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M 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新会员
搜索
查看: 3295|回复: 18

[交流] 李安-还原本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4-24 16:5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自《环球银幕》2006.4月号。文章很长,没有注明作者。里面有些东西我并不怎么赞同,不过转来让大家分享一下。

李安  还原本色

它是我与幻想扭斗,企图将他显象过程中的一抹留痕
它是我将思绪表达在纸张、胶卷、音符等媒体上的一个烙印
它是一种颠倒众生,真情流露的做作
它是我的青冥剑,是我心中的玉蛟龙
它是我心底深处那个自作多情的小魔鬼
它是我企图自圆其说所留下的一笔日供
它是我想要了解这个世界的一点努力

李安自述《十年一觉电影梦》
  李安虽然失去了最佳影片奖,还是众望所归为东方人获得第一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欣喜若狂的人们已经早已有意无意地把他捧成神话。他的电影没有瑕疵,他前所未有地贯通中西,他的学识和素养也被无限度地提升到了一个让他自己都望尘莫及的程度。。。其实,这并不是真实的李安,他没有这么伟大,只是一个很专业的商业片导演,用了一种比张艺谋、陈凯歌都更聪明的方式让所有观众更满意而已。我们只有看穿世人们误解后又强加于他的那些固定形象,来还原他的本色。


黄心?白心?
  尽管很多电影界的专业人士貌似不在意地说“没有必要那么在乎奥斯卡,奥斯卡其实就是美国的金鸡白花”,但是不可否认,大多数中国人骨子里还是有强烈的奥斯卡情结。也正是如此,当观众们对张艺谋和陈凯歌失望至极时,李安就成了唯一一根可以慰藉人们心灵的稻草。
  但是李安的身上杂糅着太多不单纯的因素,台湾本土士大夫的家庭出身,治家甚有古风,教子极为严格,很长一段时间逢年过节在家里还要行跪拜礼,如此严格的伦理规范成为论证他“黄皮黄心”最有力的说辞;但是二十几年的留美生涯,好莱坞A级导演的不倒地位,手捧着美国最重量级的奖杯,“黄皮白心”似乎也是顺理成章;更中庸一点的说法,称李安是学贯中西的大师,将东西方文化不着痕迹地交融在一起。可是大家在努力赞美的同时也心知肚明,真正的文化交融是不可能的。李安尚没有修炼到钱钟书、陈寅格的境界,更谈不上学贯东西。
  李安曾经很骄傲地说“我从来就没有入国美国籍”,但是这绝对不足以证明他就是东方民族精神的典范,而更像是一种聪明的“自我标榜”。一句“台湾人说我是台湾之光”拉近了最重血脉的中国人的民族情怀,观众激动地揣摩:“对于这样一个本土的才华横溢的导演,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拥护呢?”所以,李安在中国从来没有经历过像张艺谋和陈凯歌那样的唾液酷刑。而好莱坞最重视的是票房,只要你能让影片赚大钱,什么国籍真的是无所谓。李安的一句话,已经为自己脚踩东西方的星光大道铺下了基石。



本帖最后由 SaturnMercury 于 2006-5-10 23:10 编辑

 楼主| 发表于 2006-4-24 16:54:42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李安究竟是“黄心”还是“白心”?如果说李安是黄心的,那么如何解释他在《理智与情感》和《冰风暴》中对西方家庭与人物的精准把握。《卧虎藏龙》中李幕白在面对武德和武艺时“摆在桌面上”的挣扎和玉蛟龙那强烈决绝的反叛?如果说李安是白心的,那么如何解释《喜宴》中父亲找儿子的同性男友谈话,拍拍他的手,用一种东方方式默认的含蓄与无奈?
  如果我们一直执著于用“黄心”还是“白心”来形容他,其实是把李安复杂化了,他只是一个想要成功的导演,把一切有可能获得观众获取成功的要素巧妙地加入到了他的作品中而已。我们可以在李安的作品中无数次地感同身受,其实我们是被自己感动着。

艺术?取悦?
  李安的电影从《推手》开始,就被人冠以了艺术片的“美称”,他的每一部电影每一个细节都被影评人加以解释和升华出无数的东方精神。这就是李安的聪明,艺术的糖纸包裹着的其实是商业的糖心。就像他一直说“拍西方片就象当总统,总统是取悦每一个人的”那样,李安拍电影是想努力取悦每一个人。
  取悦观众是李安第一部电影就定下的志向,或者说他别无选择。1984年,李安在纽约大学电影学院毕业,并且取得硕士学位。1985年2月,他踌躇满志要回台湾发展,行李运往港口的那一夜,刚看了他的毕业作品《分界线》的美国著名电影经纪人威廉.莫里斯与他签了约,并对他说:“你在美国一定没问题,如果有,那是他们的问题,不是你的问题。”谁知因为一直没有适合美国人的剧本,这一纸合约也变成了空谈,这一等就是六年。六年里,李安做过的离电影最近的工作就是在仓库里看电影器材。其余的时候,他只是在家中写剧本(《推手》中那个每日在家想写故事,却写不出个名堂的美国女作家就是李安自己的写照),主要就是靠作生物研究的妻子养家糊口。直到1990年,他完成了剧本《推手》,在台湾获得优秀剧作奖,还赢得了40万元奖金,他与冯光远合写的《喜宴》也同时得奖。之后《推手》很快由台湾中央电影公司投资,纽约库德玛西恩公  张艺谋执导自己的第一部电影《红高粱》也是37岁,但他和李安完全不同。张艺谋从电影学院一毕业,就有了扛镜头的机会,有国家发工资。李安经历的却是长达六年的艰辛的等待。这种等待是黑色的,没有人会告诉你人生是否有出口,所以李安的第一部电影只准成功,不准失败。要让台湾的投资方和美国的制片方都满意,就要取悦所有的观众。《推手》中的郎雄扮演的中国老头,住在美国,出不了门,整日在家练气调神,韬光养晦,可以满足东西方人的一切想像。中国人看到郎雄时会觉得很亲切,因为他对父权尊严是那么较真;西方人会很好奇,一个在美国生活的中国父亲原来是这个样子,太极拳成了噱头,可以打倒三四个彪形大汉。司制片进行拍摄,李安也终于获得了第一次独立执导影片的机会,但是那是他已经是37岁了。



本帖最后由 SaturnMercury 于 2006-5-10 23:14 编辑

 楼主| 发表于 2006-4-24 16:5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张艺谋执导自己的第一部电影《红高粱》也是37岁,但他和李安完全不同。张艺谋从电影学院一毕业,就有了扛镜头的机会,有国家发工资。李安经历的却是长达六年的艰辛的等待。这种等待是黑色的,没有人会告诉你人生是否有出口,所以李安的第一部电影只准成功,不准失败。要让台湾的投资方和美国的制片方都满意,就要取悦所有的观众。《推手》中的郎雄扮演的中国老头,住在美国,出不了门,整日在家练气调神,韬光养晦,可以满足东西方人的一切想像。中国人看到郎雄时会觉得很亲切,因为他对父权尊严是那么较真;西方人会很好奇,一个在美国生活的中国父亲原来是这个样子,太极拳成了噱头,可以打倒三四个彪形大汉。
  李安取悦西方观众的重要方式就是利用西方对神秘东方的好奇,所谓再现中国传统模式的家庭观只是一个幌子罢了,他还很擅长把“性压抑”的巧妙释放作为最吸引人的要素。在读台湾艺专的时候,有一个叫邓绥宁的老实曾对他讲:“和尚和尼姑的戏没有什么好看的,但是花和尚遇上浪尼姑,就好看了。”这个道理,直到1977年他在依利诺大学学习戏剧时才终于明白。在美国,老师谈的很多东西,都是“性”与戏剧的关系。这时李安才发现“性是家庭的根源,家庭营造了合法的性关系,有了孩子,才能代代相传。但是在中国家庭里,性是一个禁忌,父母从来不和孩子讨论。”于是《饮食男女》这样概括了中国人的状态:“吃是台面上的东西,欲望、男女则是台面下的东西,台面下的东西永远不能拿到台面上来讨论。”《冰风暴》中,李安一定要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整日与爹妈针锋相对以宣泄不可言说的性冲动。我们也可以看到《卧虎藏龙》中玉蛟龙与罗小虎不只一次的激情释放,《断背山》中杰克与恩尼斯的无法克制的撞击。
  食色,性也。这就是李安取悦观众的制胜法宝。

父权?女权?
  之所以很多人认为李安是“黄皮黄心”的,是因为他构建了一个中国式的最传统的父权社会。郎雄的一系列父亲形象被移植到西方,在《绿巨人》中成为那个对儿子绝对支配的军事科学家。但是这并不能说明李安就是父权的代言人。与此相反,李安的作品中处处在彰显一种女性的绝对权威,女人在任何时候都是有绝对力量的。
  这与李安的性格不无关系。李安从小就不是个性叛逆的孩子,相比较其他男孩,他更加多情和脆弱。六岁时,第一次看到李翰祥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他从默默流泪发展为呜咽、痛哭,以至于电影院的其他观众都好奇地循着哭声看是谁哭得如此凄惨。从那时起,他对爱情和家庭的向往都高于常人。家庭永远都是他最看重的,如果在离家很远的地方拍戏,他常常会感到惶恐和焦虑,而且会越来越瘦,因为长时间见不到家人,就感受不到家庭温情的滋润。李安把一切的荣耀都归功给老婆和孩子,说:“这不是我办到了,是他们办到了,在我离家这么长的时间,老婆没有离开我,小孩子也没有打架、吸毒,变成不良少年,我就真的很开心了!”



本帖最后由 SaturnMercury 于 2006-5-10 23:20 编辑

 楼主| 发表于 2006-4-24 17:0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安和太太感情好是圈里公认的,他自曝是个怕老婆的人,结婚23年来从来没和妻子吵过架:"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怕老婆,大概是老婆讲的话常常是对的,如果真的很生气,我通常是不说话,我们从来不吵架。"李安的太太林惠嘉并不是暴烈脾气,却也非温顺贤淑的典型台湾女人。她是美国一流大学毕业的生物学博士,在纽约的一家医院做药品研究员,绝对是有事业心的高级知识分子。正是李安这种性格,才使他能在那六年的漫长时间中靠着这个能干的太太,甘之如怡地过着"男主内,女主外"的生活。  


本帖最后由 SaturnMercury 于 2006-5-10 23:24 编辑

 楼主| 发表于 2006-4-24 17: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李安电影中的女性都是个性张扬、特立独行的。《喜宴》中的威威为了美国身份不惜与同性恋假结婚,还假戏真做爱上了假丈夫,怀上了他的骨肉;《饮食男女》中老朱的三个女儿个个叛逆不羁,有的未婚先孕,有的闪电结婚;《卧虎藏龙》中的玉蛟龙每次做爱都是把男人压在自己的身下;《断背山》中杰克的妻子对丈夫的一切心知肚明,却为了维系自己的高贵身份,故意表现出云淡风轻。
  也正是因为李安性格如此,他的电影才格外注重细节表现,也有着超乎其它作品的安静基调。很多人把这份安静理解成中国人特有的含蓄和隐忍,其实这只是李安自发的一种温情的表现。事实上,李安作品中的情感在平静之下大多是奔放外露的,《断背山》中杰克和恩尼斯在同性恋如此禁忌的年代没有丝毫的遮遮掩掩,《喜宴》里的威威并没有因为自己假戏真做爱上了伟同并怀上了他的骨肉有丝毫羞愧,就连《卧虎藏龙》中俞秀莲也是把对李幕白的爱慕写在脸上,然后不停的告诫自己要忠于自己曾经有过的那纸婚约。


同性爱?大爱?
        李安是表现同性恋题材较多的导演,只是他每次都很聪明地巧言遮掩。当《喜宴》成为华语电影中第一部涉及同性恋题材的电影时,李安告诉大家他真正表达的是人与人的相互体谅以及父母子女之间的沟通;《卧虎藏龙》中太多震撼人心的情节,以至于人们就相对比较忽视碧眼狐狸对玉蛟龙的爱恨交织;《断背山》中杰克和恩尼斯纠缠了20年的爱恋,因为一座荒无人烟的大山的依托,而变成了关于人类天性的拷问;在他的下一部影片中,查理兹.塞隆扮演的女歌星和她同性爱人的关系折射出悲剧人生。李安的同性恋题材电影,比其他许多同类影片确实更容易打动观众。但是究竟有没有他自己所标榜的“我的作品是展现了人类大爱”那样如此崇高呢?不尽然。
        事实上,李安的电影在展现这种特殊题材的处理时是很纯粹的,无非就是爱情。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同志”有多于常人的挣扎。每个人都想维护住自己的爱情,但是又不得不为自己一个社会人的身份而彷徨,不想伤害任何人,试图让每一个人都满意。伟同既想和西蒙在一起,又不想让父母失望;杰克想和恩尼斯长相厮守,又无法抵御世俗的眼光。只是李安很聪明地把他们对爱情的渴望和追寻加强,并赋予他们一个主流的社会身份。即使是碧眼狐狸这样穷凶极恶的配角,在她临死前说出那句“蛟龙,我唯一的亲,唯一的仇”时,也依然会带给人们强烈的触动。由此可以看出,所谓的“大爱”是无从谈起的,究竟什么样的爱是大爱呢?李安没有那么高深,他只是将人人都向往的美好爱情换了下包装而已。
        还原本色,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李安。在《断背山》的风潮逐渐消退之后,他又会象之前每一次成功过后那样,回到最初的原点,去为所有的观众讲述下一个故事,做一个全新的电影梦。



本帖最后由 SaturnMercury 于 2006-5-10 23:25 编辑

发表于 2006-4-24 17:29:4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字体看我的太难受了
顶了
发表于 2006-4-24 17:54:0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这个评论,我也不太赞同
其实我觉得李安在拍每部片的时候并不会总想着自己是怎麽样的人等等诸如此类无聊的问题,他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拍摄经验在认真的拍好每部片子
发表于 2006-4-25 21: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程清 于 2006-4-24 17:54 发表
李安在拍每部片的时候并不会总想着自己是怎麽样的人等等诸如此类无聊的问题,他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拍摄经验在认真的拍好每部片子

同意
发表于 2006-4-25 21: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贴我的一片以前的日志,回应一下

http://spaces.msn.com/googlechina/

写在奥斯卡之前

----我看李安:

  为什么热衷于拍同性恋题材,与其本身的经历有关(我不认为他是同性恋),请各位参见我转贴的《有点感性,又不失理性》了解一下背景。

  李安从小到大的生活境遇一直与当时社会的成功价值观相反:

  1.父亲一直希望李安从政,但李安在第一次大学联考之前却告诉父亲自己想当导演,当然受到笃信“婊子无情,戏子无义”观念的父亲一顿臭骂。

  2.大学考了三次才考上,而且还是个专科,这甚至成为李家这个教师家庭的“耻辱”。李安的功课虽好,但压力之下第一年联考差一分,第二年更紧张,考数学半个钟头看不见一个字,结果吃了“鸭蛋”!(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3.怀才不遇被老婆养了七年。(男强女弱,男主外)

  4.华人的价值观与西方的不同,当李去到美国从业后

  5.一些访谈片断

  问:你如何选择自己将要导演的作品,你的影片有一些什么样的特征?

李安:我其实在内心把自己当作一个剧作家,我喜欢戏剧因素和冲突。我的影片也总是在于展示人在自由意志、社会压力和义务之间的冲突。好人总是处于挣扎中,而我喜欢揭开貌似和谐的外表,探索不安的内层,而这往往可以通过展示人物如何不循规蹈矩来表达。我的电影中总有那么一股压抑的潜流,假如电影不触及敏感或令人惊怕的主题,那是不会引起我的兴趣的。

  我在台湾的成长经历令我感到自己更贴近这些故事。在我成长过程中,我对艺术的爱好总是受到压制,因为周围人都期望我会选择一些“更为有用”的职业,比如医生,等等。

  所以李安是很能理解不被人认同误解的心理感受,同时(此论据转五讲四美)动人的爱情故事必有实现爱情之障碍,但是,今日之美国,男女之间,只要双方愿意,还有什么感情障碍吗?南方某些州曾经有过禁止黑白通婚的法律,如今废除了;天主教徒、新教徒和犹太人之间,曾经是夫妻有一方必须改变信仰的,如今懒得做礼拜了,也就不存在婚后夫妻一起去哪座教堂的尴尬;贵族和平民曾经是严守名份的,如今王子娶民女是政治正确;父母曾经是可以作主的,如今谁敢干涉子女的自由;贫穷曾经是“禁忌的爱情”的必然后果,如今国家福利补贴送上门,包你有吃有穿,还能放心生孩子。种族、宗教、阶级、家庭和经济的障碍,统统都被社会进步摧毁了。

  对于断背山在奥斯卡的最终命运,我的心理很矛盾:

  正是以往的种种经历,使得李对人物心理煎熬不被承认情况的感同身受,不断拍出细腻感人的东西,且生活对李的折磨又是阶段性的,既不会落井下石、一贫如洗,完全让艺术创作没经济保障,又不至于好了伤疤忘了疼(看看陈凯歌愤青时期和现在衣食无忧)。

  但断背山确实是部好片子,何况如果李安大满贯,实在是华人的骄傲,但我已想不出什么还会困扰他,功已成,人未旧,收入够用八辈子。

  得奖与否,这是个问题!

断臂/断背之我见

  听说此次李安钦定中文片名《断臂山》,我想这是一则假新闻。

  其实早在李安夺金狮之时,我就立场鲜明表示,赞同《断背山〉地译法,

  理由一:传递某种痛彻心肺更为传神。

  理由二:撇开翻译“信、达、雅”的目标,

  断袖之癖,多含贬义,国人一向视情种百无一用,即使是帝王(不管留恋的是后宫女人还是身边男人),更显昏庸。

  李安表示过: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断背山。可见其拍摄目的是想说“大”爱,选择这样的题材不拘泥,本身就需心底无私天地宽,如果是“断臂”与其拍摄初衷背道而驰。

  理由三:转自网络-break one's back,除了很累、很辛苦、腰都断了的意思之外,也可以有杀
发表于 2006-5-7 16: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这个烂评论搞得我现在对<环球银幕>的忠诚度有所降低. 我不喜欢这评论里的语气, 分明就是嫉妒别人的成功,不晓得作者是啥烂心理状态下写的.
发表于 2006-5-9 16:3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字体。。。。晕
 楼主| 发表于 2006-5-9 18:35: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belinder 于 2006-5-9 16:38  发表
字体。。。。晕


8好意思哈
发表于 2006-5-9 22: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仔细地看了两遍,有关争论的言论我从来是要多看一遍的。很累,但我更想明白作者到底想说什么。看过了,知道了,他只是想告诉我们:安导其实是一个凡人!
安导确实不是神,所以他要经历长达六年的黑色时期。但正因为他象我们一样只是一个凡人,我们才能意识到六年的坚持需要忍受怎样的迷惘与挣扎,才能意识到这种坚持的背后支撑他的是什么样的抱负与信念。六年,不是蔼蔼白发,正是青春华茂时,在现今的花花世界谁能做到?
虽然安导是个凡人,但他却超越了自我,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而世界上总有这么一些凡人,在芸芸众生中,如一颗颗璀璨的星,让我们的追寻的目光也一同闪亮着。

也许作者把文章名叫作《李安-还原本色》,某种程度上是想让我们在看待安导的时候,去掉一些光环,让我们更多地从本质上去认识安导吧。虽然作者一再强调,安导没那么高深,但在某些方面还是不得不承认安导的,比如:

1、“好莱坞最重视的是票房”
票房是那么好赚的吗,那好莱坞就不是好莱坞了?

2、“用了一种比张艺谋、陈凯歌都更聪明的方式让所有观众更满意而已”和“安导想取悦每一个人”
俗话说的好:众口难调。没有功底怎么调?至少张某与陈某就不行,不是他们不为,是他们不能!

3、“李安作品中的情感在平静之下大多是奔放外露的”
平静之中怎么恰到好处地表现奔放?如果没有对人物性格与心理,社会文化与文明的博识渊解,又怎能处理好对这个度的把握呢?

4、“事实上,李安的电影在展现这种特殊题材的处理时是很纯粹的,无非就是爱情。”
如果真象他所说的这么容易,那么《断背山》为什么在众多著名的导演手里几经易手呢?那是不是说明看似越简单的东西,是不是越难从内心把握?!还是功底啊,他以为安导那六年里只是洗衣做饭呢???

5、“如果我们一直执著于用“黄心”还是“白心”来形容他,其实是把李安复杂化了”
无论黄心还是白心,都是一颗人心,东西方文化的共同点就是:以人为本。其实安导理解得很简单,是他太复杂了。

失败啊失败啊~害我浪费不少时间。
发表于 2006-5-10 09: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Lixy,你能不能把字体放大啊,我已经快成斗鸡眼了
发表于 2006-5-10 13: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Lixy,你能不能把字体放大啊,我已经快成斗鸡眼了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他们copy下来贴到word文档里,把字体放大,你想放多大就放多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新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BBMBBS

GMT+8, 2025-1-19 08:26 , Processed in 0.041640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2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