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9-5-3 20:31:44
|
显示全部楼层
从词汇构造给人的感觉到标点符号传达的情绪,无不充满东方的细腻与传神,作家本身用英文写作的效果与中文比起 ...
想起了四篇文章: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林庚先生的《说“木叶”》,钱钟书先生的《谈中国诗》和王二的《我的师承》.这四篇文章都就中国文字中的意象与作品的翻译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王二说:假如中国现代文学尚有可取之处,它的根源就在那些已故的翻译家身上.我们年轻的时候都知道,想要读好的文字就要去读译著,因为最好的作者在搞翻译.这是我们的不传之秘. 朱光潜先生说: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上,有如月轮,明确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积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个不同,变化莫测. 林庚先生说:“木叶”之于“树叶”,不过是一字之差,“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 钱钟书先生说:中国诗言有尽而意无穷. 我认为,文字是思想的凝聚,我们要表达的和翻译的是思想和意境,而不是文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