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M 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新会员
搜索
查看: 12870|回复: 53

[推荐] 好书大推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9 16: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个人的品味都不一样,这些只是我个人的意见哈,仅供参考。大家看过有什么感想,也欢迎说说啊~~~~~

目录:
第一页
1、《樱桃之远》(张悦然)—2楼
2、《水仙已乘鲤鱼去》(张悦然)—2楼
3、《誓鸟》(张悦然)—2楼  
4、《禅来缠去》—3楼
5、《普罗旺斯的一年》(彼得·梅尔)—4楼
6、《悟空传》(今何在)—4楼
7、《小王子》(圣·德克旭贝里)—5楼
8、《今生今世》(胡兰成)—5楼
9、《诛仙》(萧鼎)—6楼
10、《搜神记》(树下野狐)—7楼
11、百科全书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法]凡尔纳)—8楼
12、《藏着的中国》—9楼
13、《笛声何处》(余秋雨)—10楼
13、《文化苦旅》—10楼

第二页
14、《幻城》—11楼
15、《梦里花落知多少》—11楼
16、《呼兰河传》-12楼
17、《天行健》-13楼
18、《朔风飞扬》-13楼
19、《雕刻时光留言本》-14楼
20、《末世之家》-14楼
21、《道可道》-15楼
22、《心是孤独的猎手》-16楼
 楼主| 发表于 2007-7-9 16:25:52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悦然应该算我最喜欢的80年代后的青年作家。我喜欢她对人物亦或者是对环境的描写。她的字里行间带着极其强烈的个人色彩,总是让人能一眼就看出这是她的作品,文字在她笔下变成随心指挥的千军万马,她像个高高的将帅一样不动声色地发号司令,而从这些平静细腻的语句的细枝末节,可以看出她是个内心敏感聪慧的女子。
这里,我想介绍她的两本书。都是悲剧。暖色系的悲伤,并不汹涌,却良久的沉淀在心里,不曾破碎。


作者简介:
张悦然,女,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A组一等奖获得者,“新概念作家”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1982年出生于山东济南,2001年毕业于山东省实验中学,后考入山东大学英语、法律双学位班,现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攻读理科。其作《陶之陨》、《黑猫不睡》等作品在《萌芽》杂志发表后,在青少年文坛引起巨大反响,并被《新华文摘》等多家报刊转载。2002年被《萌芽》网站评为“最富才情的女作家”。


《樱桃之远》



简介:
《樱桃之远》为张悦然的长篇处女作。小说讲述了两个息息相关的女孩从小到大,由敌为友,面对友谊、爱情、生存和死亡的心路历程,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爱,人与自然万物的和谐。情节曲折,语言优美,具有深入人心的力量,悲伤处催人泪下。小说配有十多幅精美彩插,非常别致,不同流俗。

著名作家莫言和郭敬明欣然为本书写序,对张悦然的创作予以高度评价。



《追忆似水年华》的作者普鲁斯特说过:真正的艺术无需大肆鼓噪,那是在静悄悄中完成的。

一个很极端的说法,小说的写法和故事都太小众了。不过谁都知道这个世界重要的是质量不是数量。也许你觉得看一遍已经很累了,那么再想一想自己;其实我们都曾经这样子生活过……  
   
艺术作品是复得失去的时间的唯一手段,我的确看到了过去,之后过了很久又看到了一次,那时手里的书变成了《年华是封无效信》……


在线阅读:http://book.sina.com.cn/nzt/1074133796_yingtao/index.shtml


《水仙已乘鲤鱼去》



简介:
解梦的书上说,梦见鲤鱼是吉兆,不久,你便来了。你是寂寞的水底开出的一朵娇艳的珊瑚礁。我猜你是个女孩儿。喜欢给我制造小浪漫和艳丽的梦境。并且,你在我身体里给我一个长久对峙的力,像是一场拔河。这样的感觉非常奇妙,但我肯定,那是女子和女子之间的。你有时娇纵,有时宽容。我要叫你Narcissus,我的宝贝。

因你应该像希腊神话中美少年纳瑟斯一样好看,有如水仙花瓣洁白的脸颊,并且总是浸在水中那样的清洌冰静。在我的梦里,鲤鱼游走了,你便来了,因此,你应当是生在水边的。并且我希望你懂得爱自己,赞美自己,在独处中找到乐趣。因你要知道,没有人能够一直伴你,当他们突然消失,你也不要紧张。你该学习自恋的纳瑟斯,他迷恋自己的影子,终曰与影子纠缠玩耍,不知疲倦。



当时仍让我决定买这本书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书的名字。不知道什么意思,只是觉得莫名的好,后来才知道这句话出自胡兰成的:“水仙已乘鲤鱼去,一夜芙蕖红泪多。”,胡兰成的这句话则是由李商隐的:“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化来。希腊神话中美少年纳喀索斯不喜欢任何女子,只是痴恋自己水中的影子,最终无法忍受这煎熬,纵身跳入湖中,从此与影子朝曰相伴。后来湖边开出一朵孤单的水仙花。因此,水仙代表着自恋的人。正如小说中的璟。


我不好说它是一部爱情小说,因为它里面也是有着最残酷的欺骗和隐瞒,但是它又实在关于爱情。

如果说幸福的爱情是一种能不断地激起幻想,又不断地被自身所激起的幻想改造的真实,这故事里固然是没有一个人是幸福的,故事的每个人都始终痛苦着,或者说他们总是在还没有来得及享受刚刚得来的幸福的时候就马上经历下一个痛苦了。

我不喜欢看喜剧,但我也不愿意如此的悲剧。

无论是谁,景,小颜,陆逸寒,沉和,,都是处于一种他人思想无法进入的生命存在状态,那是孤独。当他们中的任何一人惊醒,都会发现自己不知身在何地,周围的一切在黑暗中旋转,物体,地域,岁月。

璟,一个极度自我厌恶又同时疯狂自恋的女孩,我之所以叫她女孩,因为她的灵魂是一颗成熟了的童心,那份成熟不会再失去。

沉和,感情没有第三者,只有迟到和早到,那么很遗憾地说,沉和太晚出现了……他不相信距离的美感,但是不是自己的就不是自己的,他的爱把他钉死了。

陆逸寒,他活得很知性,他是因为爱而富有的人,却也因为爱而一贫如洗了,他懂得人生的哲学,却不如景那般懂得人生。

悲哀的东西多了就会让人万分的失望,八十年代出生的少年作家心里总是有着说不完的伤感,也和他们一样,脑袋也装着许多问号。

我们可以爱一个人,与那个人无关……

我们可以很幸福,只要心里有一个可以想念的人……

我们总是想要,却不知道究竟要什么……  


在线阅读:http://book.sina.com.cn/nzt/lit/1106710360_shuixian/


《誓鸟》



简介:
        记忆如此之美,值得灵魂为之粉身碎骨。

  在神奇的南洋历时700天,张悦然从历史遗迹中寻找一个断了线的故事,在亲历的大海啸中收到撞击,从一枚贝壳中得到神秘的谕示,从而诞生出这部瑰丽动人的长篇小说。在大航海时代的宏大历史背景下,一个美丽的中国女子远下南洋,海啸夺走了她的记忆,她在大海里,岛屿上颠沛流离,被欺侮,被抛弃,经历生育,病痛,牢狱之苦,她刺瞎了自己的双目,只为寻找遗失的记忆。记忆如此之美,值得灵魂为之粉身碎骨。

  在神奇的南洋历时700天,张悦然从历史遗迹中寻找一个断了线的故事,在亲历的大海啸中收到撞击,从一枚贝壳中得到神秘的谕示,从而诞生出这部瑰丽动人的长篇小说。在大航海时代的宏大历史背景下,一个美丽的中国女子远下南洋,海啸夺走了她的记忆,她在大海里,岛屿上颠沛流离,被欺侮,被抛弃,经历生育,病痛,牢狱之苦,她刺瞎了自己的双目,只为寻找遗失的记忆。

  海盗、歌女、宦官、部族首领、西洋牧师,他们的命运在南洋魔幻旖旎的风光里交汇。张悦然延续她华丽、残忍的笔触,增添了魔幻的色彩,书写了一部慑人心魄的悲剧。




       听说是张悦然的新书,没有犹豫就买了,而且封面我很喜欢。看完之后不忍掩卷长谈,文字依然如张悦然一贯地优美而残忍,剧情曲折,悲情甚至有些极端。整个故事是我看过最惨的……主题正如简介中的,是记忆。宵行,春迟,一生都在为寻找失去的记忆而奔走,甚至牺牲了自己的幸福,牺牲了爱自己的人,最后的找回记忆却是痛入骨髓,是值还是不值?如果换做是你,你会不会这么执着地,不顾一切地去寻找?



本帖最后由 ricky 于 2007-7-9 16:51 编辑

 楼主| 发表于 2007-7-9 16:26:37 | 显示全部楼层
《禅来缠去》:



简介:
现代人处于高度紧张的生活节奏里,沉重的生活压力和充满竞争氛围的生存危机,使得我们疲于奔命,因而忽略了我们那自心本具的长青之树、不老源泉。因为迷心于外境,长期把心灵和外界对立起来,生活也就变成了一种负荷与累赘,从而使我们准以从曰常中去体会那充满趣味的禅机。《禅来缠去》收录了一百四十多则公案,以禅宗著名的语录《五灯会元》为底本,并引入了一些海外流传的故事公案,以白话的形式加上简略的评解,配图隽雅,印帧美观,以此奉飨广大的读者朋友。希望这本书在您茶余饭后,闲暇之时,能缓解一天之劳顿,能舒畅满怀之愁思;或者又从此得一个灵感之契机,禅悔之八处。  


当初是那个封面吸引了我,当我看到书内的插图之后,我已经下定决心买下它。非常非常喜欢里面80幅精美且极有意境的禅画,水墨画的风格,隽雅恬淡,看着画中的小和尚的生活,仿佛能感受那种与世无争,宁静的生活,能听到那悠扬的钟声……

当然里面的内容也相当不错,静下心来看看,从那些小故事中,你也许能领悟出一点什么……



书评(转):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我记得这是无色禅师的一首诗,诗很浅显,却能打动人。春花、秋月、夏风、冬雪让整个四季都显得诗情画意。

近些年来,禅语散文开始流行。象林新居、林清玄、王静蓉都是比较有名的禅语作家。他们眼中的“禅”不是指佛教修习中的五味禅,而是指一味禅,即顿悟之禅。用林新居的话说便是“风花雪月本一味”。同样,他们的禅语也不是教人们如何参禅 ,而是用优美的语言阐述一个禅理,进而反映一种对人生,对生活的态度。佛教要义是给参禅的僧人居士学的,而禅语是给普通人看的。

我喜欢禅语中的平实与清新,喜欢那透着“玄机”的语言中流露出来的美好意境,就象喝一杯天山雪梨汁,总会在刹那间感受到一种清凉。

“世路风霜,吾人炼心之境也;世情泠暖,吾人忍性之地也;世事颠倒,吾人修行之资也。”这样的禅语中更有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在里面。在经过风霜雨露的侵袭,世情冷暖的凄凉和世事颠倒的苦痛之后依然可以笑一笑,把这些当作人生中不可或缺的考验和积累,这是何等的胸襟和气魄啊!

我们知道佛教的要义是四大皆空,因此就有人武断地认为禅语会带来一个人的“无为”。其实,当你走进禅语里,去悟你自以为波澜壮阔的一生,就会发现你的为名利为金钱的忙碌遮盖住了你本来的清净灵性,这是你好象得到了一切却始终不能快乐的原因了。

  那么,为什么不让心灵释放,去寻找我们心中的“禅”呢?也许我们因此而过一个更洒脱的人生呢!



几个小片段:
(1)早餐凉了
禅来:
一个人刚入禅门,在第二天吃早餐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地向老禅师请教问题———第一,我们的灵魂能不能不朽呢?第二,我们的身体一定会化为乌有吗?第三,我们真的会投胎转世吗?第四,我们如果能投胎转世,那么能不能保留这一世的记忆呢?第五,禅能让我们解脱生死吗?……这个人一口气问了老禅师十几个问题,
还要再准备问下去时,却被老禅师的一句话打断了:“你的早餐已经凉了。”

缠去
当下你所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呢?是一顿早餐,还是灵魂不朽呢?踏踏实实地过好每一刻,比之于不切实际的计划和妄想,应该更适用于我们现代人的生活吧。


(2)万事随缘
禅来:
三伏天,禅院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快撒点草种子吧!好难看哪!”小和尚说。“等天凉了。”师父挥挥手说,“随时!”
中秋,师父买了一包草籽,叫小和尚去播种。秋风起,草籽边撒、边飘。“不好了!好多种子都被吹走了。”小和尚喊。“没关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师父说,“随性!”

撒完种子,跟着就飞来几只小鸟啄食。“要命!种子都被鸟吃了!”小和尚急得跳脚。“没关系!种子多,吃不完!”师父说,“随遇!”

半夜一阵骤雨,一大早小和尚冲进禅房嚷嚷道:“师父!这下真完了!好多草籽被雨冲走了!”“冲到哪儿,就在哪儿发!”师父说,“随缘!”

一个星期过去,原本光秃秃的地面,居然长出许多青翠的草苗。一些原来没有播种的角落,也泛出了绿意。小和尚高兴得直拍手。师父点点头道:“随喜!”

缠去:
“随时、随性、随遇、随缘、随喜”,老和尚知天时,察物性,明禅道,懂人情的高僧风范跃然纸上,令人耳目为之一新。随不是跟随,是顺其自然,不怨尤、不躁进、不强求。随不是随便,是把握机缘,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


(3)
在雨中
禅来:
雨下个不停。一个人躲在屋檐下。

一个禅师撑伞走过。“禅师!普度一下众生,带我一程吧!”屋檐下的人急喊。“我在雨中,你在檐下,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禅师高声回答,连脚步都没有放慢。

“现在禅师该度我了吧!”这个人立即站到雨中。“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雨没淋到我,是因为我有伞。你需要的是伞来度你,不是我度。请自己找伞吧!”禅师说着,继续走他的路。

缠去:
自家宝藏不用,却只羡慕别人的,岂能称心满意?自伞自度,自性自度,凡事不求别人反求诸己,才是生活的真态


本帖最后由 ricky 于 2007-7-9 16:53 编辑

 楼主| 发表于 2007-7-9 16:2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普罗旺斯的一年》:



简介:
在彼得·梅尔笔下,普罗旺斯不仅是地域的代名词,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经年持久地在拥挤、繁忙、喧嚣、竞争、压力中生活的都市人,获得许多物质的享受,却不经意间失去了健康的身体和宁静的生活。有钱、有地位,头顶却少了明媚清澈的阳光,内心更少了一份随心所欲的潇洒。即使是“有钱有闲”去旅游,恐怕也是来去匆匆,无法放纵。彼得·梅尔的书就写给这样看似充实无比实际已经压力重重的都市一族。不是教他们如何应对,而是让他们学会幸福地逃避。

《普罗旺斯的一年》记述的就是这位身为国际大广告公司高级主管的彼得·梅尔夫妇在普罗旺斯地区第一年的生活实录。他们住在偏远的乡村,努力修葺终于买下的历经两百年的老房子。从一月里,咆哮直下隆河河谷的西北季风冻裂他们的水管开始,他们与当地的泥水匠、水管匠打起交道。月复一月,他们受够了工匠们的推拖迟延。他们想出的种种应付办法则让我们捧腹大笑。一年里,他们和猎野猪的农夫、采松露的乡人及其他乡下邻居们交上了朋友,知道了操纵山羊赛跑的秘密,避免毒蛇追踪的妙法,对于打扰他们宁静生活的观光客,也愈来愈敬而远之。


       这本书是在同学的推荐下买的,当时同学推荐的理由是插图很好看。这本书的插图真的很漂亮,普罗旺斯大片的薰衣草、午后的小咖啡馆、安静的林间小道。

        一个英国绅士,来到法国南部的乡村,生活了一年, 经过生活习惯,文化等等的冲突,终于爱上那一片无拘无束的土地---虽然懒散,虽然缺少信用,虽然天气很糟---只是这一切与单纯的生活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作者用极其安静的文字,将他在普罗旺斯的生活娓娓道来。喜欢这种文雅而风趣的文字,喜欢书中恬淡的氛围。仿佛置身于薰衣草田,空气中弥漫着醉人的酒香……

      这本书使得普罗旺斯成为最想去的地方。本书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译者,原文的幽默风趣被翻译得十分精准到位。

       还有两本《重返普罗旺斯》和《永远的普罗旺斯》,也是关于作者在那里的生活的。但是后两本书的译者明显没有第一本书的译者的水平,译文枯燥无聊。


  

在线阅读:http://book.sina.com.cn/nzt/1088748963_ayearinprovence/



《悟空传》




简介:
  “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我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这段话引自被誉为“最佳网络作品”而在网上广为流传的《悟空传》,这是一部同时受到《西游记》和《大话西游》影响的优秀作品,但是又绝不是二者的简单复制,解读悟空传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过程,所以究竟怎样,你一定要看了才知道。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

我很喜欢后现代解构主义,几年前的我连这个东西是什么玩意儿都搞不清楚,《大话西游》算是我的启蒙老师。茅塞顿开之后,我也开始四处寻找优秀的东施效颦者,《悟空传》不是其中之一,我把它放到了和大话系列一样的高度,并且坚定地认为它绝对值得,这个庸俗的世界里被埋没了很久……

我们有感而发的所谓表露多半是自我的情感排泄,而它却是以某些模糊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大家不了解这种内心的感觉究竟是什么。习惯会影响我们的认识,它约定俗成了一切,让一切循规蹈矩,却也是一切的杀手,让枯燥融入了一切的生命。

《悟空传》也就是一部人类的戏剧,它并不显示生命的表层,它不是在看得到的世界演出,而是在人们的心里。它的主题是孤独,我读到的是孤独。

“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
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
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
要那诸神,都烟消云散!”
即使是看了无数遍,我最有印象的话语还是这一句。不是因为它的言语精辟,不是因为它是故事的主题,只是它的问世让整个天界的罪恶暴露无遗,也注定了所谓的神的土崩瓦解……

八戒的幸福:
幸福不是你经历的事,而是你记得的事。

猪八戒的故事是让我流了泪的,这么孤单的猪原来有着这么细腻的内心。越是在感觉孤独的时候,我们越是怀有强烈的爱之渴望。在月宫的留守的那个女人不是他的爱人,而是他的生命。他们的爱情对于宇宙微不足道,可是对于彼此而言,就是一切的证明。

孙悟空的不幸:
在所有的不幸中,最不幸的是曾经幸福过。

他是多么骄傲的齐天大圣,可是比遗忘更加可怕的洗脑让他疯狂了,让自己毁灭就是自己的解脱,这是世界上最可笑的宿命。宿命不是来自外界,而是来自内心有那么一个时刻,发现自己的脆弱,于是错误就像眩晕一样吸引着控制着认命的人。

英雄注定是英雄,死了也是。悟空不是凡人,他从来都不是的,他生来就是英雄。

白龙马的伟大:
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是一座桥梁,人之所以可爱,是因为他是一种过渡,一种毁灭。

她是一个很勇敢的女生,她没有选择爱,而是选择了去爱,即使她明白这种快乐建立在不可感知的平衡。我想就算不是唐僧那时救起了她,她也还是会遇见并且爱上他的。小白龙的执著让她自己牺牲在天界肮脏中,她却依然纯洁着。那场雨不但落在寸草不生的花果山上,也落在我们的心里……

沙僧的错误:
任何人都可能犯某一个错误,但是除了傻子之外没有人会继续犯下去。

在沙僧的眼里只有两件事:一件是重新回天庭,第二件就是想尽一切办法重回天庭!追随愚蠢的先例,比用脑袋思考容易。碎了的东西就算是补回来也还是破的,人总是被表面的成败所束缚,神真的比人还要卑鄙下流,冷酷无情。

唐僧的勇气:
一个人隐藏勇气就如同他隐藏爱一般。

他的光辉是用什么词语也说不清楚。他干脆,死了就死了,不留一点杂质;他明智,知道自己的无力抗拒,却嘲讽佛的专制武力;他博爱,救白龙不是因为她是白龙,世间存在的万物他用大爱包容;他是上天的礼物,永远不会睡去,他的预谋一直在黑暗里静静地等待着自由的明天……

故事结束了,原来这每天的点滴幸福都是那么的脆弱,为了让它在每一个人的生命里发芽生长,枝繁叶茂,它比什么都更需要我们的悉心呵护。

“一切都会消逝,能留下的只有记忆,而记忆是实在的还是虚幻?它摸不着看不到,但是它却又是那样沉重的铭刻在心里。”

我要说的是,《悟空传》也值得铭刻在心。


在线阅读:http://read.hjsm.net/book/468/html/contents.html


本帖最后由 ricky 于 2007-7-9 16:55 编辑

 楼主| 发表于 2007-7-9 16:31: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象花一样。如果你爱上了一朵生长在一颗星星上的花,那么夜间,你看着天空就感到甜蜜愉快,所有的星星上都好象开着花。”


小 王 子  [法] 圣德克旭贝里
  
献给列翁.维尔特

我请孩子们原谅我把这本书献给了一个大人。我有一个很重要的理由:这个大人是我在世界上最好的朋友。我还有另一个理由:这个大人他什么都能懂,甚至给孩子们写的书他也能懂。我的第三个理由是:这个大人住在法国,他在那里挨饿、受冻。他很需要安慰。如果这些理由还不够的话,那么我愿意把这本书献给儿童时代的这个大人。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个孩子。(可惜,只有很少的一些大人记得这一点。)因此,我就把献词改为:
献给还是小男孩时的列翁.维尔特


“只有用心灵才能看得清事物的本质,真正重要的东西是肉眼无法看见的。”

这是《小王子》里给我感动的第一句话,也是从那一刻开始我明白过来了,这是一本要用心灵来阅读的书。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星球的王子,他爱上了落在自己星球上发芽的玫瑰花,但他还是出走了,路上经过了很多的地方也见过了很多的人,最后留在了地球上的时候,又邂逅了一只等爱的狐狸……

这不是一个你想象中的幼稚童话,如果你鄙视它的简单,那么你也就成了书里嘲笑的那些人之一。每读一遍,我总是觉得自己是小王子眼里的大人,有着太多的肮脏和罪恶,却在不停的否认这些的存在。

作者安东尼·德·圣艾修伯里是一个传奇的飞行员,他把他的一切都留给了他最爱的飞行,也许他就是小王子在地球的化身,才会走得那么悄无声息。他的《风沙星辰》和《夜空飞行》也都是杰出的作品,我坚信只有心灵美的人才写得出来很纯洁的作品,他是我心里的英雄。

衡量远近的不是距离,而是人们对于它的认知。一百年来,看过它的人都被它深深地迷上,“沙漠美丽,是因为沙漠的某一处隐藏着一口井。”有人把它当作自己的处世圣经,事实上它的确在西方国家阅读量仅仅次于《圣经》,《小王子》绝对配这个称号,它是世界上最天然的童话。

“因有一朵花——我们看不见的花儿,星星才如此美丽……”
我想说,因有小王子——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遇到的小王子的存在,世界才永远有着希望和爱……

在线阅读http://www.fairydream.net/html/littleprince/



《今生今世》:



简介:
《今生今世》文笔轻灵圆润,用字遣词别具韵味,形容词下得尤为脱俗。胡兰成于中国文字,锻炼极见功夫,句法开阖吞吐,转折回旋,都轻松自如游刃有余,一点不费力气,“清嘉”而又“婉媚”。--余光中

胡兰成的文采甜腻妩媚,所思所见,确有别于”感时忧国“的文学正统。他的抒情史观,其实上溯周作人、废名、沈从文一脉,不应小觑。--王德成 他的不守节,在私人生活上也暴露无遗。《今生今世》的胡兰成,是中国文学中难得一见的唐璜式人物。他对女性,情虽不伪,却也不专。他要的是”此时语笑得人意,此时歌舞动人情“,而他的情意会随其行踪的转移而改变,焉能系于一身!他自认为是一位”永结无情契“的高人,旁人看来,到底只是个朝秦暮楚的荡子。我现在谈他的《今生今世》,就是抱着这样的态度:其人可废,其文却不可因人而废......在张爱玲凄凉辞世引起的热闹中,胡兰成的《今生今世》又一再被谈及。这本书,当年有人向余光中推荐,说是”慧美双修“去年贾平凹读罢,也着实称赞了一回。卜少夫不久有对胡氏文章的看法,他认为”都说张爱玲才气高,其实胡兰成才气更高“。我读完后,也差不多同意了胡兰成给中国散文别开生面的说法。


买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张爱玲,要不是张爱玲,我还真不知道胡兰成。其实,我到现在也没看完这本书,个人觉得这本书太“难”看。这里“难”看不是指不好看,而是指看得很费劲,有时候一段话或是一句话要回头看几遍,才能明白。这使得我看的时候不能受到干扰,而且往往要很长时间。

书评(转):
  因为喜欢一个人,所以便对她喜欢或曾经喜欢过的人也会生出喜悦的情愫,只是那喜悦毕竟不会像喜欢她本人那样纯粹,里面还会有好奇和探究的成分,想知道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的身上有些什么东西让她喜欢。胡兰成就是这样一个让我充满好奇和想去探究或者说想多去了解一些的人。而作为一个晚他近七十年出生的女子,了解他的最好途径当然是书。看的第一本他的书便是《今生今世》。

书的封面是枯叶般的颜色,锈色的“今生今世”四个字兀自透出一种悠远而又神秘的味道,引诱人去打开它。及翻开书,潜下心来看将下去,便不忍将目光移开,那文字就像沾了清水似的有种洁净的吸附力,人的情绪便会随着那些字静静地缓缓地氤氲开来,轻轻沉醉到他文字的美里。那美是我所未曾见过和感受过的。一种汉文字被看似随意却又是那么完美组合之后的温婉、隽永、飘逸且不乏机智的韵味之美,这美味在身体里袅娜,口齿间就噙了一段奇异的香——呵,胡兰成果然厉害,这样清静的文字可是能存在于这红尘浊世的么?这红尘浊世的事又怎能用这样清静的文字写出?他竟如此洒然地信手拈来。难怪爱玲会说“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他的文字只是让人的心静下去,沉下去,静到一尘不染的月色里,沉到一潭碧波的湖光中。处在这样的意境里,便觉世间一切的物与事无一不透出一种存在的信与美。

他写胡村,江南的一个小村落,虽遭逢乱世而不免穷愁,但那胡村的月令却是恬淡而悠远的。乡人们纺织耕种,养蚕、采茶、种竹,清明上坟祭祖,端午拔菖蒲,喝雄黄酒,暑夜在桥上浸着月光拍着芭蕉扇聊天,小桥流水,横笛呜呜,萤火虫闪闪烁烁,这田园里的曰子啊只是让人过也过不完,说也说不尽。人世在他笔下便是这样的安定,“民国世界山河浩荡,纵有诸般不如意,亦到底敞阳。村落人家亦有现世的华丽。”

“子夜秋歌”中的一段文字尤是清绝丽绝:人世因是这样的安定,故特别觉得秋天的斜阳流水与畈田上蝉声有一种远意,那蝉声就像道路漫漫,行人只管侵侵去不已,但不是出门人的伤情,而是闺中人的愁念,想着他此刻在路上,长亭短亭,渐去渐远渐无信,可是被里余温,他动身时吃过的茶碗,及自己早晨起来给他送行,忙忙梳头打开的镜奁,都这样在着。她要把家里弄得好好的,连她自己的人,等他回来。秋天的漫漫远意里溪涧地塘的白苹红蓼便也于人有这样一种贞亲。

他是多情才子无情汉,从二十岁第一次缔结婚姻的玉凤到民国女子张爱玲再到汉皋解佩的小周直至良时燕婉的佘爱珍,一个个红颜随风飘落在他人生匆匆的步履之后。而每邂逅一个女子时,他的情又是真的,让人觉得他的可爱,让人觉得这情的美与好。

他写与小周在汉口的9个月,那是一个男子与一个女子在炮火纷飞的年月相互钟情并给予对方爱与温暖的再平常不过的一件事情。生命原本短暂而脆弱,又何况是在那样的时间那样的境地。江水淼淼,黄鹤杳杳,琴台的余韵犹似在青山绿水间回旋。他与她,于人世的偶然里相携走在这流淌了千年万年的江水边,却也只不过是长江天险,古来多少豪杰中“这样平凡的两人”,“灯人火丛中天可怜见的一对”。这一节用的笔墨虽不甚多,但却是除了写张爱玲外,我最喜欢的一段。写爱玲的一段让我心驰神往,这一段则让我心襟摇荡,几乎要忘了去苛责他对爱玲的不忠而原谅他的移情别处。或许,世间凡真的、美的情感都是应该得到祝福和原谅的——即便它有时因自私而会对某个生命造成小小的伤害。

后来他写与范秀美、佘爱珍的那两个章节我却不是很喜欢,文字虽依旧是那样的清丽,但他对爱玲迢迢来寻他时近乎冷酷的态度以及他写与佘爱珍怎样怎样走到一起时那在情场所向披靡的男人的自得总是让我心怀耿耿。

一本书,一个才子的今生今世,我用两天的时间去体验。陷落在他的今生今世里,像做了一个梦,梦里都是梵音呓语,心忽而变得纤细而柔婉。初冬早起的晨光、渐沉渐暗的夕阳和紧闭的窗外隐隐的人声喧哗似让我感觉到了生命的华丽,人世的悠远和岁月的沧桑。



在线阅读:http://learning.sohu.com/6/1203/29/blank216352972.shtml


本帖最后由 ricky 于 2007-7-9 17:02 编辑

 楼主| 发表于 2007-7-9 16: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奇幻小说大行其道,很受欢迎。出版社自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一哄而上,只是现在的奇幻小说也是铺天盖地。不管写得如何,动不动就号称“中国的哈里波特”、“东方的魔戒”……能让你买就往哪里吹……
我向大家推荐两部奇幻小说~
《诛仙》



简介:
《诛仙》是网络当红新锐作家萧鼎原创的仙侠类幻想小说。中国当代长篇小说、中国原创奇宏,以独具魅力之作。整部作品构想巧妙,气势恢宏,以独具魅力的东方仙侠传奇架空世界,令人击节长叹,不忍释卷,写情尤称一绝。

为无数网友推崇,尤其受清华、交大为首的各大高校及海外学子所追捧,是逾三千万点击数的超人气大作。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自太古以来,人类眼见周遭世界诸般奇异之事:电闪雷鸣、狂风暴雨,又有天灾人祸,哀鸿遍野,决非人力所能为,所能抵挡。遂以为九天之上,有诸般神灵;九幽之下,是阴魂归处,阎罗殿堂。于是神仙之说,流传于世。然而,纵然是世人眼中修真的仙人,终也脱不尽凡人的情欲,由此生出一段荡气回肠、由折幽微的故事来。

  柔弱少年张小凡,无意间卷入了天音寺与青云门的一段隐秘争斗之中,经历过险恶江湖,游历过神奇天地,纷乱的红尘中,倔强地走着自己的路。苍天无尽,仙凡无边。一段与命运抗争的勇者的传奇之旅就此展现……


《诛仙》前四本的确让我十分惊艳,十分吸引人,但是如所有网络小说的软肋,到了后面越来越无聊,明显有拖长骗钱的迹象,书的字号越来越大,却越来越薄。这点做的不如《搜神记》,可以了结一段故事以后出第二部嘛。

书评(转):
胸口的那颗朱砂痣,夜半的一缕明月光—感悟《诛仙》

在传统的武侠小说中浸淫着长大,若非是一位知交的极力推荐,我决不会想到去看《诛仙》。《诛仙》——网络大虾萧鼎的玄幻(或者说仙侠)类巨作,凭着奇瑰的想像,宏伟的气势,雅致的语言,一下就吸引住了我。在那十数卷隽永的泪与笑里,多少未曾意料到的千回百转啊!其中有情有义:看似无坚可摧的情义后面却隐藏着背叛,表面的背叛后面又有磐石不移的情义;其中有佛有魔:似铁的佛颜里突现神魔的狰狞,而魔者狠辣的表象下又有多少脉脉温情!谁能忘记改变小凡一生的、普智与苍松间那场波澜诡诘的斗法?谁能从" 万人往" 潇洒无伦、笑傲苍生的王者脸上读出鬼王与长眠的女儿独处时,那哽咽的半分啜泣?

萧鼎的笔,是清水里的一株红莲,在水墨山水般淡淡的背景下摇曳着的数叶菡萏;没有太多浓墨重彩的渲染,恰似一道清清的浅流,慢慢地汇成一江大川,不经意间就渗入了人的心底。起首两节的平铺直叙,被奇峰突起的灭族惨祸推入小小高潮,预示着看似平凡的张小凡一生的坎坷多变。如果只是一个祸起-学艺-复仇的简单故事,流俗的情节很难满足我们已被网络养得万分挑剔的胃口吧!

无可抗拒的剑阵诛仙,粉碎了柔弱婉约的身躯;升腾而起的血色,污却了晶莹无暇的容颜。只为了,古潭里浮起的唯一面庞,风雨里相拥的那一丝温暖。碧瑶,魔教最有心计和权势的鬼王的独生爱女,为了在诛仙剑下救出爱人,不惜动用最惨烈的厉血毒咒逆天而行,以自己的魂飞魄散来换取情郎的生还。怪不得啊,萧鼎给她的兵刃是伤心小花;这凌波的瑶池仙葩,将那三生石上一个还未承诺的美丽盟约,尽数空付了痴情咒誓。伤彻的,何止是小凡的心,也是每一颗掩卷长嗟的心罢!

幸好萧鼎的一念慈悲,让碧瑶的金铃摄去她的一缕香魂,留住了半分希望。

从此以后,平凡的青云门弟子张小凡不见了,只有狠辣无情的鬼王宗大将鬼厉,行尸走肉地活在世间,生存的唯一意义就是寻找失传的摄魂术来唤醒长眠的她。

思悠悠,恨幽幽;怎生消得,狂心乘酒!岁月过往里,平添了几多清瘦?

魔教的无冕公主就这样成为了鬼厉胸口一颗无法除去的朱砂痣;忆起她,只有伤痛贯穿肺腑吧!但在鬼厉自己都不敢正视的心底深处,其实还有一个尘封的角落,收藏着一缕夜半的月光清辉。天琊蓝芒的第一次盛放,就将陆雪琪冷若冰霜的容颜镂刻在了心上。一出场,她就是这样一个高高在上的九天仙子,白衣胜雪,象一轮孤傲皎洁的明月,万众仰望。法力傲视侪辈,比武台上凌空飘飞、使出神剑御雷真诀的小竹峰门下高弟,也会有凡人的七情六欲吗?
  
故事的开始,陆雪琪的骄傲几乎显得无礼——她对着小凡手中难看的“烧火棍”时和其他人没什么两样,都是讥刺嘲讽,虽然她的高贵气质让她只用眼神表现一切。我常想,在什么时候,那身形单薄、似乎没有特别之处的少年却获得了这下凡仙子的垂青呢?是死灵渊下不顾自身安危的相救?是死泽瘴气里才看清彼此、便立即分离的瞬间?还是天帝宝库前,将已成死敌的自己从粉身碎骨里的一拉?一丝一丝的想念,在岁月里叠叠相加。心头的第一次跳动,也许是在那人还情窦初开、失魂落魄地恋慕着师姐时,便已悄悄地发轫。不经意间,共同的患难 已象一杯滋润心灵的清茶。

没有碧瑶的话,同门的金童玉女,也许有个令人遐想的未来吧?即使是正邪模糊的界限,也阻不住陆雪琪冰雪外表下飞扬的灵魂;越是这样看似冷酷的女子,其实越是多情。就算小凡在古井的倒映里看见的是另一个人的玉容,他对陆雪琪的舍命救助也并不是无动于衷吧?只是通天峰上,诛仙剑下,那另一个她在小凡被师门和命运所弃的时候,拉住了他的手,付出了魂飞魄散的代价。从此以后,更在何处回头?!

看《诛仙》,有三处令我泣下沾巾,无法自已:一次是为碧瑶的舍身奉献,却有两次是为了陆雪琪!曾记得,明月夜,小竹峰,有人直把眉峰攒了千度。梦里的万般思量,今宵的百次回顾。天琊出鞘,在无边泪竹里的轻舞啊,争得寂寞几翦?坠入凡尘的仙子,为谁饮泣风露?苗疆的天水寨上,一度并肩而行。她的脸上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神采,对鬼厉吐露情怀,然后拔剑独舞——表白,只是为了,斩断情丝!痴绝,狂绝……曾经靠近的两颗心,到如今经过多少伤怀叹息,却隔了一道深痕。她亲手用剑刻下了这深痕,刻在世上,更刻在心上,一口殷红洒落的鲜血,便是明证。
“你这是何苦?”

鬼厉的这句话,又何必再问?

忽然在脑海中浮现陈世骧先生为我深爱的《天龙八部》所写题记:“有情皆孽,无人不冤。”两段情孽,一生一死(虽然一魂仍在),居然可以用同一阕词来概括: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若说碧瑶之悲,让人悲铭五内、狂歌痛饮才能消解,陆雪琪之悲就是淡淡的,淡淡的忧伤,连绵不绝地刻在眉间心底,无从消解。


在线阅读:http://book.sina.com.cn/nzt/lit/zhuxian/index.shtml


本帖最后由 ricky 于 2007-7-9 17:00 编辑

 楼主| 发表于 2007-7-9 16:35:33 | 显示全部楼层
《搜神记》


简介:
  《搜神记》的故事发生在炎帝、黄帝所在的洪荒时代。那正是群雄逐鹿中原之际,神农氏、黄帝、蚩尤、西王母、夸父、刑天、火神祝融、赤松子、姑射仙子、雨师妾……传说中的神话人物尽数登场,不仅有英雄游侠、妖女灵兽、魔法异术,作品对亲情、友情、爱情及气势恢宏的战斗场面的描述亦丝毫不逊于古今大家。

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的洪荒时代,随着天下公认的领袖神农氏的去世,各族群雄都开始蠢蠢欲动,就在此波涛暗涌的动荡时代,一位少年横空出世,在机缘巧合下开始了一段惊心动魄的传奇历程。长篇神怪小说《搜神记》会带你进入一个充满瑰丽山川,珍禽异兽,神功法术,爱恨情仇的梦幻般的古代神话世界。


书评(转):
第一次在网上看到《搜神记》时,以为是晋代甘宝的那本志怪小说,遂一翻而过,未在理会,那已经是很早以前的事情了。而后百无聊赖之时偶翻此书,才发现是个美丽的误会,此书非彼书也。前以《搜神记》为古文,晦涩不易通,难于尽兴。惜其上古风貌,六朝轶事不可尽察为憾,今得树下野狐之《搜神记》,得之则曰:“可以无憾也”。《搜神记》是一本以中国古代神话体系为背景,充满古代风情气息的奇幻小说。用语精当是其突出特点。而给予读者得之乐也感触最深的地方就在于其书细腻的人物刻画、浪漫的文化特征。

一、《搜神记》的人物描写
古《搜神记》卷一载“神农以赭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臭味所主,以播百谷,故天下号神农也。 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服冰玉散,以教神农,能入火不烧。至昆仑山,常入西王母石室中,随风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至高辛时,复为雨师,游人间。今之雨师本是焉。”再回看野狐的《搜神记》,不难发现二者之中的人物传承关系。当然,他们相同的仅仅是是名字和一个大概的神话地位而已。提出这一点有利于读者从一个更广泛的角度来研究、探看被作者重新赋予了形象意义的诸多人物。尝百草的神农,当四海之群首,傲视天下,当此时也,山顶一声长啸,群鸟震落。虽临死而气不衰。这一豪情满天的人物仅仅一出场就似活转一般,大声的宣布了自己的存在。一曲芳华歌毕,撒然离去。一转豪气特点而为挥洒惬意。虽然这一人物所占篇幅不多,但无论气概、思想都仿佛真实存在一般。更成为后篇主人公思想形成的重要指点。即便是这一着墨不多的引出情节式的人物,作者也赋予了他极其出色的艺术特点。先做豪语,饱有四海的只能是这样一位神帝,意气风发江山我有的豪情过后,性格的多样性随紧接而出,思念情人的温婉,临死而不羁的空灵,为万民而忧的慈心。如此多的性格在这一人物短短的出场情景中,以最适当的方式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看到的,不是一个僵化的高高在上的其人也将死的神帝,而是一个其气也豪,其情也多,其人也善的心怀天下的神帝。类似神农这样形象丰满,性格各异的人物在《搜神记》中可谓俯地皆是。这就是作者以其敏锐的触角,细腻的笔法周详刻画的结果。也因此,独特,丰满的人物形象,构筑起了《搜神记》一书最大的特点所在。作者描写人物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通过情节的变化,引领人物一步一步展现出各自内在的性格从而丰富人物形象的。下面,我将分析书中几名别具特色的人物形象,进一步研究作者刻画人物的手段。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雨师妾
这一人物的最大特点就是“变”。从一出场给人的妖艳印象,泉边夜宿心境得到平和的温柔,离别重逢之时欲迎还拒,苦衷在心的若即若离,受刑毁容后爱在心底口难说,欲只身奔走天涯却对爱人依依不舍,又恐残花旧身难配爱人心底暗自泣血。剪不断,理还乱。很难理清楚水龙女到底变了几次,但无疑的,她每变一次,总给读者一个新的形象,包含的是她人生境遇中的酸甜苦辣。首次出场的雨师妾,以万兽为伴,踏月而来。从段聿铠口中稍透信息的她给读者的印象是震撼的。又带着一丝神秘,远远的朦胧中,美丽的她站在龙背上,恍如九天仙子。露出来的是万种的风情,一下就抓走了拓拔野的心。只不过,那是一份恐惧之心。月夜的泉水边,九天的仙子终也落入凡尘,走到拓拔的身边。这一次表现出来是一份妖艳,直言敢爱的执着。当她每一变表现出新的形态的时候,便将先一种情态包容了进去。越变越多,越变越真。形象在一次次变化中,丰富了起来。作者通过情节,安排了她的每一变,在每一变中加入对境遇新的理解。当他们最终走到一起的时候,呈现给我们的,便是书中人物历历在目的经历和经历过后的体悟。读者为其喜而喜,为其悲而悲。正是因为读者被这一位逐渐在生活中丰满起来的形象所感染,当此时也。作者的思想,人物的思想,读者的思想很难说清楚是谁在影响谁。而贯彻其中的,则是作者煞费苦心安排的情节。一幕幕遭遇恰好是书中人物形象丰满起来的里程碑。人有悲欢离合,事不如意者常十之八九。在行文中,慢慢刻画人物,细腻的表达出人物潜藏在表面之下的内在。不能不说,作者的这种手法是成功的。

2.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纤纤
借用《古诗十九首》中的一首诗来表述纤纤也许效果会更好些。“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曰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令我想到这首诗的原因不是因为其中有纤纤两个字。而是“终曰不成章,泣涕零如雨”这句话。情形何其相似。因为得不到爱,所以终曰彷徨,为爱烦恼,遥望星空,脉脉不语。纤纤是可爱的。所以拓拔对妹妹的关怀和蚩尤的惊艳都小心翼翼的呵护着她。然而可悲的也在于此,纤纤需要的呵护却恰恰不是这种。她也曾试图进行过反抗。自杀?奈何大哥上穷碧落下黄泉还是追回了她的魂魄。出走?情感却不能逃离。择婿?拓拔的参加选婿不能不对她是一种喜悦,然而结果却是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这一份感情到底情归何方?还要看作者的下一步安排了。这个人物的特点是惹人怜惜。自小的刁蛮可爱,长大的楚楚动人,情何以堪的遭遇,真是劝君尽得相惜怜了。

3.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白水香
西王母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物形象。在作品的前半部分还没介入她的时候,作者就通过一系列事件从侧面隐约的描绘着这个人物。从龙王嘴里透出的大荒五十年来第一人的眼中的白水香,在科汗淮的眼中,白水香是一个不可替代的存在。为了她,他浪迹天涯。辛九姑眼中的白水香是一个好主人,一为高高在上的圣女。而意外的居然是纤纤母亲的她又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作品从此而一断,不在明写这一人物,一直到昆仑蟠桃大会,才直接详细的又再一次的介入了白水香这一角色。她的表现是复杂的。让拓拔去缠住黑帝究竟是要害之以利女婿还是利之以成其名?任凭科汗淮漂泊天涯是对他无情还是有情?却又偏偏肯为他生下一女。这一个个疑问在众多的读者之间很难有统一的答案。而这正是这一人物的成功之处。如同红楼梦中的宝钗形象是善是恶的问题一样。也不能准确的确定白水香究竟是善是恶。虽然她贵为西王母,但内在确定的她究竟还是一个人。是人就会很复杂。作者准确的把握到了这一份复杂。白水香爱科汗淮,但又不得不考虑本族利益问题,她想双宿双栖但又不能背离自己的民族。她爱自己的女儿,为她的归宿而忧心,很难确定是害拓拔以害之还是利之以全女儿之心。总之,白水香一系列矛盾的行为和表现是由她所处的地位决定的。作者不过顺水推舟,将这份矛盾明细化,一明一暗,一先一后的夹杂在作品中,慢慢道出来。具体如何?还是读者自己判断吧。而这也正是作者的高明所在。能够刻画出令读者感到行为感情矛盾的人物形象,也正是同时证明了作者刻画人物的功力达到了一定的程度。

包括以上的几个人物,还有作品中其他许许多多色彩纷呈的人物。可以说作者将他们放到了作品整个历史、文化的背景中去,在情节的起伏中,慢慢的让人物自己进行表演。而在表演中,让读者自己得出人物的形象感观。这一手法,是值得其他许多奇幻作品学习借鉴的。

二、《搜神记》的感情表现与背景文化
《搜神记》是以中国古代神话为背景的奇幻小说,能为众多读者快速接受并得到广泛好评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具备本土文化气息的韵味。《搜神记》中表现了众多的感情,爱情、友情、兼济天下的豪情。细看此书,以主角兄弟的遭遇为主线,以各自的感情经历为辅线。以感情推动情节的发展,可以说,各种人物之间的感情是本书的一个重要内容。那么这些感情和其背景文化有什么关系呢?如果说西方表达爱情的方式是代表玫瑰的直接与火热,那么中国传统文化表达爱情的方式则是如众星伴月一般的委婉与深挚。

以此为特点,本书感情的表现方面也渗透着种种文化背景下的影响痕迹。
1.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李商隐《无题》诗云:“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後清宵细细长。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细看书中的人物,姑射仙子,水族圣女,东海龙神。都是为情所困。留给她们的和她们的经历反映,正是一种于默默体会之中的温婉。没有热烈的悲欢离合,久久不能散去的正是那一种始终不逾的存在。《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互相的依恋仰慕正是这一特点的最佳注脚。歌诗合为事而作,神农与空桑二人终未能成姻造就了刹那芳华的诞生正体现了一种温婉的特性。传统文化讲究哀而不伤,乐而不淫。一份相隔百年的相思之情伴随着刹那芳华的词曲宛如流水,默默的将心中的柔情流向远方。书中的几份感情透出的信息所蕴涵着的,正是一种几千年文化下的情之所至的感人与超脱。

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气节是大荒中的人物特别表现出的品质。生我所欲也,死我恶也。然而面临生死的关头,如何选择在大荒中的人们中似乎不是一个特别难以做出的抉择。虽然也有动摇者,但他们在主角的毅然带领下,为各自的理想进行自己独有的战斗。也许这就是他们或者我们的祖先的生存方式吧。在书中或许很少能够体茹毛饮血的上古风情,因为那终究是太过遥远的生存方式。但执着于生存的执念却处处可见。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及方向带有的依然是几千年文化深刻打下的烙印痕迹。蚩尤以复仇为动力掀起腥风血雨也许算不上王道,也不见得拓拔领袖群伦就能体现王者风范。这些是他们自己的选择。能够体现一种泱泱怀民之风的,或者就只剩下品尝百草后魂飞天外的神农了吧。细细品位书中各个人物的选择道路,也许是通过现代人的眼光去理解古老环境下生活着的祖先。姑射仙子对情感的迷茫与困惑之下又会如何选择?如果蚩尤性格疏淡是否还会以抱仇为先呢?

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从曲原的《天问》探索宇宙的奥秘开始,书中五行相克相生的万物,黑帝为练武而经脉尽断沦为鬼族也姑且算作为求知而牺牲吧。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波澜壮阔,充满神秘色彩的上古风貌。如果说金庸小说叹为观止的一突出特点是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上包天文,下括地理。那么《搜神记》所表现出来,则是颇带一丝神秘色彩的上古风情。淡朴自然的山水,奇风异俗的民族,包容了山海经,搜神记等丰富神话内容的本书又以别一样的样貌重组还原着这些最原始的素材。就算不为人,不为事,单单只是了解一下这些内容,饭后闲余一读此书,也不失一种闲暇。



野狐先生在作品中运用了原创的古典诗词来提升作品的意境。众所周知,《三国演义》有自己的咏史诗,但更多的、更经典的还是他引用的前人之作;以金庸先生之功力,也只不过引用前人成句,来加强作品意境。而野狐先生的两首曲子《刹那芳华曲》和《天睿灵韵曲》,虽然遣词造句多有前人痕迹,但全篇意境浑然天成,自成一体,放在作品中俨然一笔画龙点睛,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尤其是前者,应当是全篇之眼,主题所在。我把它们摘录出来与众书友“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刹那芳华曲》;
“朝露昙花,咫尺天涯,人道是黄河十曲,毕竟东流去。八千年玉老,一夜枯荣,问苍天此生何必? 昨夜风吹处,落英听谁细数。九万里苍穹,御风弄影,谁人与共?千秋北斗,瑶宫寒苦,不若神仙眷侣,百年江湖。”

《天睿灵韵曲》:
“月冷千山,寒江自碧,只影向谁去?万丈冰崖,雪莲花落,片片如星雨。听谁,露咽箫管,十指苔生,寥落吹新曲。人影肥瘦,玉蟾圆缺,昆仑千秋雪。斜斟北斗,细饮银河,共我醉明月。奈何二夜春风,心如桑叶,又是花开时节。”


在线阅读:http://bookreg.sina.com.cn/serialize/writing.php?wid=4832


本帖最后由 ricky 于 2007-7-9 16:59 编辑

 楼主| 发表于 2007-7-9 16:36: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界科幻小说之父”凡尔纳是我最喜欢的科幻作家。他的《环游世界80天》几乎是家喻户晓,拍成的电影都有好几部。这里我要推荐的不是这部,而是他的百科全书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
        

作者简介:
法国科幻小说的奠基人,是被公认为现代科幻小说之父的儒尔·凡尔纳(1828—1905)。他出生在海港城市南特的一个律师家庭,辽阔的海洋、扬起的风帆和汽笛的鸣响,孕育了他对大自然的奇妙幻想;他在中学里顽皮成性却成绩优异,毕业后遵从父亲的意愿攻读法学,1849年在巴黎获得法学学士学位。凡尔纳在巴黎幸运地结识了探险家雅克·阿拉戈(1790—1855),并与在他家经常出入的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和地理学家等科学家交往颇深,在他们的影响下刻苦钻研数学、物理、化学和地理等自然科学,同时阅读当时流行的爱伦·坡的侦探小说,借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提高写作的技巧。


百科全书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


简介: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故事发生在1864年。苏格兰贵族格雷那万爵士是邓肯号游船的船主。他从海上的漂流物里获得一份文件、从中得知两年前在海上遇难失踪的苏格兰航海家格兰特尚在人间,于是便毅然带着船长的女儿玛丽和儿子罗伯特等人驾驶自己的游船云寻找营救。他们到达南美洲并横穿美洲大陆,竟然发现船长遇难地点其实在澳大利亚海岸。他们又经过千辛万苦到达澳大利亚后,遇见船长原来的水手艾尔顿,上了这个海盗头子的当,在穿越澳洲大陆时,被土人俘获陷入绝境。接下来险象丛生,奇遇不断,他们逃脱后决定把艾尔顿丢弃在太平洋荒凉的塔博尔岛上,不断在岛上巧遇格兰特船长,于是一起胜利回到故乡苏格兰。

《海底两万里》:本书是法国举世闻名的科幻小说作家儒尔・凡尔给的代表作之一。 作者让读者登上“鹦鹉螺号”,以平均十二公里的时速,在将近十个月的海底旅行中,随着尼摩船长和他的“客人们”饱览海底变幻无穷的奇异景观和各类生物;航程中高潮迭起,有海底狩猎,参观海底森林,探访海底亚特兰蒂斯废墟,打捞西班牙沉船的财宝,目睹珊瑚王国的葬礼,与大蜘蛛、鲨鱼、章鱼搏斗, 击退土著人的围攻等等。 十九世纪下半叶,“异国风情”曾受到不少作家,画家的青睐和读者的追捧,《海底两万里》的奇妙旅行为异域风情另辟蹊径,使人耳目一新;这就是为什么这部“海洋小说”不仅在当时一出版即成为畅销书,而且曰后受到一代又一代读者欢迎的原因。

《神秘岛》:该书叙述美国南北战争期间,五名北军俘虏乘坐气球,从南军大本营里士满出逃。途中遭遇风暴,被抛到南太平滚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这些落难者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过人的毅力,克服了种种困难,不仅顽强地生存下来,而且还把小岛建设成一个繁荣富庶的乐园。整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充满了对奇异多姿的自然界的描写,并且把各种知识融会到惊心动魄的故事之中,因此出版至今虽然已有一百多年,但仍探受世界各地读者的推崇和喜爱。




        其实这三部曲中,最有名的是《海底两万里》,想必大家都听过吧。但是,我最先看的是《神秘岛》。记得这本书是来我家做客的一个爸爸的同事,遗落在我家的。我好奇地拿来看了一下,想不到竟迷上了,用了好几个小时一口气看完了。看完后亦犹未尽,又连续看了好几遍。这本书是我唯一一本看了两遍以上的小说,至今这个纪录还没有被打破。

        凡尔纳的小说文风清淡,对于人物情感描写不是很注重。却富有各种自然科学知识。他的一些大胆想象,后来都成为了现实,还有一些和现实惊人的吻合。自然是百科全书三部曲,小说中所蕴含的知识让我不得不佩服凡尔纳知识的渊博。不论是《海底两万里》中的海洋;还是《神秘岛》中的海岛和原始森林,以及各种各样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真是让我长了知识。

       《神秘岛》说的是鲁宾逊类型的荒岛生存故事。故事发生在在南北战争其间,一群被南军围困的人们试图乘热气球突围。但天不随人愿,暴风把他们扔到了无人的荒岛上。福笛所写的鲁宾逊还可以从沉船上捡到生活必须品,但是这些人一无所有,他们要靠自己的科学知识,利用小岛上的资源活下去。他们凭借科学知识,探索原始性森林和邻近的岛屿,制造出炸药、陶器甚至是发报机,发展了农业,圈养了羊等动物。跟着书中人物一起努力,克服困难,从饥寒交迫到丰衣足食,我感觉完全融入到了书中的世界,为他们每一次成功而高兴。同时,小说的情节也跌宕起伏,颇具悬念。作为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小说也把三部曲的前两部的人物和部分剧情联系了起来。最后的真相很出人意料~~~~~~~

        总的来说,这三部曲绝对反复阅读。        


在线阅读: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http://www.yifan.net/yihe/novels/science/capta/capta.html
《海底两万里》:http://www.yifan.net/yihe/novels/science/sea/sea.html
《神秘岛》:http://www.yifan.net/yihe/novels/science/fan/smd.html


本帖最后由 ricky 于 2007-7-9 17:00 编辑

 楼主| 发表于 2007-7-9 16:37:05 | 显示全部楼层
《藏着的中国》:



简介:
        他根据曾经热播的电视片集《中国博物馆————源自100个博物馆的往事》的解说词改编整理而成,在中国一千八百多个博物馆中,选取一百个有代表性的,这一百个博物馆涉及的内容,几乎涵盖了古代中国生活中所有重要的主题。文字版大体延续了电视片集解说词的风格,这种言说方式虽然不太适于阅读,但却比较自由,能够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深入历史幽微曲折的皱褶和夹缝之中,让我们看到一个个逝去时代的背影,重温已经如春梦般了无痕迹的往事。细节上带有趣味的选择和描述,宏观上的关照和概括,细腻的人生感悟,沉重的历史意识……这一切,为我们形象地再现了一个藏着的中国。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个旅游小册子或者博物馆指南,它同时也是一张地图,等高线标记的是人类心灵所能到达的高度;它还是一个编制详尽的索引,给出的是在历史和文化迷宫中摸索前行的必不可少的线团。因此,我相信,借助这本书,我们可以从头打量古老的中国或中国的古老。

  正如该书的作者们想说明的,其实中国一直在这里,它就隐藏在这块土地上的每一个角落,在琐屑而平庸的曰常生活里,在一年的十二个月和一天的每一分钟,在你我的言谈举止之间,每一次呼吸和睡眠,行走和思想,断断续续的欢乐或者经久的疼痛和苦————它活在我们的身体当中,像骨和血,一曰三餐的吃喝;像汉语的节奏或者快感,以及构成这些的千锤百炼的词汇。
  

书评(转):
        深入浅出,深入奇出,深入妙出,这本余秋雨主编的《藏着的中国》几乎囊括了全国各地重要博物馆,就其中的考古和藏品,用“第三只眼”探骊寻幽,串联起几乎贯通古今的文明脉络。用动态的知识追索静态的历史秘密,以及人类自己一万年来来去去的踪迹。

  它运用了全新的甚至相当偏僻的材料,它也喜欢采录考古新发现中有趣的历史故事,来考见一时的社会风俗、时代心理,它是在把历史的呼吸,历史的全景和节拍,缩入到叙述里面去。相对于寻常的史述、史料、史论来说,它叙述的调子是新异而不冗赘,致力于见解与深沉,漫然读去,总觉得颇有震撼。也即是说,在其叙述里面,是有背景和再发现的深意存在着的。

  不以辨证为目的,却能尽辨证之用。藏着的中国,一个藏字,也可说是大见神韵。它的观察,一是叙述观念的革新,另一面就是内容的变换。其最大要件,就是把历史的背阴处移动到灯下和明亮的地方来,把寻常的历史图景换成足以代表历史生命的途径,并以此途径来沟通现代人的感情意识。这样,历史的干涸图景顿时活跃起来,换算成跟今人一样的活动的人生。在此,我们惊讶地见识了古人的苦闷、寄托、喜悦和创造,见识了他们对美的追求以及对自由的期盼,即是古代绚烂不灭的余辉。世界、社会、生命的时空距离,就在这再发现的奇异注视中得以打通。这样得来的历史观念,非特不是从前一味的单纯的灌输,问道于盲;反而变成了生命的融合及再生。它生面别开,我们也眼界大开。

  所以这种新式的历史叙事方式,携带着一种沉着平缓的情绪,自然凸现它独在的价值。因为它沟通了生命的意识,方令今人打消了遗世而独立的孤单感,从而与异时异地的古人、与他们的生活、艺术创造同出一源,合而流之。时代在变化,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在变换移易,而人类的精神生命,却有着永恒的贯穿。这就是《藏着的中国》,在历史的另一面,在艺术的消长之内,在看似湮灭的历史河流之中,重新发掘的生命痕迹,所带来的波动着的思想和感觉。历史具有永久性,也正在于这种时代精神与人性本质的流露。



本帖最后由 ricky 于 2007-7-9 17:02 编辑

 楼主| 发表于 2007-7-9 16:37:49 | 显示全部楼层
余秋雨大家都很熟悉了,虽然现在他是非颇多,评委、做大使、打官司忙得不亦乐乎。但是不管他是不是所谓的“文化明星”,他仍然是我最喜欢的作家。这里我推荐的两本书,一本很著名,应该大家都知道:《文化苦旅》,另一本大家不一定看过:《笛声何处》。

作者简介:
余秋雨,一九四六年生,浙江余姚人。在家乡读完小学后到上海读中学和大学,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在海内外出版过史论专著多部,曾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上海市十大高教精英”等荣誉称号。做过几年学院院长,辞职后潜心写作,在繁多的头衔中比较重视上海市写作学会一职,因为这个学会由全上海各大学的写作教授们组成,专门研究“写作”究竟是怎么回事。近年来在教学和学术研究之余所著散文集《文化苦旅》先后获上海市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台湾联合报读书最佳书奖、金石堂最具影响力的书奖、上海市出版一等奖等。
  余秋雨的艺术理论著作,也备受学术界重视和尊崇。例如他在1983年出版《戏剧理论史稿》,此书是中国大陆首部完整阐释世界各国自远古到现代的文化发展和戏剧思想的史论著作,在出版后次年,即获北京全国首届戏剧理论著作奖,十年后获北京文化部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而另一本于1985年发表中国大陆首部戏剧美学著作-《戏剧审美心理学》,次年亦荣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奖。其学术成就可见一二。



笛声何处:


简介:
《笛声何处》以余秋雨先生十几年前在台湾的演讲和十多年来对有关昆曲的文字整理成册而成的。在《笛声何处》中,余秋雨以文化的视角,散文的语言解读了《牡丹亭》《清忠谱》《长生殿》《桃花扇》四大昆曲经典,许多鲜为人知的珍贵老照片也将首次示人,如梅兰芳与“昆曲大师”俞振飞的合影,明清时期昆曲演出的剧场、演员介绍等,这些图片是有关人员千方百计搜集整理而来,弥足珍贵。



作者自述:
中国历史充斥着金戈铁马,但细细听去,也回荡着胡笳长笛。只是,后一种声音太柔太轻,常常被人们遗忘。遗忘了,历史就变得狞厉、粗糙。这本书要捕捉的,就是曾经让中国人痴迷了两百年之久的昆曲的笛声。
 
  十二年前,我曾向台湾的听众描述过这种笛声。应《联合报》之邀,在台北中央图书馆发表了一个有关昆曲的演讲。演讲之余,还与我所敬重的著名作家白先勇先生作了一次有关昆曲之美的长篇对谈,发表于《中国时报》。那是我第一次到台湾,《文化苦旅》还没有在那里出版,因此我留给台湾的第一印象是一个昆曲研究者。

  十二年间经历了很多事情,我的主要精力投注在对人类各大文明废墟的实地考察上。忘了是在地球的哪一个角落,我得到消息,昆曲被联合国评上了世界文化遗产。这个消息,使我荒凉的心境间增添了一份滋润。我在万里之外,听到了来自苏州的笛声。 

  不久又听到另一个消息,世界遗产大会将在苏州召开。苏州有这个资格,种种理由中有一项,必与昆曲有关,我想。

  回国后我又几度访问苏州。奇怪的是,似乎冥冥中已有安排,每次都遇到白先勇先生。他忙忙碌碌地往来于美国、台湾和苏州之间,只想把昆曲艺术再一次隆重地推向海内外。他向我介绍苏州昆剧团的演员和剧目时,如家人捧持家珍示客,这让我感到惭愧。我们常常与珍宝相邻咫尺而不知相护相守。所谓文化,就在这相护相守间。 

  近年来,古吴轩着意重振苏州文化的历史荣耀,嘱我谈一谈昆曲艺术。这个建议使我的心情重归平静,慢慢地翻阅以前从事这方面研究时留下的一些文字,终于把十二年前在台湾的演讲和有关篇什整理成册,以襄盛举。文陋心诚,藉以献给美丽的苏州,献给那似远似近的悠扬笛声。


写作背景:
《笛声何处》 余秋雨新推力作解读世界文化遗产

  古吴轩出版社将于4月下旬推出余秋雨新书《笛声何处》,此书出人意料的关注视角,注定要使三个关键词成为今年文化舆论关注的新焦点:世界文化遗产、昆曲、余秋雨。

  被称作“百戏之祖”、“中国戏曲活化石”的昆曲,有着600多年的历史,曾风靡中国200多年。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世界上共有19个文化活动和口述文化表现形式被首批授予。昆曲艺术,则为中国第一个“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余秋雨对昆曲艺术的关注和研究,有个例子很经典:十二年前,余秋雨前往台湾,期间应《联合报》之邀,在台北中央图书馆发表了一个有关昆曲的演讲。演讲之余,还与他所敬重的著名作家白先勇先生作了一次有关昆曲之美的长篇对谈,对话内容后来发表于《中国时报》。

  那是余秋雨第一次到台湾,《文化苦旅》还没有在那里出版,因此余秋雨留给台湾的第一印象是一个昆曲研究者。

  从这一点上看,《笛声何处》的创作思考和写作准备,实际上至少在十二年前就已经开始了。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是指具有特殊价值的文化活动和口头文化表述形式,其中包括语言、故事、音乐、游戏、舞蹈、风俗以及各种艺术表达手段。在目前的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地的许多非物质遗产正在面临消亡的危险,中国的许多非物质遗产的保护也面临着同样的境地。

  十年前,《文化苦旅》所关注的是历史的、地理的、物质的文化,其别样的见解、独到的思想,引起了整个文化界的广泛性关注。十年后,在《笛声何处》当中,余秋雨以其一贯的文化视角,关注的则是另一种历史的、音乐的、非物质的文化。

  《笛声何处》的这种变化,是否也意味着中国人的人文视角在安静地转换?

   客观上,《文化苦旅》甚至带动了一部分地区的旅游热,那么《笛声何处》所带来的,是否会是一轮对昆曲的大众性关注?

   6月份,世界文化遗产大会将在昆曲的发源地苏州召开,当然,把“世遗会”放在苏州还因为那里有园林,但无论怎样,这时候古吴轩出版社推出的《笛声何处》,对余秋雨来说,了却的应该是一段前缘。


书评:
  如果没有余秋雨的《笛声何处》,我相信许多人只能从媒体中了解到如下一些零碎信息:被称作“百戏之祖”、“中国戏曲活化石”的昆曲,有着600多年的历史,曾风靡中国200多年。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做”,世界上共有19个文化活动和口述文化表现形式被首批授予。昆曲艺术,则是中国第一个“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值得欣慰的是,如今通过阅读《笛声何处》,可以使我们对昆曲艺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毕竟余秋雨在书中详尽地介绍了昆曲的整个兴衰过程,同时对昆曲剧目的四大代表作《清忠谱》、《长生殿》、《桃花扇》和《牡丹亭》进行了细致的解读,是本质上的“另一种文化苦旅”。毕竟对余秋雨而言,过去所关注的是“历史的、地理的、物质的文化”,而在《笛声何处》中,关注的对象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即是“历史的、声乐的、非物质的文化”。

就阅读感觉而言,《笛声何处》对于昆曲艺术的分析与解读,更多地是站在戏剧学的角度而非社会学的角度。这就与文艺教科书的有关章节和某些学术著作的相关内容保持了应有的距离,从而更容易清除与昆曲艺术无关的“杂质”,使昆曲艺术的文化内涵得以“明晰”。仅从这一点来说,余秋雨写作《笛声何处》,不能说没有实际意义。而余秋雨在写作中也一直持有这样的观点:“昆曲不应该仅仅作为一种前辈的遗产而被尊重和保留,也不应该仅仅因为蕴藉雅致的古典美而被欣赏和介绍,它本是中国传统戏剧学的最高范型。”此外,对于昆曲艺术的命运,余秋雨也有着这样清醒的认识:“昆曲无可挽回地衰落了,这是不必惋叹的历史必然,人们也不必凭着某种使命感和激动去做振兴的美梦。它曾经有过的辉煌无法阻止它的衰落,而它的衰落也无法否定它的辉煌。一切辉煌都会有神秘的遗传,而遗传的长度和广度却会倒过来洗刷掉辉煌时代所不可避免地迸发出来的偶然性因素,验证造成辉煌的质朴本原,中国人审美定势的本原。”
   余秋雨的新作《笛声何处》,也许是地道的“老酒入新瓶”。不过我相信,只要是“酒”,就不怕与“老”字结缘。



在线阅读:http://book.sina.com.cn/nzt/1085363597_dishenghechu/


文化苦旅



简介:
余秋雨的散文素以文采飞扬、思维敏捷、知识丰厚、见解独到而备受万千读者喜爱。他的历史散文更是别具一格,见常人所未见,思常人所未思,善于在美妙的文字中一步步将读者带入文化意识的河流,启迪哲思,引发情致,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史学意义上的文化价值。此外,还有早已传为名篇的论析文化走向的文章《上海人》《笔墨祭》以及读者熟知的充满文化感慨的回忆散文。散文写成美文不易,写出点历史文化意味更难。余秋雨的历史散文,也许可以让人二者兼得。


书评(转):
  看完《文化苦旅》,对我来说,的确是漂泊于中国莽莽苍苍大地的一次苦旅。多少深夜床畔,零零散散地翻动书页,努力了解它藏在背后的真实,所得的大概只有那模糊不清的脚印,更遑论要写心得了。从高中到大学,余秋雨的《山居笔记》、《文化苦旅》、《千年一叹》、《霜冷长河》等书,多少学子写过的读书心得,早不容我置喙。但在没有作业压力下,我读此书、写此文,竟有着一份难以言喻的沉重感,不为什么,只为书中那文化的沉重和省思。

自序
  作者谈到“任何一个真实的文明人都会不自觉地在心理上过着多种年龄相重叠的生活”,是的!我也时常在青春年华的岁月中,体悟到苍老的悲凉,却隐隐透着静谧,当我们的心头上的年龄互相矛盾时,不妨去走走吧。定要走过生命的历程,才能回归宁静;定要走过文化的苦旅,才能体悟其中的恒久。在案头,我时常伴着古人放达的脚步,走走那千年的山水,纵使不能在古迹下凭吊,我可以试想文辞中的意境,于此,千年的灵魂才得以交融,这不是人生中另一次的旅程吗?即使现今的我无法背负历史的重担、文化的苦旅,我却可以用一种千年的文字,去走一趟苍老和放纵。
柳侯祠

柳宗元的早卒和潦倒而死,一直是我心头的伤。远贬的诗人,满怀孤伤,抑郁而终,怎不令人难过?后人再多的赞叹不能减损他生前的寂寞,只有那一卷诗文和多情的山水,才能抚慰诗人吧?柳侯啊柳侯,山水对你来说,是天然的监狱,但或许相反的是,只有自放于山水中,才能寻求生命的归宿,你也是文化的漂泊者,永州还你灵魂,柳州安葬你的郁郁,你该不寂寞啊!你是那悄然肃立的碑文,永远沉静地,归化并点化整个民族的南荒!

牌坊
这个故事总给我一种神秘感,不怎么真实。但探讨的是近代妇女寻求解放的悲哀,我觉得那些女教师们,应更彻底的寻求解放,而不是逃避现实后又孤老以终,不要以死逃避那古代以来的重重枷锁,而要以坚强的心和勇气,去对抗现实,散发生命的热量。

吴江船
  作者写的是:文革时期被迫害到太湖劳改的一次经验,没有痛批凌厉的字眼,没有声泪俱下的哭嚎,但他控诉的不只是文革对中国文化的斲丧,也是中国文化在长久历史中所历的劫难,因此格外令我感动,虽然书被烧了,文化被摧残,但还有青年文人绽放的生命力,与长远的山水古迹交融。中国啊中国,你不会寂寞。

夜雨诗意
夜雨,对我来说,是一个清冷的回忆。彷彿一切都沉淀了,静谧、空灵,只有雨声、黑夜,悠柔而冷清,浮躁缓了,记忆涌出,有泪、有冷,是一种在生命颠簸中的歇息,一种细细重温生命的经验,或许生命在浮躁烦嚣中,要有一个可停驻的空间;或许漂泊者在文化的苦旅中,需要有一场夜雨,是的!我们都需要一场夜雨。关于本书作者所提到的一些观念,我不很懂,总觉得似要再深一步去探索,才能抓住它的核心。唉~行文至此。备感惭愧,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我只可以了解作者的沉重呼吁,及身为一个中国文人 的自尊、自卑、自怜,对一些不可挽回的沦丧、记忆,对历史中的苦难,对文化在未来欣欣向荣的生命力,惟有明白过去,明白一切的弊病,才可以用澄明的心去接受那坦然而透彻的生命。我认为这是一本 好书,文笔深入浅出,意境深远,看完觉得非常过瘾,感到非常满足。是的!你真应该来看看!看看漂泊者对中国文化的叩问与辩证,看看生命在劫难后的停驻与重生。


在线阅读:http://www.cxinfo.com/lit/thi/hstj_01wenhuakulv.aspx


本帖最后由 ricky 于 2007-7-9 17:05 编辑

 楼主| 发表于 2007-7-9 16:40: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是两部郭敬明的小说
  
作者简介:
郭敬明,上海大学学生。出版长篇小说《幻城》《梦里花落知多少》《1995-2005夏至未至》,散文集《爱与痛的边缘》《左手倒影,右手年华》,策划编辑书系《岛》,其中《幻城》和《梦里花落知多少》销量均已突破一百万册。郭敬明2003年和2004年连续两年成为福布斯中国名人榜最年轻入选者


《幻城》


简介:
      在春风文艺出版社推出长篇小说《幻城》之前,同名短篇小说曾经在《萌芽》上推出,而一经推出便使当期《萌芽》创造了销售记录。曹文轩对记者表示,虽然《幻城》的作者和韩寒、陈佳勇、胡坚等同属于少年出书,然而读到《幻城》后,“终于有了一种安慰”。通篇充满了幻想、大气十足的文章用曹文轩的话来说是“用的是一种高贵、郑重的腔调,绝无半点油腔滑调。”而这个在2002年即将结束时还不大有人知道的作者郭敬明,目前已经被称为继韩寒之后的青春小说擂主。

  “很多年以后,我站在竖立着一块炼泅石的海岸,面朝大海,面朝我的王国,面朝臣服于我的子民,面朝凡世起伏的喧嚣,面朝天空的霰雪鸟,泪流满面。”

  这是一本奇特的书。一边是火族,一边是冰族,一边是火焰之城,一边是幻雪帝国。作品属于纯粹的虚构,作品来自于幻想。而这种幻想是轻灵的,浪漫的,狂放不羁的。它的场景与故事不在地上,而是在天上。作品的构思,更像是一种天马行空的遨游。天穹苍茫,思维的精灵在无极世界游走,所到之处,风光无限。



      《幻城》的时候觉得作者的笔法好似天马行空,像一个无拘无束少年的内心在空中荡漾。”在通读了全篇小说后,我的第一感受便是剧情中的人物性格都显现出了作者本身的天真烂漫,兴许在他的思想中,所包含的应是一种情感的向往——一种年少懵懂的少年还曾拥有着的向往。

        从小说中的人物来看,无论是樱空释,蝶澈,星轨,以及后来的罹天烬(在此补充一点,作者起名字的确是下了一番苦心,但是我觉得太缥缈了),以这些小说中的人物所铺展开的剧情,所要表达的目的会是什么呢?爱,被作者给予了无限的热爱的渴望,成为了本书中一个耀眼的闪光点,为了如此沉重的爱,他们宁愿舍弃了生命中的一切,这是真爱所付出的代价。

       现实中的人应是无法逃避于生活的忙碌,也会为了自己的私欲而显得庸俗无奈。但是,每当你在安静的时刻,闭上沉重的双眼,来到那白雪皑皑的幻雪帝国,看到了那些并没有因为生活的寒冷而冻结住自己挚爱的人们,回味着那些人们点滴的话语,热切而又真切的行为,身处于喧嚣城市中的你我,是否也应改变些什么,譬如久存在内心的那一份对别人的关怀,热爱。

       可以说,《幻城》不仅拥有了出彩的剧情,深髓的内涵,兴许,它也是一部启示录,一部蕴含了少年纯真情怀的启示录。

       Ps我现在不太喜欢它了,大概是我自己的心境老了……


《梦里花落知多少》


简介:
这是郭敬明的第二部小说,这部小说一改《幻城》的奇幻风格,从天上回到人间,小说以北京、上海等大都市为背景,讲述了几个年青人的爱情故事,情节曲折,语言幽默生动。郭敬明就是这样,不断地进行新的尝试,颠覆他在人们心目中留下的旧模样。在《梦里花落知多少》里,他会逗你发笑,但还不忘恰到好处地玩点儿“深沉”,让你的心里弥漫起忧伤。笑中带泪,泪中带笑,郭敬明在《梦里花落知多少》揭示的,也是生活的实质。  



       大概也是因为大一时情景剧的经历,我对于梦花有很特别的感情在里面,这是我大学里最美好的回忆,最开心的时光。

        说到梦花,我只有看过一遍而已,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对它很陌生,里面的人物和台词我一直历历在目。

        我喜欢把梦花称作残酷童话,它的美丽是带着一种血腥味的,不是它残酷,而是它残忍。把最美好的人打击到无法站立,让最美好的感情消失殆净,让最美好的故事有着一个不堪回首的结局。

        大家都说它是抄袭之作,这个案子也结了,我也看过《圈里圈外》,看了而已,什么感觉也没有,但是梦花让我感动。

         我一直很喜欢小四的一篇短篇小说,那年在萌芽上刊登的,《一梦三四年》,我那时没有上过大学,已经读到了那种苦涩,现在大学里读到了《梦花》,更加的伤感失望。

         在书里选择了这本,本打算用它来打发孤寂的时间,结果短短的时间里带给我太多的震撼~

         像大家一样,一开始笑声都让自己害怕,结果在林岚一群人的成长中开始思索,拼命的从自己的记忆中找寻什么~陆叙的死让我觉得不平,眼泪也从此泛滥~(虽然我觉得这个人物太完美有点假乐)

         主角们的愿望其实都很小,他们只想安静安静的生活,做简简单单快乐而忧伤的猪,但是生活还是会让人痛苦,并且痛彻心扉……

         生活原本就不是安静的,也许不会安静下来``

        喧嚣的城市,车水马龙的交通以及繁忙的事业极其学业,种种原因致使我们想安静都无法安静````常常在半夜回醒来`想些郁闷的问题`接着就睡不着```看着眼圈弥漫在眼前`自己的未来就更迷漫了```


在线阅读:http://book.sina.com.cn/nzt/1071755256_menglihua/

在线阅读:http://cul.sina.com.cn/liter/206.html


本帖最后由 ricky 于 2007-7-10 11:12 编辑

 楼主| 发表于 2007-7-9 17: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呼兰河传》


简介:
  《呼兰河传》作于上个世纪的四十年代,作者是天才而短命的女作家萧红。

这部小说描写了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东北小镇呼兰(哈尔滨市呼兰县)的风土人情,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当地老百姓平凡、卑琐、落后的生活现状和得过且过、平庸、愚昧的精神状态。

小说的语言洗炼,毫无刻意雕饰的痕迹,一般都是口语化的语言、很短的句子,而且还运用了一部分当地的俗语,更是增强了语言的描摹功能,很有表现力,使得描写人物、事件、景物非常生动而形象,读者很容易就进入了小说的境界,而且有身临其境之感。如:开篇这几句“严寒把大地冻裂了。人的手被冻裂了。天再冷下去:水缸被冻裂了;井被冻住了。”几乎都是口语。再看这一句: “那粉房里的歌声,就像一朵红花开在了墙头上。越鲜明,就越觉得荒凉。” 独特的比喻和意象,增强了语言表现力。

小说的结构是比较松散的,大概是按照作者对呼兰河的各个层面的描写来结构全文的。但我认为,如果按照现在的大散文标准来衡量,《呼兰河传》也可以称作散文,是一篇标准的大散文。如,作者分别对当地的自然环境、景物、人物、不同风俗习惯、发生的故事等等进行了描写和叙述,读完小说,使人对呼兰河这个地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地方独特的自然环境,我记忆中的街坊邻居,我成长的经历、当地的风俗习惯、老百姓的精神状态等等,仿佛都历历在目。

东二道街上的大泥坑和老百姓吃瘟猪肉之间的微妙关系;十字街上拔牙的洋医生、胡同里卖麻花的、粉房里挂粉条的人的生活情况;小团圆媳妇在当地人愚昧和迷信的折磨下的悲惨遭遇、我跟着祖父学唐诗、在后花园里拔草等等情节都写得非常生动,栩栩如生,简直呼之欲出,这些生动的情节和故事时而引人发笑,时而发人深思、时而触目惊心、令人发指。


这里我要特意说明的是我推荐大家的是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的那个版本,封面就是上图。这本书除了生活化和真实情节和文字以外,就是插图,插图和情节十分契合而且风格独特,十分喜欢。这个系列还有一个新版本的城南旧事,插图也很好。
 楼主| 发表于 2007-7-9 17: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来两本奇幻:

《天行健》


简介:
《天行健》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史书,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凭空构架了一个战争时代,而战争更是此书的一大看点。不论是战场上的明刀明枪或是官场中的勾心斗角,《天行健》都做了很深的刻划,让人深切感受到战争的残酷。

也许是作者以前写过鬼怪玄异小说吧,《天行健》出色地的氛围描写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战争的惨烈,勇士的无畏,情节的万变让人把心提到嗓子眼。作者对人物的描写也有独到之处,往往几笔淡淡的素描就把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烘跃纸上。




《朔风飞扬》


简介:
以大唐天宝年间现在西域征战的历史为背景,着重描写了征服小勃律战役和唐军的恒罗斯惨败,掀开了这段没埋没多年的盛唐英雄史诗!


这两部小说都是在奇幻世界上看的连载,然后才买的书。不会像网络小说一样有又臭又长的情况。前者是架空世界,后者是根据真实历史。两者都能看得你热血沸腾,其中战争场面两者的描写都很好,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本帖最后由 ricky 于 2007-7-9 17:32 编辑

 楼主| 发表于 2007-7-9 17:3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雕刻时光留言本》


简介:
开一家咖啡店,或过一种飘着咖啡香的生活。

品味文字的芬芳,看一只猫慢悠悠在窗外走过,直至自己也定格为黑白电影中,一个永恒的镜头。

一本怪怪的东西,没有印刷的文字,是书?还是时髦的绘本?一个有灵魂的咖啡馆+空白的留言本,发呆、郁闷、欢喜、暖味的时候,由性随情成人的涂鸦。

从笔画、字迹的大与小、工整与潦草去揣度窥视别人彼时彼刻的心情,去想象一个故事的开始与结局,体验一种超越日常的惊喜,是不是很八卦?

“没有回音的世界是孤寂的”,藉由这本可爱的留言本,我们知道自己并不孤独。

E时代,效率至上,手书的文字正逐渐湮灭。千篇一律的字体,审美疲劳呀。拿一点点时间,涂鸦吧,象留言本里那样。涂鸦留言本=“手工艺品”。


很喜欢这种有个性的小咖啡馆,这小小的留言簿真的很吸引人,不同的笔记有时候甚至不能辨识,但都是真实感情的流露,有时候看着看着就会会心一笑。总是幻想,每个星期固定的时间,坐在一个小小的咖啡馆中,喝着咖啡,看着书,听听音乐,这样应该可以一坐就一下午吧。



《末世之家》


简介:
这是一个现代人寻求和平的和生活与精神归宿的故事。敏感孤独的乔纳森,忧郁寡言的博比,半放荡的克莱尔,三个有着不同成长经历和内心创痛的人,出于对真正的家的追求而走到了一起,他们两两相爱,试图在一种另类家庭生活中求得一心灵的平静,他们似是而非以自己的方式接近了幸福,然而,故事结尾克莱尔的离家出走又给我们留下不尽的思索,本书以深挚的情感和细腻的心理描写,展示了一代美国青年的内心渴望。


首先看的是电影,但是感觉书还是比电影要好,表达的东西可以比电影要好得多。ps,这本书的作者就是The Hours的作者。
 楼主| 发表于 2007-7-9 17:3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可道》


简介:
中国的术士,一直是一个神秘的群体。身怀奇术的异人,不论是金碧辉煌的盛世,还是烽火连天的乱世,他们总是走在阴影里,或独善其身,或杀人越货,不论是正是邪,留下种种奇异故事。

《道可道》系列的主角无心,出身正一教。正一教属道教符箓派,也就是东汉张道陵所传的五斗米道,历代都由天师执掌,明代号称天下三大世家,凤阳朱是国姓,曲阜孔是至圣先师,江西张就是天师苗裔了。这一派道士大多不忌荤酒嫁娶,因此也被称为火居道士。火居道士和俗人无异,可婚娶,平时居家,习吹打弹唱,遇有丧葬等事,群往画符念咒,导引亡灵。当然小说里的法事被我大大武侠化了,总不能让无心拿些乐器吹拉弹唱一番降妖捉怪。

张天师捉鬼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很广,明人罗懋登的长篇通俗小说《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中,随同郑和下西洋的两个法师之一便是张天师,而笔记中记载天师捉鬼的故事也极多。故乡有座名谓“祥云观”的道观,是元初濮鉴建造,原名玄明观,为江南三大道观之一,清初为避康熙玄烨讳才更名“翔云”。据说当初香火极盛,但我看到时就只剩了一个山门,还有两只在文革中被红卫兵拉倒的石狮子。山门是用条石砌成,正中有条裂缝,老人说那就是张天师路过此地时与观主张和斗法失利,一怒之下用法剑砍出来的。虽然我看不出那有剑砍的痕迹,但听到这种故事却让人大为神往,几乎信以为真,因为居然还有事实佐证。在笔记中,天师和法官向来以“五雷法”降妖伏魔,清人袁枚《续子不语》有《朱尔玫》一条,谓康熙间有术士朱尔玫以邪术惑人,号称神仙之号,名重京师。某次与张天师斗法,朱尔玫将茶杯抛在空中,仿佛有人捧者,竟不落下,而张天师亦掷一杯,则张杯停于空中,而朱杯落矣。“或问真人,真人曰:‘彼所倚者,妖狐也;我所役者,五雷正神也。正神腾空,则妖狐逃矣。’”

小说中出现的对立面竹山教也是民间实有的邪派,《子不语》中有《学竹山老祖教头钻马桶》一条,文曰:

湖广竹山县有老祖邪教,单传一人,专窃取客商财物。其教分两派,破头老祖,即竹山师弟。学此法者,必遭雷击。学法者必先于老祖前发誓,情愿七世不得人身,方肯授法。避雷霆须用产妇马桶七个,于除夕日穿重孝麻衣,将三年内所搬运之银排设于几,叩头毕,遂钻马桶数遍,所以压天神也。有江西大贾伙计夜失去三千金,旦视箱簏,丝毫不动,惟包银纸有虫蛀小孔而已。因记船过襄阳,有搭船老翁借居舱后,每晚辄焚一炷香,向空三揖三拜,口喃喃诵咒,听之不解,疑即竹山邪教也。识者包银用红纸,四面以五谷护之,则其法不能行。

这里的竹山教,学的也是五鬼搬运之类的小法术。学竹山教法术得头钻马桶这一细节十分有趣,说是为了避雷霆,看来竹山教也自知是邪教,会上干天怒,才借污秽避雷,倒有几分真小人的率直。在《道可道》故事中写到的雁高翔这名字出自清末宣鼎笔记小说《夜雨秋灯录》,那里的雁高翔是个侠客,其实就是个打家劫舍的强盗。当初读此书,就很喜欢那个雁高翔对三柔秀才所吟的一首长诗:“天边月黑叫鬼车,平原美人泣头颅……”粗犷妖异,很有怪诞之美,写到这个故事时,便把这个名字顺手拈来了。竹山教在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中也有出现,不过李寿民笔下的竹山教是彻头彻尾的妖人,跑跑龙套而已。小说中与竹山教同出一源的“九柳门”则是出自虚构,于史无据。

中国的术士与日本的忍者和阴阳师颇有类似处,忍术和阴阳术其实也是受中国的神秘文化影响而出现的,忍者小说中最常出现的“临兵斗者皆阵列在前”九字真言,便出自葛洪《抱朴子》,其中还有几字错讹。只是现在关于忍者和阴阳师的小说有很多,中国传统的术士反倒渐渐为人淡忘,殊为可叹。


个性独特的主角,曲折的情节,丰富的想象,精彩的法术。本书强烈推荐的说。现在日本漫画火影忍者这么火,不得不说和这本书比起来,太小儿科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太多被忽略的,心痛。很多东西源于中国却在其他国家发扬光大。术士就是一例。


本帖最后由 ricky 于 2007-7-9 17:38 编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新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BBMBBS

GMT+8, 2025-1-18 13:02 , Processed in 0.062593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2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