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M 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新会员
搜索
查看: 796|回复: 0

[分享] (转)巴黎的子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7 11: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巴黎的子宫
英国作家艾温·施欧在《巴黎!巴黎!》一书中写过一句精辟的话:“在巴黎,你之所以要从咖啡桌开始,是因为巴黎的一切都是从咖啡桌开始。”兰波如此,毕加索如此,莫迪里阿尼如此,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电影大师路易斯·布努艾诺(LuisBunuel,1900-1983)也和众多艺术家一样,他的艺术生涯也是从巴黎的咖啡桌开始。布努艾诺说:“如果没有了咖啡馆,没有了烟草店,没有露天的晒台,巴黎就不再是巴黎。”

初到巴黎的布努艾诺只有25岁,根本没做过导演的梦,如过能泡遍巴黎左岸的咖啡馆,那便是他最大的梦了。在咖啡馆里,他遇到一批激进艺术家,耳朵里灌了一堆导演的名字:俄罗斯的爱森斯坦,法国的雷让·克莱尔,德国的弗里茨·朗……很快,他将泡咖啡馆改成泡电影院,并心血来潮地上了让·爱泼斯坦的电影学校,并不图分文地给这位只比他大一岁的法国名导做助手。

有一次,布努艾诺在西兰诺咖啡馆跟朋友闲聊,聊到弗洛依德《梦的解析》。借着咖啡因的作用,大家争着回忆自己做过的梦,并且半真半戏地互相分析。布努艾诺突然灵感涌动,一个个古怪的镜头在脑海里迭现。正是基于这股冲动,1928年他独立执导了《一条安德鲁狗》。西班牙人有句俗语:“安德鲁狗一叫,肯定就有谁一命呜呼。”这个一扫传统的怪异片名本身,就带着对秩序的挑衅:一个美貌女孩用手杖拨弄一只血肉模糊的断手;两个神学士拖着一架钢琴和一头死驴;掌上的蚁巢变成女孩的腋毛;一对埋在沙中的男女忍受阳光与虫子的蛀蚀……

这部老片,我是在意大利无声电影节上看到的。那些支离破碎、具冲击力的超现实画面,让我联想到哈罗德“具有革命性的咖啡馆语言”的观点。品特将“咖啡馆语言”表演于舞台,布努艾诺则将之再现于银幕。

两年后,布努艾诺在巴黎再投炸弹,拍摄了被警察局长亲自下令禁演了50年的《黄金时代》,用近乎无耻的性爱嘲讽了基督教文明,破天荒地引发了右翼人士的示威和诅咒。咖啡桌被掀翻了!布努艾诺带着左岸咖啡馆的灵感回到西班牙,之后出走美国和墨西哥,年过半百后重回法国,再度成为巴黎咖啡馆里的热谈人物。

知道了这段故事,就不难理解布努艾诺的咖啡馆情结。对他来说:咖啡馆就等于巴黎的骨架,一旦抽去,便一盘散沙;咖啡因相当于巴黎的精神,一旦滤掉,会迅速腐朽。如果用我自己的话比喻:“巴黎与咖啡馆,就像母亲与子宫。”

作者:余泽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新会员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新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BBMBBS

GMT+8, 2025-1-19 07:18 , Processed in 0.042125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2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