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M 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新会员
搜索
查看: 1640|回复: 11

[试听] 忧伤而幸福的俄罗斯曲子-SAD ANGEL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15 23: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Игорь Крутой - Печальный Ангел / Igor Krutoy - Sad Angel. 伤心天使


影音文件影音链接


既平静又有伤,又掺杂着一点点的温暖。是一点苦中作乐的心情吧。
发表于 2010-10-16 05:2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优美,很温暖。好的曲子犹如一个温暖的拥抱~
发表于 2010-10-17 12:58:0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着视频里的人们,突然之间很感动。

我想这就是生活吧。
  
C'est la vie。
发表于 2010-10-17 20: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短片里的男人站在局外人的角度观察外面的世界
我们作为观众,在欣赏他的表演

生活就是大圈套小圈,诗人说它是网
有时候你所在的圈子的大小,决定了你视野的大小
视野的大小决定胸怀的大小,胸怀的大小决定生活格局的大小
格局的大小,决定成就的大小

又想到考试的时候遇到的一道题目,说是911事件后
世大楼贸里一家公司的部分员工逃过了浩劫,有的是因为走路磨伤了脚去买创可贴
有的是因为闹钟坏了而错过了那个时间,有的是因为要参加儿子幼儿园的毕业典礼而没有去上班,等等琐碎原因
为我们从里面看出了什么生活哲理

我想了很久也答不上来,因为条件太琐碎
太平凡,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有时候一个问题有明显的特点就说明它所在的圈子比较小
而看起来平凡的,琐碎的问题则往往涵盖了很大的圈子

就像物理学的定律,越复杂的定理适用的范围往往越小
而涵盖大范围的定义式,往往只有简单几笔
其他的定律都是它在不同情况下的变式

而力学,电学等特定领域的定理发现了很多之后
能涵盖了一切的物理学定理还是没有总结出来

就像是那道题目,如果人们没有上班而逃过浩劫的原因
都是消极怠工的,或是为了解决上班路上遇到的不平之事
那总结起来也许容易一些,而它所给的原因却极其琐碎
让人无从下笔,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哲学家

短片中的那个男人就像是一个观察生活的哲学家
而他所在的圈子看起来也比窗外的那些人大一些
他的烦恼或许也比他们少一些,虽然他的活动看起来很单调
而有时我们越忙,往往是因为我们所在的圈子越小
我们被束缚的越紧,而及超脱的生活常常是单调平凡的

就像是魏晋时的嵇康和孙登
如果换成短片里的人,孙登就因该是那个坐在玻璃后的男人
而嵇康,阮籍他们则是窗外的人,他们也自省,自嘲
但无法跳出所有圈子来观察自己,观察生活

而嵇康他们,或者是窗外的人们无法跳出他们所在的圈子的原因
用庄子的思想来说就是心有所待
那些行人也许只是蚂蚱,知了
而阮籍,嵇康他们是大鹏
单知了也好,大鹏也好,要飞起来终究都要借助风的力量
离不开心里的挂念,是平凡的农人也好
是武功卓绝的李秋水,李沧海也好
终究还是凡人一个
在死的时候还念叨着“是她,是她,不是她”

而哲学家和物理学家试图去做的,就是努力跳出生活的圈子,
离开心里的挂念,来观察,总结生活
而对于究竟能否跳出所有的圈子来解决人类的终极问题
则分化出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可知论认为人类最终可以解决自己的终极问题
为不可知论则认为由于人类自身的原因,人类终究无法看明白自己
看清世界,看透生活

有人说我们从来不曾看清事物的本质,我们只是站在同一个圈子里不停的转着角度看事物
就像是短篇里那个男人,也许他自己也现在一个麻烦无比的圈子里,而躲到那个地方去逃避什么

想到这里,想起了小说《天龙八部》结尾处段誉拉着王语嫣,看着已经疯了的慕容复说的那句“各有各的缘法”
想到了电影里李秋水最后念叨的“人身如梦亦如幻,缘起缘灭还自在”,想到了《金刚经》里的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各有各的缘法,决定我们生活圈子的使我们的缘,也就是客观条件
而那往往又不是我们所能左右的,所以跳不出圈子的凡人的我们
也就去随缘吧,但愿能在缘起缘灭之后,还得自在之身,自在之心。 本帖最后由 BearHsu 于 2010-10-17 20:59 编辑

发表于 2010-10-17 23:28: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楼 BearHsu 的帖子

引言开始分割线 -----------------------------------------

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里说:“语言在本质上只是表示那一般的普遍观念;而人们所指谓的东西却是特殊者、个别者。因此人们对于自己所指谓的东西,是不能在语言中来说的。”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知北游》

“一种表达,越是明晰,就越少暗示;正如一种表达,越是散文化,就越少诗意。正因为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章不很明晰,所以它们所暗示的几乎是无穷的。” -《中国哲学简史》

“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 -《庄子·秋水》

“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 -《周易·系辞》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木小石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 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 -《庄子·秋水》

引言结束分割线 -----------------------------------------



当我们试图用语言去描述的对象世界已经溢出可把握的范围以外,所谓的“终极问题”也就变身成为了一种信仰问题。人类的逻辑、经验、理性是被自身认知所限定的,语言脱离这个限定便无从扩张。

佛典有个“拈花一笑”的故事,虽然从非信徒的角度来看很像个杜撰的神话故事,但是却有其哲学语境在里面。说释迦牟尼在灵山法会上,讲道时拈花微笑,不言不语,当时众人都不解其意,唯有摩轲迦叶心领神会、破颜微笑,释迦牟尼因此判定他的智慧最高,所以后来把自己的衣钵嫡传给他,摩轲迦叶是我国禅宗佛教的西天初祖。

这是“不言之言”,但又不是彻底的“不言”,因为若是“不言”,那么释迦牟尼就无需拈花微笑,这“无言”的目的正在于“言”无言之所言。这种“不言之言”悬置在“言”与“不言”之间,指向世界的本相。

我认为哲学的一个“瓶颈”在于实际应用,很多人都想用哲学通过思考辨析去解决一些不实际问题-诸如“终极问题”,但是却往往忽略了这个命题对象已经超出了我们可描述的范围。这就是为什么现今的应用哲学首先必须与一门具体科学相结合才能成立的原因。

所以总结无数前辈的教训经验得出一个结论:在日常生活中不要陷入到哲学复杂构架循环的逻辑当中,而颠覆了对现实构架和逻辑的认知,否则便会引起大脑发热,目无诸法,万劫不复。多维思维体系在现实生活中不是每个人都能胜任的,唯有将其纳入文学艺术思维,作为一种方法论来指引自己去进行一种“不言而言”的创作或思考,才能保持清醒,不被迷失~

如3楼所说:C'est la vie -这就是生活。
发表于 2010-10-18 19:4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几天看南怀瑾说金刚经,说到有言的经终比不上无言的经。他开玩笑说西游记里唐僧他们本来取到的是无字真经,可惜他们境界不够,看不懂。后来如来对迦叶说算了,给他们差一点的吧。

真巧,我最近才看到“释迦灵山拈花,迦叶微笑”的典故。看来不自觉被它影响了
发表于 2010-11-21 12:56:3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不错的故事。难得一遇了。
发表于 2010-11-21 17:29:2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人抽象到音符里面是这样的。真美。

找到个好地方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563972544_0_1.html 本帖最后由 Sea. 于 2010-11-21 17:36 编辑

发表于 2010-12-8 11:02:03 | 显示全部楼层
俄罗斯民族。连温暖里都透着冷峻。
发表于 2010-12-9 09: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优美,很温暖。好的曲子犹如一个温暖的拥抱~
发表于 2010-12-26 20: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俄罗斯
发表于 2011-2-22 16: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温暖优美的曲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新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BBMBBS

GMT+8, 2025-1-18 16:03 , Processed in 0.052153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2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