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M 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新会员
搜索
查看: 3539|回复: 16

[百科] 谈谈Cult电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23 23:04: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听说过Cult Movie么?
也许在网站上,你瞥见过一小撮人在热烈的谈论说,这部片子如何如何cult。这Cult Movie到底是个什么东东?绝大多数电影理论书上都不会有答案,影评人也很少会谈及。它不是一种电影类型(genre),也不是一种电影风格(style)。一个导演不会说,我拍了一部Cult Movie。没有人能准确的定义它——但我向你保证,确实有这样一类电影。那么就让我们来谈谈Cult Movie吧,也许你最后不能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不过下次再听到人家谈论Cult 片,至少可以说出个子丑寅卯来了。
从字面上说,cult就是信徒,那么Cult Movie就是拥有大量狂热观众的影片了。不过问题并不是那么简单,《泰坦尼克号》是电影史上的票房第一,其观众可以说是最庞大的了,他可不能算是Cult Movie。
我们把Cult Movie翻译成邪典电影,这“邪”与“典”两个字概括了这类影片的两种情况:一是“邪”,大多数Cult Movie都是B级制作的低成本小片子,一般都在低等的院线放映,情节多半离奇怪诞,拍摄手法也自由放肆,不按常理出牌,并拥有一群人数虽少却非常死忠的影迷。《洛奇恐怖秀》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部。但Cult Movie也不都是怪异疯狂的小片子,不少经“典”大片也同样可以纳入它的范畴,尤其是一些旧日的影片,比如《卡萨布兰卡》和《乱世佳人》。而后来的《星球大战》和《指环王》,则是大制作Cult Movie的代表了。这些邪典影片的共同之处在于:影片历久不衰,一直会在影院中放映,令影迷如同对待宗教般狂热地投入,不断去探索其中的细节与内涵。
Cult Movie的出现相当偶然——最初,是国外的一些低等级影院放映老片或者低成本影片,票房非常低廉,很多人(尤其是一些无家可归者)只为了找一个栖身之地,意外的迷上了这些影片。后来,某些人群集体观影的活动或者参加以某些影片为主题的party,使之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从这里看,这个西方的概念至少包含了三个条件:有层次的院线制度——很多Cult Movie都是从午夜影院走出来的;西方的文化风尚——比如朋克文化;观众狂热张扬,追求独特的个性。

Cult Movie的特征: 虽然我们难以界定一部影片算不算Cult Movie,但从总体上分析,Cult Movie或多或少都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1.低廉的B级片
一般地说,大片场大制作的影片都不是Cult Movie,例如《角斗士》——虽然雷德利·斯科特曾拍过《银翼杀手》这样类型的邪典电影。看看拍《蜘蛛侠》赚翻了的山姆·雷米当年作品《鬼玩人》(Evil Dead),闹鬼的小屋都是自己找的地方,有些特效就是拿只假手在镜头前晃来晃去,连鬼的吼叫都要演员来亲自上阵。

2.粗俗、做作、夸张的风格
很多人不会喜欢Cult Movie,除了厌恶那种生理上的怪异外,他们发现,这些影片充满了荒唐甚至无聊的场景,简单、低级,和一般人追求的洁净、赶上、优美品位大相径庭。《艾德·伍德》以及最近的《CQ》中,都故意模仿了五六十年代科幻片那种低劣的布景、特技,而不会像一般影片那样把过去的时代修饰的精致新鲜。最初,这种风格是由于制作经费所限,后来,却成为了一种刻意追求。一次来表示一种对商业运作、主流价值观、中产阶级品位的颠覆。几乎每部后来的Cult Movie都有模仿、致敬或颠覆的对象,尤其是恐怖片,经典的造型或者桥段反复出现,那多半是导演少年时喜爱的B级片留给他的影像记忆。

3.多种元素的杂和
Cult Movie基本上都是跨类型的影片,常常是科幻、恐怖、音乐、动画、喜剧的大杂烩。科幻片的反乌托邦传统,末世情结、对机械的恐惧、人际之间的冷漠,还有摇滚乐中的叛逆思想、颓废美学、华丽风格、社会批判意识,恐怖片中强烈的视觉刺激,动画的自由表现力,黑色幽默带来的消解……这些往往被充满想象力的、随意的组合在一起,调成一杯滋味难言的鸡尾酒。

4.亚文化
文化/文明一词(culture)即来源于cult。Cult Movie可以看作是一种另类的、个人化的文化表现,描写得多是边缘人群,如同性恋者、瘾君子、易装癖、虐恋或者精神上有偏斜倾向的人(例如痴迷于性与暴力)。通过与社会禁忌对抗,Cult Movie获得了一种解放与力量,而那些观众则获得了一个确认自己身份的机会。这种群体认同就跟古代的秘密教派有很强的吸引力是一个道理。Cult Movie潜在的会提供一种狂欢的情绪。西方的Cult Movie迷们总会模仿影片中的打扮,在场外表演,展示个性。

5.自成体系
Cult Movie中一般都有一个完整独立的世界体系,有无数的细节可供引申,这些细节多半具有强烈的暗示意义。那些fans们通过不断的探寻,强化了影片,使它越发的完整准确——就如同真正存在一样。“星战”迷们比卢卡斯更熟悉那个银河系,“大话”迷们能背出周星星早都忘掉的台词。也就是说,Cult Movie的观众并不关心影片引申出的话题,他们只关心影片本身。因此,《泰坦尼克号》与《珍珠港》再热闹,人们谈论得也只是当年的泰坦尼克号事件与二战,是爱情、战争或者人性。另外,像《黑客帝国》或者“星战”,虽然有无数观众喜欢看,但是这些观众并不都能算领略到了影片Cult的一面。只有那些无数次地观看,并以品味其中的细节为乐趣的人,才真正是Cult Movie的fans。观众选择Cult Movie,而Cult Movie也选择它的观众。

6.引领时尚
Cult Movie一般都十分炫酷,总能带领起某种时尚风潮。当年的皮衣、长发、金属饰物、文身和易装等潮流,后来《黑客帝国》的黑色服饰,都令人们的审美观念随之变化。虽然不是主流,但往往却会被主流吸收,从另类走向流行。不过,那种特立独行的精神气质,却会随着流行日广而渐渐消失,直到下一次更另类的革命到来。

7.艺术电影都不能被称为Cult Movie
即使有很多人非常喜欢甚至崇拜塔尔科夫斯基,它的电影也不能算作邪典电影。这倒不是因为不够怪异,只是艺术电影主要精力放在了思想深度以及艺术手法上,多半有明确的目的性,而Cult Movie却是玩出来的电影,是不会让你正襟危坐,仰头视之电影。

上面说的并不是什么金科玉律。Cult Movie本来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这也许正是它的活力所在。在这个日益多元的社会里,Cult Movie有助于我们用另一种眼光看待一切。它使我们有机会发掘自己内心的真相,同哦一些极端的感觉去唤起真实。你也许能感到,总会有一些片子,用某种方式,在某个时刻,呼唤着你。那就是你的Cult Movie。“Cult Film”, 一个电影字典和教科书避而不谈的词语,却是令不少影迷趋之若鹜的电影类型。
根据字典解释,“Cult”有祟拜和迷信的意思,事实上,“Cult Film”虽然某程度代表了粗陋的制作规模和另类口味,但观众对她的反应又从来相当直接,非爱即恨,喜欢她可以是一生一世,此志不渝。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一套“Cult Film”文化和一系列“Cult Film”经典作品,正如美国有《洛奇恐怖秀》(The Rocky Horror Picture Show),英国有《猜火车》(The Transpoting)、日本则有寺山修司大量异色佳作,反观香港,一般观众或许对“Cult Film”认识不深,但事实证明,近十年来,本地影坛却出产了多出扬名国际的“Cult Film”杰作。
过去数年,随着香港导演和演员纷纷远征荷里活,不单令北美影坛掀起了前所未有的香港热,而港片的录像带市场空前蓬勃,亦使外国观众和影评人能更容易和全面认识香港电影,像出身自租带店店员的昆汀·塔伦蒂诺(Quentin Tarantino),成名后便多次在访问提到作品里不少重要的灵感来源,都是来自港产片。
在不少西方影评人眼中,香港电影的精彩之处,很大程度源于那内容上的混杂趣味,像一些港产动作片,除了动作元素外,同时又往往包含了喜剧、爱情和悲情等戏剧元素,一部影片的上半部,可以是轻松惹笑,但下半部又变为催泪煽情,这种创作上的精神分裂,不少外国影评人啧啧称奇之余,反认定这正是风格的一部份,须知道好莱坞的主流电影素有一套约定俗成的创作模式,导演的执行角色重于一切,个人风格反尚属其次,相反,香港导演却在最艰难的制作条件下,仍能在作品里注入个人特色甚至是开辟言志的空间,这正好反映出香港电影丰富多变的创作活力。
举个例,吴宇森两部在北美影坛最受注目的港产作品《喋血双雄》(The killer)和《辣手神探》(Hard Boiled),都被影评人归类为出色的“Cult Film”杰作,电影里在传统类型片的格局中加入了激烈的暴力场面和暧昧的同性恋投射,在浪漫而充满camp味的描写手法下,自有令影评人着迷和雀跃的效果,尽管一些动作场面显得比较刻意和夸张,但因为风格行先,都变成神来之笔。
另一部备受外国观众和影评人青睐的港产“Cult Film”则是92年由霍耀良执导,丘淑贞、任达华主演的《赤祼羔羊》(The Naked Killer),电影在北美等地的录像带市场有很高知名度,而在互联网上的评论文章更是不计其数,西方影评人从不介意《赤》片的意念不纯,原创电影桥段极受好莱坞片《本能》(Basic Instinct)和法国片《堕落花》(Nikita)的影响。反而高度肯定她对上述类型片作出了极富趣味的戏谑,另外,电影的动作设计和女同性恋者的武功和魅力,都不乏连环画式的浪漫化处理,这都是西方观众前所未见,难怪西方观众看时兴奋得无以复加。
发表于 2006-8-23 23: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欧美最经典最广为人知的Cult电影,应该算是The Rocky Horror Picture Show(洛基恐怖秀)了。自从七十年代上映以来,仍持续不断地进行午夜放映,据说每逢此时,众影迷都过节一般欢天喜地屁颠屁颠地赶去捧场。从网上找了一段介绍,大家看看

影片名:《洛基恐怖秀》 (1975)
英文名:The Rocky Horror Picture Show
导演:吉姆·沙曼(Jim Sharman)
主演: 蒂姆·克里,苏珊·萨兰登,贝利·保斯维,理查德·欧布赖恩
地区:英国
类型:恐怖片|科幻片|经典大片
上映:1975

 在一次暴风雨中,刚刚订婚的青年男女布拉德和珍妮驾驶的汽车出现了故障。无奈之下,两人进入路边的一幢古堡中求救。在古堡中,他们遇见了很多怪异的人和物。古堡的主人佛特博士和仆人们正在进行一个奇特的仪式。原来,古堡主人正在庆祝自己创造的肌肉人——洛基的诞生。在古堡居住的当天晚上,布拉德和珍妮都受到了古堡怪人的诱惑,并且偷吃了禁果。随着事态的继续发展,两人发现古堡原来是一艘外星变性人的太空船。

  《洛基恐怖秀》是电影史上最著名的cult film。影片结合了恐怖片、歌舞片、科幻片与同性恋扮装甚至吸血鬼的内容,再加上摇滚乐和反社会常规内容的辅佐,受到社会不同阶层人士的欢迎。如今,《洛基恐怖秀》已在全球拥有大批忠实的FANS。本片原本是理查德·欧布赖恩(Richard O’Brien)在英国自编自演的音乐舞台剧。该舞台剧由于受到众多观众的欢迎,于1975年被美国导演吉姆·沙曼(Jim Sharman)搬上大银幕,并在洛杉矶进行了首映。影片上映之初,票房并不理想。但出乎影片制作者意料之外的是,时隔一年之后,当影片在一些影院的午夜场播放后,竟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奇效。在影片放映之初,一些观众主动模仿影片中角色的对话,跟随音乐鼓掌,又唱又跳。这种影迷自发性的互动慢慢地成为了一种传统,最后成为了一种特殊的仪式。每当影院在午夜时段播放该片时,整个剧场就会变成一个狂欢的海洋。观众们会自行盛装化妆成自己喜欢的片中人物参加狂欢。每当影片正式开始播放后,台下的观众就会立刻进入疯狂的状态。整个影院会充斥着歌舞、叫喊、脏话和漫天飞舞的纸屑和卫生纸。影片忠实的FANS早已将《洛基恐怖秀》各个环节的互动节目熟记在心,甚至对影片每句台词和每段歌曲都倒背如流。可以说,《洛基恐怖秀》这部电影的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了影片本身,它更大的意义在于给全世界热爱《洛基恐怖秀》的年轻人提供一个聚会,发泄和疯狂的场所,以及由此诞生的“洛基恐怖秀”影迷群落。时至今日,《洛基恐怖秀》仍然是很多电影院每周六的午夜场中必放的影片。而同名舞台剧更是成为百老汇的常规演出节目之一。该片的FANS会在每年都自发举行一次关于《洛基恐怖秀》的庞大聚会。《洛基恐怖秀》已经成为少有的观众可以与影片做同步互动的影片,在世界电影史上形成了一道独特的电影文化现象。


发表于 2006-8-23 23:27:15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隆重推出由偶家Jake主演滴Donnie Darko(死亡幻觉)!!!这部片子在欧美影迷中的人气相当的高,自从2001年上映以来一直好评如潮,更是成就Jake Gyllenhaal事业高峰的一大力作。当然,它也属于Cult片范畴,因为是首映以后慢慢悠悠红起来的,而且类型杂和,氛围诡异之余又让人感觉十分纯真。在此郑重推荐!!!

按理说这个片子应该自己写影评的,不过很长时间都没全看懂(内容涉及时空穿梭,理解起来有点难度),所以就耽搁了。网易上找到一篇,大家先看看(http://ent.163.com/edit/021225/021225_146559(1).html

《死亡幻觉》:穿梭时空的忧伤诗意

2002年12月25日13:07:32 网易娱乐 stupidyoyo

  
  奥逊·威尔斯拍《公民凯恩》的时候25岁,理查德·凯利拍《死亡幻觉》的时候也是25岁。一个导演的处女作就拍成这样,简直让人嫉妒。理查德·凯利说他刚从南加州大学电影系毕业的时候就构思了这个剧本。之后的一年半就一直在四处碰壁,要么是剧本不过关,要么是没人相信一个从未拍过片子的大学生。直到有一天剧本流落到了德鲁·巴里摩尔的手里。在《霹雳娇娃》的片花放映会上,凯利问巴里摩尔愿不愿意演个角色,巴利摩尔说,行啊,只要你让我当制片。于是,2000年夏天,片子开拍了。预算450万。在2001年的圣诞斯电影节上首映,成为当时的热门话题。不过由于911事件推迟了放映,而且仅限于全国58家影院。不久之后20世纪福克斯发行了DVD。目前在IMDB上得到8.3的高分,可惜只有不到万人投票,名列第91。

  《死亡幻觉》这个译名容易让人误解,好像一切都可以用最后的“恍然大悟”(诸如梦啊濒死体验阿什么的)虚晃过去,这就降到《香草天空》的水平了。很多人又把它跟《穆赫兰道》比,复杂倒是复杂了,不过《穆赫兰道》未免过于故弄玄虚。虽然理查德·凯利非常崇拜大卫·林奇,而且说相形之下,他的《死亡幻觉》就跟《小鹿斑比》似的。

  这片子最打动我的地方是它的诗意(虽然这年头说“诗意”显得很操蛋)。“诗意”的意思就是它很抒情,就是悲剧底子上的一点亮色。一个高中生,16岁,冥冥中被卷入另一个世界,像《爱丽斯梦游仙境》一样,在一个让人心碎的“Mad World”里体验存在的意义和爱的温暖。最后,一切回到从前,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天灾人祸,世界如常。

  我看着看着就想起另一个片子,《幽灵世界》。主人公都是古里古怪的,也没什么朋友,在家长和老师眼中都是“问题少年”,但突然就出现了一个人,爱上他/她了。《美国丽人》也是这样,一个中产阶级小镇,男生总是不说话,拿着DV拍来拍去,晚上还拿望远镜偷窥。有一天他对女孩说“让你看看我拍过的最美的东西”,电视打开,竟是一个在风中飘来荡去的塑料袋。《死亡幻觉》里,Gretchen问Donnie:“你怎么总是怪怪的。”Donnie说:“哦,对不起。”Gretchen就说:“这是夸你呐”。于是两个人就在一起了。这种命定的相遇,《暗恋桃花源》里的江滨流说:他们一定要相遇,如果在昆明不能相遇,在上海也要相遇,在上海不能相遇,在海外也一定会相遇。他们要是不能相遇那是不可思议的。好像这个世界就是为了他们的相遇而准备好了似的。然而遗憾的是,Gretchen在那个命定的世界里死掉了,为了让她在另一个充满可能性的世界中继续活着,Donnie也只好死掉了。

  所谓“时间不逝,圆圈不圆”,世界在哪一秒发生差错,谁都不知道,只不过在第二个一秒,有个女孩还恍惚记得一桩爱情的发生。

  《幽灵世界》里有个老头,每天都坐在街头的同一把椅子上,从早到晚,日复一日。有一天女孩对他说:你等什么呢?。老头说我等车。女孩说班车早就改线啦。然而故事结尾的时候,竟然真的有一辆班车出现了,而且就停在老头身旁。老头沉默着上了车,离开了小镇。《死亡幻觉》里有个老太太,101岁了,一头蓬乱的银发,当过修女,后来抛弃上帝写了一本《时空旅行奥义书》。老太太每天都走到马路对面,打开信箱的铁盒子查信。可是铁盒子永远是空的。直到有一天,Donnie给他写了一封信,说“我希望当世界末日来临的时候,我还能吐纳呼吸,因为还有那么多事情铺展在我面前。”

  时间不重要,等待才重要。只要相信,奇迹就会出现。似乎只有老人懂得这个道理。

  片子里有个教文学的女老师,德鲁·巴利摩尔演的(她的Flower Production是本片的主要制片方),上课的时候教学生们Graham Greene的一篇小说《The Destructors》,讲的是一群调皮捣蛋的孩子对一个老人住的房子搞破坏的故事。老师问Donnie这故事是什么意思啊?Donnie说:“Maybe they wanted to see what happend if they tear the world apart,to make things change.”我当场被这句台词击中,这简直是人与“存在”抗争的真正悲剧性秘密:世界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我要毁灭一切,改变这个世界。

  片子里还有一个道貌岸然的“精神牧师”Jim。他就像《木兰花》里的汤姆·克鲁斯一样,不断的在电视里和讲台上蹦蹦跳跳,为他那一整套雄辩的价值体系布道,一大批追随者视他为净化灵魂的精神领袖。这些信徒如同《梦之安魂曲》里爱上电视的老妈妈,无可拯救,无所依托,绝对虔诚,疯狂信教,直到一把火烧出一个儿童色情工厂。就像杨德昌说的,这个时代,没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得你去告诉他要什么。80年代美国重提所谓“家庭价值”,因为信仰崩溃。其实放到今天,哪都一样。

  为什么把故事放到80年代,导演说一是因为他那会正好青春期(88年的时候13岁),二是关于80年代的怀旧作品太少了。70年代不记事,90年代又信息爆炸,2000年人们都相信世界是假的,等待《骇客》第二集摧毁虚拟帝国。只有80年代的斯皮尔伯格、赞米基斯和詹姆斯·卡梅隆对他影响最大。于是就选了很多80年代的歌,比如Tears for Fears的,而且都很便宜,因为乐队早就解散了,彼此骂娘。

  中国观众听人家80年代的怀旧歌曲,可能就跟法国人听《站台》里的《火车向着韶山跑》似的,知道是什么“功能”,但肯定泛不起乡愁。不过是真好听,尤其是片尾忧伤弥漫的《Mad World》,仿佛真的让观众和片中所有的生者一起,为失去的爱哭泣,为我们的罪忏悔。

  除了音乐,还有关于电影的引文。80年代的美国大片我们都看过。首先是赞米基斯的《回到未来2》,本片借了一点点“平行宇宙”的概念;其次是斯皮尔伯格的《E.T.外星人》,月下单车那一段;再次是詹姆斯·卡梅隆的《深渊》,借了一点点“水蛇”的特效造型。最经典的是:Donnie和Gretchen去看夜场电影,萨姆·雷米的《人玩鬼》(The Evil Dead)。诺大的电影院里只有他们两个人,Gretchen靠着椅背睡着了。银幕上黎明降临,旭日初升。悲怆的咏叹调响起,太阳幻为钟表,画面扭曲,光芒万丈,竟是开了一道时空之门,这一场景简直让我目瞪口呆,只觉眼前所见是一出为冥冥宇宙上演的希腊悲剧(《人玩鬼》系列中有本“死亡之书”,记载了召唤邪魔的魔法,跟本片有异曲同工之妙)……接下来,Donnie走出电影院,门口的霓虹灯牌上竟是《基督的最后诱惑》。大家都知道,在《基督》一片里,就在耶稣被罗马人钉在十字架上的时候,他发生了幻觉,并在幻觉中得救,结婚生子,直至垂垂老矣。在他行将就木时,犹大来了,指责他的背叛行径,此时他才幡然悔悟,并且发现自己仍在十字架上。可见两片不仅在结构上近似,而且Donnie简直就是80年代的再生耶稣。另外,弗兰克这个“想象中的朋友”明显是受了《闪灵》的启发(导演本人声称他最喜欢的恐怖片就是《闪灵》,最喜欢的电影则是《2001太空漫游》),至于为什么把弗兰克设计成“兔人”的角色,好多人说是向《迷离世界》(Harvey,詹姆斯·斯图尔特1952年主演的一部幻想喜剧片)致敬。但导演本人那会还没看过《Harvey》,他的理由是:他知道弗兰克最后要在万圣节的狂欢派对上盛装出现,而且兔子生性温和善良,套在人身上反而透出一股邪气,就是反讽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新会员

×
 楼主| 发表于 2006-8-23 23:2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羊来啦,抱。

说实话,偶是今天才知道Cult这个东西的呢

主要因为老是有人问我,看没看过《Isabella》,我真是不想看那个电影,因为我知道里面的那只狗狗叫这个名字
可是被问的实在受不了了,我准备去看一遍。
看之前到网上搜一下评论,才发现她属于Cult电影,顺便看了一下这是什么意思,就给发过来了。

看来偶需要补课啦,不知道的太多
发表于 2006-8-23 23:3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sabella 于 2006-8-23 23:27 发表
小羊来啦,抱。

说实话,偶是今天才知道Cult这个东西的呢

主要因为老是有人问我,看没看过《Isabella》,我真是不想看那个电影,因为我知道里面的那只狗狗叫这个名字
可是被问的实在受不了了,我准备去 ...


Isabella不是那个女孩的名字吗?怎么变狗名了

看见这个帖子相当happy啊~~~主要是可以趁机把Donnie Darko翻出来说说,呵呵偶其实也不太懂,就是老听人说了,你找的这个资料相当的有用,赞一个!!
 楼主| 发表于 2006-8-23 23:3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ayla落单的绵羊 于 2006-8-23 23:30 发表


Isabella不是那个女孩的名字吗?怎么变狗名了

看见这个帖子相当happy啊~~~主要是可以趁机把Donnie Darko翻出来说说,呵呵偶其实也不太懂,就是老听人说了,你找的这个资料相当的有用,赞一个!!


啊?是那个女孩的名字嘛??不是女孩的那只狗狗的名字嘛??

那要是这样我就不郁闷了,看看去

小羊看了没?拍的好吗?
发表于 2006-8-24 05:48:53 | 显示全部楼层
《Isabella》我没看过,但《donnie_darko》我看过,确实比较邪,有点看不懂。
以前在《看电影》上看过有关Cult Movie的介绍,感觉这种类型的片子我还是不太能欣赏啊
发表于 2006-8-24 05:5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sabella 于 2006-8-23 23:32 发表


啊?是那个女孩的名字嘛??不是女孩的那只狗狗的名字嘛??

那要是这样我就不郁闷了,看看去

小羊看了没?拍的好吗?


呵呵,我还以为bella一定看过《Isabella》这部电影呢?要不怎么起这么个名字呢?
 楼主| 发表于 2006-8-24 10:3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ixy 于 2006-8-24 05:50 发表


呵呵,我还以为bella一定看过《Isabella》这部电影呢?要不怎么起这么个名字呢?



看看看看,就是这样的,很多人都以为我是看了那个电影才起的这个名字

其实完全没有关系啦,这个名字我用了很久了,谁知道他们怎么突然想起来拍这么一部电影了呢

不过我还总记得谁告诉过我这部电影里女主角的那只狗狗叫这个名字,所以我很是郁闷。
我还是找来看看吧,起码搞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
发表于 2006-8-24 11: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大话西游>至少符合1,2,3,5,6点.
发表于 2006-8-24 12: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啊,我也以为bella喜欢《Isabella》这部电影呢!

说实话,以前老看到cult电影这个名词,老是搞不懂什么意思。今天算是开了眼界,不过还是懵里懵懂的。里面列举的好多电影都没看过,看过的好多也属于看不大懂的类型。比如阿汤哥的《木兰花》,还有广受赞誉的《猜火车》,实在是看得发晕,很难搞懂电影所表达的意境和导演的意图。
 楼主| 发表于 2006-8-24 15:4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唉,看来我需要发个帖子说明一下,我的名字和电影米有关系啦,郁闷
发表于 2006-8-24 22:2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sabella 于 2006-8-24 15:48 发表
唉,看来我需要发个帖子说明一下,我的名字和电影米有关系啦,郁闷


呵呵,bella可以发个水帖,就叫“名字与电影”,如何?
 楼主| 发表于 2006-8-24 22:28: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ixy 于 2006-8-24 22:25 发表


呵呵,bella可以发个水帖,就叫“名字与电影”,如何?


偶倒塌

还是等偶看完这个电影,再一并和大家说说吧
发表于 2006-8-25 09: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还米看过这个电影呢,有空找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新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BBMBBS

GMT+8, 2024-11-25 17:24 , Processed in 0.054182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2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