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简介
奥黛丽·赫本于1929年5月4日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本名奥黛丽·凯萨琳·赫本-鲁斯坦(Audrey Kathleen Hepburn-Ruston)。奥黛丽的父亲约翰·维克特·赫本-鲁斯坦(John Victor Hepburn-Ruston)是一位英国银行家,母亲艾拉·凡·辛斯特拉(Ella van Heemstra)是荷兰贵族后裔,袭有女男爵的封号,家族谱系甚至可以回溯到英王爱德华三世。
赫本六岁开始就读位于英国伦敦的贵族寄宿学校(1935年-1938年间),但旋即遇到父母离异(1935年),之后赫本离开英国跟随母亲一起回到荷兰的娘家。1939年时她进入安恒音乐学院(Arnhem Conservatory)学习芭蕾舞,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荷兰也落入德国纳粹的占领区内,为了避免她原本非常英国味道的名字招惹麻烦,她窜改了母亲的身分文件制造了一个荷兰假名艾妲·凡·辛斯特拉(Edda van Heemstra,Edda与Ella在字母上只是一笔之差),但,这名字从未合法正式登记过。
当纳粹侵占Arnhem后,奥黛丽患上了忧郁症和营养不良,奥黛丽那瘦削的身材便来源于此。
战后,赫本进入伦敦著名的Marie Rambert`s学校学习芭蕾舞,并开始在一些音乐剧担任角色。毕业后,她成为一名职业模特。直到1948年一位制片人发现了她,让她在一部欧洲电影《Nederlands in 7 lesson》中担任一个小角色。1950年,赫本拍摄了她的处女作-英国影片《天堂的笑声》。1951年她又在电影《Young Wives' Tale》中为Eve Lester配音。当赫本开始对电影感兴趣后,她最终决定去美国好莱坞发展。在美国,她先在百老汇出演了音乐剧《Gigi》。随后在1953年由威廉·惠勒执导,并与好莱坞名影星格里高利·派克一起主演的电影《罗马假日》中,赫本获得了了不起的成功,许多报纸著文夸奖赫本,说“一个新的嘉宝出现了”。赫本获得了当年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同时她还因在百老汇戏剧《翁丹》中的表演荣获托尼奖。赫本的成功是因为她饰演的“安尼公主”那天真清纯、善良典雅、贤良亲切的小精灵形象以及她那古典美(俏皮活泼的短发,给人健康的感觉),不象当时风行的性感金发女郎,她使世风转为自然清新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