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M 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新会员
搜索
查看: 2543|回复: 12

[风景/人文] 介绍家乡的金字招牌----黄梅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6 17:58: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在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台湾等省以及香港地区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黄梅戏原名“黄梅调”,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安徽省桐城市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被称为“桐城歌”或“黄梅歌”。这就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
  
黄梅戏在剧目方面,号称“大戏三十六本,小戏七十二折”。大戏主要表现的是当时人民对阶级压迫、贫富悬殊的现实不满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如《荞麦记》、《告粮官》、《天仙配》等。小戏大都表现的是农村劳动者的生活片段,如《点大麦》、《纺棉纱》、《卖斗箩》。
      
解放以后,先后整理改编了《天仙配》、《女驸马》、《罗帕记》、《赵桂英》、《慈母泪》、《三搜国丈府》等一批大小传统剧目,创作了神话剧《牛郎织女》、历史剧《失刑斩》、现代戏《春暖花开》、《小店春早》、《蓓蕾初开》。其中《天仙配》、《女驸马》和《牛郎织女》相继搬上银幕,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严凤英、王少舫、吴琼、马兰是黄梅戏的著名演员。

黄梅戏已成为深受全国观众喜爱的著名剧种。黄梅戏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早期叫黄梅调,是“自唱自乐”民间艺术。

【黄梅戏起源的争议】

黄梅戏源头的历史记载陆洪非先生在《黄梅戏源流》一书中,对黄梅戏的源头列举了几种传说。
传说之一:安徽桐城的《桐城歌》是明朝时就传到黄梅(湖北——引者按)一带。 黄梅戏是由桐城县罗家岭的严凤英唱红的,罗家岭的方言是纯正的桐城腔。由此可见桐城是黄梅戏的源头最具说服力。
传说之二∶“黄梅戏是在‘怀宁腔’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每当春种秋收之时,农民们惯唱‘怀调山歌’来歌颂自己劳动的丰收。这种民间优美抒情的山歌小调,统称为‘怀宁调’。”不过没有多少证据证明。
传说之三∶“……黄梅戏起源于安徽安庆地区。从前每逢黄梅季节,常常洪水成灾,四乡农民为了祈求丰年,就在这个时候举办迎神赛会,会上出现各种歌舞演唱,在这种歌舞演唱形式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戏曲形式,因与黄梅季节有关,故名曰‘黄梅调’。”这种说法也没有多少说服力。
传说之四∶“黄梅戏源于湖北黄梅县的民歌小调即黄梅采茶调。”这种可能性也不大。

现代学者也对黄梅戏源头多有探索,如最近戏曲理论家吴福润先生在《黄梅戏艺术》杂志撰文,认为桐城(安庆)“黄梅戏”全国闻名,而黄梅戏起源地众说纷纭,部分人认为起源于湖北黄梅县,可能是由“黄梅”二字引来的误传。“黄梅戏”的确与“黄梅”二字息息相关,但“黄梅”不是人们所说的黄梅县,而是“黄梅山”。传说此山很久以前寒冬腊月山上遍开黄色梅花而得名,后来“黄梅”逐渐稀少,现在偶尔也能发现“黄梅”踪迹。

也有部分江西民间传说,黄梅戏起源于江西,但此种说法基本未为大众认可。

也有人认为如今争论黄梅戏属于哪儿已没有意义,对黄梅戏的发展没有任何推动作用。他建议专家学者将更多注意力放在黄梅戏本身的发展规律上,进一步巩固、提高黄梅戏这个地方剧种在当今戏曲领域中的地位。

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梅戏保护区域是安徽省的安庆市和湖北省的黄梅县。


1.安庆黄梅戏

安庆黄梅戏的发展历史
       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在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台湾等省以及香港地区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黄梅戏原名“黄梅调”,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安徽省桐城县(现为桐城市)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被称为“桐城歌”或“黄梅歌”。这就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
黄梅戏的发展历史,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约从清乾隆未期到辛亥革命前后。产生和流传到皖、鄂、赣三省间的采茶调、江西调、桐城调、凤阳歌,受当地戏曲(青阳腔、徽调)演出的影响,与莲湘、高跷、旱船等民间艺术形成结合,逐渐形成了一些小戏。进一步发展,又从一种叫“罗汉桩”的曲艺形式和青阳腔与徽调吸收了演出内容与表现形式,于是产生了故事完整的本戏。从小戏到本戏还有一种过渡形式,老艺人称之为“串戏”。所谓“串戏”就是各自独立而又彼此关连着的一组小戏,有的以事“串”,有的则以人“串”。“串戏”的情节比小戏丰富,出场的人物也突破了小丑、小旦、小生的三小范围。其中一些年龄大的人物需要用正旦、老生、老丑来扮演。这就为本戏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第二阶段,是从辛亥革命到1949年。这一阶段,黄梅戏演出活动渐渐职业化,并从农村草台走上了城市舞台。黄梅戏入城后,曾与京剧合班,并在上海受到越剧、扬剧、淮剧和从北方来的评剧(时称“蹦蹦戏”)的影响,在演出的内容与形式上都起了很大变化。编排、移植了一批新剧目,其中有连台本戏《文素臣》、《宏碧缘》、《华丽缘》、《蜜蜂记》等。音乐方面,对传统唱腔进行初步改革,减少了老腔中的虚声衬字,使之明快、流畅,观众易于听懂所唱的内容。取消了帮腔,试用胡琴伴奏。表演方面,吸收融化了京剧和其他兄弟剧种的程式动作,丰富了表现手段。其它如服装、化妆和舞台设置,亦较农村草台时有所发展。
       第三阶段,是1949至今。1952年,桐城黄梅戏艺人带着《打猪草》、《蓝桥会》等剧目到上海演出。几十年来造就了一大批演员,除对黄梅戏演唱艺术有突出成就的严凤英、王少舫等老一辈艺术家外,中青年演员马兰、韩再芬等相继在舞台上、银幕上和电视屏幕上展现了各自的英姿,引起了观众的注视。严凤英、王少航合演的《天仙配》,曾二度摄制成影片,轰动海内外。
安庆黄梅戏的艺术特色
       在剧目方面,号称“大戏三十六本,小戏七十二折”。大戏主要表现的是当时人民对阶级压迫、贫富悬殊的现实不满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如《荞麦记》、《告粮官》、《天仙配》等。小戏大都表现的是农村劳动者的生活片段,如《点大麦》、《纺棉纱》、《卖斗箩》。
       解放以后,先后整理改编了《天仙配》、《女驸马》、《罗帕记》、《赵桂英》、《慈母泪》、《三搜国丈府》等一批大小传统剧目,创作了神话剧《牛郎织女》、历史剧《失刑斩》、现代戏《春暖花开》、《小店春早》、《蓓蕾初开》。其中《天仙配》、《女驸马》和《牛郎织女》相继搬上银幕,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严凤英、王少舫、吴琼、马兰是黄梅戏的著名演员。
       黄梅戏的类别主要有花腔和平词。花腔以演小戏为主,富生活气息和民歌风味。平词,正本戏中的主要唱腔,常用大段的叙述、抒情,韵味丰富,如行云流水。

2.湖北黄梅戏      

       湖北黄梅戏今天的发展,与18年前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句口号密不可分,这句口号就是“把黄梅戏请回娘家”。湖北部分官员认为熟悉黄梅戏的湖北人都知道,黄梅戏起源于鄂东的黄梅、蕲春、英山、武穴、罗田一带,发展、成熟于安徽省安庆地区。在以严凤英、王少舫为代表的大批艺术人才的带动下,黄梅戏在安庆得到长足发展。随着《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等一批批经典剧目所带来的社会影响,黄梅戏与安徽有了必然的联系,提起黄梅戏,人们常常会想到安徽。看到这种态势,作为黄梅戏发源地,湖北省委、省政府于1989年下了决心:“把黄梅戏请回娘家。”
  在这一口号的指引下,湖北省围绕振兴黄梅戏做了大量工作;成立了湖北省黄梅戏剧院;从安徽聘请了部分黄梅戏演员;把黄冈地区的大部分楚剧、汉剧团纷纷改为黄梅戏剧团;成立了黄冈艺校,专门为黄梅戏培养后备人才。黄冈地区创作的两台剧目《於老四与张二女》、《银锁怨》先后在北京演出14场,得到观众好评;1995年,湖北省黄梅戏剧院创作的大型现代戏《未了情》和古装戏《双下山》,在安徽举办的全国第二届黄梅戏艺术节上获得优秀演出奖,主演杨俊、张辉获表演金奖。《未了情》还获得第五届中国艺术节文华新剧目奖、文华导演奖、文华音乐创作奖。
  为了提高本省黄梅戏的整体艺术水平,湖北省文化厅与黄冈市政府决定每三年举办一次黄梅戏艺术节。经过5届艺术节的推动与磨砺,创作出了《冬去春又回》、《请让我做你的新娘》、《春到江湾》、《春哥传》等优秀剧目,培养出了郭华阳、周洪年、段秋萍等一批黄梅戏新秀。
  谈到湖北18年来为黄梅戏做出的努力,湖北省剧协主席、演出协会会长阮润学感慨地说,18年来,湖北在成立院团、抓剧目、引进人才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逐渐在人们心中奠定了湖北黄梅戏应有的位置。至于能否把黄梅戏请回娘家,怎样才算请回娘家?这个问题很难界定,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我们的目标是,与安徽黄梅戏共存共荣、共同发展。
       2007年 9月6日至17日,湖北省第六届黄梅戏艺术节在黄冈武穴市举办,湖北省黄梅戏剧院、湖北省地方戏曲艺术剧院、黄冈各县(市、区)专业剧团和安徽省部分黄梅戏院团的15台新创剧目参加了演出。在为期10天的节会上,《六尺巷》、《老屋春秋》、《同在阳光下》、《百丈崖的女儿们》、《奴才大青天》、《风花雪月》等黄梅戏你方唱罢我登场,集中展示了湖北黄梅戏创作的整体实力。
  “罗田、黄梅、武穴这几个县市的参演剧目与安徽安庆的水准不相上下,湖北黄梅戏近年来发展速度很快。”看完演出,艺术节评委之一、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副研究员朱飞跃这样评价湖北的黄梅戏。

  黄梅戏表演艺术家杨俊是当年湖北从安徽“招兵买马”过来的,一来便成了湖北黄梅戏的主力。谈到湖北黄梅戏这18年,杨俊感言:“为一个地方剧种坚持耕耘18年、连续办6届艺术节实属不易,湖北人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令人佩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新会员

×
 楼主| 发表于 2007-11-6 18:0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梅戏简介

  黄梅戏唱腔委婉清新,分花腔和平词两大类。花腔以演小戏为主,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歌风味,多用"衬词"如"呼舍"、"喂却"之类。有"夫妻观灯"、"蓝桥会"、"打猪草"等;平词是正本戏中最主要的唱腔,常用于大段叙述,抒情,听起来委婉悠扬,有"梁祝"、"天仙配"等。 现代黄梅戏在音乐方面增强了"平词"类唱腔的表现力,常用于大段抒情、叙事,是正本戏的主要唱腔;突破了某些"花腔"专戏专用的限制,吸收民歌和其他音乐成分,创造了与传统唱腔相协调的新腔。黄梅戏以高胡为主要伴奏乐器,加以其它民族乐器和锣鼓配合,适合于表现多种题材的剧目。
一、唱腔
  黄梅戏唱腔分为两大类一小类,即主调、花腔、阴司腔。
  (1)主调
  又称正腔,是黄梅戏中常用的板腔系统的唱腔,有平词、二行、三行、火工等。这些腔体均有男、女腔之分。男腔为宫调式(1--5定弦),女腔为徽调式(5--2定弦)。  平词: 在整本大戏中使用率最高,为一板三眼,故又名"缓板"、"平板"。曲调严肃庄重,优美大方,变化多而适应性强。长于叙述,可独立使用,亦可与它腔联用。曲调的基本结构由起板、下句、上句、落板四个乐句组成。第三、四句为骨干,不管唱词多寡,均可用三、四句旋律反复演唱,或略加装饰,直到最后一句落板结束。此外,尚有"迈腔"、"单哭介"、"双哭介"、"切板"、"倒板"、"散板"、"平词对板"等补充乐句,组成一个平词类腔体。
  二行:不是独立的腔体,须依附于平词或其它曲调。无起板句和结束句,只有两个以漏板为特色的上、下乐句,故又称"数板"、"二流"。二行也分男、女唱腔,为有板无眼的慢板节奏,记谱作1/2节拍。常以其节奏型与平词之慢板或三行之快板相对比,以表达戏剧人物的激动心情或用于叙事。
  三行:是二行的压缩型,节奏较快,旋律性较差。速度是黄梅戏唱腔中最快的一种,属快板型,1/4节拍,又名"快数板"。多用于人物心情激动之时,常与二行、八板联用。有男、女腔之分,男腔为宫调式、女腔为征调式。
  八板、火工:均为有板无眼,记谱作1/4。其唱腔结构、过门、转接方法和男、女腔的调式,均无大区别。八板速度较慢,火工则速度较快。传统唱腔每句八拍,故名"八板"。依其速度有"慢八板"、"快八板"之分,再快就称"火工"、"流水"了。传统唱腔在上句后半句有帮腔,称"复句",今已不用。八板、火工常于平词、二行、三行联用,形成节奏的对比,以表达人物愤懑、恐惧、急躁等情绪。
  (2)花腔:
  是对传统"花腔小戏"唱腔的总称。《夫妻观灯》、《打猪草》、《蓝桥汲水》、《补背褡》、《打纸牌》、《卖杂货》、《三字经》、《送绫罗》、《瞧相》、《讨学俸》等小戏,都有各自专用的一至数首曲调,间以锣鼓。除个别戏有旋宫转调外,一般都是几首曲调保持在同一宫调里,形成简单的联曲体。这些唱腔都有相对的独立性,因此还保留着民歌、小调特色,未向板腔化发展。其调式,宫、商、角、征、羽皆有,但以征调式运用最多,羽、宫次之,商、角再次。 介于平词类和花腔类之间,有一彩腔,原为当地花鼓的唱腔,早期曾用来向观众讨彩,故又称"花鼓调"、"彩腔"。它既用于花腔小戏。如《夫妻观灯》、《苦媳妇自叹》、《送绫罗》等,与歌体的花腔小调联用,也有自己的数板、对板和迈腔、切板等附加乐句,以向板腔体曲调演化,在正本戏中运用。唱腔由启、承、转、合式的4个乐句组成,征调式,一板一眼,2/4记谱。
  (3)仙腔、阴司腔:
  此为一小调,属专用曲调。这类专用曲调建国后已打破使用界限,故有人也把这类唱腔列入主腔范畴。
  仙腔:又名道腔、道情,原为神道出场专用的曲调,曲调旋律流畅,也是由4个乐句组成的单段体结构。原为商调式,后渐向征调式转化与彩腔靠近。这一专用曲调已向板腔体发展,并增加了对板、数板、迈腔、切板等附加乐句。
  阴司腔:又名"还魂腔"。旧戏中多用作鬼魂出场或人物病重将死时演唱。曲调为商调式,上下句结构,一板一眼,记谱作2/4。旋律低沉优美,凄苦悲凉,有较长的拖腔。在发展过程中,也增加了数板、迈腔等附加乐句。建国后,它已被广泛运用于抒情的地方,并发展创作了对板、二行、三行等板式。
二、语 言
  黄梅戏语言以安庆地方语言为基础,属北方方言语系的江淮方言。其特点为----唱词结构在整本戏多为七字句和十字句式。七字句大多是二、二、三结构,十字句大多是三、三、四结构。有时可根据需要以七字、十字句为框架,字数可压缩或增扩,曲调则常使用垛句。花腔小戏的唱词灵活多变,有三至七字不等,中间常夹杂多种口语化无词意的字。句数不一定为偶数有时奇数句重复最后一句便成偶数。唱念方法均用接近普通话的安庆官话唱念。整本戏中用韵母念、官话唱,小戏说白则用安庆地方的乡音土语,唱腔仍用官话唱。
三、伴 奏
  黄梅戏最初只有打击乐器伴奏,即所谓"三打七唱"。抗日战争时期,曾尝试用京胡托腔;后又试用二胡伴奏,但都未能推广。到建国初期,才逐渐确定用高胡作主要伴奏乐器,并逐步建立起以民族乐器为主、西洋乐器为辅的混合乐队,以增强音乐表现力。 伴奏锣鼓最初只有大锣、小锣、扁形圆鼓,被称作"三打七唱",即3人演奏打击乐器并参加帮腔、7人演唱。以后执堂鼓者又兼奏竹根节和钹,3名伴奏者分别坐在上场门内外侧和草台正中(奏鼓者)。30年代后,因受徽班和京剧影响,逐渐移至下场的台侧。传统的锣鼓点质朴、洗练,常用的有一、二、三、四、五、六、九槌,和十三槌半、四不粘(又名"一字锣")、蛤蟆跳缺、凤点头、三条箭、推公车等。配合身段表演的有起板锣鼓、十三槌半、七字锣、叫锣等。建国后,又陆续吸收京剧技艺,编创了一些新锣点,以适应表演和声腔伴奏的需要。  起初,黄梅戏无伴奏曲牌,抗日战争前后因与徽调、京戏同台演出,才吸收了京剧中的《三枪》、《大开门》、《小开门》、《枯皇天》等曲牌。建国初期,艺人又吸收了一些民间吹打及道教音乐中的《游春》、《琵琶词》等曲牌,使黄梅戏伴奏音乐逐步丰富起来。


安徽黄梅戏优秀剧目


       黄梅戏的优秀剧目有《天仙配》、《牛郎织女》、《槐荫记》、《女驸马》、《夫妻观灯》、《打猪草》、《柳树井》、蓝桥会》、《路遇》等等。
著名演员
       严凤英、王少舫、黄宗毅、周珊、黄新德、张辉、吴琼、马兰、杨俊、韩再芬、关俊华、刘秋平
黄梅戏荣誉榜
    1985年 
  全国黄梅戏青年演员大奖赛“十佳”演员称号 丁同、刘广慧 
   1986年 
  马兰 第四届全国戏曲梅花奖(主演莎士比亚戏《无事生非》) 
  1987年 1988年 
  (1)黄梅戏音乐电视剧《西厢记》 第六届《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戏曲片创新奖 
  (2)马兰 第六届“金鹰奖”最佳女主角奖(主演电视连续剧《严凤英》) 
  (3)马兰 第八届“飞天奖”优秀女主角(主演电视连续剧《严凤英》) 
  1989年 
  (1)黄梅戏音乐电视剧《朱熹与丽娘》 全国第九届电视剧《飞天奖》二等奖 
  (2)黄梅戏音乐电视剧《朱熹与丽娘》 第六届《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戏曲片创新奖 
  (3)全国黄梅戏大奖赛中荣获“十佳”演员 周莉 
  1990年 
  (1)黄梅戏音乐电视剧《遥指杏花村》 全国第十届电视剧《飞天奖》二等奖 
  (2)黄梅戏音乐电视剧《遥指杏花村》 全国第五届戏曲电视剧多本剧二等奖
  (3)黄梅戏音乐电视剧《遥指杏花村》 全国第三届“乌金奖”特等奖 
  1992年 
  (1)黄梅戏音乐电视剧《桃花扇》 全国第十二届电视剧《飞天奖》二等奖 
  (2)黄梅戏音乐电视剧《桃花扇》 第十届《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戏曲片创新奖 
  (3)胡连翠 全国第五届戏曲电视剧优秀导演奖 
  1993年 
  (1)黄梅戏音乐电视剧《半把剪刀》 全国第九届戏曲电视剧《飞天奖》二等奖
  (2)黄梅戏音乐电视剧《半把剪刀》 第十一届《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戏曲片奖 
  1994年 
  (1)黄梅戏音乐电视剧《玉堂春》 中国首届戏曲展播优秀戏曲片奖 
  (2)黄梅戏音乐电视剧《玉堂春》 第十二届《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戏曲片奖
  1995年 
  (1)黄梅戏音乐电视剧《孟丽君》 全国第十五届电视剧《飞天奖》三等奖 
  (2)黄梅戏音乐电视剧《孟丽君》 第十三届《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戏曲片奖
  (3)黄梅戏《梁山伯与祝英台》剧本于1995年获华东田汉戏剧奖。
  1996年 
  (1)黄梅戏音乐电视剧《家》 全国第十六届电视剧《飞天奖》二等奖 
  (2)黄梅戏音乐电视剧《家》 第十四届《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戏曲片奖
  (3)黄梅戏音乐电视剧《家》 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4)黄梅戏音乐电视剧《家》 全国戏曲二等奖 
  (5)黄梅戏音乐电视剧《家》 中国戏曲音乐《孔三传》优秀作曲奖 
   1997年 
  (1)黄梅戏音乐电视剧《春》 全国第十七届电视剧《飞天奖》一等奖 
  (2)黄梅戏音乐电视剧《春》 第十四届《大众电视》“金鹰奖”戏曲电视剧一等奖、最佳戏曲导演奖、最佳编剧奖、最佳摄影奖、最佳舞美奖 
  (3)黄梅戏音乐电视剧《春》 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4)黄梅戏音乐电视剧《春》 “97”中国电视戏曲展播一等奖 
 
  1998年 
  (1)黄梅戏音乐电视剧《秋》 全国第十八届电视剧《飞天奖》二等奖 
  (2)黄梅戏音乐电视剧《秋》 第十六届《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戏曲片奖 
  1999年 
  (1)黄梅戏音乐电视剧《啼笑因缘》 全国第十九届电视剧《飞天奖》三等奖 
  (2)黄梅戏音乐电视剧《啼笑因缘》 第十七届《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戏曲片奖 
  2000年
  韩再芬 荣获第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黄梅戏《徽州女人》获第六届中国艺术节戏曲类大奖
  黄梅戏《红楼梦》 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 文化部首届“文华奖”
  黄梅戏《风雨丽人行》 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2001年
  黄梅戏《生死擂》荣获第21届“金鸡奖”“最佳戏曲片奖”
  2002年 
  安徽省黄梅戏剧院著名演员吴亚玲荣膺第十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文华奖:
       黄梅戏 《红楼梦》             安徽黄梅戏剧团
  黄梅戏 《徽州女人》      安徽省安庆市黄梅戏二团、三团
  梅花奖:
  第四届    马 兰  《无事生非》
  第九届    黄新德
  第十三届   杨 俊
  第十七届   韩再芬
  第十九届   吴亚玲
 楼主| 发表于 2007-11-6 18:06:01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梅戏人




本帖最后由 布谷鸟 于 2007-11-6 18:13 编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新会员

×
 楼主| 发表于 2007-11-6 18:2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吴琼

偶最喜欢吴琼啦
 吴琼, 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县人,1975年进入安徽省艺术学校黄梅班。在黄梅班里经历了五年的刻苦训练。

  1980年包括吴琼在内的五朵金花毕业了,同时进入黄梅戏剧院。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她无意中在资料馆门口听到了严凤英的《三年日月浓如酒》,她觉得这是她听过的最好听的段子了,于是开始学习严凤英的唱腔。她借来资料天天对着一棵小树练习,后来终于练成了。那棵小树也比其它树先开花。随之她主演了《女驸马》,她把严凤英模仿的惟妙惟肖,就像活生生的小严凤英。这场演出获得了极大成功,还送到国外去演出。随后她又主演了由时白林作曲的〈孟姜女〉,从此后她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声音。由她主演的《凤铃》比马兰主演的《严凤英》还要早几年。曾被评为黄梅戏全国“十佳演员之一”.

  吴琼一米五八,微胖,有一对迷人的大酒窝。头发不长。她以唱工见长,声音委婉、动听,如珠落玉盘余音绕耳,能高能底、能细能厚。她扮相俊美,举手投足恰倒好处。动作自然到位而不造作。能悲能喜,不管大戏小戏都能成功把握。 1992年吴琼离开安徽调到北京中国广播艺术团改唱黄梅歌,在这里又是她收获的园地:荣获全国第五次“五洲杯”青年歌手大赛第二名;“用我的心握你的手”获93-94年金度奖;“同心”获94中国MTV大奖赛银奖. 其实用黄梅调谱写歌曲,既拓宽了黄梅戏的发展空间又扩大了黄梅戏在海内外的影响。听了吴琼的戏歌连唱,你会发现原来黄梅戏与歌曲有许多相通的地方;黄梅歌如此好听,会使你回味数年。特别是她的《脸谱》会让你三天不知肉香味.1994年吴琼由于母亲生病和其它一些原因离开了舞台,离开了观众。

  1999年大山的女儿她终于回到安徽导演了和主演了百集黄梅戏《戏缘》。《戏缘》会让你过足黄梅经典隐。

  1999年吴琼在安徽省广播电台《戏曲教唱》栏目中,为广大戏迷教唱了《凤铃》选段《镜儿圆》。当时她还自谦的说她不是黄梅戏老师,可能教不好……

  1999年,安徽省黄梅戏交响音乐会在北京举行。吴琼又用她那浑厚的声音演唱了《哭城》选段。这时你会发现她的音色和音质又上了一层楼。同年吴琼俱乐部在安徽成立。

  前不久,吴琼又出了一首新歌《我很满足》。这是她阔别舞台六年后重新登上舞台,用她自己的话说她已经很满足了。
 婚姻:和阮巡一直很幸福

  2004年,“黄梅歌后”吴琼嫁给了比自己小15岁的年轻演员阮巡。这样一段有着巨大年龄差距的婚姻,曾引起了很多人的好奇。而在2005年,吴琼出了一本书《我写我心》,详述了两人之间的爱情故事、他们因为拍一支吴琼自己的MV《魂断蓝桥》而相识,迅速地坠入爱河。刚开始两人在一起时,按吴琼的说法,是“亲人惊讶,朋友相劝,旁观者摇头,知情人叹息”,很多人都说“这事情不靠谱哦”。而他们毅然走到了一起,并且要用时间来证明,他们可以一直幸福。

  昨天,记者与吴琼谈到她的感情近况,吴琼很爽朗地笑:“一直很幸福,说起来也没什么特别的,都是一些生活的点点滴滴。”

  说道婚姻中的相处之道,吴琼说最关键就是——不要去试图左右对方的生活,“大到人生观世界观、小到抽烟喝酒铺床叠被这样的问题。当我们都不试图去掌控对方时,就能简单直白的彼此面对,也就能过得简单幸福了。


本帖最后由 布谷鸟 于 2007-11-6 18:36 编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新会员

×
发表于 2007-11-6 19:5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布谷是安徽的?
发表于 2007-11-6 21:2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和侍卫官是老乡吧!
发表于 2007-11-7 09: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喜欢黄梅戏,一听到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就爱跟着唱,还喜欢《女驸马》里面的选段
发表于 2007-11-7 09: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一段啊:为救李郎离家园。。。。。。
发表于 2007-11-7 12: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郁金香 于 2007-11-7 09:23 发表
来一段啊:为救李郎离家园。。。。。。

哈哈,我来接不知道查得对不对哈”
误中黄榜中状元,中状元着红袍,。。。。。。。。。。。。。为了多情的“牛公子”(李公子),。。花好月儿圆‘’‘
注释一下,“牛公子”---牛牛是也,嘿嘿ie
希望不要生气哈
 楼主| 发表于 2007-11-7 16:5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地铁零号线 于 2007-11-6 19:53 发表
布谷是安徽的?

偶老早就说明了,安徽合肥啊.地铁
发表于 2007-11-7 19:5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天边一片云 于 2007-11-7 12:21 发表

哈哈,我来接不知道查得对不对哈”
误中黄榜中状元,中状元着红袍,。。。。。。。。。。。。。为了多情的“牛公子”(李公子),。。花好月儿圆‘’‘
注释一下,“牛公子”---牛牛是也,嘿嘿ie
希望不要生 ...

lollollollollol
这是牛牛笑的。
发表于 2007-11-17 14:3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很喜欢黄梅戏,空闲时还会唱几句,韵律优美
发表于 2008-7-19 11: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新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BBMBBS

GMT+8, 2024-11-21 22:47 , Processed in 0.062482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2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