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M 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新会员
搜索
楼主: Lixy

[专题] 奥斯卡80年专题系列之奥斯卡最佳影片(更新至:80届《老无所依》)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6-24 20: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sabella 于 2008-6-24 12:57 发表
马蒂感觉很逗。

桂河大桥拍的很棒。

这个环游地球80天多经典啊,再看看后来成龙拍的那部,真够垃圾的。


呵呵,是啊,什么东西就怕比!成龙的那部我也看过,烂归烂,看着倒也轻松,还有那么多大明星,不错。
 楼主| 发表于 2008-6-27 06: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1960-1969
变革时代

60年代,美国的战后经济高速发展,奥斯卡的光景也越来越繁荣,评奖制度日益完善,汇集的大牌明星越来越多,颁奖典礼简直就象流行歌舞片的翻版,华丽不可一世。但这些都掩饰不了一个事实——好莱坞面对前所未有的危机,涵需变革。

视的发展超乎好莱坞的想象,全美买票看电影的人数锐减;美国议会通过的反垄断法将米高梅等五大公司与院线剥离开来,好莱坞巨头们将损失一半的收入。对于电影行业来说,进行变革的救命稻草只有两根——史诗片和歌舞片,它们也占据了60年代奥斯卡的江山。

虚》开启了史诗片的新路,最精彩的那段是大赛马,拍摄前威廉.惠勒接到了来自米高梅总部的重要指示“一定要压倒西席.地密尔1925年版的规模”。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观众从电视机前拉回到电影院里。鉴于美国人没有太多历史可言,好莱坞就大幅度吸取英国人的力量。英国题材的《阿拉伯的劳伦斯》和《良相佐国》同样得到奥斯卡的宠爱,它们有着日不落的斗志和高贵的优越感,是好莱坞在对抗电视战役中的精神偶像。

舞片在变革时代的发达程度更令人惊讶,在10部奥斯卡最佳影片中,竟有《西区故事》、《窈窕淑女》、《音乐之声》、《奥利弗》四部之多。不过年轻人对歌舞片已经感到审美疲劳。约翰.肯尼迪遇刺、罗伯特.肯尼迪遇刺、马丁.路德.金遇刺、还有越战的一塌糊涂……影院外面的世界更精彩。
 楼主| 发表于 2008-6-27 06:24:10 | 显示全部楼层
32届
宾虚 BEN-HUR

年代:1959/导演:威廉.惠勒/主演:查尔顿.赫斯顿、休.格里菲斯
获奖11项:最佳影片、导演、男主角、男配角、摄影、剪辑、艺术指导、服装设计、特效、音效、原创音乐/评分:5

片可以看作是好莱坞古典式的宏大史诗片的终极之作,也是终结之作。影片用三个半小时的超长篇幅描写了犹太富商宾虚,因为不肯背叛自己的民族,臣服于罗马而被自己童年的好友逼得家破人亡,沦为奴隶,后来偶然间成了一位罗马将军的养子,回到故乡与仇人进行了一场战车比赛,最终令仇敌丧身车轮之下。

片场景宏大、气象非凡,全片耗资1500万美元(号称历史上成本最高电影的《埃及艳后》也不过花费了4400万美元),有台词的角色就有365人之多。其中赛车的场面就动用了15000名临时演员(其中还有来片场参观的奥黛丽.赫本),制作布景及拍摄共费时三个月!片比达到了263:1,也就是拍摄263英尺胶片,只有1英尺最后用到了影片里,这是65毫米胶片拍摄电影中的最高记录了。这类大型史诗传记片被称作“奇观电影”,凭借恢弘的气势与壮阔的场面来吸引观众,并拉开了与当时刚兴起的电视的差别。

六十年代是奇观电影盛行的时期,基督教的传说是这类电影很偏爱的题材。但在众多的奇观电影中,《宾虚》仍然具有非常独特的气质。影片的前半段以宾虚的复仇为主线,然而到了影片后半部分,基督教的仁恕精神慢慢开始影响主人公,基督耶酥虽然自始至终都没有露出正面形象,他却几乎取代宾虚成了电影后半部分的精神主导。在这种精神的影响下,宾虚的思想最终超越了个人复仇的种族矛盾,上升到了宗教救赎的高度。他在最后关头宽恕了仇敌,让他安然死去;他得麻风病的母亲和妻子也在基督的光芒下得到拯救。

种宗教精神使影片超越了一般英雄冒险或复仇的影片,而影片中宏大的场面也与电影的内涵恰当地结合在一起,丝毫不显得空洞华丽。因此,《宾虚》创记录地得到了12项奥斯卡提名,并以仅失去一个最佳改编剧本奖的成绩成了历史上得奖最多的影片(后来的《泰坦尼克号》和《指环王》平了这项记录)。当然,这其中也有主角是个犹太教徒的缘故——好莱坞是一个犹太人占主导地位的地方。此外,本片还是历史上第一部赢得奥斯卡的重拍片(原版的《宾虚》拍摄于1925年),时隔47年后,《无间行者》才延续了这一历史,成了第二部获最佳影片的重拍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新会员

×
 楼主| 发表于 2008-6-27 06:26:24 | 显示全部楼层
33届
公寓 THE APARTMENT

年代:1960/导演:比利.怀尔德/主演:杰克.莱蒙、雪莉.麦克莱恩
获奖5项:最佳影片、导演、原创剧本、艺术指导、剪辑/评分:5

利.怀尔德的风格在这部影片中得到了完美的表现:笑中带泪的故事、小人物的挣扎与爱情、充满讽刺性的情节和对白。男女主人公都在社会底层渴望着爱与理解:男主角的公寓成了上司追欢逐爱的场所,他自己反而常常被关在门外无处可去,还要替上司清理残局;而女主角则发现自己不过是个玩物,永远得不到承诺和尊重。影片结尾,男女主角走到了一起,在女主角的一句“闭嘴,发牌“中,两个同样是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灵魂在这间混合着甜蜜与苦涩的公寓里,终于可以相互理解、相互关爱了。本片可以看作是经典电影的最佳范本:情节流畅而毫不刻意,台词真切含蓄富于回味,人物形象几乎触手可及……比利.怀尔德也由此得到了他的最后一座奥斯卡导演奖。此外,本片也是最后一部完全黑白的奥斯卡最佳影片——直到《辛德勒的名单》再次展现了黑白电影的魅力为止。



34届
西区故事 WEST SIDE STORY

年代:1961/导演:杰罗姆.罗宾斯、罗伯特.怀斯/主演:娜塔丽.伍德、理查德.贝侬
获奖10项:最佳影片、导演、男配角、女配角、摄影、艺术指导、服装设计、剪辑、原创音乐、音效/评分:4

片改编自百老汇的歌舞剧,但实际上,这就是罗密欧与朱丽叶故事的现代美国版,只不过把家族矛盾变成了美国的种族问题,把背景放在了混乱的纽约西区。作为一部歌舞片,《西区故事》的结构很简单,甚至情节都有情理不通之处,但它正好契合了60年代的音乐剧风潮,片中舞蹈的编排调度颇有新意,使影片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男女主角在服装店相会的一场戏,充分展示了歌舞电影的意境和表现力。正因为歌舞分量的重要,所以本片由两位导演共同完成——这是历史上首次出现两位导演共享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情况,46年之后才由科恩兄弟重现了这一记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新会员

×
 楼主| 发表于 2008-7-1 06:25:29 | 显示全部楼层
35届
阿拉伯的劳伦斯 LAWRENCE OF ARABIA
年代:1962/导演:大卫.里恩/主演:彼得.奥图尔、奥玛.谢里夫
获奖7项:最佳影片、导演、摄影、艺术指导、剪辑、音效、原创音乐/评分:5

长四小时,没有明星、没有女人、没有浪漫爱情,甚至也没有多少动作场面,大部分时间都耗在沙漠里——《阿拉伯的劳伦斯》是一部真正的史诗。主人公劳伦斯却是最古怪的史诗英雄,他身材瘦长,略现孱弱,影片没有刻意掩饰他的同性恋倾向(真实生活里的劳伦斯就是个同性恋),身为英国军官又与阿拉伯人亲如一家——很难界定他的性质,影片忠实地呈现一切,不贴标签,不做评价,他象一个被银幕反射出来的影子。片中的美国记者提示了这种反射,他向英文媒体成功兜售了“劳伦斯神话”,没有他的报道就没有传奇。创造英雄的不是古老的神迹,而是一个来自文明世界的小报记者,他想“找个人报道一下”,于是劳伦斯碰巧扮演了这个角色。从这个角度来看,《阿拉伯的劳伦斯》无疑是最具时代前瞻性的影片之一。

本片也是最后一批使用70毫米胶片的影片,此后,35毫米胶片统摄了几乎所有电影作品,但这种胶片在宽银幕上创造出来的宏大史诗效果是35毫米无可比拟的。70毫米胶片的退出宣示了真正的史诗电影时代的结束,《阿拉伯的劳伦斯》用一个虚构的、海市蜃楼一般的史诗神话对逝去的古典时代投去了怆然的一瞥。

36届
汤姆.琼斯 TOM JONES

年代:1963/导演:托尼.理查森/主演:阿尔伯特.芬尼、琳恩.雷德克里夫
获奖4项:最佳影片、导演、改编剧本、原创音乐/评分:3.5

姆.琼斯》本是一部英国文学名著,讲的是弃婴汤姆.琼斯被乡绅奥尔维斯收养,长大后风流倜傥,掳获了不少芳心。尤其是对另一庄园主的女儿索菲亚,而此前索菲亚已经与奥尔维斯的外甥普利菲尔有婚约在先,于是普利菲尔不择手段地将她逐出家门。后来在伦敦又遭到普利菲尔的陷害,险些被处死。奥尔维斯得知汤姆原来是自己妹妹的私生女子,于是将他救出,得以亲人相见。汤姆和索菲亚这对情人也终成眷属。影片的故事是传统性的,但拍摄的手法技巧却很前卫,它通过这一唐.璜式的浪子形象,刻画了18世纪英国奢靡的气氛,也对人性中放肆邪恶的一面给予了强烈讽刺。在众多奥斯卡得奖影片中,本片浓厚的英伦风格使它显得别具一格。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新会员

×
 楼主| 发表于 2008-7-1 06:32:33 | 显示全部楼层
37届
窈窕淑女 MY FAIR LADY

年代:1964/导演:乔治.顾柯/主演:奥黛丽.赫本、雷克斯.哈里森
获奖8项:最佳影片、导演、男主角、摄影、艺术指导、服装设计、改编音乐、音效
评分:5

片根据肖伯纳的戏剧《卖花女》改编,在百老汇的歌舞剧版中,扮演女主角的是朱莉.安德鲁斯。电影版中很多处歌曲也都是由她代替奥黛丽.赫本演唱的。肖伯纳原著中有很强的讽刺成分,针对的自然是以希金斯教授为代表的上流社会。而电影版在乔治.顾柯的处理下则变得轻巧可爱,妙趣横生,重心也转移到乔治.顾柯擅长的女性话题上来。影片结尾处,赫本扮演的伊丽莎在教授母亲家那一段“没有你时间照样流逝”的演唱更可以说是现代女性独立自主的心声。雷克斯.哈里森在片中演唱俱佳,然而影片的魅力还是得归结于光彩照人的奥黛丽.赫本,她在影片开头的粗俗卖花女形象令观众大为吃惊,后面出席大使宴会时的高贵形象更令人难忘。遗憾的是,为此片付出很大努力的赫本连女主角提名都没有得到,倒是无缘本片主角的朱莉.安德鲁斯以《欢乐满人间》得到了本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新会员

×
 楼主| 发表于 2008-7-1 06:37:07 | 显示全部楼层
38届
音乐之声 THE SOUND OF MUSIC

年代:1965/导演:罗伯特.怀斯/主演:朱莉.安德鲁斯、克里斯托弗.普拉默
获奖5项:最佳影片、导演、剪辑、改编音乐、音效/评分:4

乐之声》是那种最符合大众期待的好莱坞传统电影——阳光向上的主题、舒适的感官享受、诙谐而浪漫的爱情,还有——奥斯卡大奖。玛丽娅修女用歌声给冯.特拉普上校家——还有全世界带来了爱的福音。爱幻化成音符贯穿影片的始终,缘自童心奇趣,起承转合于爱情的篇章,最终攀登上爱国主义的主峰,迎来尾声,其间挥洒着各种尘世的美德。其实就品质和深度而言,《音乐之声》稍逊于大卫.里恩的《日瓦戈医生》,然而它能获得最终的全胜,全因为这种美国式的欢乐昂扬。最重要的是,《音乐之声》在全世界票房飘红,把因《埃及艳后》陷入死亡边缘的福克斯彻底解救出来,它的最佳影片奥斯卡也就成了该公司在历史上最喜欢炫耀的一尊小金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新会员

×
 楼主| 发表于 2008-7-4 06:50:34 | 显示全部楼层
39届
良相佐国 A MAN FOR SEASONS

年代:1966/导演:弗雷德.金尼曼/主演:保罗.斯科菲尔德、凡妮莎.雷德克里夫、罗伯特.肖
获奖7项:最佳影片、导演、男主角、女配角、改编剧本、摄影(彩色)、服装设计(彩色)
评分:3.5

好莱坞即将进入新时代前夕,奥斯卡大奖授予《良相佐国》,向来被认为是一种倒退。看上去它很象许多英国前辈获奖片的翻版,改编自古装舞台剧,赞颂英国式的偏执和优越感,表演完美,制作精良但无甚新意。但是在今天看来,问题派导演弗雷德.金尼曼似乎是在影射当时美国混乱的政治气氛。表面上,大法官托马斯.莫尔因为刚直不阿受到国王的诬陷,他在法庭上关于“沉默”究竟意味着默认还是意味着反对的对答,体现出的一种至高无上的基督教人文主义精神;然而在另一方面,剧中人物对《至尊法案》的暧昧态度,上帝不再是上帝了。




40届
炎热的夜晚 IN THE HEAT OF THE NIGHT

年代:1967/导演:诺曼.杰维逊/主演:罗德.斯泰格尔、西德尼.波蒂埃
获奖4项:最佳影片、男主角、改编剧本、音效/评分:4

人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遇刺后,在1968年4月4日下葬,而奥斯卡揭晓也在同一天。影艺学院主席格里高利.派克发表致辞时,强调《猜猜谁来吃晚餐》和《炎热的夜晚》这两部反种族歧视主题的热门影片还有另一重意义,它们都是“金博士精神的最好证明”。最终,《炎热的夜晚》战胜了大牌云集的《猜猜谁来吃晚餐》获奖,它不仅是第一部获最佳影片的黑白问题片,也是第一部获此大奖的侦察推理片。西德尼.波蒂埃扮演的黑人刑事侦察专家被诬陷为杀人犯,他和有种族歧视的白人警官联手破案,结果真相大白,黑白双雄也握手言和。在反种族歧视运动此起彼伏的时代,《炎热的夜晚》被看作保守的奥斯卡一种被迫的示好,因为在十年前,他们本就可以把最佳影片奖颁给同样是黑白题材的《挣脱锁链》。



41届
奥利弗 OLIVER

年代:1968/导演:卡罗尔.里德/主演:马克.莱斯特、杰克.威尔德
获奖5项:最佳影片、导演、艺术指导、音效、音乐(歌舞片)/评分:3.5

英国,曾拍出《第三个人》的卡罗尔.里德是和希区柯克并驾齐驱的惊悚片导演,然而他获奥斯卡却是因为歌舞片——《奥利弗》。影片根据莱昂内尔.巴特的同名歌舞剧改编,以动听悦目的歌舞剧形式表现狄更斯的原著小说《雾都孤儿》。里德巧妙地发挥了电影的写实特点,将所有的歌舞与自然环境结合起来,场景宏大而深远,这在当时是一个创举。此时的好莱坞即将进入新时期,百老汇式的歌舞片早已衰落。借一部英式歌舞片为轻歌曼舞的时代作结,也是奥斯卡不情愿的选择。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新会员

×
 楼主| 发表于 2008-7-4 06:53:57 | 显示全部楼层
1970-1979
新好莱坞时代


1970年,奥斯卡选择了《午夜牛郎》作为进入70年代的第一部最佳影片。这是一部描写男妓的影片,也是唯一一部得到奥斯卡的X级影片,与60年代的奥斯卡获奖影片相比,它的大胆、超前风格简直如横空出世。从此,整个七十年代的奥斯卡银幕被黑帮分子、特立独行的英雄和不容于社会的畸形人士所占据。黄金年代以来的好莱坞片厂制被痴迷于作者电影的新好莱坞小子摧毁殆尽,就好象1970年丹尼斯.霍珀在一场好莱坞派对上预言的一样——当时醉醺醺的霍珀转向乔治.顾柯,对这为凭《窈窕淑女》拿过奥斯卡的老绅士含混地嘀咕着:“我们将要埋葬你们,我们会接管你们,你们玩完了。”于是,我们在伟大的黑帮电影《教父》中看到了美国梦的破灭,在《飞越疯人院》中看到了精神摧毁与个性压制,在《猎鹿人》中看到了虚无和对人性的绝望和——奥斯卡从来没有这样黑色,也没有过这样富有包容力,或者说,从没象70年代这样看重电影的本质和艺术水准。但我们也该看到,除了威廉.弗雷德金和弗朗西斯.科波拉,其他新好莱坞电影小子都基本与奥斯卡无缘,马丁.西科塞斯更是等待了30年才得到了奥斯卡迟到的首肯——1976年的《出租车司机》远远比《洛奇》更优秀。奥斯卡终归还是奥斯卡,他们这一年的选择成了70年代最平庸的奥斯卡最佳影片,仅仅因为《洛奇》有一颗励志向上的心。
 楼主| 发表于 2008-7-4 07:01:06 | 显示全部楼层
42届
午夜牛郎 MIDNIGHT COWBOY

年代:1969/导演:约翰.史莱辛格/主演:强.沃伊特、达斯汀.霍夫曼
获奖3项:最佳影片、导演、改编剧本/评分:4

分钟前,以《真正的勇敢》获得影帝的约翰.韦恩还在致辞中批驳社会上那些“不穿裤子”的电影;十分钟后,一部X级的影片《午夜牛郎》就获得了大奖。虽然在内容上涉及了卖淫、偷盗、强奸、性混乱、同性恋等灰暗龌龊话题,影片的内核却充满了人性的温馨。男妓和骗子,两个社会边缘人相濡以沫,在接近结尾处,离开无望的纽约,共往阳光灿烂的弗罗里达。然而当达斯汀.霍夫曼扮演的骗子已经病得奄奄一息,影片就不可避免地走向那个“美国梦破灭”的主题。这象是一个预言,当嬉皮士的无序潇洒和中产阶级的伪善都被统统撕开之后,不出几年,美国70年代各种自由潮流都会涌向一个没有希望的结局。无论是从画面尺度还是观念意识来看,《午夜牛郎》大概都算的上奥斯卡在“新好莱坞时代”一次最大胆的选择,然而在经过了短短几年的轻狂后,小金人马上又捂住了嘴巴,穿上衣服进入了温柔乡。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新会员

×
 楼主| 发表于 2008-7-14 06:29:05 | 显示全部楼层
43届
巴顿将军 PATTON

年代:1970/导演:弗兰克林.沙夫纳/主演:乔治.斯科特
获奖7项:最佳影片、导演、男主角、改编剧本、艺术指导、剪辑、音效/评分:4

1971年的奥斯卡提名影片中有两部是关于战争的:《巴顿将军》与阿尔特曼的《陆军野战医院》。后者对战争的态度完全是颠覆和讽刺性的。而《巴顿将军》则表现了一个复杂的人物角色:融合了野心、不守规矩、个人英雄主义、优雅与粗野、温柔与蛮横等多种矛盾气质的美国英雄。这种争议性的人物使影片具有了极大魅力,也使本片与以往的战争片完全区分开来。它预示了奥斯卡在70年代的变化:那种完美、光亮、宏大叙事的电影开始被描写复杂、矛盾、具有争议性和悲剧性的个体的影片所取代。乔治.斯科特凭本片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但他始终表示拒绝——他认为自己不应该和其他演员去进行竞赛。本来制片人在颁奖礼上代他领了奖,但根据本人的意愿,第二天又退了回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新会员

×
 楼主| 发表于 2008-7-14 06:36:44 | 显示全部楼层
44届
法国贩毒网 THE FRENCH CONNECTION

年代:1971/导演:威廉.弗雷德金/主演:吉恩.哈克曼
获奖5项:最佳影片、导演、男主角、改编剧本、剪辑/评分:4.5

是一部冷峻甚至有些平淡的硬派警匪片,讲述了两名纽约警察锲而不舍地追查一桩法国贩毒集团走私海洛因的大案。70年代,更多风格的类型片开始进入奥斯卡的视线,威廉.弗雷德金凭《驱魔人》奠定了新式恐怖片的基石,他的《法国贩毒网》则成为了警匪动作片的标杆。影片营造了一种记录片式的写实基调,其中的三角跟踪场景和汽车平行追逐轻轨火车两段戏已经成为了此类影片教科书般的典范。另外,本片中关于毒品泛滥和跨国犯罪的故事题材也成了后来警匪片、动作片灵感的来源。吉恩.哈克曼扮演的警察疾恶如仇,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最后却还是让毒枭逍遥法外,这种灰色的基调贯穿了整个70年代的电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新会员

×
 楼主| 发表于 2008-7-14 06:39:47 | 显示全部楼层
45届
教父 THE GODFATHER

年代:1972/导演:弗朗西斯.科波拉/主演:马龙.白兰度、阿尔.帕西诺、詹姆斯.凯恩
获奖3项:最佳影片、男主角、改编剧本/评分:5

《教父》正式开启了奥斯卡的“新好莱坞时代”。在“新好莱坞”教父罗杰.科曼扶植起来的一干子弟中,科波拉混出来的时间比丹尼斯.霍珀和彼得.博格丹诺维奇都要晚。但是,《逍遥骑士》在1970年只拿到两个奥斯卡提名,《最后一场电影》在1972年与最佳导演奖擦肩而过,倒是《教父》终于在1973年的第45届奥斯卡奖中修成正果。这也是“新好莱坞”势力第一次名正言顺地登堂入室。

这样,科波拉用他独立电影人式的作风,和从欧洲新浪潮电影那里学来的理念与技术,拯救了摇摇欲坠的老制片巨头派拉蒙。《教父》在商业上带来的影响远远超过一尊奥斯卡小金人。它改编自畅销小说,采用传统的类型片框架,是典型的商业制作。派拉蒙起先打算把它当成一部低成本的犯罪片来兜售,并在拍摄过程中与科波拉产生数次争执,差点把他解雇。幸亏科波拉一次又一次地固执己见——从马龙.白兰度、阿尔.帕西诺,乃至摄影师戈登.威利斯,这些人选都是他斗争的结果。据说派拉蒙甚至不愿意支付帕西诺的化妆师到意大利西西里拍摄的路费(真应该为此忏悔终生),而科波拉自己到最后也没了信心。

果,《教父》赢了奥斯卡,虽然还不完全——科波拉遇到了音乐片大师鲍勃.福斯,《歌厅》包揽了包括最佳导演在内的大多数重要奖项。不过居然连提名都没给《教父》的摄影师戈登.威利斯留一个,未免太不厚道。

果,《教父》赢了票房。从此,那些把持着好莱坞的陈腐老财迷们终于开始领悟到一个事关生死的问题:人们喜欢看什么电影。

实马里奥.普佐的原著讲了什么?一个家族的兴衰,两代男人的奋斗?无非是子弹横飞、江湖情仇的低俗小说。科波拉在拍这部片子时,满脑子都是30年代的犯罪电影。他要求影片在拍摄风格上尽量朴实,不要70年代流行的长焦镜头,更不要花哨的直升机航拍。《教父》更象一出分成五幕的舞台剧,人物在构图严谨的固定画面里进进出出。这种结构本身就为影片赋予庄重的气息。同时,影片又有许多大胆创新之处。比如刻意暴光不足处理造成的黯淡视觉效果——最典型的例子是马龙.白兰度的出场,光从他的头顶打下,眼睛处完全是阴影。

父》更深层次的创新是在内容上。它沿用了老黑帮片的模式,却完全模糊了道德感。传统犯罪片总是善恶对立分明。即便是霍华德.霍克斯版《疤面煞星》这样的杰作,也不免留下一个“猖狂之后是灭亡”的俗套结尾。但《教父》却让黑帮份子处于一个被同期和理解的位置。它所呈现的世界无所谓正义,只有权利。难怪有人说本片是“男人的圣经”,因为对男性观众来说,权利是《教父》一切迷人之处的根源。处于庸碌中的平凡人很容易为片中那些荡气回肠的争斗、复仇、再兴、统治力、破坏力,以及江湖义气等情节所感染,但如果没有权利,这些“生意”哪一个能实现?

是,《教父》从警匪故事升格成一部关于追寻权利和使用权利的史诗。由于原著作者以及科波拉的意裔美国人背景,本片也无形中勾勒出一段“移民发家史”——或者说,“美国发家史”。它拓展了黑帮犯罪片的类型,对之后的许多经典黑帮片影响深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新会员

×
 楼主| 发表于 2008-7-14 06:48:09 | 显示全部楼层
46届
骗中骗 THE STING

年代:1973/导演:乔治.罗伊.希尔/主演:保罗.纽曼、罗伯特.雷德福
获奖7项:最佳影片、导演、原创剧本、艺术指导、服装设计、剪辑、原创音乐/评分:3.5

中骗》是环球公司自1930年以来首次获得最佳影片奖。编剧大卫.沃德功不可没,这个讲述两个骗子向黑帮头目复仇的故事,被他安排得虚虚实实、几起几落,被骗的不仅有剧中人,还有直到最后一分钟才恍然大悟的观众。这部电影像是对四年前《虎豹小霸王》的一次复制——导演希尔、纽曼和雷德福延续着他们建立起来的默契,只是本片显然要更有娱乐性,更主流,足以成为任何商业大制作的典范:完美的故事、出彩的明星、时髦的装扮、漂亮的画面、悬疑、浪漫、喜剧效果样样不缺。唯一的遗憾是,奥斯卡居然把最佳男主角提名给了罗伯特.雷德福,而不是保罗.纽曼!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新会员

×
 楼主| 发表于 2008-7-14 06:53:14 | 显示全部楼层
47届
教父2 THE GODFATHER II

年代:1974/导演:弗朗西斯.科波拉/主演:阿尔.帕西诺、罗伯特.德尼罗
获奖6项:最佳影片、导演、男配角、改编剧本、艺术指导、原创音乐/评分:5

片是《指环王3》之前,影史上惟一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续集电影。它不但是《教父》的续集,也是其主题的更深层次挖掘。两条并进的线索,分别讲述了两代教父的奋斗历程,彼此映射,彼此补充,特别是讲述老教父从意大利移民到美国后经历的那一条,让《教父》系列真正成为关于意大利黑手党、关于意裔美国人,关于一个世纪以来的美国的宏大史诗。有了前作成功的基础,科波拉得以更自由、更大胆地去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迈克尔.科里昂在权力与人性之间的挣扎得到了更为细腻和多重化的刨析。这也使得本片的故事性、娱乐性虽不及前作,但艺术效果却更胜一筹。两位注定不朽的明星——帕西诺与德尼罗,分别出神入化地扮演了两位教父,共同写就一段传奇。可惜,奥斯卡无法同时把最佳男主角奖授予两个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新会员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新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BBMBBS

GMT+8, 2025-1-20 05:48 , Processed in 0.039351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2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