孩无意间迸发的爱情一样刻骨铭心。他们的田园诗般的爱情开始并结束于这片多情的崎岖峭壁之间。他们的爱情蔓延到广阔空间的最远的角落,为山狗,野熊和群羊所分享,像一声长期窒息后迸发出的嚎叫,回荡在地平线以外的广阔无垠的天空。

One night, when their campfire dies, and the biting cold drives them to huddle together in a bedroll, a sudden spark between Ennis Del Mar (Heath Ledger) and Jack Twist (Jake Gyllenhaal) flares into an undying flame.
一天晚上,篝火灭了,两个人在刺骨的寒风中偎依在一个被窝里,一束爱情的火花突然迸发继而熊熊燃烧到不灭的火焰。

The sexual bouts between these two ranch hands who have never heard the term gay (in 1963, when the story begins, it was still a code word transiting into the mainstream) are described by Ms. Proulx as "quick, rough, laughing and snorting."
两双干农活的粗糙的手完成了这次性行为,两个人从来没有听说过“gay”这个词(故事发生的1963年主流文化中还不接受gay这个词)Proulx小姐把这次经历描写为迅速,粗糙,欢悦和自得。

That's exactly how Mr. Lee films their first sexual grappling (discreetly) in the shadows of the cramped little tent. The next morning, Ennis mumbles, "I'm no queer." And Jack replies, "Me neither." Still, they do it again, and again, in the daylight as well as at night. Sometimes their pent-up passions explode in ferocious roughhouse that is indistinguishable from fighting.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麽李安在拍摄他们的第一次性行为时,小心翼翼地抓拍了依稀可见的小小帐篷的阴影。第二天早上,Ennis咕哝地说:“我不是同性恋。”Jack回答:“我也不是。”可是两个人依旧一次又一次地进行着,无论白天黑夜。有的时候他们会一时兴起扭打起来,让人误解那是真正的打架。


Brokeback Mountain is not quite the period piece that some would like to imagine. America's squeaky closet doors may have swung open far enough for a gay rodeo circuit to flourish. But let's not kid ourselves. In large segments of American society, especially in sports and the military, those doors remain sealed. Another recent film, Jarhead (in which Mr. Gyllenhaal plays a marine), suggests how any kind of male behavior perceived as soft and feminine within certain closed male environments triggers abuse and violence and how that repression of sexual energy is directly channeled into warfare.
《断臂山》这部电影在电影史上的神奇。在美国,一场同性恋牛仔竞技巡回表演可能会在小范围内开花结果,可是不要欺骗自己了,在美国的主流社会,特别是体育界和军事领域,大门是紧关的。另一部电影Jarhead,讲述了一段男人间缠绵悱恻的爱情在一个特定封闭的男权社会里引发的辱骂和暴力,最终这种性欲的压抑直接导致了一场战争。

Yet Brokeback Mountain is ultimately not about sex (there is very little of it in the film) but about love: love stumbled into, love thwarted, love held sorrowfully in the heart.
Or, as Ms. Proulx writes, "What Jack remembered and craved in a way he could neither help nor understand was the time that distant summer on Brokeback when Ennis had come up behind him and pulled him close, the silent embrace satisfying some shared and sexless hunger."
One tender moment's reprieve from loneliness can illuminate a life.
然而《断背山》的终极诠释不是性的诠释,而是爱情:爱的困惑,爱的受阻和爱在心口难开。
也许正像Proulx所写的一样:“镌刻在Jack记忆里无助又莫名的感伤来自于断背山那个遥远的夏天,那时,Ennis从身后把他抱紧,那个无言的拥抱替代并超越了所有共同的本能的性欲。
刹时间从孤独中的解脱可以影响一生的生活。
发表于 2006-10-2 20:50:29 | 显示全部楼层
Bella,你又发烧了
今天突然想到以前《海盗杂志》对Tony的专访,是否也可以放在备忘录中合适的位置里??
发表于 2006-10-3 00:2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程清 于 2006-10-2 20:50 发表
Bella,你又发烧了
今天突然想到以前《海盗杂志》对Tony的专访,是否也可以放在备忘录中合适的位置里??


偶又发烧了?偶哪里发烧了呀?偶的感冒已经好啦

你说到这篇,我觉得这篇主要还是谈论主题站多一些,不知道能不能用进去

不过,既然你提到了,你又懒,不干活,那偶就搬过来吧,刚好也便于大家查看


我们表达的是一种支持
——访《断背山》主题站站长TonyLau




《断背山》主题论坛是一个因为《断背山》这部电影而建的网站,我之所以想采访《断背山》主题论坛站长TonyLau,有两点原因。第一,他热爱电影,热爱到了要为一部电影做一个网站。第二,他们正在筹款准备去《三联生活周刊》刊登支持《断背山》的广告。他们在做的是对于这部电影所产生的共鸣和影响、改变的一种表达。


六回:你是什么时候看的《断背山》?当时看后的感受是怎样的?

TonyLau:大概是去年12月初,第一次看完没有太深的感触,可能一部分因为ennis口语太含糊不清楚,加上当时没有字幕,所以第一次看的时候把注意力放在剧情理解上了。还有一个原因,也许看之前对这部片子的希望值太大了些。

六回:那你肯定还看了第二次,可能还有第三次,或者更多次,后来的感受是怎么样的。

TonyLau:有一个词很好概括:渐入佳境。也许肉麻了些,但是比较简洁。注意到了导演安排的许多细节,慢慢地开始了解两个角色的心路历程。

六回:在你心目中,《断背山》仅仅是一部电影,还是更多?

TonyLau:我想看你既然看过我制作的主题站,那么这个问题就比较多余了,如果我仅仅把《断背山》看做一部普通电影的话,我为她做一个站点就没必要了,《断背山》透过表面有争议的性取向话题其实表达了更多人类面对感情、压抑等方面更深层次的一种探讨,而这种探讨是观众自发性的,导演只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讲述整个故事,很少给予任何角色以任何暗示性的评判。

六回:电影《断背山》主题论坛是什么时候开始建立的?是什么促使你专门为《断背山》做一个网站?就是你以上谈到的“《断背山》透过表面有争议的性取向话题其实表达了更多人类面对感情、压抑等方面更深层次的一种探讨,而这种探讨是观众自发性的,导演只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讲述整个故事,很少给予任何角色以任何暗示性的评判”的原因?

TonyLau:论坛是今年2月中旬开放的,之前我的个站 www.sweetmap.com有专门做王家卫电影《春光乍泄》的专题站,后来我发现《断背山》和《春光乍泄》有共通之处,所以开始着手做《断背山》。两部片子都是同志题材的电影,都把主人公置于了一个相对孤立的环境,然后讲述他们感情的历程。在物欲横流的如今,这种形式的探讨我很感兴趣。

六回:你觉得《断背山》与《春光乍泄》的区别在哪?在中国的导演中,包括香港、台湾的导演,以及国外众多的导演,都拍摄过同性恋题材的电影,你觉得他们的电影与李安的《断背山》有什么区别?

TonyLau:李安有自己的特点,他一向不喜欢煽情,他只是耐心地在跟你讲故事,注重一些微妙细节刻画,以此来表现人物内心的变化。其他导演可能会比较煽情一些,注重情节变化。李安只是让情绪在你体内发酵。

六回:从同志题材电影来说,你觉得李安的《断背山》在这种类型电影中,占一个什么样的地位?

TonyLau:首先要说,非常重要,她沟通了主流与非主流之间的爱情观、价值观,让人们了解、接受或者尝试接受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其他这类型的电影更像一个故事,但是《断背山》在故事之外却延伸出了很多东西。

六回:另,是什么促使你做王家卫电影《春光乍泄》的专题站,你当时是怎么想的?从现在我知道的,你一共做了两个专题站,很巧合他们都是有关同性恋的电影?你怎么看待同性恋?你对同性恋电影是否特别关注。你热爱的电影大概是什么类型的。

TonyLau:也许我对压抑中人的感情状态以及感情走向很感兴趣吧,我热爱的电影大多是感情比较细腻的一类,能够看到心里去的那种,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共鸣。我并不在乎它在讲同性恋或者异性恋,人的感情大致都是相同的,《断背山》之所以能够造成那么大的关注度和影响,跟影片所产生的共鸣是分不开的,《春光乍泄》亦然。当然不能忽略两部影片里面的性情节,但是两部影片的这类情节都是很自然的。所以有些人带着猎奇的心理去看《断背山》,他会发现很失望。

六回:从我作为一个网站浏览者来看,我很自然会去联想到你这个网站和同性恋之间的关系。我想知道电影《断背山》主题论坛这个网站和同性恋人群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TonyLau:性行为只是很原始的一种模式,人的自然需要,电影所要探讨的都是感情方面的状态。人类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对与未知的东西。假如你自己感情不理想甚至自己都觉得很失败,你就会想去了解其他人的生活状态;同性恋、异性恋人群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同性恋人群在感情状态低靡的时候会想,假如自己是异性恋还会这样吗?而异性恋人群或许会想,也许同性恋感情来得更为直接和深刻一些。所以电影提供了一个这样的沟通桥梁,但是大家最后似乎发现,其实人的感情都是基本相同的,那些爱情里的痛苦,压抑,后悔,歇斯底里都有它们的合理性,我们心里所过不去的一道坎只是性行为的方式不同,而它却一再被过分地强调。
我不知道我做的网站和同性恋人群是什么样的关系,或者人们会产生什么样的联想,我所专注的只是找出影片里的一些情感末梢、一些主题思想,一些有力情绪,并把他们通过网页形式表达出来。

六回:恩,其实你还没直接回答我的问题,你对压抑中人的感情状态以及感情走向很感兴趣,你喜欢《断背山》。很多人也像你这样,但你为什么就去做一个网站呢?这是我想知道的。

TonyLau:我本身是从事网站和平面设计行业的,所以想通过这个手段表达一些情感上的东西,以前《视觉中国》网站也采访过我,我也简要的说了一下我觉得在电影和观众之间,网站也是一个很好的沟通方式。

六回:网站建设费用是哪里来的?花了多少钱。这个网站在你的生活中,它算什么?

TonyLau:费用都是自己承担的,本来也就是个人网站。没有细算,sweetmap.com已经有三、四年的时间了,加上《断背山》这边的费用总共大概近万元吧。
网站在我生活中,既是展现设计思想的舞台,也是与网友、电影影迷沟通的桥梁吧,她是我的一个舞台。

六回:一部电影对于一个人的影响,对于有些人的影响,对于整个社会的影响,你觉得有多大?比如李安的这部《断臂山》,他的影响已经到了什么程度?《断背山》这部电影以及这个网站,对于你和其他一些人的生活是否产生了改变,影响有多大?

TonyLau:嗯,这个问题我很喜欢。如今人们的价值观、爱情观可以通过很多途径摄取,歌曲歌词、名人名言、书籍报刊、电影电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好友影响、自我追逐等等等等,我觉得现如今最深刻直接的观点传输莫过于电影电视了,有时候我甚至会觉得一部拍摄成功、制作精良的电影或者电视近似于洗脑过程,当然这么所有点夸张了,只是我还没有找到更好的形容。因为电影电视的形式是很针对人类情感的,题材、镜头、台词、渲染手法都是经过好几代电影人琢磨出来的,我相信一部成功的电影或电视能够影响人的生活,比如以前励志电视剧《阿信》和后来的《大长今》,我想那种影响是潜移默化不言而喻的,当然,前提是你愿意去看,并且接着看下去,共鸣也就产生了。其它题材的影视也一样,你原因敞开大门去接受、去领悟其中传递的一些东西,那么共鸣也就自然产生了。电影、音乐、艺术品或者网站对于人们的影响是很难说清楚的,站在创作者的角度也是很难去猜测这种影响的。有时候影响也许是很细微但是这种细微有时候就像蝴蝶效应,慢慢改变着你的生活,这种过程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很多时候都无从捕捉。比如我身边就有朋友在感情上遇到问题,就拿一些歌曲的歌词安慰自己甚至在一些方面指导自己的行为,那种影响可见一斑。电影就更不用说了……

六回:恩,你能否稍微具体说,《断背山》的影响?比如在国外,Dave Cullen的BBM论坛上,四百多fans共集一万六千美元,在美国Variety报上刊登一整页BBM广告,祝贺了演员和剧组的成功,并且列出了BBM在23个组织中获得的最佳影片奖,当然除去奥斯卡以外。你怎么看待这个事情?

TonyLau:因为我只能谈电影之于自我的影响,所以对于你说的这件事我只能这么说,这就是很多个‘自我影响’的表达方式。电影和他们之间建立了共鸣的纽带,把个体组成集体,所以相似的个体汇聚在一起的时候,就需要更有影响力的表达方式了。他们只是在表达。电影也只是在表达。整个事情我只是看做一种表达。

六回:恩,然后你们也在做一个表达的事情?你们准备在《三联生活周刊》刊登BBM广告,你和很多人你们想表达什么?

TonyLau:电影把一种感觉或者意念传递给了我们,我们也顺其自然地想传递回去,同时也想让更多朋友去看这部电影。我们表达的是一种支持。就像一个朋友跟你倾诉心事,你认真地看着他、听他说,然后再安慰或者支持。我们要表达的即是支持。

六回:恩,从你的网站上,我了解到,你们通过调查和联络,在众多媒体中,只有《看电影》和《三联生活周刊》接受你们的广告,为什么别的媒体不愿意接受你们的广告呢?

TonyLau:也许他们考虑的东西更多一些吧,隔行如隔山,这个问题你得问他们了。

六回:恩,如果在《三联生活周刊》刊登BBM广告后,你预想的效果是什么样的,刊登后整个社会会有些什么反应。

TonyLau:不太清楚,我和论坛的很多朋友只是想表达,至于之后的影响我们觉得都是比较次要的。就像你想去安慰和支持好友,你不会预先想效果的,你只是在行动。

六回:恩,你对这次在《三联生活周刊》刊登BBM广告有大的信心,或者说是对这次表达,因为要7万多的钱,从你论坛上了解,现在筹集到的钱只有三千多点。

TonyLau:我们只是在完成一个过程,结果固然重要,但是迈出这一步之后我们会坦然很多。这不是自我安慰的话,只是大家的心态大多都是很平和的。

六回:我至今没看到过在国内有这么一个广告,如你们在《三联生活周刊》刊登BBM广告,对于我来说,我的想象,这个事情本身已经足够有意思,我想,很多人也会和我一样这样想。这是一个很特别的事情,很特别的一次表达。

TonyLau:嗯,是的。我们在争取,在尝试努力。

六回:另外一个问题,你觉得《断背山》的影响能维持多久?会不会在一段时间以后,人们的热情会冷淡下来。或者说这么一个可能出现的事实,再过一个月或者两个月、更长时间,你的这次活动,在筹集款上,将会越来越艰难。

TonyLau:事实上有很多电影都带给观众一些莫大的感动,这种感动会一种持续下去,时间也是检验一部好电影的标准,很多年后,经典仍然是经典,那是一种地位,影响成就地位。筹款是很现实的一件事情,包含了很多因素。钱跟影响不是成正比的,不能说筹的钱多就代表影响力大。正如前面说的,我们的心态是很平和的,不会急功尽利地去追求一个结果。

六回:你的这个网站是否会一直维持下去,你觉得这个网站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它将怎么维持下去。你的发展计划是怎样的。

TonyLau:是否会一直维持下去不好说,我对朋友说《断背山》主题站至少会存在三年,意义?没太去想,表达本身就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人类也是通过各种形式的表达来相互沟通的。目前没有确定的发展计划,因为没有把网站当作一种商业来操作。

六回:恩,你还有没想说的,再补充一些。

TonyLau:嗯,我想让大家了解表达的意义,人们需要交流,需要互相了解,表达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很多事情我们选择说、不说或者怎么说会影响着彼此之间的关系,我想说的是,听从你心里的声音,当你想说的时候就一定要说出来,不要压抑在心里。就像《断背山》里ennis的角色一样,他一直在压抑自己,也许是存在了许多许多的顾虑,但是这样却影响了他身边的每一个人,到最后变成了人生的遗憾。

六回:你觉得你现在在做的这种“表达”,对于同志人群在整个社会,在很多人对于他们的看法将发生什么的改变,以及同志人群因为有了这部《断背山》,他们的心理发生了一种什么样的变化。很明显你们在表达的是和一部同志题材有关的电影。

TonyLau:我猜或许有些朋友会逐渐摒弃压抑的状态吧,我感觉当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们的心理问题会越来越多,有学者预言说抑郁是今后人们要面对是一个重大问题,所以看了很多类似题材的电影,我就觉得,沟通和爱情一样,是个永恒的话题。朋友之间、爱人自己、各种人群之间等等等等。

六回:在我看来,李安的《断背山》是用了一种非常主流的手法来拍摄一部非主流题材的电影,它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对于渗入主流人群有一股强有力的力量,简单说,《断背山》使每个人都感动了。所以我觉得你们在表达时,选择了《断背山》,而不是《春光乍泄》,是非常正确和有基础的。

TonyLau:简单的说,还是一个角度的问题。比如说我眼中的什么什么,你眼中的什么什么,李安眼中的什么什么,王家卫眼中的什么什么,每种表达都有其角度,不能说正确与否,只能说其表达方式便于接受和比较晦涩。但最终思考权审视权在你自己手里,每个人都有权利去评价每种表达方式。

六回:我的意思是,在一个目标之下,选择《断背山》比《春光乍泄》更容易达到目标。

TonyLau:嗯,大概是这样的。相比之下《春光乍泄》显得更个性化一些,表达方式和角度不同,效果也自然不同。但是每类方式都是有固定人群的,就像网站的多样性一样。所以我在网站里有段话:电影、艺术、设计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感情的模制品,就如同语言是思想的模制品.创作者们在艺术化了的爱情世界和爱情化了的艺术世界中感动伤怀,留连忘返,或痛哭流涕,或皆大欢喜.
在李安的访谈里他谈到拍电影的初衷也就是看了剧本的感动。

六回:我总结一下,简单说,你在做这么一件事情。你在表达你对《断背山》这部电影的热爱,或者说你在表达你对《断背山》这部电影所传达出的情感的热爱。然后你做了一个网站,接着,你变成了和很多人一起来表达,把你们的表达通过一些活动传达出去。对此,你们非常积极和热爱。

TonyLau:是的,大致就是这样一个过程。所以我觉得我们今天的主题就是-表达,呵呵
一些言语表达不出的或者不够的,我们就会寻找其它途径,导演选择电影,歌手选择歌曲,艺术家选择创作等等,设计者选择设计,就是这么简单的事情。

六回:但在中国的电影院并不能看到《断背山》,很多表达还并不是自由的。

TonyLau:中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管理这么一个人口大国是件需要智慧和严谨的事情,一个国家涉及社会问题、经济问题、政治问题、道德规范等等,管理者禁止或者限制某些表达或许有其道理和原因,在这点上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民主的进程迟早是要渗透到每个国家的,我们也一直观望着这种进程。我很喜欢一句话:这个世界有一种疼痛的进步,那就是民主。

六回:表达的方式有很多,有些人很真诚,很朴实,也有些人很猎奇,很夸张,很虚伪,很无病呻吟,很做作。我想我希望的表达是发自内心的,真实的。

TonyLau:嗯,真诚是一种品质,从古至今都是被弘扬的,其它的表达方式也不能一概说那不真实,只要是发自内心的,就代表着一类人群的想法和文化。世界也因此缤纷多彩。只是我们需要分清楚善与恶。我看待问题一直是一个大同的观点,我不会去细分某类人群,有时候聆听、观看也能够学到很多东西,毕竟社会是一本大的百科全书。
每个生命、每种生活方式都是有价值、值得尊敬的,这也是《断背山》里隐含的一个观点。尊重其他人的生活方式也就是尊重自己的生活方式。就像里面的一句台词:“这只是我俩之间的事情,与其他人无关”。很多时候人们刻意把一些生活方式提出来评论了。

六回:这些都是你想表达,你正在做的网站和活动,你想把这些表达出去。

TonyLau:嗯,我希望受众能够感觉到那种环境下的生命。

六回:最后一个问题

TonyLau:嗯

六回:你所表达的和你自己的生活有什么直接的关系?

TonyLau:生活当中我可能属于比较内向一点的人,经历过一段为期三年的感情,很清楚的体验了压抑、表达、歇斯底里、痛苦、悔恨的感受,这也是我表达的原动力所在。通过网站和电影,我想捕捉和记录下这些情感末梢,也当作自己对于那分感情的一种纪念吧。
发表于 2006-10-3 20:24:44 | 显示全部楼层
嘿嘿,偶说的是你的热情度又超过1000度了
貌似充分暴露了偶的缺点,懒散
发表于 2006-10-3 23: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程清 于 2006-10-3 20:24 发表
嘿嘿,偶说的是你的热情度又超过1000度了
貌似充分暴露了偶的缺点,懒散


哦,你说的是热情度啊,呵呵,偶都已经烧习惯了

程清要加油啊,你现在离邮箱越来越近啦,加油
发表于 2006-10-4 22:25:08 | 显示全部楼层
还要300度呢,偶要加油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新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BBMBBS

GMT+8, 2024-11-22 00:09 , Processed in 0.068102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2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