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M 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新会员
搜索
查看: 2289|回复: 10

[交流] 湄公河的日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14 17:03: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湄公河的日落
                                                             ——读杜拉斯《情人》
“相对模糊的夜色中一条见不到的帆影,无比宽阔的大河。”
“黑黢黢的大河,离得很近。它的表面。它的肌肤。在夜色青灰里相对明亮。”
“又一条宽阔的大河。只有两岸苍翠的景色静止不动。它从两岸间流过,流向大海。大河全景。无边无际。”
……
这是杜拉斯笔下的湄公河,它承载着她复杂、模糊、深沉的感情。杜拉斯是这样一个富有传奇性的人。作为一个作家,你可以选择喜欢或是不喜欢她,但作为一个女人,她身上独特的气质是让人无法抗拒的。而她的《情人》,与其说是一部小说,不如说是杜拉斯的自传,是她在垂暮之年对自己那段刻骨铭心而又绝望的感情的深沉的回忆。
杜拉斯出生在殖民时期的印度支那(现越南),父亲早亡,母亲带着她和两个哥哥,他们是当地唯一的白人家庭,却过着艰苦单调乏味的生活。她的大哥吸食鸦片,是个败家子,却深得母亲的喜爱。她从小就和她的二哥培养出了暧昧模糊的感情,他们间的关系远远超出了兄妹,她叫他“小哥哥”,在越南语里是爱人,情人的意思。在她出生以后十五年的时间里,她静静地看着湄公河的日出日落,承受着不公和无趣的生活。
直到十五岁半的某天,她穿着洗得发黄的丝质连衣裙,高跟鞋,戴着男士平顶的圆帽,扎着两根辫子,站在小码头上准备轮渡到对岸的学校。她静静地趴在栏杆上,仿佛是等待着他走进她的生活。他叫李云泰(书中没有写到他的名字,但实际上是叫这个名字),来自中国北方,英俊、富有,说一口有浓重中国口音的英语。从那一刻起,他们的故事开始了。他带她去他的公寓。那是在中国人聚集的地方的一间小屋,透过气窗能看见街上来来往往无尽的人群,刺眼的阳光,能听见叫卖的声音,孩童嬉戏的声音,街头艺人吆喝的声音……他说他爱她,但他从一开始就知道他封建的父亲是不允许他娶白人女孩回家的,他也知道自己是软弱的,他需要挥霍很多钱,他无力也无心反抗他的父亲。她接受他的爱,但她也从一开始就知道他不会娶她,她会回巴黎,永远离开。他和她都假设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用金钱来维系的,但他们都知道事实不是这样。是为了爱情,还是欲望,还是金钱,他们相互索取,相互伤害,相互满足,相互抚慰。他结婚的那一天,新娘是他不认识的一个中国妇女,她依旧站在码头,静静地,就像初次遇见他的那天,看着他和中国女人的花轿一直走进洞房。她没有表情,心里没有波澜,因为她一直假设她是因为他的钱和自己的欲望而和他在一起的。她离开越南回巴黎的那一天,她靠在船舷上,依旧静静的,没有眼泪,没有伤心,没有期待,没有告别。随着一声汽笛,她在渐渐远去的船上看着他停在码头上的轿车,依旧是那辆黑色的豪华轿车。越来越远,越来越远。一天夜里,她又静静地趴在船舷上,看着深黑的仿佛凝固了的大海,突然听到船舱里传来钢琴演奏的华尔兹,她循声走进船舱,蹲在角落里,眼泪不能自已的落下了。她发现自己是那么那么的爱他。可是一切已经成为了回忆。
感情,在杜拉斯的文章里,从来不代表某一次恋爱,而是爱情。爱情里出现的可以是任何人物,在任何背景之下,以任何方式开始、结束。杜拉斯式的爱情,是绝望、深沉、阴郁的,爱情往往以欲望,金钱或是更加表层的形式出现,但最终又回归到最真实最原始的爱。主人公可以没有很明确的身份,明晰的面容,但必定会有明确的感情和强烈的欲望。他们不会为得到一个结果而不择手段的争取,在很多人看来,结局是值得惋惜的,但冷静地思考后,会发现这种没有选择的选择,却是最好的结局,这的确是杜拉斯的高明之处。她的文章中没有半点矫情,没有甜言蜜语,没有虚情假意,爱就是爱,痛就是痛,离开就永远的离开,连死亡也是顺其自然。杜拉斯的思考方式永远是最原始最直接的。这在她的另一部著名的作品《广岛之恋》和她后期的作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电影《情人》中,男主角由梁家辉担任。他典型的中国男人形象,面部分明的棱角,高大的体型,带有中国口音的英语和精湛的演技,把中国情人的形象拿捏得恰如其分。

杜拉斯的文章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画面感极强。她的作品大多以越南殖民地为背景。“每年单调地重复着两个季节,夏季和非夏季。湄公河上升起旭日,照着河岸的稻谷,照着笔直的白色大路,大路横贯一望无尽的稻田,稻谷随风起伏。公路上,孩子和照看孩子的狗,在阳蓬下睡着。长街尽头,昏黄的防风灯的灯光,欢腾,歌唱,嬉笑。湄公河。这是个帆影点点的渔村,这是三角洲的头,大河的尾……”类似这样的景色描写,有相当一部分是景物的堆砌和叠加,却给人很直接很真实的触感,这种感觉在有些类似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她对画面的描写更像是在写剧本。而这种画面描写在中国传统的文学作品中并不多见。杜拉斯擅长将抽象的视觉景色用触觉或是味觉来形容,也许这点来自女性本身的感官的敏锐,在张爱玲的作品中也有所体现。
我曾经坐在游船上在夏季的湄公河上看日落,整个湄公河在夕阳余晖下一片灿烂的金黄,太阳一点一点的落到岸边的稻谷中。喧嚣了一天的小城仿佛霎时坠入夜的寂静,河面上的暖风吹来热带空气中特有的花香和稻香。让人流连。在这样背景下长大的杜拉斯,比城市中的其他作者少了些许浮躁,矫情和做作,多了些许原始,真实和深沉。杜拉斯是一个感性的女人,我不喜欢有些文学评论家对她和她的作品进行冷冰冰的剖析,或是通过她的文章试图透析她的思想,或是给她的作品划个流派,定个类型。杜拉斯不属于任何流派,任何类型。不要以理性客观的眼光来审视她的文章,就像不要以素描中精确的透视标准来评价梵高的画一样。他们都是孩童般的任性,只遵从于自己的感情。在现代中国文坛上,安妮宝贝的文风和杜拉斯在某些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安妮终究没有杜拉斯的深沉和敦厚的笔锋。这是由生活环境和时代特征决定的。安妮宝贝的文章在一步一步从惊心动魄走向平静淡泊,但杜拉斯的文章是永远的波澜不惊而又慑人心魄。
湄公河的日落日复一日的静静上演着。河边那个关于来自中国情人的故事随着开往大洋彼岸邮轮的鸣笛早已结束。而杜拉斯,永远站在码头,凝视着湄公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新会员

×
发表于 2007-11-23 16:06: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杜拉斯的文章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画面感极强。"

喜欢这种风格的作品,在阅读这样的作品时,脑中会浮现出故事的场景,很象在看电影。身临其境。
发表于 2007-11-26 13:59:28 | 显示全部楼层
书看过、电影也看过。爱情在杜拉斯的笔下总是充满着虚无不定的味道,她的文字过于枯冷,不适合长时间看,要不然非癫及疯。
发表于 2007-11-26 20: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题

喜欢她的《琴声如诉》
里面的女子喝到第三杯酒手就会不由自主地颤抖
那种悲剧浓郁得让人窒息
发表于 2007-12-23 10: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极其喜欢杜拉斯的书的封面。

但不看她的文字。

听很多人说她,从不接触。

也许有原因,也许没有。
发表于 2008-1-16 15: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看了《恒河女子》感觉很沉静。
发表于 2008-1-23 23: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过电影,梁家辉演绎的富家少爷很到位,脑海中浮现白人少女倚着栏杆在渡头眺望远方画面,美好的让人心痛
发表于 2008-1-30 19:48:0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名字便觉得是她.

上学的时候半夜猫在被子里读完了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

沉静的文字.

说到底还是一个女子的心意.
发表于 2008-2-5 13:0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年为了打发火车上的无聊,买了这本书。
纯粹是因为它比较薄,便于携带,加之封面干净利落,其实单这一项已经够我买下它的原因。
不知道为什么,记得最清楚的,是请她们全家人吃饭的描写。
还有,自己臆想中的湄公河。
发表于 2008-5-23 09:00:58 | 显示全部楼层
读起来乏味 却又不忍放下 冷感的世界
发表于 2009-4-11 17:4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就记得那句,我已经老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新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BBMBBS

GMT+8, 2024-12-4 01:25 , Processed in 0.142747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2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