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M 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新会员
搜索
查看: 3116|回复: 13

[介绍] 《丑闻笔记》(2006.12.25)(1楼预告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2-15 02:43: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预告片

游客,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积分高于 20 才可浏览,您当前积分为 0



中文片名:丑闻笔记
英文片名:Notes on a Scandal
导演:理查德·埃尔 Richard Eyre
编剧:帕特里克·马伯 Patrick Marber
主演:凯特·布兰切特 Cate Blanchet t
   朱迪·丹奇 Judi Dench
   安德鲁·辛普森 Andrew Simpson
类型:剧情片
片长:98分钟
出品:福克斯探照灯 Fox Searchlight Pictures
上映日期:2006年12月25日




剧情介绍:

芭芭拉•卡维特(朱迪•丹奇)在伦敦一家名声极糟的公立中学当历史老师。光看她的形象就让人联想到卡通片里的恶老师:衣着保守、不苟言笑、行为严谨、对不听话的学生奉行铁拳政策,自然也是个缺乏感情滋润的老姑娘,这样的老师多半在生活中都有让人想象不到的一面。卡维特老师虽然朋友不多却是能引导人倾诉心声还会替人保密的高手。

新来的艺术老师示芭•哈特(凯特•布兰切特)年轻漂亮、活泼聪明,仿佛吹进学校的一股春风,这股春风也撩动起芭芭拉对友谊的渴望。两个好像来自不同星球的女人竟很快成了无所不谈的好朋友,示芭在和芭芭拉的交往中也发现她非但不沉闷还有自己一套独特的幽默感。而越是和示芭深交芭芭拉越是禁不住想把她当作人生唯一知己。可是示芭幸福的家庭、可爱的子女还有被示芭的魅力吸引而围在她身边的朋友们都是芭芭拉的障碍,友谊的失败夹杂着妒忌,芭芭拉萌生出一个复仇计划:

原来内心不羁的示芭暗地里与学校一个15岁的男学生搞师生恋,这段不伦关系被芭芭拉撞破后成了她威胁示芭的筹码:即使不能留住示芭的友情,她也要示芭失去所有沦落到她正身处的孤独深渊里。



幕后花絮:

似乎只要是有点情节的畅销书都逃不过被好莱坞搬上银幕的命运,《丑闻笔记》亦非意外。这部原名为《她在想什么:丑闻笔记》的悬疑小说在2001年面世后旋即引起轰动并获得不少文学界的殊荣,包括入选英国文学精神标志之一的布克奖的候选名单。是什么魔力让一个工于心计的女人的日记成为读者追捧的经典呢?

居住在上百万人口的大都市里,却总是找不到可以倾诉、依靠的对象,人口的密集程度不但不是人际关系密切的指数,越是先进、独立的年代,越是容易酿造寂寞、空虚。正是这种普遍存在的都市精神焦虑感促使佐伊•海勒写出这部作品;《丑闻笔记》的主题是都市人难以克服的孤独感,通过一个关于背叛的故事证明人与人之间信任的脆弱。两个女主人公本以秘密交换信任,最终又讽刺性地让这种信任成了互相挟制的条件而使表面美好的友情变得不堪一击,书中以芭芭拉为主视点观察示芭和其他角色,作者幽默的笔触和步步为营的结构赋予这个老处女式的人物令人恐惧的智慧。

福克斯制片人斯科特•鲁丁和罗伯特•福克斯在争取到把迈克尔•坎宁安的畅销代表作《时时刻刻》视觉化时便表现出挖掘文学作品的影视价值的独特眼光,这次他们也很快买到《丑闻笔记》版权并邀请著名剧作家帕特里克•马勃操刀剧本的改编撰写。

《丑闻笔记》不是什么名家巨著,但原作是以芭芭拉第一人称叙述的日记体作品,尽管睿智惊险却也非常主观,如何使芭芭拉日记中的其他人物从被她操纵、帮助她构建起其交友幻想的工具成为能与芭芭拉在影片中交手、有血有肉的角色是编剧面临的最大考验。马勃似乎不在被这任务困惑的行列,有04年成功把自己97年赢得托尼奖最佳戏剧奖提名和纽约评论协会最佳外国戏剧奖的百老汇戏剧《偷心》搬上银幕并入选奥斯卡多个重要奖项的经历,让原作作者与制作人都对他的文字与影像驾驭能力抱绝对的信心。孤独与隔绝仍是他保留的主题,马勃把注意力集中在让芭芭拉原作中细腻的内心感受指导影片中与人对话和内心独白的形成。原作者海勒在剧本写成后为他对自己作品再创作的成果感到惊喜:马勃对人物性格的组成、人物关系的处理的全面已经让影片的丰富层次超越了文字。

随之接过导演这棒的另一位剧情高手也是在银幕和舞台俱有建树的理查德•艾尔。他最为影迷称道的作品应是让片中三位主要演员都成为02年奥斯卡注目焦点的《艾莉丝的情书》。在04年拍就了同样获得如潮好评的《舞台丽人》后他就真的全心转战舞台了,成功将经典歌舞片《欢乐满人间》推上伦敦和百老汇的舞台又在伦敦西区连场上演改编自易卜生话剧的《海达•高布乐》后,他又从创作的高峰回到电影世界。自《艾莉丝的情书》后他和斯科特•鲁丁再度合作,重新出山便遇上《丑闻笔记》这样上佳的剧本,马勃的改编让读过原作的艾尔惊异前者把海勒赋予原作的紧张和速度以及充满其间的黑色幽默表现无遗。

考虑谁来出演丑闻风暴的核心-芭芭拉的时候,导演、编剧与制片人都觉得必须找一个当今最能压得住场的女演员才能控制这个失控的角色,曾与艾尔、鲁丁有过愉快合作经历的朱迪•丹奇首先跃入制片人的思绪。诚然,能像朱迪•丹奇这样能在任何作品、扮演任何角色时都冷静自如、张弛有度并把多年积攒的能量化作戏里戏外的威严的伟大演员已是屈指可数,尤其她的英国血统更是符合芭芭拉的出身。只是高贵的朱迪•丹奇与孤傲刻薄甚至于变态的芭芭拉性格八杆子打不到一块,要把自己和这样危险的女人合而为一也让久经沙场的女爵士临老再挑战了一次心理高度。读过原作和剧本后,朱迪•丹奇被扣人心弦的故事和独立的人物形象吸引,芭芭拉并行不悖的智慧与疯狂让她在外表的冷静中逐渐爆发出冷酷,朱迪•丹奇还注意到她冷酷与阴险的源头:极度的孤独,这是普遍存在于现代人内心的感受,当这种孤独达到极致转变成对情感的占有欲(芭芭拉的姓便是贪婪的意思)时就导致可怕的悲剧;在演绎芭芭拉的疯狂时朱迪•丹奇不忘对其悲剧起源的挖掘。

如果说芭芭拉是由海勒一手创造出来的告密者,那示芭则是由马勃成就的丑闻制造者,而拜凯特•布兰切特,这个书中美丽野性但形象略嫌平板的受害者得以在芭芭拉的笔下活化过来。表面看来示芭似乎是芭芭拉的对立面:漂亮、热心教学、谈吐自如、魅力非凡、生活美满,这也是为什么她成为芭芭拉用来掩饰孤独和无力感的牺牲品,而影片用她和男学生的不伦恋牵引出这个角色隐藏却真实地脆弱。和男学生纯粹出于青春期性好奇不同,示芭主动挑起二人的关系实际上是在反抗衰老的丈夫和自己之间的距离、是为留住青春无奈的努力,外在越是稳定幸福她内心的奔放本能就越受压抑,而这种压抑又是不为人称道的;虽然掌握彼此的秘密,芭芭拉沉浸在妒忌里从未意识到示芭的孤独示芭也沉浸在自己的孤独中无暇去关心芭芭拉,影片的主题也因此得以放大。论演技,虽然年轻但凯特•布兰切特对人物的控制能力与丹奇旗鼓相当,两位都曾因为扮演伊丽莎白一世而受到奥斯卡的青睐,此次饰演两个仿似镜中人的角色时既较量演技又讲究配合。在拍摄期间两人合作亲密无间,老“女王”也对年轻版的“自己”演技与魅力赞不绝口。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新会员

×
 楼主| 发表于 2007-2-15 02: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剧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新会员

×
 楼主| 发表于 2007-2-15 02:45:25 | 显示全部楼层

剧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新会员

×
 楼主| 发表于 2007-2-15 02:45:52 | 显示全部楼层

剧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新会员

×
发表于 2007-2-15 17:2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朱迪丹奇真的很有派啊!
这个小男孩啊,好小,汗~
发表于 2007-2-16 12:05:5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片子我在电影杂志上看过介绍,有点变态啊
发表于 2007-3-8 21: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奥斯卡提名影片中,除了《通天塔》外,最期待的就是这部了!绝对会是顶级演技对决!!
发表于 2007-4-29 15:42:2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电影和小说,可能是先入为主吧,感觉电影比小说更优秀,小说感觉有些头重脚轻,而电影的结局更残酷些。感觉两个主角都是受害者,倒是那个男孩子实在是难以让人喜欢。两位女王的表演精彩至极,只可惜错失了奥斯卡。。。
发表于 2007-4-29 15:46:5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一篇影评

《丑闻笔记》——孤独的人是可耻的    

zick 2007-04-17

        由于现实状况、经济条件、语言能力,我等影迷现在才看到06年的一些片子,最近看了《丑闻笔记》,才总算把奥斯卡女主角和女配角的入围作品全部欣赏完了。《丑闻笔记》提名了两项重要表演奖项,奥斯卡女主角和女配角,朱迪·丹奇和凯特·布兰切特,可惜都失败了,影后的竞争力太强,朱迪·丹奇没有成功也算正常,但是看布兰切特的表现,还是觉得这些候选人里面她的表现最出色,如果不是才凭《飞行者》拿过,不会那么轻易被《追梦女郎》给拿了。

  作为影迷,好莱坞每年都有很多片子很早就知道了,不经意间就知道了不少电影的方方面面,这部《丑闻笔记》也是如此,没看之前就知道了剧情大概,所以失去了几分剧情的探索,不过这个片子本来就是剧情本身平常,靠两位奥斯卡水准的顶级演员的火花吸引的影片,看这样的电影,是享受演技,让大家知道演技对于一部电影的质素的提升有多重要。

  朱迪·丹奇扮演芭芭拉,一个年老的孤僻老太太,在学校当老师,她一直单身,是大家常说的老处女,没有人陪伴,只养着一只猫,这样的人通常都有些怪异的,芭芭拉更是不正常到变态了,她还是个Les,猫只是感情寄托,不能交流,她就用日记来交流,把日常生活都记在笔记本上,通过了解别人的丑闻来达到自己阴暗的目的,控制她人。
  
        凯特·布兰切特扮演希芭,片子里觉得她很美丽,就象电影所说白皙的皮肤下甚至可以让人看到血管,金色的头发,额前的留海,更增添了几分天真。她是众人关注的明星,人人都喜欢亲近她,就是通常所说那种“人见人爱、车见车载、花见花开”。对于美丽,大家都是有欲望的,亲近了以后就想独自占有,而希芭虽然美丽,但是作为她这个年龄的人,显得太天真,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缺乏抵抗诱惑的意志,所以很快犯错。

  芭芭拉在希芭第一天来学校的时候就已经特别注意她了,她用一种异常兴奋的心情在日记里记下了这些,她和大家一样有欲望,而且更加阴暗,手段更加难以觉察,更不为社会道德允许。她时时刻刻注意着希芭,收集到她掉落的金发以后,在日记上用星星来表示自己的兴奋,就这样逐渐成了希芭的好朋友。

  片子开始表现希芭美丽的时候,经常给布兰切特打恻光,本来布兰切特就很有气质,皮肤白皙,这样的镜头里,希芭就象天使了,天真脱俗,让人忍不住亲近,不过这些都是表面现象。希芭以前也是一个不良少女,在和从前的老师发生恋情后,现在成了她的爸爸级的丈夫,拥有一个经常为男友烦躁的女儿,一个智障的胖儿子,一幅不甚满意但是至少衣食无忧的中产生活,但是这样衣食无忧的少妇,由于不愁生活,内心空虚,总是忍不住发生些什么事情的,一不小心就逾越了道德的底线,如果是找到了真爱,找到了生活的方向,那还好,可是希芭是和一个15的男生,她的学生发生了关系。

  道德上禁忌可以阻止大多数人逾越,但是正因为这样,突破了这样的禁忌有可以获得更多的快感,希芭正是享受到了这样突破禁忌的快感,这样的不伦关系,已经很久没有人这样追了,所以小男生轻易就俘获了她,希芭更沉迷在肉欲中了,经常和他发生关系。这样的关系在我看来,根本就没有爱情可言,对于感情,希芭还多少报着点期待,因为平时的生活单调乏味、充满空虚,扮演着母亲和妻子的角色,渴望着激情,渴望着心灵上的触动。而那个小男生根本就只是迷恋着希芭的肉体,只有肉欲,因为希芭是那么的美丽,成熟女人的风情是那么不可抗拒,是他主动勾引了意志力不强的希芭,用甜言蜜语征服了她,得手以后每天都想着和她发生关系,但是对于其他的,比如说感情、比如说责任,他根本就不考虑。希芭找到他家时,他慌张了,他怕这样的事情暴露,他的前途就毁灭了。这个少年不但任意妄为,而且自私自利,他从没有想过以后他们会如何,他对希芭的丈夫、儿女这些东西根本就不想去管,这些沉重的责任对他来说根本负担不了,也不想去负担,他所要的只是希芭甜蜜的肉体而已。师生恋、老少配,本来就需要跨越很多障碍的,尤其是这样的未成年儿童,一个根本不想负责任的小男生,希芭彻底失望了,从禁忌的快感和肉体的沉迷中醒过来了,因为她是成人,她是有家庭,是需要承担责任的。只是已经晚了,这一步跨出的时候,因为小男生未成年,不但逾越了道德,更是触犯了法律,既然做出了,就要有接受惩罚的觉悟。

  这个秘密的泄露是要由芭芭拉来完成。芭芭拉开始接近着希芭,俩人的关系深入,希芭邀请芭芭拉和她一家共进晚餐。她不但在笔记本上大书特书,还特意去做了头发,买了衣服,容光焕发,确确实实是属于那种“女为悦己者容”。和小男生比起来,她对希芭是有一份真爱在里面的,她开始看到希芭的丈夫,看到那个爸爸级的丈夫,她是吓了一跳,再看到希芭的烦躁女儿和智障儿子,她是感受到了希芭外表下掩藏的不开心,她做出了判断,希芭是空虚的、不快乐的。按照她的想法,一定是想找机会来夺得希芭,可是小男生快手一步,在那一夜,窗外的她看到希芭和小男生不道德的关系,开始她是震惊,完全不感相信的表情,不过没过多久,她就露出了让人胆寒的目光,因为她已经在心里筹划,如何利用这样的丑闻,牢牢把希芭掌握在手里,再进一步成为她的伴侣。这时候她根本就没有去想什么社会的道德,别人的丑闻却是她的机会,是一个满足她欲望的机会。

  芭芭拉对希芭的爱是一种极强的占有欲和控制欲,其实在爱情里这些都不免存在,但是到了芭芭拉这些已经过分到让人觉得恐怖了。在一次,她唯一的感情寄托,一直陪伴着她的猫死了以后,她要求希芭放弃儿子的演出来陪伴她,希芭拒绝了,她发了狠话,可希芭还是和家人一起去了。她感受到了希芭的背叛,感觉自己没有能够完全控制希芭,她就要利用自己掌握的秘密去毁了希芭,等她一无所有,就只能依靠自己,她通过别人之口散发了这个秘密。很快希芭被谴责,丈夫赶他出门,只能到芭芭拉这里借宿。两人同在一个屋檐下,就已经是芭芭拉感觉最快乐的时光了。

  爱一个人,如果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得到她,就把她毁灭,让她一无所有,只能依靠自己,这样的阴暗心理。芭芭拉这样的所作所为让人既同情又厌恶,她一直单身孤独,只能靠笔记本来述说,长期的不正常生活养成了她不正常的心理,她已经不能拥有正常生活了,她开始处心积虑去接近猎物,利用正常的社交,成为别人的朋友,她对爱人的拥有是一种主动性的进攻、赤裸裸的占有和控制,在对方以为是获得了一份坚定的友谊的时候,她却要求更多。因为她的孤独,所以她的内心其实是脆弱的,在她唯一的感情寄托猫死了以后,没有人陪伴,别人看来,猫死了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情,但是对她来说,就是亲人,就是她唯一的感情寄托,所以在被希芭拒绝以后,她才做出了要毁灭希芭的决定。正是因为平时缺少爱,一旦可能拥有就抓住不放,到最后害人害己。谁能够防备这样一个老太太,看起来很热心,想和你做朋友,你一定不会太反感吧,等你和她成了好朋友,才知道不只是这一些。

  所以说孤独的人是可耻的,尤其是一个常年孤独的人,孤独以后就会产生怪僻,因为心里有问题没有正常的交流途径,久而久之会更加异常,甚至变态,人是社会的动物,所有人都会有不如意,在遇到挫折遇到困难的时候,总是有朋友或者亲人诉说,共同分享才能够得到发泄,当然现在社会上很多承担这样的职责变成了心理医生,在西方国家里还再加上神父。

  影片里朱迪·丹奇和凯特·布兰切特表现都非常出色,丹奇一开始就用着自我视角和让人觉得怪异的语气叙说着她的所见所闻,尤其可怕的是她发现布兰切特不道德的关系眼里露出自有得计的光芒,在威胁和苦求布兰切特的阴狠和悲痛。丹奇以前也扮演过不少孤独的老太太,以前的虽然孤僻但是内心还是火热的,渴望别人来关怀,一旦有人关怀,就会报以更大的热情来回报,和这次自私、占有欲、工于心计的老Les大不相同。布兰切特表现出了那中内心的空虚和寂寞,在家里忙碌,但是心却不在家里,和小男生一起,肉体的沉迷,隔弃不了欲望,眼神中的犹豫,在被发现以后道德上的自我矛盾和突破禁忌的快感,逐一表现。以前布兰切特也扮演过这样的寂寞少妇,不过那时候渴望的是爱情,这样的寂寞在她的表演里总是那么让人相信,如此美丽、如此寂寞的人,总是会发生些事情。更加出彩的是两个人的交锋,我相信这是我们之间的友谊,可我要的不只这些,可怜又可恨的两个人。

《丑闻笔记》——孤独的人是可耻的 作者:zick (转载)
发表于 2007-4-29 16: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这篇评论,让我想起了另一部电影:《钢琴教师》,同样是心灵扭曲的女人,同样是一段不伦之恋。
同样是靠女主角精彩的演技撑起整个电影。

P.S  非常喜欢《丑闻笔记》中布兰切特刚出场时伴着音乐在厨房跳舞那段!
 楼主| 发表于 2007-4-29 23:06: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这个假期看看去。
发表于 2007-4-29 23: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貌似上上礼拜看的,品质还是有保证的~~
发表于 2007-5-3 12:4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哦?有机会看看去!~
     但是突然发现那个女主角有点MS-ELVA!~
发表于 2007-6-30 00:0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前一阵看了这个片
还写了个东西
JUDI演挺好的,可恶到家,整个一魔鬼,到最后又去找新的
布兰切特,我喜欢她化着妆爆发的那段
真被毁得够惨
不过这片绝对值得一看
拍得很不错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新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BBMBBS

GMT+8, 2025-1-18 16:09 , Processed in 0.052061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2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