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M 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新会员
搜索
查看: 935|回复: 3

[纪念] 明月菩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8 23: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遇见萧枫实属偶然。那是本命年一个仲秋的夜晚,老同学邀请几个老友到单位门口去吃宵夜。我们找到一个小有名气的烧烤摊坐下,老同学就去张罗解渴的东西了。那条街的一边几乎满是小吃摊,张望片刻,我仿佛看见他跟一个年纪相仿的人交涉了几句,那人手中担着几瓶软饮,红色的罐罐像可乐。酒力未散,口渴得急,当这个人正要转身快步跑入路边巷口的时候,我又把他叫住了。就这样,我认识了萧枫。

他应声回头走过来,脸上满带疑惑,我也一下子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鲁莽大意。他好像支吾了一两句,回应着我打量的目光。他眼睛闪烁,月光大概替他隐去了一些尴尬的神色。我霎时间没了应对,幸好老同学赶快走过来解围,说这是他在单位很好的朋友,似乎还草草介绍了几句。

现在回想起跟萧枫君的初次相遇还是觉得很有意思,后来听人说他这个人的骨子里似乎确有点离经叛道的因子,时而会做出一切常人不解的举动。本来是擦肩而过的陌生人,不经意的相遇却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印记。

接下来的几个月我的第一份工作才开头,时间表被琐碎的事情占据了。有一天给老同桌打电话,不至于长久断了问候。他提及近日要出差,托我帮忙买机票。再细一问,才听说“卖可乐”的萧枫君也要与他同行,于是约好了在他回来之后有机会大家碰碰头。萧枫君的影子于是有时又浮上心头,听说他是一个爱好足球的人,只可惜我对这一类剧烈冲撞的运动几乎毫无兴致。

跟萧枫君坐下来聊天是在第三次碰面,我让老同学顺便约上了几个工作单位的友好一起座谈。一个学期的工作告结,与父亲之间高兴的不高兴的过往也似乎暂时有了一个中止。人们都这样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衣食无忧生活安逸的日子一晃就是大半年。大家都谈到了一些为将来打拼的想法,似乎并没有因为彼此生疏就有什么隔膜。那天萧枫君有些来迟,不过借着兴致一行人还是高歌畅饮到深夜才作罢。

有人跟我说过:生命是随机的,因为每个人都不能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这种观点我在米兰-昆德拉的笔下读到过,他所谓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大概就是这样一种无边无垠的宿命感。在有过一些经历后,我倒是相信佛家所讲的机缘,对过去的事情没有必要怅惘,对将来的事情也不必有什么奢望,有的遭遇大概是注定的,面对的时候都应该坦然些。我始终觉得跟萧枫君的几次相处是一种难得的遇见,他大概是一个有些才气而不乏内敛的人,从他的身上,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四海浪荡前的一些影子;而当他在春节回来之后告知要到别处继续求学,而我也基本上确定要常驻他乡的那时起,我才觉得有些机缘恐怕我是要错过了。

几次畅谈,开学伊始,萧枫旋即负笈异地求学了。我这里正事兼职半个月下来也是忙得团团转,从来没有见识过每天都有六七个小时连轴转的日子,那段时间是把自己折腾了个足够。听说萧枫以前也是一个很有心志的人,现在读下了一个在职的学位课程不知道也是否合他的心意。有时在夜半稍稍闲下来会遥想一下他在那所学校左右奔忙的样子。手上又刁起了已经放下半年有余的烟卷,春天的景致不错,去年的这个时候心里烦乱并没有时间观赏;家乡的春雨淅淅沥沥本来是最扰人心绪的,今年的天气还是一如常年;仲春的世界万物复苏,而生活的脚步却简单得让人感觉到有些机械。那段时间里,只有来回公车上的时间是完全属于个人支配的,有些长长短短的思绪经常萦绕,无论如何,我都要找到时间把他们留诸笔端。萧枫大概是一个忠实的读者,匆忙学习之余居然还会有空闲瞥上几眼我的碎语闲言。

时间转眼到了四月,花了半个月的时间整理了过去一年多的收获准备做两场汇报。萧枫在此之前回来了,三两个好友也抽得时间齐来捧场。汗水稀稀落落地从我面颊边流下,讲堂里闪动着萧枫君的身影----大概是为领导服务习惯了,他一个人端着相机在教室四处摁着闪光灯。我自信他照相的水平是不如我的,在四处云游所拍的照片是我的心血之作,我把它们刻成一张光碟送到萧枫手里,里面写满了风景旖旎的异国—虽然其中也有一些故事不堪回首,但它们毕竟是我过往生活中无数的横断面。照片和歌曲这之类的东西是一种寄托,偶然间拍下的一个场景,或者擦耳而过的一段歌声,都恰好能够深入到人心境的底端。萧枫君生性豁达,大概与什么样的人相处都不会心有芥蒂;我们相识甚短,与他分享一些自己的经历但求能给他一些助益。

汇报过后几天就是我走出二十四岁的生日,一大伙朋友如约而至,新相识旧相知集聚一堂引吭高歌。妈妈说过二十四年前我出生的那天是农历十五,不知道那天是不是明月当空?已经经历过了两个轮回,那晚的我让自己放纵地沉醉;既然不常见得明月光,我也料想它并不会介意我偶尔放肆的坦荡。那点长久以来郁积在心底的犹疑借着酒劲被释放出来,这点坦荡或可以仅仅属于自己,但却终究要让别人也照样承受。于这个意义上,我亏欠了萧枫。

五一长假旅行回来,刚理清单位事务就开始给萧枫补习英文。这也是我先前与他许诺过的,看他奋斗得艰辛,我能做的大概也只有这么多了。他工作繁忙,我有时也不得不忙里偷闲;每个星期总有两个晚上大家会聚在一起,仿佛挑灯夜战。我想大概年少的时候人总是会幻想在今后的际遇中会有许多精彩的片断,然后就会不顾一切地一往直前;我以前就是这样,以为“天涯无家处处家”,对外面的世界热切向往。萧枫的身上或许确有我当时的影子,然而于他的奋斗,我却责无旁贷。

借着休假的半个月,六月底只身一人来到越南。那段时间借闲暇时光亦在重读几位现当代作家的小说,这些文字从前读的时候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现在看起来却直搅得心里有些怆然。汽车上又读到了《蓦然回首》中的那一段话:

“我立在堤岸上,心里突然起了一阵奇异的感动,那种感觉,似喜似悲,是一种天地悠悠之念,顷刻间,混沌的心景,竟澄明清澈起来,蓦然回首,二十五岁的那个自己,变成了一团模糊逐渐消隐…”

旅行或许正是借故让内心的烦扰退隐,那年的白先勇在芝加哥写下这段话的时候,兴许也有着于我现在共通的心绪。下龙湾的海景算不上绮丽,南国燠热的天气也让人觉得有些压抑的紧。那里不是堤岸,远方也不是一望无际的海水,矗立在远方尽处水中的群群山岭只让人觉得是一种无端的阻隔,任由内心的激荡化作海水中浑浊的泡沫,冲过了这方天地,无尽长路还是在脚下伸延。回头走上半山,在一家佛缘深厚的红木店里换得了一串菩提,虽然机缘常常不能随人所愿,我们还是要淡然了却俗世的尘缘。一阕《兰亭集序》写尽了人生际遇的起伏跌宕,然而于我,这前路是悲是喜确是说不清,宁可独自消受吧,省得更多不平的负累。

回到家中,临行在即。萧枫公务繁忙,我也在外忙着兼职。说淡忘是不确切的,半年以来,我与他一起欢笑,一起成长。这份偶拾的知遇之恩于我而言是一种际遇,不管从任何意义上说,都增长了我对人事的阅历。每个人看不清自己的时候都会去找一面镜子,他是我的镜子,但愿将来还是。每次见他离开的时候我都不太愿意将再见说出口,那样的招呼或许有些生分;他的背影跟我一样,别人看来也是有点微微倾颓。我是习惯了不将胸膛挺直,久而久之老让父母诟病。有时看看萧枫的背影,发觉其实他于我仍旧陌生,因为从我们相识至今不过半年的时光。他之前走过的路我并不了解,虽然料想将来还会有机会得知的。他是一个耿直的人,不像我有些异国文化的粉墨。父母亲有时候会问起他----可能是体察过我一个人在他乡奔忙的心境----然而我又怎能跟他们提起我的那些所思所想呢?或许这番遭遇让萧枫君都会觉得荒唐,只是他不愿意说起而已。他是一个宽容平和的人,从那天晚上和他遇见的时候开始就一直如此。
发表于 2009-1-19 00: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知己与菩提

记得上中学时候,很喜欢阅读语文课本后面的选读。之前刚接触鲁迅的文章时,觉得有点晦涩,他的表述似乎不按常理,语句间也带有很多双关与反讽,这样的文风在众多直白和略显矫情的文章中看来确实有点另类,阅读起来常常不得要领,不知所云。

后来掺杂着历史来看鲁迅的文章,就发现了其力度的一面,表面上无心地在讲述故事,讲日常生活,其实却暗含了许多象征性和隐喻,他更为看重的是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这种精神也正是鲁迅一以贯之的前行动力,就像他在一篇文章中说到的,“站在沙漠上,看看飞沙走石,乐则大笑,悲则大叫,愤则大骂,即使被沙砾打得遍身粗糙,头破血流,而时时抚摩自己的凝血,觉得若有花纹”。慢慢就觉得他骨子里特爷们儿,文章显得冷涩精悍,没有废话水分。爱与恨、讴歌与抨击,旗帜鲜明犀利泼辣。沉郁中有诙谐,幽默中见辛辣。

那时候我们的女语文老师是班主任,颇为偏爱鲁迅的文章,每每读到,都特别有气势,有一种向往在里面,经常在解构涵义的时候激动万分,尤其记得有一次她在课堂上准备了一盘带着酒味的鲜虾,让我们体会鲁迅在大革命失败后文风的变化,说道鲁迅那个时候意识到他的文学创作只不过是让部分青年觉醒,只是使他们象餐桌上的醉虾一样更加体验到精神上的痛苦而已,所以他后期不断寻找更加有力的战斗武器,将自己的整个生命都投入到一场觉醒之战中,他为了进行某种清醒的创作而遏制自己的性欲,在冬天的时候经常连毛裤也不穿 ……

后来又说到了瞿秋白,说到鲁迅赠给瞿秋白的那句:“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同怀视之。”说人生只要有一个充分理解自己的真朋友就可以了。在艰难困苦之中,心灵深处的纽带牢固地连在一起,患难相扶。 要把自己的知己看做自己的同胞兄弟一样,爱人如爱己。

说实话,当时对于“知己”概念的了解甚少,一直觉得只可能出现在文学字眼里面,直到成长中陆续遇到的一些人和事当中才真正体会到“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感恩与喜悦了。有了知己,才足以有勇气“面对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

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变迁,“知己”的概念会越来越模糊,越来越现实,但这个词汇本身连同出现在感情领域的"SOULMATE"概念一样,向芸芸众生讲述着人类本身的一种与生俱来的缺失感,人们会情不自禁地去寻找他们,呼唤他们。

亦如林语堂笔下的那句:“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不独人也,物亦有之。”
常觉得,菩提之心透露着先醒者的无尽悲凉。
发表于 2009-1-19 21: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看的一知半解,还是觉得诚品很幸运,能有这样的益友,也可以时时鞭策自己。
 楼主| 发表于 2009-1-20 09:4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天边一片云    于    2009-1-19    21:08    发表
虽然看的一知半解,还是觉得诚品很幸运,能有这样的益友,也可以时时鞭策自己。   


虽然已是过去时,还是挺值得留念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新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BBMBBS

GMT+8, 2024-11-22 09:32 , Processed in 0.046265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2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