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M 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新会员
搜索
查看: 10036|回复: 26

[欧美] 【绝色倾城-排着队上天堂_好莱坞同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3-5 09: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绝色倾城-排着队上天堂】--詹姆斯-迪恩



        不羁的浪子,生命止于24岁。
  
         ----追忆好莱坞著名影星--詹姆斯-迪恩 James Dean




  “詹姆斯·迪恩一共拍了三部电影。不过,即使他一生只拍一部电影,他依旧是50年代最伟大的男明星。他拍过的电影分别为《伊甸园之东》、《无因的反叛》和《巨人》。光是这些名字就足够激发出史诗的观感,而三部影片也确如其名,构成了原子时代青年的英雄  
诗篇三部曲,充满美感和困扰……詹姆斯·迪恩是永恒的斗争的化身。或是纯真与老练的斗争,或是青春与成熟的斗争,或是男人与他的形象的斗争。但在每个方面,他的斗争都如镜子般观照出无因的反叛的那一代。他的痛苦在银幕内外均极度真实,他欢愉的瞬间则少有而珍贵。他成为我们的英雄的原因不在于他的完美,而在于他完美地呈现出了我们这个时代被损坏然而美丽的灵魂……”

  50年代的美国,新一代青年在物质富裕与精神空虚间迷失,怀疑父辈的传统观念与道德信条,他们正酝酿着长大成人的裂变,等待叛乱的爆发。他们需要一位新的文化偶像来充当代言人——加里·格兰特太优雅,亨弗莱·鲍嘉太沧桑,贾利·库柏、约翰·韦恩这些一身正气的好莱坞古典英雄只适合他们的中产父母膜拜。

  詹姆斯·迪恩顶着一头蓬松的乱发,叼着香烟,穿着牛仔裤、夹克、T恤衫,拖着犹疑而茫然的步子走进了好莱坞,以一股近乎粗野的原始力量击中了彷徨的青年敏感的神经:他徘徊在成人社会的边缘,迷惘地找寻伊甸园的入口,眼底的幽怨折射出涉世的创痛;他以冰冷漠然的目光挑衅刻板世俗,用无因的反抗证明叛逆是青春的原色。或许是第一次,青少年找到了能够与之认同的偶像,逐渐麻木的生命力被唤醒,他们寻回了一种丢失已久的对自身的信仰与解放。

  这种桀骜不驯竟成为深入骨髓的风华,于是电影角色便只是他对自我的诠释,如镜像般将他投射到银幕上。詹姆斯·迪恩在台前幕后保持了惊人的一致,真实的迪恩和那些虚构的角色之间已然没有界限。生活中的他,同样拒绝循规蹈矩与妥协退让,他的狂妄放肆经常令合作者格外头疼。他几乎从来不会按时到达摄影棚,让所有人等得火冒三丈;他喜欢即兴发挥,往往使配戏的搭档手足无措;他极其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意见,毫不退缩地公然反驳导演。有点孩子气的单纯无知,有点年轻气盛的骄傲自负。

  所以詹姆斯·迪恩总是激起极端的感情:与他有过交往的人,不是狂热地迷恋和崇拜他,就是强烈地痛恨与诅咒他。《伊甸园之东》的女主角朱蒂·哈里斯说他像汤姆·索亚一般顽皮可爱;丹尼斯·霍珀对他怀着无比景仰,“他领先那个时代20年”;而在导演尼古拉斯·雷眼中,他的能力“不能够与过去或现在的任何演员相比较”。但对于伊利亚·卡赞和乔治·史蒂文森来说,与他一起拍片的经历简直是一场噩梦,史蒂文森甚至咬牙切齿地发誓永远不会再让迪恩演出他导演的电影。从他还是藉藉无名的龙套演员开始,关于他粗暴无礼、脾气古怪的指责就没有停止过。

  而这些或冷或热的评价,对于他来说,其实都不重要。迪恩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不关心别人怎么看待他,甚至可以说,他根本不在乎周围的任何人。从母亲去世的那一天开始,他就变成了孤身一人。他不善于与人交际,害怕被伤害,总是很机警地保护自己,最后终于完全退缩到自我的小天地里。初到好莱坞拍《伊甸园之东》时,他随身携带着一把枪,不拍片的时候就不与人说话,常常一个人呆在化妆室里。而到了拍他的最后一部电影《巨人》,他还是会悄悄避开人群,半夜独自开着吉普去捉野兔。好莱坞浮华的名利场距离他很远,事实上从未有一个地方能让他产生归属感,也没有谁能与他保持长久的亲密关系。人们说他是双性恋,流连于一家家同性恋酒吧,把自己放纵在性与酒精的狂欢中。可即便如此,他的眼中依旧流露着落寞,经常突然陷入沉思中,旁若无人地凝神冥想。或许只有表演是他唯一的发泄方式,他把内心深处的悲凉彻底融入了角色中,所以银幕上他那孤独的眼神令人心碎,像个无家可归的孩子。

  这便不奇怪为什么传言说他有潜在的死亡冲动,因为一直以来他都太寂寞,太绝望。他很喜欢引用这样一句电影台词:“生亦放纵,死亦匆匆,唯留青春遗容。”他真的如愿以偿:死亡,是他这一生中最成功的演出,青春被永恒定格,生命被升华为一个不老的传说。当年跟着他愤世嫉俗的那一代青年早已老去,而詹姆斯·迪恩,时光没能风蚀他英俊的脸,棱角分明的线条里仍然饱含决绝,或许是拒绝结束叛逆,固执地对抗着成人世界。青春残酷物语还会一次次地在每一代人身上反复重演,于是他也伴着一代代人走过年少轻狂的飞扬岁月。他以反叛奏响了一个时代的序曲,当那个时代结束后,他仍然是屹立不倒的偶像。

  俄狄浦斯的忧伤

  吉米(詹姆斯·迪恩的昵称)1931年出生在印第安纳州的一个小镇上,4岁时全家迁到加州。小时候的他就长得如瓷娃娃般精致。在母亲的影响下,这个敏感的孩子对艺术和诗歌感兴趣。母亲带着吉米创造了一个小小的剧场,他们用洋娃娃当演员,上演自己编织的童话故事。这是他童年最快乐的时光,然而美好的日子却是如此短暂。吉米8岁时,母亲患上了癌症。当父亲把这个不幸的消息告诉他时,他一言不发,只是瞪着一双眼睛默默地看着父亲。

  吉米一生都在寻找母亲的替代者,从他的亲戚、老师、情人,直到电影中的角色,但这种缺失永远无法填补。其实没人知道他的母亲究竟是什么样,他的爱和痛苦已经完全将那模糊的记忆美化了,或许他爱的不过是一个自己虚构的人。无论如何,他感到被遗弃了。

  背负累累债务的父亲无力抚养他,只能把他送回老家由姐姐代为照顾。尽管姑姑一家视吉米如亲生子,尽管他在印第安纳的农场上度过了田园牧歌般的少年时代,但这个孤僻的孩子并不合群,他被视作外来者,始终无法融入当地同龄人的团体中。在学校,沉默寡言的吉米也很少能得到老师的理解,他开始对一切采取冷漠的态度。能让他产生热情的是表演和运动,他通过演出来表达自己,而为了打篮球,他打碎了十多副眼镜。到了高中毕业时,他的戏剧演出和朗诵已经小有名气。这个戴着厚厚镜片、一身稚气的羞涩男孩决定去加州、去好莱坞寻梦。

  梦旅人的流浪

  吉米来到加州投奔父亲,多年的分离已使他们如同陌路人般疏远。虽然在父亲的反对下,他没能主修表演,但他还是尽其所能地选读了各种戏剧课程。吉米逐渐崭露头角,开始在校园戏剧中挑起大梁。但是和大多数怀抱希望来好莱坞闯天下的年轻人一样,他很难在这里找到立足之地,偶尔几个广告和电视剧场的小角色显然不能满足他的雄心壮志。更多的时候他找不到工作,情绪就会变得越加消沉低落,他不断梦见自己正在死去。正当他感到前途黯然无望时,一位朋友向他介绍了纽约的演员工作室,那里采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方法论”训练演员,会聚了一批热爱表演艺术的年轻人。心驰神往之下,吉米打点行装,怀着憧憬踏上去纽约的征途。

  来到人生地不熟的曼哈顿,吉米再次被强烈的孤独感所包围,这段日子对于吉米来说,格外难熬。他干过收银员、售票员、服务生等各种工作,但仍然连续几天吃不上饭。他把钱都花在电影院里,躲在银幕世界中寻求庇护。

  同时他开始尝试按方法论来重塑自我,随时随地的偷师学习,在街道上观察人群,模仿各种言行举止、神态表情。在短短的时间内,他发生了质的改变,不再是那个乡村男孩,而成为了演员詹姆斯·迪恩。终于他通过层层筛选,进入了梦想中的演员工作室,50年代这家机构因培养出马龙·白兰度、玛丽莲·梦露而名噪一时。吉米很快发现工作室的教学形式并不适合他,当他的表演被一群学生、老师七嘴八舌地分析评论时,他感到自己像一只被放在手术台上进行解剖实验的兔子。大多数时候,他只是静静地坐在一边,如饥似渴地学习。

  纽约繁荣的电视业为吉米提供了成长的沃土,在快节奏的拍摄过程中,他迅速完善着自己的表演风格,他的脸、身体、动作都成为展现个性的一部分。

  坚毅的额头,微蹙的双眉,眼神深邃,沉积着饱受折磨的抑郁,嘴角挂着一丝嘲弄的微笑,忧伤的脆弱与野兽般的强悍如此和谐地并存在他身上。

  这时候,他不仅渐渐在荧屏上争取到位置,还以出色的舞台演出吸引了好莱坞的关注——正在为《伊甸园之东》选角的伊利亚·卡赞发现这颗新星,把他带回了洛杉矶。吉米的梦想终于开始扬帆启航。

  疾速青春的飞越

  吉米的第二次好莱坞之旅要顺利多了,仿佛是一夜之间,他成为比弗利山最闪亮的新星。他不但拥有锋芒毕露的才华,也获得了最适合他的角色。他的三部电影好像都是为他量身订做一般,每每让人惊叹他简直是因那个角色而生。吉米总是最深切地认同于自己的角色,这种投入达到了人戏不分的境地,无论是《伊甸园之东》里对父亲的爱恨交织,抑或《无因的反叛》中渴望成人、遭到排斥的惨绿少年,皆是他本人生活的写照。

  当他的个人魅力与角色魅力水乳交融地融合在一起时,全美国为他疯狂,少男们在喝彩,少女们在尖叫。他既是男孩,又是男人;他既温柔又暴烈,既纤细又顽强;他既骄横跋扈,又软弱无力。他创造了一种新的性感模式,用带着几分邪气的危险眼神挑逗镜头,诱惑世界。

  吉米知道好莱坞需要一个坏痞子,无论他怎么使坏总能像被溺爱的孩子般得到宽恕,所以他肆无忌惮地放任着,刻意强化自己的不羁形象,游戏般捉弄为他痴迷的公众。但他讨厌被人摆布,当电影公司为了制造花边新闻安排女明星故作亲昵地陪伴他出席晚会时,他感到局促不安,根本无法挤出一点微笑。在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游走中,他越来越失落。

  吉米从赛车中寻找慰藉,“只有在这时候我才感到自己是完整的。”他迷恋速度,在加速过程中他能够找回自我。他不是依靠技术去赢得比赛,而是凭着一股拿生命赌博的冒险精神去挑战死亡。难道他真的身不由己地听从死神的召唤?1955年9月30日,他终于挣脱一切羁绊,驾驶一辆保时捷直接冲向了死神。

  马龙·白兰度与迪恩

  很多人都说詹姆斯·迪恩是靠模仿马龙·白兰度而出名,尽管迪恩并未公开承认,但他私下里确实异常仰慕白兰度。

  拍摄《伊甸园之东》时,伊利亚·卡赞把迪恩介绍给白兰度,当时迪恩正竭力临摹他的表演方式乃至生活作风。白兰度回忆起那次见面,他清晰地感到迪恩正在经历他所体验过的惶恐不安,——站在好莱坞花花世界的门坎上不知所措。

  迪恩一直想亲近白兰度,真诚地希望得到友谊。他打过几次电话,有时候白兰度会简单地和他聊几句,有时候就干脆打开录答机,听着迪恩在电话那头紧张地留下口讯,不说话,也不回电。敏感的迪恩受到了伤害,白兰度也察觉到这一点,但他始终保持着距离。

  在一次晚会上,白兰度看到这个男孩冲进来,像个疯子一样把夹克脱下揉上一团扔在地上,白兰度觉得有些恼火,他把迪恩拉到一边狠狠教训了一通,最后将一位心理医生的名字塞给了迪恩。

  或许迪恩比白兰度更忠实于自我,死亡把他铸造为传奇,而活下来的白兰度却最多只能成为经典。

  
  蒙哥马利-克里夫特与迪恩

  40年代,蒙哥马利-克里夫特和马龙。白兰度成了青少年的偶像。詹姆斯。迪恩在演出了第一部影片之后,曾给他崇拜的人蒙哥马利-克里夫特打过一个电话。可惜当时电话那头的蒙哥马利心不在焉。迪恩死后蒙哥马利才看到他演的电影。一次酒后他哭着对朋友说,他很后悔。

  后世的我们也替他们后悔。如果他们相识,很可能会成就一番伟大的友谊。因为他们太像了。蒙哥马利-克里夫特,他的英俊、敏感、他的易碎,他处于坚强与脆弱之间的颓美的气质,都在詹姆斯。迪恩身上找得到。而且他们都把电影中的伤感带到了生活中,令人痛惜。但如果说詹姆斯。迪恩的忧郁带点孩子气,带点拒绝长大的决绝,那么蒙哥马利就像一个心智沧桑的儿童,把他的憧憬和荣辱都提前预支了。

  
  伊丽莎白·泰勒与迪恩

  在拍摄《巨人》时,泰勒已是好莱坞万众瞩目的女皇,相比之下,迪恩只是初出茅庐的新人。影片刚开拍时,她嫉妒迪恩无法掩盖的光彩抢尽了她的风头,抱怨迪恩为了施展他的方法派表演常常擅自中断排练,觉得这个野小子冷酷粗鲁,极其自私。

  不久发生的一件事却多少改变了她的消极看法。事实上,迪恩为自己能与泰勒演对手戏感到异常紧张,他几乎完全无法松弛下来进入状态。他们排演了一遍又一遍,但迪恩还是表情僵硬。突然,他停了下来,走出几步,在众目睽睽之下拉开裤子撒尿。没人知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当人们目瞪口呆时,他若无其事地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平静地说:“好了,开拍吧!”这一次他们顺利通过了。

  据迪恩后来解释,当时他实在太紧张以至于难以释放潜意识中的能量。就在那一刻他认为自己如果能做出那样的举动,也有勇气在摄影机前完成任何表演。而正是这种不可思议的卤莽行为勾起了泰勒的好奇心,她开始以一种新的眼光看待这个异端分子。

  随着拍摄的进行,泰勒和迪恩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他们吃晚饭时会坐在一起,甚至在晚上神秘地消失。泰勒还送了一只小猫给迪恩。后来她承认两人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友谊。他们曾经聊天到半夜,听迪恩讲述他的过去,他的母亲。但是第二天,迪恩又会变得非常冷淡,甚至有意躲避——他害怕暴露自己。这让泰勒感到不可理喻。

  无论如何,在听到迪恩死讯的那一天,泰勒确实崩溃了,不停地哭泣。几天后,她因发烧和失声被送进医院,却没有一位医生能诊断出她的病症。

  他既是男孩,又是男人;他既温柔又暴烈,既纤细又顽强;他既骄横跋扈,又软弱无力。他创造了一种新的性感模式,用带着几分邪气的危险眼神挑逗镜头,诱惑世界。

  詹姆斯·迪恩一生只拍摄了三部电影,即便他一生只拍一部,他依旧是1950年代最伟大的男明星。


附:詹姆斯-迪恩的所有三部电影

1--伊甸园之东



剧情:

  一位农场主带着他的两个儿子生活在封闭而安详的农场,他的妻子在孩子出世后不久便离开了这里。听起来这是一个非常平凡的故事,但称不上痛苦。我们首先会想到这个家庭不够完整,是呀,缺少了一位贤妻良母。除此之外他们什么都不缺,宽广的土地,舒适的房屋,健康的体魄,受人尊敬的父亲,大儿子温柔的女朋友艾博拉。这时候正好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不知道单亲家庭这个名词有没有被发明出来。反正简单讲,这是一个宽裕的单亲家庭。

  父亲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他告诉孩子们,善良美丽的母亲在生下他们不久后去世,埋在了农场的尽头。这样一道所有离异的单亲家庭都不可避免的感情创伤被完美的缝补起来。两个儿子天真的相信了这一说法,如果他们一辈子生活在农场中,这个善意的谎言便会伴随一生,带入坟墓。我们中国人似乎不大讲究父辈的感情,所以这件事在我们看来应该有着简单的初衷——父亲为了避免伤害两个孩子而扯谎。但仔细想想,或许父亲更怕伤害自己。当年一幕轰轰烈烈的妻子出走事件,受到伤害最大的应该是这位父亲。在妻子拿起枪,逼他让路的那一刻,所有关于婚姻爱情的美丽的幻想都破灭了。一个坚信忠诚的男人愤怒的看着不安分的妻子走出了农场,进入烟花柳巷,时间不会冲淡他的一丝痛苦,他永远都没有勇气亲口向儿子讲述当年发生的一切,或许他还是相信爱情,相信女人,但是他不敢触碰发生在父子三人身上的悲剧,尽管二十年已经过去。于是他编出了一个令人伤感而又自豪的母亲形象,这不仅是他希望儿子们相信的,更是希望他自己相信的。他没有想到过事实并没有因为他的童话的完美改变一丝一毫,他相信未来的成熟会使儿子们免受痛苦,但自己都没有成熟起来的父亲如何让儿子免受一定会来临的痛苦呢?

  血缘的关系使小儿子艾尔继承了母亲的躁动,也继承了母亲直面痛苦的勇敢。他在酒吧中听到了这个迟到的故事,我相信,由于他对于父亲那种宗教的虔诚一贯持不屑的态度,所以每一个推翻父亲谎言的机会他都不会放过。如果抛开亲情,他和母亲天生是站在一个阵线的,他们聪明,率直,勇敢而且很少考虑别人的感情,哥哥亚伦生活在父亲构建的精神伊甸园里,对感情尽善尽美的付出温暖了别人但也使得女友惧怕他心目中妻子的完美形象。性格决定命运使得悲剧轮回般的发生。父亲亲手为儿子搭建的完美精神世界难道仅仅是因为一个放荡的妻子而毁灭吗?对于“坏”儿子艾尔的宽容不仅没有将这个任性、古怪的家伙拉回自己的阵线,反而是从圣经上完全批判了艾尔的人格,父兄之爱逼迫他出去寻找自己存在的价值。所以他面对徐娘半老的母亲时,没有半点的反感,如果仅仅因为她是一位母亲就谴责她当年的选择我们也是没有办法的,这是人类对于母亲崇高地位添加的额外义务。但是人性的相似使得艾尔反而在素未谋面的母亲那里找回了自我,不得不说是基因与伦理开的一个天大的玩笑。

  如果没有人将这部电影一点一滴的拍下来,仅仅靠一纸简介,无人会理解这个艾尔和他母亲的行为,他们只会沦为不孝不忠之辈。如果艾尔和他父亲这样两种人只是相遇在公司里,也不会有这种刻骨铭心的痛苦。艾尔不能理解父亲对于冷冻技术的钟爱,他也懒得去寻章摘句反驳父亲,他跑到冰库将冰块全部丢弃在阳光下,他认为种豆子,发战争财才是明智之举。父亲没有惩罚这个不可理喻的儿子,他只是慈爱的让儿子诵读圣经。但是艾尔已经几乎独立的思考问题了,哥哥走后,他用母亲的故事来嘲笑父亲的逃避现实,父亲被触痛了,老人在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担心后,终于还是被触痛了。艾尔没有察觉出父亲痛苦,他像自己的母亲一样粗心而直率。庆幸的是父亲虽然不能理解另一个世界,勉强还可以接受它的存在。他恳求艾尔不要将这件事告诉亚伦,他尽力保护住由于自己的软弱遗留下的不堪一击的完美。艾尔同样爱着哥哥,而且他并不是长舌之人(在我看来,长舌之人便是缺少人性,内存奇少随时需要清空的男女,是艾尔而不是亚伦被一个长舌男告知真相已经算幸运了),所以这个秘密便暂时保存了下来。

  父亲由于莴苣赔了一大笔钱。艾尔认为自己承担家庭责任的时机到了。他向母亲借了5000美元,开始种豆子,低价买进豆种,由于美国参战豆子的价格暴涨,他高价卖出,赚回了父亲赔的钱。在一片征兵的浪潮中,父亲的生日到了,艾尔与未来的嫂子艾博拉商量将赚来的钱作为生日礼物送给父亲。老人在忙碌的一天过后,走回漆黑的木屋,灯光亮起,传来了生日的祝福,艾尔仿佛第一次看到父亲因为他的努力露出了笑容,严肃的老人长久以来忽略了给予小儿子赞赏的微笑,本来深深相爱的父子却需要用一次生日party互相证明,毕竟老人笑了。正当艾尔把生日礼物送到父亲手中,很少表态的哥哥亚伦也进到房中,他感到弟弟也有可爱的一面,老人心目中的天平仿佛向弟弟那里倾倒,他下意识的用一个小小的伎俩维护住自己在父亲心目中的地位(或许深爱与嫉妒并不矛盾吧)。“爸爸,我们决定结婚,这是送给您的生日礼物”,亚伦的女友吃了一惊,她还没有心理准备。果然,老人真正的开心大笑,他称这是他收到的最好的生日礼物,深刻理解父亲的大儿子确实太聪明了。艾尔是多么的不甘心啊,或许他从来都没有想与哥哥争一个高低,他自己也曾承认自己很坏,但父爱总不会这样的吝啬吧,他依然开心的看着父亲拆开纸袋,希冀听到相同的褒奖。与哥哥相反,他完全不理解父亲,老人不种豆子并不全是因为没有认清形势,他鄙视这种偷奸取巧的做法,他死板的迷信所谓正直的事业。面对父亲严厉的斥责,艾尔失望极了。尽管老人接着安慰他,艾尔依然感到在他与哥哥和父亲之间,横亘一条天生的裂痕。而心思细密的哥哥亚伦此时,不仅没有安慰弟弟,反而指责他勾引嫂子,兄弟之间终于不可避免的爆发了一场冲突。

  揭开母亲的真相,成为艾尔愤怒的报复方式。他或许只是想证明一切并不是那样完美,他们都是一样有着家庭缺陷的兄弟,他们的母亲只是在不远的市镇上的一个老鸨。他高估了哥哥的承受能力,他也不能阻挡以后的事情接踵而来,亚伦绝望的登上了征兵车,临行前老人哭喊着奔到车窗下,看到的只是亚伦一头撞碎车窗,在窗洞中凄厉的笑着,与老人告别。父亲无法承受突然之间的一切变故,倒在了车站。该隐杀弟,而后迁至伊甸园之东,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犯罪似乎又重新上演。

  艾尔被他所作的一切惊呆了,全身中风的父亲躺在病床上,身边只剩下这个与自己一直相悖的儿子,如果父子三人的故事就这样结束,连上帝都会伤心的。这时艾博拉来到了他的床边,像一位天使一样告诉了老人她所理解的一切,“给艾尔一次机会,让他为你做一点事,让他知道你需要他,如果不这样,他永远不能够长大。”老人直到此时才相信了父爱对艾尔的重要,艾尔也终于对父亲完成了母亲欠下的责任。


2--无因的反叛 Rebel Without a Cause




剧情: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加州,一名聪明明伶而多愁善感的农家青年由于一直得不到严厉父亲的爱,故意想法打击天真的双胞胎弟弟,把母亲未死而沦为老鸨的真相揭露出来,最后导致家破人亡的悲剧

3--巨人 Giant



导 演 乔治 史蒂文斯  George Stevens
编 剧 Edna Ferber
弗雷德 古奥尔 Fred Guiol
演员:
伊丽莎白 泰勒 (Elizabeth Taylor)
罗克 赫德森 (Rock Hudson)
詹姆斯 迪安 (James Dean)
卡罗尔 贝克 (Carroll Baker)
简 威瑟斯 (Jane Withers)

剧情:

  片长197分的经典文艺片史诗,也是詹姆斯.迪恩主演的最后遗作。全片由两男一女三角恩怨构成。罗克.赫德森是个性温厚的德州牧场主人,他从东部娶了漂亮的伊丽莎白.泰勒回来。詹姆斯.迪恩是个个性倔强的长工,却渐渐暗恋上这个女主人。后来他获赠一块荒地自行开垦,不料因挖出石油而成为富甲一方的石油大亨。直至下一代成长起来,他跟罗克的家族仍然纠缠不清,因为他无法用金钱弥补内心的空虚。导演乔治.史蒂文斯手法纯熟,叙事写人均具有气派,尤其对第三代的黑白种族问题有发人深省的启示,三位主角也都有十分精彩的演出。
 楼主| 发表于 2006-3-5 09: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绝色倾城-排着队上天堂】——蒙哥马利-克里夫特



  他不是女人裙下的浪子,也不是以身殉爱的勇士,不要误解了他深邃的忧郁和孤独的感伤。即使高耸的鼻梁也无法撑起道德的重压,他生在那个年代本身就是个错误,如果不是在虚构的影像中找到寄托,我们不知道他的一生还会是个怎样的悲剧。

  ————追忆好莱坞著名影星——蒙哥马利-克里夫特 Montgomery Clift

  
  
蒙哥马利·克利夫特 Montgomery Clift  简介

出生日期 1920-10-17  
出生地 Omaha, Nebraska, USA   

  生于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从十四岁起就开始在随巡回剧团演出,后来在百老汇逐步扮演重要角色。1948年,进入电影界,在由弗雷德.齐纳曼执导的影片《乱世孤雏》中初登银幕,有出色的演出,从而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金像奖的提名。在此后的期间,他共出演了二十部左右的影片,还曾以《一个美国的悲剧》和《永劫不返》两次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金像奖的提名;以《纽伦堡审判》获1961年奥斯卡最佳男配角金像奖提名。1966年7月23日因心脏病而去世,终年四十六岁。  
    40年代,蒙哥马利-克里夫特和马龙。白兰度成了青少年的偶像。詹姆斯。迪恩在演出了第一部影片之后,曾给他崇拜的人蒙哥马利-克里夫特打过一个电话。可惜当时电话那头的蒙哥马利心不在焉。迪恩死后蒙哥马利才看到他演的电影。一次酒后他哭着对朋友说,他很后悔。

  后世的我们也替他们后悔。如果他们相识,很可能会成就一番伟大的友谊。因为他们太像了。蒙哥马利-克里夫特,他的英俊、敏感、他的易碎,他处于坚强与脆弱之间的颓美的气质,都在詹姆斯。迪恩身上找得到。而且他们都把电影中的伤感带到了生活中,令人痛惜。但如果说詹姆斯。迪恩的忧郁带点孩子气,带点拒绝长大的决绝,那么蒙哥马利就像一个心智沧桑的儿童,把他的憧憬和荣辱都提前预支了。

  蒙哥马利并没有什么演艺血缘。父亲是华尔街的股票经纪人,母亲则是中产阶级家庭妇女。他出生在1920年10月17日(与丽塔。海华斯同年同月同日),出生地纽约一直都是他最喜欢的城市。他长得确实非常漂亮,远远胜过他的兄妹。13岁时,蒙哥马利的戏剧文学老师将他推荐上了舞台,他第一次上台就落落大方,松弛自信。母亲直觉到儿子的天才,于是鼓励他跨入演员行列。一年后蒙哥马利第一次成了主角,他英俊,优雅,泰然自若,俨然是舞台上的主宰。以后的三年,他在百老汇的名声日响。其时好莱坞正物色新人,蒙哥马利的英俊面孔吸引了他们的视线。可惜他无意离开舞台。经过几个回合的邀请与挽拒,18岁的蒙哥马利终于站在了水银灯下,完成了他的处女作《红河》。这部经典的西部片里,他扮演约翰。韦恩的儿子。父亲和儿子同样坚强,免不了爱恨交加。西部荒原壮阔的朝霞映照着克里夫特年轻的侧影,眼神里有少年人特有的明朗。可惜这明朗转瞬即逝……

  第一部电影大获成功,往下他陆续接演了几部名片:

  《阳光照耀之地》(《郎心似铁》)里,蒙哥马利是个负心汉兼杀人凶手,为了娶有钱的表妹(伊丽莎白。泰勒扮演)将碍事的旧情人推进水里。可观众对他怎么也很不起来,反而替他找出种种理由:他这样深处社会底层的苦孩子,为了过上好一点的生活,难道会拒绝伊丽莎白。泰勒的美意?如此黑白不分的偏向恐怕只能归结于蒙哥马利独到的演技和一个演员与生俱来的魅力。

  1953年在希区柯克的悬疑片《忏情恨》中,蒙哥马利的魅力再次发挥了杀伤力。这次他扮演一个好心的神甫,屡屡被坏人诬陷。他无辜而恐惧的表情令观众心碎。虽然结尾好人被还以清白,但蒙哥马利终究没能够像观众希望的那样与女主角鸳梦重温,在台词里他说要把一生献给主。英俊高贵又神秘的年轻神甫总是惹人遐想,何况他身上又确实藏着不可说的隐痛。蒙哥马利在片中郁郁寡欢的样子日后成了他的经典神情。

  同年拍摄的《乱世忠魂》里,他扮演的那个号手从头至尾就是这种表情。好不容易爱上一个舞女,姑娘却不想嫁给一个普通士兵。珍珠港事件爆发,号手被误伤在同伴枪下,以身殉职。号手死去的场面有点不可思议:他躺在那儿,脸上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仿佛婴儿回归到大地怀里……

  银幕上蒙哥马利难展欢颜。即使笑了,也带一丝无言的苦涩。在银幕上他几乎没有诠释过完美的爱情,总是受伤或遗憾。可笑的是,这一切与他真实的生活又如此相似……

  蒙哥马利一生最著名的情感经历便是他与伊丽莎白。泰勒不弃不离的多年友谊。他们相识于《阳光照耀之地》,对手戏四目交汇,石破天惊。银幕下,两人也是相互吸引。哪一个青年男子又能抵得住泰勒那绝伦的美貌?可惜有些事情终究是勉强不来的。比如性的取向。也许蒙哥马利注定是一个只爱男人的男人——他们的感情只能停驻在爱情的门外,友情的门口。这反倒成全了一段相濡以沫的珍贵友情。也许同爱情相比,友情始终是风清云淡又余韵绵延。泰勒的历次婚姻风云变幻,而蒙哥马利,始终站在他身后静默如昔……

  1957年的一个深夜,蒙哥马利应邀去参加泰勒在别墅里举办的一场晚宴。回来的路上在乡间小路上不知怎么迷失了方向,驾车与一棵大树撞个满怀。
泰勒闻讯赶到现场。那个时刻她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勇敢和镇定。她抱住蒙哥马利的头,把他撞碎的牙齿一颗颗掏出来,以免噎住他的喉咙。他的血染红了她纤细的手指……这个场面总会使我想起《阳光照耀之地》的一幅剧照:阳光的手从窗外伸进来,抚摸着两人的轮廓。蒙哥马利靠在泰勒肩上,微微闭着眼。仿佛孩子靠在母亲怀里。很温暖,很踏实又有点孤独……

  这次车祸让蒙哥马利整整休息了八个月,他的半边脸扭曲了,下巴变了形,唯一可以摆脱痛苦的方式只有喝酒,嗑药……没人知道他是怎么熬过那些日子的,终于有一天,奇迹般地,蒙哥马利找回了作为一个演员的自尊,他又开始拍片了,一直拍到他离开了这个世界。

  1966年7月23日,蒙哥马利-克里夫特因心脏病突发死于家中,那年他46岁,只演了17部电影,算得上是英年早逝。他的兄妹一直都难以接受他是个瘾君子的事实,因为在他们面前他未曾把真相流露丝毫。死亡来得毫无迹象。蒙哥马利说过:“愈接近终结之处,生命愈繁花盛开……”

  伊丽莎白曾一度希望与蒙哥马利在银幕上再续前缘,在此之前他们已合作过三部影片。据说她曾自掏腰包说服导演启用蒙哥马利担任一部电影的男主角。本来事情已经有了眉目,可惜由于蒙哥马利的骤然去世而让这一切化为泡影……

  蒙哥马利死后,泰勒对记者说:我深深爱着他,他是我的兄弟,我最昂贵的朋友。

  私下里,她告诉她的朋友,蒙哥马利死后很多年,她每次看到他的名字,仍然会黯然神伤。

  蒙哥马利-克里夫特一生多次荣获奥斯卡提名却最终与之擦肩而过。与此同时,银幕故事里他身边美女如云:伊丽莎白。泰勒,凯瑟琳。赫本,甚至玛丽莲。梦露,但他至死仍是孑然一身。

  电影几乎是他全部的生活。他的温和底下是热情和好心肠。他很少伤害人,除了伤害他自己。银幕上他悲伤的笑容,他低沉的声线,他质朴带点笨拙的步态,浓密的眉毛下坚定又躲闪的眼神。在银幕上,当你注视他的时候,已看尽了他一生的悲哀。

  克里夫是一片云,静静飘过每一片不属于他的土地。找不到驻足的理由,也没有期待的归乡。

  对这个世界来说,他注定不是归人,是飘泊的过客。


作 品 年 表

The Defector 谍网惊魂 【1966】

The Love Goddesses 【1965】  

Judgment at Nuremberg 纽伦堡的审判 【1961】

The Misfits 乱点鸳鸯谱 【1961】

Wild River 【1960】
  
Suddenly, Last Summer 夏日痴魂 【1959】

The Young Lions 百战雄狮 【1958】

Raintree County 战国佳人 【1957】

From Here to Eternity 乱世忠魂 【1953】

Stazione Termini 终站 【1953】

I Confess 忏情记 【1953】

A Place in the Sun 郎心如铁 【1951】

The Big Lift 空投艳史 【1950】

The Heiress 千金小姐 【1949】

Red River 红河 【1948】

The Search 搜索 【1948】


附:部分影片介绍

1——忏情记 I Confess  1953


导 演 阿尔弗雷德 希区柯克 (Alfred Hitchcock)
编 剧 Paul Anthelme  George Tabori
国家/地区 美国
类型 剧情/惊栗

演员
蒙哥马利 克利夫特 (Montgomery Clift)
安妮 巴克斯特 (Anne Baxter)
卡尔 莫尔登 (Karl Malden)
艾亨 布赖恩 (Brian Aherne)
Roger Dann

剧情简介

    忏情记是电影大师希区考克最强烈、邪恶黑暗的故事,述说内心心灵混乱和外在身体的危险的故事。罗根的道德危机透过蒙哥马利强力精湛表演而扣人心弦。奥斯卡金像奖四次入围提名的蒙哥马利克里夫穿透人心的锐利双眼和沉思忧郁热情风迷了所有观众,他成为演出这个角色的最佳人选。奥斯卡得奖人安贝丝特和卡尔共同主演,担任事件关键人物和警方监识人员角色,两人努力为罗根洗脱凶杀案指控,却反而将他推入更深渊的陷阱里。海瑟饰演教堂司事--真正凶手--奥图凯勒成为希区考克式恶徒之一,表演出完全讽刺毫无悔意的恶魔形象。



2——百战雄狮  Young Lions, The 1958


导  演:爱德华.迪麦特雷克
演    员:马龙.白兰度 蒙哥马利.克里夫特

剧情简介

    一九三八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一名信仰納粹德意志將是解救德國的熱血青年克里斯坦,毅然加入德軍行列,展開橫掃歐陸各國的行動。一名美國花花公子麥克與猶太青年諾亞,在參戰時,於軍中結為好友,諾亞因猶太血統遭到反猶太的同僚百般欺凌,憤而反抗。在北非戰場,德軍節節進擊,克里斯坦卻逐漸發覺戰爭的殘酷,直到入侵法國時,竟慘被盟軍殲潰,幾乎全軍覆沒,這三位不同血統,不同信仰的青年,面對了一場因戰爭引發的人性掙扎與痛苦……
  本片又名百戰狂獅,乃影史上著名的經典戰爭之一,巨星雲集,盛況空前。



3——乱世忠魂 From Here to Eternity  1953


导演 弗雷德·齐纳曼
编剧 达尼艾尔·塔拉达什
主演 蒙哥马利·克里夫特  唐纳·里德 弗兰克·辛纳特拉

剧情简介:

  影片故事发主在1941年夏天的夏咸夷。号兵布尔调到斯科菲尔德兵营。他性格内向抑郁寡欢。迷恋拳击的中队长多次劝他加入拳击队但他总不答应,原来他曾在一次比赛中不慎失手打瞎了好友的眼睛,内心留下创伤。珍珠港事件前夕,美国太平洋地区驻军寻欢作乐,苟且偷生。军官沃尔登甚至跟中队长之妻卡伦偷情私通,这时为人正直忠于职守的布尔忍无可,同沃登拳脚相加,较量了一次,而中队长又经常寻端捉弄士兵,禁闭室主任也经常常侮布尔的好友马吉奥,并在他逃跑时把其抓回处死,送葬时,布尔吹起了军号,号声抽抽打打,如泣如诉。12月7日凌晨,日本突袭珍珠港,美军兵营一片狼藉。布尔赶回营地途中,误被同胞的枪弹击中,跌落洼地而死。对此,军官沃登只是把他称作"堂堂男子汉"而已。

  该片以珍珠港事件为题材,揭露了美军内部派系斗争,军官飞扬跋扈,虐待士兵等种种丑间与黑暗现象,表现不愿同流合污的正直军人最终被庞大的军事机器吞噬的悲剧。


本帖最后由 侍卫官 于 2006-5-10 12:42 编辑

 楼主| 发表于 2006-3-5 09: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绝色倾城-排着队上天堂】 ——加里·格兰特



         好莱坞无冕之王

                                   ————追忆好莱坞著名影星加里·格兰特 Cary Grant


中文名: 卡里·格兰特
英文名: Cary Grant
性 别: 男
生 日: 1904-1-18

个人简介:
他原名阿奇博尔德·利奇,1904年1月13日生于英国的布里斯托尔。他十三岁时逃离了自己饱受贫穷之苦的家庭,而在这前一年,他的母亲患了精神分裂症。他进了一家马戏团,表演歌舞和变戏法。  

 1920年,他随马戏团来到了美国。他留下来并找到了一些临时的工作。然而在1923年,他又回到了英国,从事音乐喜剧的表演。  

  幸运之神的降临  

  电影制片人亚瑟·哈默斯坦在一场表演中注意到了阿奇博尔德·利奇,然后把他带回纽约,在影片《金色黎明》中担任角色。他出演了一系列的歌舞片,并在其中一部影片的搭档、女演员费·蕾的促使下一同前往好莱坞。费·蕾当时刚刚主演了后来已成为传奇之作的影片《金刚》。  

  来到好莱坞之后,一位朋友将他介绍给了导演马里恩·格林,格林很喜欢利奇,邀请他和自己的妻子一起参加试镜。能够得到这样的机会,利奇简直是欣喜若狂了。试镜的时候,利奇十分专注于摄影机和场景,而格林夫人则显得非常紧张。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最终制片厂选中了利奇。他与派拉蒙公司签约,周薪四百五十美元。不过他需要一个新的名字。派拉蒙公司的总裁提议用加利,但容易与加利·印地安那相混淆。利奇和同事们翻看了一大堆的姓氏,其中的格兰特引起了大家的兴趣。于是就定为加利·格兰特,这一以后变得家喻户晓的名字。  

  很快,格兰特就成功地扮演了一系列配角。  

  他的第一个重要角色是在1932年与马琳·狄尔特瑞查出演影片《金发维纳斯》。  

  格兰特对自己所演的大部分影片总是持悲观态度。在结束《这一夜》的拍摄之后,他告诉一位朋友,他觉得他拍的片子很是糟糕,以至于他的演艺生涯即将结束。直到好莱坞到处都在热情洋溢地谈论着他将是下一位银幕上的大众情人的时候,格兰特的心情才放松下来。  

  女影星梅·韦斯特决定和他一起出演影片《她对他不忠》,这为格兰特迎来了事业中的第二个高潮。韦斯特帮助他确立了爱情杀手的银幕形象。他们都曾经在百老汇演出,对于轻喜剧表演的火候掌握富有经验。他们将之运用到共同演出的四部影片之中,取得了巨大的效果。  

  《她对他不忠》获得了二百万美元的收入,在电影业饱受摧残的大萧条时期,把派拉蒙公司从崩溃的边缘挽救了回来。   

        婚姻生活不尽人意  

  在随后的几年里,格兰特成为好莱坞的头面人物,与很多大牌明星平起平坐。但是派拉蒙公司仍然只是把他作为一名普通的签约演员来对待。除了在职业生涯中所遭受的挫折以外,格兰特的个人生活也不尽人意。  

  格兰特在1934年与维吉尼亚·彻丽尔有过一段短暂的婚姻。他经常酗酒,妻子在婚礼七个月之后就离开了他。40年之后,格兰特与一位女友的关系最终说明了,他在与异性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母亲就离他而去;这件事情造成了他内心挥之不去的一个阴影,那就是对异性的不信任感。  

  在公众面前,格兰特并没有表露出在个人问题上的困惑和对事业的不安全感。  

  这种适度控制的形象获得了预期的效果。  

  奋斗在好莱坞  

  1936年末,格兰特的五年合同到期了。他作出了一次大胆的赌博,离开了派拉蒙公司。因为他已经厌倦了总是捡别人挑剩下的角色。  

  格兰特不仅仅想要更多的薪水。他还想要一个机会,来制作自己的电影。他的决定得到了回应。  

  他很快就与哥伦比亚公司签约拍摄四部影片。前两部的片酬各为五万美元,后两部的片酬各为七万五千美元。  

  1937年,在一系列怪诞喜剧片,如《优秀人物》和《可怕的事实》中的表演揭示了他的喜剧才能,并在银幕上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紧接着他与奥斯卡奖得主凯瑟琳·赫本一同出演的《养育婴儿》和《假日》获得了评论家们的称赞。赫本后来说,格兰特显示出一种才能,那就是他可以拿自己开玩笑,而又不失体面和男子气概。  

格兰特与当时好莱坞的顶尖女明星们联袂演出。他以城市中情场老手的新形象出现,并总是在紧急关头有着出色的表现。这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观众的口味。  

  用格兰特自己的话说就是:“我把自己发挥到了极致。”  

  人们喜爱格兰特那种年轻浪漫而又老练的风格。他也热情地回应观众。  


  到了20世纪30年代的后期,格兰特已经位居好莱坞顶尖人物的行列。他在冒险片《贡格廷》中担当主角。若不是当时一下子涌现出了许多大的制作,如:《西北偏北》、《神秘之地的巫师》和《再见》,《筹码先生》;这部影片极有可能获得奥斯卡奖的提名。  

  影片《贡格廷》的拍摄于1938年10月结束。而在这之前不久,内维尔·张伯伦发表了著名宣言《我们这个时代的和平》。格兰特意识到与德国的战争已经不可避免,他回到英国,催促久未谋面的母亲和他一起去美国,但是他的母亲拒绝了邀请。  

  1939年9月初,正当格兰特开始拍摄《星期五姑娘》的时候,他最担心的事情——战争爆发了。由于格兰特和共同主演罗莎琳德·拉塞尔之间的对白属于即兴发挥,语速很快;这部片子被一位批评家称为最快的电影。  

  1940年中,格兰特开始与凯瑟琳·赫本和吉米·史都华拍摄《费城故事》。格兰特鼓励史都华和赫本进行即兴创作。这部影片获得了一大堆奥斯卡奖的提名,但是却没有一个属于格兰特。尽管当时出演的每一部电影都为他赢得了丰厚的报酬;然而在好莱坞奋斗十年却未能获得一次奥斯卡奖提名,这令格兰特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备感失望。  

在私生活方面,格兰特与伍尔沃斯的继承人芭芭拉·霍顿发生了一段浪漫史。他与霍顿及其儿子兰斯之间的关系变得密切起来。  

  在影片《深闺疑云》中,他第一次出现在希区科克导演的惊险片里。  

  他巧妙地在人物玩世不恭的表面之下,透露出一丝疯狂的痕迹。在《深闺疑云》一片中,他能够同时表现出富有魅力和丑恶、光明和阴暗的两面性。格兰特能够通过镜头传达出一种自发的特性,他将自己置身于角色的性格之中,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将其发挥到极致,但又不失分寸感。  

  1941年春,他开始拍摄喜剧片《美分小夜曲》,想借此转换角色。  

  在这部影片的拍摄中,格兰特总是在两个镜头的间歇之间不由自主地潸然泪下。他把这种情绪也带入到与贝蒂·霍顿进行的一场激烈讨论之中,那就是是否组建家庭。不久他们就准备结婚了。格兰特立即开始了申请美国国籍的漫长过程,同时他也开始经历演艺生涯中最大的一次挫折。  

  起初,格兰特希望与传奇导演弗兰克·卡普拉,在1941年10月开拍的《旧欢新宠》一片中进行合作。但是很快格兰特就意识到卡普拉是很难与之共事的人,因为卡普拉不允许他的演员有任何即兴创作。格兰特被迫对主要角色莫蒂默·布鲁斯特进行夸张的表演。他对这部影片的结局也深感不满,以至他从没有去看过一眼这部电影。《旧欢新宠》的拍摄结束于1941年的12月12日,是珍珠港事件发生的几天之后。格兰特把所有的片酬共十二万五千美元捐献给英国救援组织,然后飞往英国准备服兵役,但是却被告知继续做他最拿手的事情——演电影。甚至在1946年6月格兰特获得美国国籍之后,美国军方也拒绝让他服役。12天以后,他与贝蒂·霍顿结婚了。格兰特忙着为战时部门作贡献,拍摄影片并且参加了许多慰问部队的活动。他不断地在各种有助于战时动员的影片中出现。但是这种狂热的工作计划,和霍顿喜爱家庭聚会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冲突。  

  1945年春,他们的关系开始恶化,然后就分居了。他的下一部影片《夜以继日》描写的是作家科尔·波特的生活。在片场上,格兰特频繁地与导演发生冲突,同事们都开玩笑说,也许导演希望杜鲁门会把炸弹投到格兰特的头上。影片封镜的时候,格兰特告诉导演,如果我哪天再和你共事的话,那么我肯定是身无分文,要不就是我疯了。  

  格兰特又一次对形势作出了错误的判断。事实上,《夜以继日》是雷电华公司最卖座的影片之一。后来格兰特给导演发出了一份致歉的电报。  

  1945年的八月下旬,正当举国欢庆日本投降的时候,霍顿签署了离婚协议。  

  格兰特接下来和当红女明星英格丽·褒曼联合出演希区科克的惊险片《美人计》。并且又一次获得了票房的巨大胜利。  

  尽管格兰特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但是他确实具有敏锐的直觉,知道何时应该让他的搭档焕发出光彩。  

  通过影片《单身汉与少女》,雪莉·坦普尔的人气迅速回升。格兰特知道,在两人的对手戏中,雪莉必须十分抢眼;因为这部影片是为了将坦普尔树立为一个可信的青少年形象。青少年观众们都非常喜爱这部电影,它也成为雷电华公司轰动一时的作品。  

  格兰特的下一部大片是《主教之妻》,当公司要求他与搭档戴维·尼温互换角色的时候,格兰特被激怒了。格兰特扮演天使,而尼温则扮演主教大人。  
格兰特主演的电影不断地取得成功。他在影片《男性新娘》的大多数场景中都是以男扮女装出现的。  

  格兰特获得了一次梦幻般的与玛丽莲·梦露配戏的机会。他们联袂出演了《骗人把戏》。然而格兰特并没有被梦露所打动。后来他说道,如果梦露确实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的话,当时也并没有明显地表露出来。  

  与他合作的明星中他最喜爱的是奥斯卡奖得主格雷斯·凯莉。他们第一次合作的影片是《捉贼记》。  

  格兰特扮演的最令人难忘的角色之一就是《难忘的一件事》。剧中的一对情人在帝国大厦楼顶见面的情景,是最令人流泪的高潮时刻。格兰特的最后一个著名角色是在影片《西北偏北》中的表演。其中那架喷洒农药的飞机进行攻击的场面,已经成为惊险片的经典段落。  

  他还拍摄了一些较为一般的电影,如:《裙子作战计划》、《字谜游戏》和《走,不要跑。》  

  格兰特在个人生活方面少有成功感。他一生有五次婚姻,而直到与女演员戴安·坎农的结合才使他第一次成为一名父亲。  

  1970年,从未获得过奥斯卡奖的加利·格兰特被授予奥斯卡终生成就奖。  

  1981年,他的第五次婚姻的妻子是芭芭拉·哈里斯,一位比他年轻四十六岁的女子。他生命中的最后五年似乎还是幸福的。加利·格兰特于1986年12月29日去世。他是好莱坞最富于魅力、演技精湛的男主角之一。他所饰演的一系列经典的银幕形象,使他成为受人尊敬的永远的银幕传奇。
  
主要作品  

米高梅公司的喜剧电影回顾 Big Parade of Comedy, The (1964-9-23)  
谜中迷 Charade (1963-12-5)  
春泪溅花红 That Touch of Mink (1962-6-14)  
绿苑春浓 The Grass Is Greener (1960-12-23)  
粉红色潜艇 Operation Petticoat (1959-12-5)  
谍影疑云 North by Northwest (1959-7-17)  
西北偏北 North.By.Northwest (1959-1-1)  
水上人家 Houseboat (1958-11-19)  
钓金龟 Indiscreet (1958-5-20)  
气壮山河 The Pride and the Passion (1957-7-10)  
金玉盟 An Affair To Remember (1957-7-2)  
Dream Wife Dream Wife (1953-6-19)  
妙药春情 Monkey Business (1952-9-5)  
战地新娘 I Was a Male War Bride (1949-8-11)  
燕雀香巢 Mr. Blandings Builds His Dream (1948-3-25)  
燕雀香巢 Mr. Blandings Builds His Dream (1948-1-1)  
主教之妻 The Bishop's Wife (1947-12-9)  
单身汉与时髦女郎 Bachelor and the Bobby-Soxer, (1947-7-24)  
美人计 Notorious (1946-8-15)  
丽日春宵 Night and Day (1946-7-2)  
毒药与老妇 Arsenic and Old Lace (1944-9-23)  
深闺疑云 Suspicion (1941-11-14)  
断肠记 Penny Serenade (1941-4-24)  
费城故事 Philadelphia Story, The (1940-12-1)  
女友礼拜五 His Girl Friday (1940-1-11)  
育婴奇谭 Bringing Up Baby (1938-2-18)  
春闺风月 Awful Truth, The (1937-10-21)  
The Toast of New York The Toast of New York (1937-7-22)  
The Toast of New York The Toast of New York (1937-7-22)  
逍遥鬼侣 Topper (1936-7-16)  
塞莉娅·斯卡利特 Sylvia Scarlett (1935-12-12)  
Kiss and Make Up Kiss and Make Up (1934-7-13)  
血海狂鹰 The Eagle and the Hawk (1933-5-6)  
侬本多情 She Done Him Wrong (1933-1-27)  
休假日 Holiday (1928-6-15)


本帖最后由 侍卫官 于 2006-3-5 10:06 编辑

 楼主| 发表于 2006-3-5 09: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绝色倾城-排着队上天堂】--瑞凡-菲尼克斯




        凤凰不死

          ————追忆好莱坞著名影星瑞凡-菲尼克斯 River Phoenix


瑞凡-菲尼克斯 River Phoenix

本名:River Jude Phoenix
生日:23 August 1970
出生地:Madras, Oregon, USA
身高:5' 11"
死亡日期:31 October 1993,Hollywood, California, USA.


作品年表:
1. Canceled Lives: Letters from the Inside (1993) (voice)
2. Silent Tongue (1993)
3. 爱情有什么道理 The Thing Called Love (1993)
4. Even Cowgirls Get the Blues (1993) (uncredited)
5. 神鬼尖兵 Sneakers (1992)
6. 春色一萝筐 Dogfight (1991)★
7. Teen Vid II (1991) (V)
8. 男人的一半还是男人(我自己的爱达荷) My Own Private Idaho (1991)★
9. 我真的爱死你 I Love You to Death (1990)
10. 圣战奇兵 Indiana Jones and the Last Crusade (1989)★
11. Little Nikita (1988)
12. Night in the Life of Jimmy Reardon, A (1988)
13. Running on Empty (1988)
14. Circle of Violence: A Family Drama (1986) (TV)
15. 蚊子海岸 Mosquito Coast, The (1986)
16. 站在我这边 Stand by Me (1986)★
17. "Robert Kennedy & His Times" (1985) (mini) TV Series
18. Surviving (1985) (TV)
19. Explorers (1985)
20. Backwards: The Riddle of Dyslexia (1984) (TV)
21. "Celebrity" (1984) (mini) TV Series
22. "Seven Brides for Seven Brothers" (1982) TV Series

1-我自己的爱达荷   男人的一半还是男人  My Own Private Idaho (1991)



出品:美国1991
导演:加斯。范。桑特(大象)
主演:瑞凡。菲尼克斯
基努。里维斯
内容:本片色彩绚丽,画面大胆夸张,更像一幅印象派画卷或前卫的MTV。本片也是两位天才的演员的一次廖别合作,基努和瑞凡是当时美国新生代男演员中最引人注目的两个,可异后者在事业走向巅峰时因吸毒过量离开了人世,菲尼克斯更像是在表演自己的人生,孤独和桀骜不驯,只有毒品能带来快乐,出卖男色除了是为了谋生,也是另外一麻醉自己的方式。从西雅图到罗马,寻找虚无飘渺的母亲形象,没有朋友,除了那个市长的不羁公子。本片是美国年轻一代寻找自己的心路历程,导演一直和好莱坞的主流悖道相驰,他的影片视觉效果强烈,主题深刻,总能给人留下震撼的印象。

2-春色一萝筐  Dogfight (1991)


导 演 Nancy Savoca 编 剧 鲍勃 康福特 (Bob Comfort)  
国家/地区 美国 类型 喜剧/剧情/爱情

演员:  
里弗 菲尼克斯 (River Phoenix)
莉莉 泰勒 (Lili Taylor)
Richard Panebianco
Anthony Clark
Mitchell Whitfield

剧情:

  本片的片名,乍看之下,很容易令人想入非非,但这却是一部货真价实的文艺片,导演运用温馨感人的手法,去蕴酿、烘托出整个剧情的张力,细腻地勾勒出整个剧情架构,并且直接地反应出辛酸与快乐,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佳作,也是瑞凡费尼克斯勇夺威尼斯影帝时的同期作品。 为了赢得「邀请最丑女孩」比赛的冠军殊荣,艾迪(瑞凡费尼克斯 饰)邀请了在咖啡厅担任服务生与民谣歌手双重身分的萝丝(莉莉泰勒 饰)参加宴会,但在这场宴会当中,萝丝备受嘲弄与讥笑,正当她将失望离开宴会的时候,艾迪良心发现,向她道歉,由于两人相当投缘,因此花了一整夜的时间,畅谈心事,并且留下彼此连络方式。经历四年之后,他们再度重逢相见,虽然一切人事已非,但萝丝则仍然在那家咖啡厅驻唱......

本片电驴下载地址:http://lib.verycd.com/2005/07/04/0000055947.html [s:268]


本帖最后由 侍卫官 于 2006-5-10 12:44 编辑

 楼主| 发表于 2006-3-5 09:27:34 | 显示全部楼层
【绝色倾城-排队着上天堂】--马龙-白兰度



  好莱坞教父

    ————追忆好莱坞著名影星马龙-白兰度 Marlon Brando



马龙白兰度 Marlon Brando
原    名  :Marlon Brando Jr  
出生日期  :1924年4月3日
星    座  :白羊座
出 生 地  :美国纳布拉斯加州欧马哈城
身    高  :5英尺10英寸 (5'10)
   

影迷邮箱  :
             Ed Limato C/O International Creative Management 8942 Wilshire Blvd Beverly Hills, Ca 90102 USA
              Dave Fleming - The Gold/Miller Company 9220 Sunset Blvd. Su# 515 Los Angeles, CA 90069 USA
                    (310) 278-0288 (310) 278-0288

   
     马龙白兰度1924年4月3日出生于美国纳布拉斯加州欧马哈城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自小顽皮好动,性格倔强,从不好好学习。中学毕业后他到纽约,进了一家戏剧学校攻读表演艺术。著名的艺术教育家就看出白兰度是块演戏的材料,并预言他不出几年定会成为美国最优秀的演员。他的预言极快便应验了,白兰度不久就在百老汇崭露头角,成为一位颇受瞩目的人物。

  1950年他出演他的第一部影片《The men》,但并未引起人们注意, 随后1951年白兰度异军突起, 出演他曾经在舞台上大获成功的影片《欲望号街车》,他以其独特的厚实沉稳,粗野遒劲的表演风格成功地塑造了流盲无产者斯坦利的形象。他的出色表演使他获得他的第一次奥斯卡奖提名。此后白兰度又因《萨巴达》、《朱利斯·凯撒》和《狂野的人》而获得三次奥斯卡奖提名。1954年,白兰度出演一部低成本的影片《码头风云》,扮演了一位码头搬运工。为此他还亲身去体验生活,真正当起一个码头搬运工。他将这个角色饰演得有血有肉,使之成为美国中下层工人的光辉代表。这一次他终于赢得奥斯卡金像奖。

  就在白兰度踌躇满志、幻想光辉前途时,命运与他开了个玩笑,一场电影官司使他变得怪癖孤独、沉默寡言,几乎于世隔绝。他变得顽世不恭,成为好莱坞最出名的"浪子"。期间,只有《叛舰喋血记》一片是他的成功之作。他自己创办的电影公司也宣告失败。他几乎在影坛消声匿迹。1970年,导演弗朗西斯·科波拉力邀他出演影片《教父》,白兰度产生极大的兴趣。这部反映美国黑手党家族事业的影片一经上映,立刻引起社会的巨大轰动,被称为是继《公民凯恩》后最伟大的一部电影作品。影片创下非凡的票房收入。白兰度把教父唐·维克托演得出神入化,入木三分,充分展现他惊人的才华。为此他再次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的金像。随后,他又出演《巴黎的最后探戈》、《超人》、《现代启示录》和《干燥的白色季节》等片,获得了一致的好评。其中,《干燥的白色季节》又一次让他获得奥斯卡奖的提名。

  进入90年代后,年迈的白兰度依然演出了颇具水准的影片《唐璜德马科》和《人魔岛》,再一次向人们展示了他那炉火纯青的演技。


生平荣誉:
         
《欲望号街车》(A STREETCAR NAMED DESIRE)(1951) 第二十四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柴巴达万岁》(VIVA ZAPATA!)(1952)  第二十五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恺撒大帝》(JULIUS CAESAR)(1953) 第二十六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在江边》(ON THE WATERFRONT)(1954) 第二十七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最佳影片

《教父》(THE GODFATHER)(1972) 第四十五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最佳影片


主要作品年表

- 2001 - Score -                                       大买卖      
- 1998 - Free Money -                                  免费   
- 1997 - Brave -                                       勇士
- 1996 - Island of Dr. Moreau -                        人魔岛
- 1995 - Don Juan DeMarco -                            唐璜德马科
- 1992 - Christopher Columbus: The Discovery -         克利斯托夫·哥伦布:大发现
- 1991 - Hearts of Darkness:A Filmmaker's Apocalypse - 迷惘的心:一个制片人的生活启示录
- 1990 - Freshman -                                    新鲜人
- 1989 - Dry White Season -                            干燥的白色季节
- 1980 - Formula -                                     公式
- 1979 - Apocalypse Now -                              现代启示录      
- 1978 - Raoni -                                       莱欧妮:亚马逊河之战
- 1978 - Superman -                                    超人
- 1976 - Missouri Breaks -                             密苏里州大断裂
- 1972 - Nightcomers -                                 夜访者
- 1972 - Ultimo tango a Parigi -                       巴黎的最后探戈
- 1972 - Godfather -                                   教父  
- 1969 - Quemada! -                                    凯默达
- 1968 - Night of the Following Day -                  无尽的夜晚
- 1968 - Candy -                                       小甜甜
- 1967 - Reflections in a Golden Eye -                 透过金眼睛
- 1967 - Countess from Hong Kong -                     香港女伯爵
- 1966 - Meet Marlon Brando -                          与马龙白兰度有约
- 1966 - Appaloosa -                                   坐骑
- 1966 - Chase -                                       猎艳
- 1965 - Morituri -                                    摩利特里
- 1964 - Bedtime Story -                               梦境
- 1963 - Ugly American -                               丑陋的美国人
- 1962 - Mutiny on the Bounty -                        叛舰喋血记
- 1961 - One-Eyed Jacks -                              独眼龙
- 1959 - Fugitive Kind -                               孩子气
- 1958 - Young Lions -                                 幼狮  
- 1957 - Sayonara -                                    塞欧纳拉
- 1956 - Teahouse of the August Moon -                 八月月光茶室
- 1955 - Guys and Dolls -                              小伙子与大姑娘
- 1954 - Desiree -                                     欲望
- 1954 - On the Waterfront -                           码头风云
- 1954 - Wild One -                                    狂野的人
- 1953 - Julius Caesar -                               朱里斯·凯撒
- 1952 - Viva Zapata! -                                萨巴达万岁
- 1951 - Streetcar Named Desire -                      欲望号街车   
- 1950 - Men -                                         男人们



附主要作品简介:


1、1951年 《欲望号街车》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布兰奇·杜包尔斯,因为“不适当”的行为而被解除了教师职务。她只得到新奥尔良妹妹家居住。妹妹一家住在一栋肮脏的公寓里。姐妹俩都接受过旧式的南方教育。俩人都为爱而嫁,但姐姐的婚姻却很不幸。妹妹丝黛拉嫁给了波白移民的儿子——斯坦利。布兰奇与斯坦利一见面,俩人就对对方产生了厌恶感。斯坦利认为布兰奇不值得信任,会给妻子带来不好的影响,而且他作为一家之主的地位也会受到威胁。布兰奇认为斯坦利是个没受过教育的波兰小混混。布兰奇在逗留期间遇到了斯坦利的朋友米奇。米奇很善良,也很喜欢布兰奇。布兰奇告诉米奇自己丈夫不幸的死亡。斯坦利由于不满布兰奇对妻子和朋友施加影响的作法,而准备毁掉她。但怀孕的丝黛拉却不准斯坦利碰姐姐一下。经过一番调查,斯坦利终于发现了布兰奇的秘密,原来她并非那么纯洁,他让米奇知道了这个秘密,米奇觉得受了愚弄,喝得大醉。他无情地抛弃了布兰奇。这时,斯坦利的孩子降生了。他从医院醉酒回家,发现布兰奇准备“同以前的男友私奔”。在酒精的刺激下,斯坦利疯狂地追上了布兰奇并强奸了她。布兰奇真的发疯了。影片最后的镜头让人难以忘怀:难过的丝黛拉,负疚的斯坦利和羞愧的米奇呆立在街边,望着发疯的布兰奇被疯人院的汽车拖走。


2、1953年 《裘力斯·凯撒》Julius Caesar


   在莎翁的剧作中,想当然,剧本就是全剧的灵魂人物。但是在这出出自导演约瑟夫孟基维兹之手,描写古罗马帝国的黑白电影《凯撒大帝》中,演员才是它的灵魂所在。此片是一个布局安排精巧,野心、诡计与政治阴谋交织的古罗马故事,由马龙白兰度、詹姆斯麦森与约翰吉古德领衔主演。约翰吉古德饰演权力欲望熏心的元老院议员凯西斯,嫉妒凯撒大帝的名望与权力,因此策动他人刺杀皇帝,他为这个角色赋予了精彩的声音表情;马龙白兰度诠释的马克安东尼,则和凯西斯的角色形成对比与平衡,他忠贞而忧郁,是凯撒大帝的好朋友(令人惊讶的是,马龙白兰度在此片中,摆脱了一向含糊不清的咬字,口齿相当清晰响亮呢!)。导演约瑟夫孟基维兹以高雅隽永手法,诠释《凯撒大帝》剧本中的沉重台词,考究精细、充满鲜明对比的历史性场景,上演着一幕幕情感互动的好戏。当曲终人散之际,我们从这出剧中得到了什么教训吗?千万不要相信身穿长袍的男人!


3、1954年 《码头风云》On the Waterfront


   在纽约港的码头上,黑社会的势力向码头工会中渗透,在以约翰尼为首的恶势力的控制下,无辜的劳动者忍饥挨饿,许多天等不到一份工作。乔易勇敢地向犯罪委员会揭发了他们的黑暗力量,被从楼顶上推下摔死。他的妹妹伊迪为了给哥哥报仇,发誓要弄清其中的原因。他们的父亲反对女儿的做法,他希望女儿能回到学校,将来成为有教养的人,不再受劳役之苦。乔易死时在场的特利(马龙·白兰度饰演)目睹了一切,他同情伊迪的遭遇,帮助她逃离黑社会的迫害。工人们大都知道乔易的死因,但是无人敢站出来揭露真相,巴里神甫为人正直,利用教堂召集工人们开会,了解真相。不久敢于发言的工人被暗害,约翰尼使用了种种阴险的手段,阻止告发。特利和哥哥自幼在孤儿院长大,哥哥查理成了约翰尼的手下,他也被卷入黑势力。在他被派往工人中了解情况的时候,和伊迪渐渐产生了爱情。伊迪得知他是杀害哥哥的帮凶,于是拒绝了他,特利的哥哥也成了牺牲品。为了向约翰尼复仇,特利要铤而走险,巴里神甫劝阻他,因为他是知情者,应该在法庭上用事实与对手做斗争……


4、1962年 《叛舰喋血记》Mutiny on the Bounty


    本片是导演刘易斯,迈尔斯通将查理斯,诺荷曼和詹姆斯,荷尔合作的原著小说重拍,虽然用了比旧作更多的费用与更长的时间,但成绩却较前作逊色,全片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尤其以船长在大溪地登陆之后的片段更显沉闷。演员之中,扮演舰长的特雷弗·霍华德仍相当称职,片中饰演副舰长的马龙,白兰度难免会让人联想起克拉克·盖博在旧作中的精彩演出,两人塑造同样的角色却各有长短,马龙的演技略现夸张,这与他深受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理论体系影响的“方法派”演技理论是分不开的,本片中他独特的表演风格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1972年 《教父》The Godfather


  1945年夏天,美国本部黑手党科莱昂家族首领,“教父”维托·唐·科莱昂为小女儿康妮举行了盛大的婚礼。“教父”有三个儿子:好色的长子逊尼,懦弱的次子弗雷德和刚从二战战场回来的小儿子迈克。其中逊尼是“教父”的得力助手;而迈克虽然精明能干,却对家族的“事业”没什么兴趣。

  “教父”是黑手党首领,常干违法的构当。但同时他也是许多弱小平民的保护神,深得人们爱戴。他还有一个准则就是决不贩毒害人。为此他拒绝了毒枭素洛佐的要求,并因此激化了与纽约其它几个黑手党家族的矛盾。圣诞前夕,素洛佐劫持了“教父”的大女婿汤姆,并派人暗杀“教父”。“教父”中枪入院。素洛佐要汤姆设法使逊尼同意毒品买卖,重新谈判。逊尼有勇无谋,他发誓报仇,却无计可施。迈克去医院探望父亲,他发现保镖已被收买,而警方亦和素洛佐串通一气。各家族间的火并一触即发。

  迈克制定了一个计策诱使素洛佐和警长前来谈判。在一家小餐馆内,迈克用事先藏在厕所内的手枪击毙了素洛佐和警长。迈克逃到了西西里,在那里他娶了美丽的阿波萝妮亚为妻,过着田园诗般的生活。而此时,纽约各个黑手党家族间的仇杀却越来越激烈。逊尼也被康妮的丈夫卡洛出卖,被人打得千疮百孔。“教父”伤愈复出,安排各家族间的和解。听到噩耗的迈克也受到了袭击。被收买的保镖法布里奇奥在迈克的车上装了炸弹。迈克虽幸免遇难,却痛失爱妻。

  迈克于1951年回到了纽约,并和前女友凯结了婚。日益衰老的“教父”将家族首领的位置传给了迈克。在“教父”病故之后,迈克开始了酝酿已久的复仇。他派人刺杀了另两个敌对家族的首领,并亲自杀死了谋害他前妻的法布里奇奥。同时他也命人杀死了卡洛,为逊尼报了仇。仇敌尽数剪除。康妮因为丈夫被杀而冲进了家门,疯狂地撕打迈克。迈克冷峻地命人把康妮送进了疯人院。他已经成了新一代的“教父”——唐·科莱昂。

    毋庸多言,这部影片是马龙·白兰度,也是世界电影史上的里程碑之作。


6、1972 《巴黎最后的探戈》Last Tango in  Paris

    保罗(马龙·白兰度)是一个年近五旬的美国作家,定居在巴黎,他的妻子刚刚自杀了,现场十分可怕。而他也知道,妻子生前有情人,情人有与他一样的浴袍,在同一个旅馆里住着同样的房间。但他深爱着妻子,无法忍受她就这样惨烈决绝地离开。

    在清冷阴郁的初春街头,疲惫不堪的保罗与青春艳丽的让娜擦肩而过,又相遇在一间待租的空旷公寓里。二人的目光交错,几乎没有一句言语,很快就开始疯狂地做爱。

    让娜去火车站接男友汤姆,他是一个年轻的导演。让娜快乐地奔过去拥抱亲吻汤姆,汤姆却忙着招呼同伴架起摄影机。原来他要为电视台拍一部叫《一个年轻姑娘的生活》的节目,他决定用让娜作为主角,把他们此后的交往一直到结婚全部拍下来。

    让娜经常去那间公寓与保罗幽会,他看出保罗很忧伤很孤独,想了解他,但保罗拒绝告诉她什么,也不想知道她的一切。于是,他们在只有一张床垫的公寓里象动物一样地做爱,用嚎叫代替名字。保罗也很粗鲁,时时会有怪癖和性虐待的行为,让娜很不解,有时也愤怒和伤心,但她渐渐发现,自己爱上了这个神秘古怪的男人。

    让娜还是要和汤姆结婚了,他们一起去买婚纱。但沉浸在幻想中的保罗总是关心自己的电影比婚礼更甚,被冷落的让娜穿着婚礼服冲进了大雨之中。保罗温柔地为透湿的让娜洗澡,但当让娜说爱他,要和他一起生活时,他却凶狠地鸡奸了她。

    让娜和汤姆开始了正常的生活,却又在街头遇到保罗。他追着她,向她讲自己,希望让娜回到身边。让娜告诉他,一切都结束了。二人追逐着来到一个大厅,那里正在举行探戈舞大赛。在最后一曲响起时,保罗追着来到了让娜母亲的家中,他说爱让娜,想知道她的名字。让娜手中的枪响了,保罗倒在阳台上,他的身下,是一片灰暗破旧的巴黎屋顶。

   1972年,还很年轻的贝尔托鲁齐拍摄了这部在今天看来尤有狠毒之感的影片《巴黎最后的探戈》,这是发生在情欲之都巴黎的,以疯狂的性欲、激情和可怕的孤独、绝望为基调的情色故事。在其中,欲望彻底地暴露了它的不可能以及不可能之后的毁灭。当年马龙·白兰度接拍此片下了很大的功夫去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更深刻的挖掘保罗身上的情欲纠葛,这个人物的塑造使马龙登上了他事业的顶峰。


7、1979年 《现代启示录》Apocalypse Now


   改编自康拉德原著《黑暗之心》,是柯波拉筹划四年,耗资千万的代表作之一。越战期间,美军情报官员威尔德上尉奉命“毫不留情”地除掉库尔兹上校,一个叛逃美国军人。接到命令后,威尔德率领小分队,乘小艇逆河而上,冒险深入柬埔寨。在一处偏僻的热带丛林内,精神失常的库尔兹上校以其嗜血成性的残暴统治着当地土著居民,成为他们盲目崇拜、迷信的图腾。随着小艇驶入柬埔寨,威尔德一行人似乎卷入一个超乎现实、彻底疯狂的世界,淹没在人类灵魂最黑暗、卑劣的阴影里。

   本片完成后,有马龙·白兰度出场的镜头总长度还不到三分钟,但正是凭借这出色的三分钟表演,马龙又捧得了一座金球奖。
   

8、2001年 《大买卖》The Score

   技艺高超的国际惯偷尼克-威尔斯(罗伯特-德-尼罗饰)打算金盆洗手,他和女朋友戴安(安吉拉-贝塞特饰)在蒙特利尔经营了一家爵士俱乐部。可是,他的老朋友兼销赃人马克斯(马龙-白兰度饰)却威逼利诱尼克,使他重拾老本行。然而最糟糕的是,尼克这次行动必须破坏他入行以来定下的两条老规矩:一是单独行动;二是不在居住地附近动手。

  野心勃勃的天才盗贼杰基-泰勒(爱德华-诺顿饰)是破坏尼克第一条规矩的家伙。杰基之所以找到尼克,是想利用他爆破保险箱的绝技帮助自己完成入行以来的第一笔大买卖,盗窃蒙特利尔海关大楼墙壁里藏着的,价值上百万美元的缴获物——这也是破坏尼克第二条规矩的原因。

  猎物的诱惑力是巨大的,充满刺激的行贼行动,紧紧抓住了三个人的灵魂。没人知道这笔大买卖最终是否能够顺利得手;在贪婪的欲望面前,最终谁又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呢?……

    毫无疑问,本片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老中青三位影帝级人物的完美合作。马龙-白兰度8次奥斯卡提名,2次获奖;罗伯特-德尼罗6次奥斯卡提名,2次获奖;31岁的爱德华-诺顿2次奥斯卡提名。遗憾的是,本片最终成为了一代影帝的绝唱!


本帖最后由 侍卫官 于 2006-5-10 12:43 编辑

发表于 2006-3-5 10: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侍卫官  你发的帖子都很棒 我由衷地赞叹

关于这些人 由于年代的久远 我只对River Phoenix 比较熟悉 在看my own private idaho 时 他身上的孤独和漂泊感 深深的打动了我 让我久久不能释怀 而他的离去 我想也是由于上帝的不忍
 楼主| 发表于 2006-3-5 10: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add 于 2006-3-5 10:11 发表
侍卫官  你发的帖子都很棒 我由衷地赞叹

关于这些人 由于年代的久远 我只对River Phoenix 比较熟悉 在看my own private idaho 时 他身上的孤独和漂泊感 深深的打动了我 让我久久不能释怀 而他的离去 我想也是由 ...



蒙哥马利-克里夫特是“公开”的同性恋者。(在他的那个时代,只能做到那样了。)

瑞凡-菲尼克斯也是。

詹姆斯-迪恩和马龙-白兰度是公开的双性恋者。

加里·格兰特是半公开的双性恋者。
发表于 2006-3-5 11: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官官,你终于来捧偶场鸟~~~~~~~
你看偶这里多寂静啊~~~~~~~
 楼主| 发表于 2006-3-5 11: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ricky 于 2006-3-5 11:07 发表
官官,你终于来捧偶场鸟~~~~~~~
你看偶这里多寂静啊~~~~~~~


……

爆竹……等偶有空慢慢砸你场子哈~~
发表于 2006-3-5 11: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侍卫官 于 2006-3-5 11:18 发表


……

爆竹……等偶有空慢慢砸你场子哈~~

好啊好啊~~~~
尽管来砸吧~~~~~
现在就偶一个人撑着~~~~
发表于 2006-3-5 19:34: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真得有Dean这样的人哦,我看过一个小说里就有这样一个跟他很像的人,我很喜欢,不知道是不是作者知道
Dean所以他写小说的主角和他很像,嗯,也许是有些像吧!那是我最喜欢的小说之一,写的也是BL小说,呵呵。魔戒的同人小说THE TIME.
发表于 2006-3-23 15:47:24 | 显示全部楼层
白兰度是双性恋阿....
发表于 2006-4-1 22:02:50 | 显示全部楼层
River Pheonix
是同性恋吗?

哈哈~RICKY我也来捧场
发表于 2006-4-1 22:05:1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阴郁的男人Joaquin Phoenix

他的经历可以在网上看到,他,以及他的哥哥River Phoenix,以及他那两个和常人不一样的父母。这些都可以轻易在网上找到,吸引我的不是这些。
??
??对他有深刻印象是在金球奖的颁奖典礼上。
??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的这个男人,没有常规意义上英俊的外表。看上去他实在算得上是邋遢。蓬乱的头发,阴郁的表情,眼神涣散。
??当宣布他得到音乐喜剧类最佳男主角时。他的高兴似乎有点勉为其难。
??他的眼神传递着一种信息,那就是漠然。
??我没想到我能得这个奖。他说。
??其实这只是一些套话。几句话,他匆忙就说完。转身走下舞台。
??
??我一直在想,一个人,要有过什么样的经历,才能是这样的状态。无所谓,一切都无所谓。藐视一切。不在乎,什么都不在乎。
????
??是不是River死在他怀里的印记太深,以至于这么多年以来他一直不曾走出来?
??
或者,忧郁的人有着忧郁的灵魂,不管世界怎么改变,他还是那个挣扎中的小孩?
他的眼睛里有太多内容读不懂,所以才会有兴趣。我想知道,他是不是真的快乐过?

而今年奥斯卡颁奖礼上,当镜头掠过他的时候,我看到他对着镜头微笑着说,I love you River。

我眼睛马上就湿了。  
他竟然还没有走出来!
他还没有走出来........





发表于 2006-4-1 22: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也来捧水官的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新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BBMBBS

GMT+8, 2024-12-23 01:52 , Processed in 0.047934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2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