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M 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新会员
搜索
查看: 1749|回复: 12

[交流] 英国当代艺术展纪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11 20:49: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月初的西安,尚是乍暖还寒的时候,而兔年已经不知不觉间迈入了农历二月的门槛,到了“二八月,乱穿衣”的季节。街头既可以看见依旧裹着棉衣的老人,也可以在仔细观察下找到短袖上阵的年轻人,在“春如四季”的西安(或者说“春如四季”的北方),这算是种再寻常不过的景观吧。六号这天是星期天,也是二月初二——“龙抬头”的日子,气温的迅速回升让我终于能抛下沉重的羽绒服,正式迎接又一个春天的来临了。

虽然这是一个不安定的春天,有一堆又一堆的问题以火烧眉毛的姿态摆在眼前,却也极力地想找些闲事做,其实能分散些注意力,也就不会对惨淡的现实那么在意了。于是就做了一个决定,来一场前所未有的体验——去美术馆看展览。是早些时候在网上看到的消息,将会有英国当代艺术展在西安美术馆举行,本没想说非去不可,但恰巧周日中午又在网上看到消息,说展览首日开幕式结束后可以免费观展,于是就临时决定前去凑一回热闹,免门票的话就等于赚了20块钱,这样的便宜自然是不占白不占的。
   
抵达大雁塔广场时已经是晚上的六点半,由于来大雁塔的次数只有可怜的两次而已,所以等我找到位于大唐不夜城中段的西安美术馆时,已是七点钟的光景了。美术馆的外部设计秉承了周边的建筑风格,朴拙却精美的屋脊、椽子、檐梁和周围的景色相得益彰。仿古怀旧是曲江这一系列景区共同打出的招牌,效果自然不错,几大景区每天吸引的游客成千上万,附近楼盘的价格也步步跟进,如今早已开始以“万”为标准计价单位了。比起外面的人潮如织,美术馆内显得宁谧安静,展览的会场在二楼,以蓝色为主色调的展览海报在入口处率先夺人眼球,上面给出了展览的全名——“英国制造:英国文化协会当代艺术展1980-2010”,展览时间为2011年3月6日至4月10日,其间还将会有三场讲座以及一场英国动画短片大奖获奖短片展映。

这是我第一次参观当代艺术展,此前极其有限的几次观展经历基本上仅限于摄影展、画展或是文物展,所以这次参观多多少少带有一些启蒙意义,不过展览看下来却没得到什么启蒙,细想一下,凑热闹加拍照或许就是全部的意义所在了。观展的人比预想中多了不少,熙熙攘攘算不上,但也绝不冷场,不知道大家是冲着远渡重洋的英国当代艺术来的,还是冲着免门票省钱来的。观展的人几乎全部都是年轻人,尤以学生居多,很多看起来都是标准的90后,不仅打扮得潮范儿十足,而且都是有备而来——价值不菲的单反相机随处可见。看来现在的年轻人在艺术熏陶和自我修为这方面,的确是比当年的我们更有追求,就算不能完全读懂当代艺术,也要带上足够耀眼的硬件设备才行。相比之下,我的手机就显得不够专业了,要不是展厅内的灯光打得好,拍出来的效果还不知道会模糊成什么样子。

此次展览是去年在上海世博会期间举办的展览的一次延续之旅,一共有西安、成都、苏州和香港四站。展品都是从英国艺术协会的近万件藏品中精选出来的,汇集了从1980年到2010年这三十年间,英国颇有名气的一些当代艺术家的早期作品或是代表作品,包括装置艺术、绘画、摄影、雕塑、录像等艺术形式。我对于当代艺术没有什么认知,对于英国当代艺术更是没有丝毫概念,不过此前也在电视上、网络上看过类似的艺术展的介绍和照片,已经知道会有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东西出现,于是亲眼见到这些从英国远道而来的奇怪物件——简称“怪物”,也就不感觉大惊小怪了。当然,近距离接触这些展品,还是会惊异于艺术家们的思想之另类、视野之奇特,相比较之下,那些原来觉得欣赏起来颇有难度的中世纪绘画和雕塑就显得无比亲民了。看看这些展品,既有中规中矩的有主题的摄影照片、表意清楚的系列铝片画、细节勾画极其繁复的钢笔画,也有装着垃圾的塑料袋、不知所云的童书绘画、全部内容就是一个人穿着猩猩装跳舞的五分钟录像……除去相对来说还算浅显的少部分作品,大部分作品都不知所云,即使创作它们的艺术家未到现场,但那股行为艺术的气息却浓浓地弥漫在空旷的白色展厅里,再加上一群认真看展览、拍照片的观众,整体看来就更觉怪异了。

本来展品的五花八门就已经让人如坠云雾之中了,可偏偏几乎所有展品的中文说明都存在语法不通、句子不顺、翻译不到位的纰漏,于是看着奇怪的展品,读着奇怪的说明,似乎也就对当代艺术有了初步的认识。艺术家们通过作品来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思考、批判和忧虑,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表达,至于表达出来之后有没有人能够理解,理解的人又是否赞同艺术家的观点,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或许在他们看来,表达是核心,而沟通只是表达的一个后续阶段,重要的是他们说了、做了、展示了,而不是他们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展示了什么。当然,从观者的角度来说,自然还是希望能够尽量多地理解一些作者的意图和思想,否则只是对着一堆莫名其妙的展品瞪眼睛,未免有些无趣。当然也有可能连艺术家自己都不能明确地知晓自己的表达意图,那么当沟通无法构建,表达也就只能是一种姿态而已了。

整个参观过程耗时一个半小时,其实展品不算多,只不过考古似的研究每一个展品的注释说明比较费时间。刚进去时人还挺多,可离开时就已经稀稀落落了,毕竟这样的当代艺术不如画作或是文物那么具象可感,连“曲高和寡”这样的形容词都不足以完全描绘出其晦艰深涩的样貌,所以接受度有限也就不奇怪了。一方面,我们国家的艺术教育教学、推广普及还不够完善,大家还不能百分百地接受这样的艺术形式;另一方面,艺术家之所以成为艺术家,其独一无二的属性本身就是难以读解的。所以如果艺术家身处地球但脑细胞却生活在火星上,而他们又藉此创作出了火星人才能看懂的艺术作品,那么我们人类看不懂也没关系。
 楼主| 发表于 2011-3-11 20:53:23 | 显示全部楼层
1.蓝色的夜幕降临时,美术馆外蓝色的展览海报。
2.外面是古老的大红灯笼,里面是先锋的当代艺术。
3.这组作品的名字叫“陨石降落在伦敦的***”,艺术家专门拿陨石在伦敦地图册的不同部位上烧出了洞,代表陨石降落的地点,表达的是人类对于未知世界的一种恐惧。
4.这组照片拍摄的是有关协和飞机的一系列场景,由于在拍摄后协和飞机就停飞了,所以这组照片也就成为了一种纪念。 本帖最后由 维也纳森林 于 2011-3-11 21:02 编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新会员

×
 楼主| 发表于 2011-3-11 21:05:34 | 显示全部楼层
5.四台电视机里放映的是艺术家在不同的日子里拍摄的英国皇室在赛马会上的巡游,尽管并非是在同一天摄制的(从英女王不同的衣着可以看出),但皇室成员的表现却几乎一模一样,艺术家将这些雷同的影像放在一起播出,讽刺了皇室的奢靡和模式化的作风。
6.这是一幅巨细无遗地描绘了种种细节而且加上了超多注释的钢笔画,艺术家在2001(或是2002?)年来了一次名为《崩溃》的行为艺术,将自己所有的私人物品全部交由十几个工人分类整理、拆卸并丢弃,这项工作在一个地方连续进行了多天,大约有7000多件物品遭到“处理”,艺术家本人创作的这幅钢笔画就再现了这一场景,而且在精细的绘画旁还见缝插针地标注了许多说明,只可惜英语太差,看不懂。
7.这就是一幅抽象画,但是运用了某种机器,将颜料呈放射状泼洒开来。
8.看起来规规矩矩的系列海报,好像是将药品盒子和各种英式食物的单词混合在了一起。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新会员

×
 楼主| 发表于 2011-3-11 21: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9.一个装置艺术,看不出要表达什么,不过感觉很舒服,比较诡异的是特意摆在上面的两个小白瓷碟,摆与不摆有何区别呢?
10.铝片画,在铝片上贴上彩纸类的东西,构成人形,这个比较好懂。
11.其中的一幅,欲叠未叠的双腿。
12.一幅简单的作品,上面这棵树是二战日本战败后送给英国的“赔罪物”,不过在这幅作品诞生后不久就被拔走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新会员

×
 楼主| 发表于 2011-3-11 21: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13.这个系列探讨的是“怎样才是一本安全的童书?”,由二十余张黑白插画组成,大部分诡谲难辨,看起来绝不像是安全的童书所需要的,而且大部分画上都标着点与数字,像是星云图。
14.少有的看起来没什么不安全因素的一张,不过不清楚俩小孩儿看的是什么东西。
15.我的巨型彩色书?这样的童书还是别给孩子们看了。
16.这个完全看不懂,屏幕上是乱七八糟的一堆方框或线条,类似电脑里的画图程序,大屏幕前有一个控制台,上面有一个类似鼠标的东西,但按了后也不知道起了什么作用,最奇怪的是大家还在很认真地观看,不知道他们各自思考出了什么道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新会员

×
 楼主| 发表于 2011-3-11 21: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17.艺术家在晚上将蛇、鹿、老鼠等动物放在博物馆(还是其他什么建筑?)内,任由它们自由活动,然后拍摄照片,并绘出它们的活动路线,这是路线图。
18.这是照片,爬墙的老鼠,不知道它的行动路线是图中的哪一条?
19.切•格瓦拉,几乎是所有艺术家的缪斯。
20.蓝色猫王,但实际上蓝色的确是蓝色,但猫王并不是猫王。展品注释上说无论是猫王还是切•格瓦拉,实际上用的都是作者本人的脸,也就是化妆/合成作品,不过这个真没看出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新会员

×
 楼主| 发表于 2011-3-11 21: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21.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幅作品,为此我还特意记下了它的名字——“卡特尔费尔托(工作室版)”。我猜这幅作品是在探讨点与线与面、平面与立体的关系,又或者就是对色彩和形状的迷恋。
22.细部。漂亮的大大小小的彩色圆,以及延伸交错的线条(柱子?)。
23.细部。画作上突出来的部分,应该是堆积的颜料凝成的,看起来很像生日蛋糕上裱出的花朵,或许这才是我之所以喜欢它的原因。
24.侧面照。这样看或许更能体会出平面与立体的对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新会员

×
 楼主| 发表于 2011-3-11 21: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25.名为《男孩时光》的录像作品,记录下了几个无所事事的坐在路边的男孩儿从一开始的呆滞木讷转化到坐不住时的焦躁不安的全过程,全长56分钟,但据我观察,没有参观者耐着性子看完全片,因为几个面无表情的男孩儿坐在一起一动不动实在没什么好看的。
26.同样是录像作品,描绘一个身穿猩猩装的人跳来跳去,直到摆脱了猩猩装的束缚,什么也不穿地离开。
27.一幅画,注意右边的两条白线不是画作上的,而是灯管的影子。
28.一幅画,画作很美,出现在左上角的灯光也恰到好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新会员

×
 楼主| 发表于 2011-3-11 21: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29.这也是展品之一,一个装满东西的垃圾袋。由于是放置在不显眼的角落里,而且注释牌离得很远,所以几乎没人注意到这个作品,好像也是出于画钢笔画的那位艺术家。
30.注释说这幅作品用一个拼写错误将一个人和某种鸭子联系在了一起,我没看出来。
31.一个带了制冷机的装置艺术,灯座上结了霜,上面的蓝色卫生纸不是作品本身的组成部分,而是工作人员临下班时弄上去的,不知道是为了保护什么,霜上面的字应该是某位参观者的恶搞,写的好像是“真受不了”什么的。对了,工作人员弄蓝色卫生纸的时候,还调侃说该不会有参观者以为作品本身就带着这些卫生纸吧,要是被拍照了就有意思了。于是,我就拍了这张照片。
32.展览中最有意思的作品,大概是一幅3D立体画,就是你绕着它走一圈,上面的比基尼女郎也会扭动腰肢,无比曼妙地走上两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新会员

×
 楼主| 发表于 2011-3-11 21: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33.最后看的一个作品,是一个标牌,大牌的艺术家都会有自己的工作室,而工作室会有这种标牌,标明谁谁谁于哪几年在这里工作过,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这位艺术家在未成名之前就制作了这个标牌,上面写明1989年到1991年他在这里工作过。

友情提示:
1.展览地点:西安美术馆(二层展厅)
2.展览时间:2011年3月6日至4月10日
3.展览票价:20元(半价10元) 本帖最后由 维也纳森林 于 2011-3-11 21:22 编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新会员

×
发表于 2011-3-12 00:2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沙个发,睡醒俺来细看
发表于 2011-3-12 12: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久没去过艺术展之类的展览了,羡慕啊。
发表于 2011-3-18 23:52:10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不懂艺术,但是觉得很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新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BBMBBS

GMT+8, 2025-4-5 07:13 , Processed in 0.012155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