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M 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新会员
搜索
楼主: Sea.

[观点] 韩寒VS郭敬明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4-8 09:5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将记住这两个人的,一起。

期待独唱团和合唱团,并拭目以待能坚持多久。

这个“坚持”,客观上甚至可以成为一种证据,来验证这个时代到底是“雄QI”,还是会继续一路“YANG痿”下去。
发表于 2010-4-8 17:4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次膜拜一下郭先生
发表于 2010-4-20 18:4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突然想到一句话,好像是村上那本小说里的:从事写文章这一作业,首先要确认自己同周遭事物之间的距离,所需要的不是感性,而是尺度。
发表于 2010-5-18 14:5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偶来囧囧有神滴膜拜下郭先生!
 楼主| 发表于 2010-7-2 15:29:3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生活周刊》采访

郭敬明:我只想做个成功的主编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d369660100khyg.html

内容为上策划为王

  生活周刊:你对《最小说》发行至今的状况有什么评价?作为一本最受年轻人尤其是学生欢迎的青春文学读物,《最小说》成功的“秘诀”何在?
  郭敬明:内容。无论从文章质量、栏目设置、选题策划上,我们都很用心地在做。一般一本成熟的杂志,在栏目和板块设置上都会相对稳定,这样做最保险,但也缺乏创新。我的点子很多,想法每天都在变,《最小说》几乎每隔几期就会有特刊或者专题。每期杂志的所有内容最后也会由我亲自把关,是为了保证杂志内容最大化最精彩的呈现。
  生活周刊:现在中学生几乎人手一册《最小说》,你会感到很骄傲吧?
  郭敬明:自己做的东西被大家认同,我自然是最开心的。《最小说》是一个交流的平台,我希望读者从中得到好的东西,也能拿出自己好的东西来,所以就有了“THE NEXT文学之新”。
  生活周刊:看得出,从选题策划到选稿,你对这本杂志投入很多心血,占自己的生活多大比例?
  郭敬明:公司几乎所有的项目都由我亲自监督,不止是《最小说》。经常下班后和同事去吃饭,不知不觉又聊到工作上去。好在我是个把工作当生活的人,可能有点工作狂,但并不会觉得没有休息和娱乐的时间,所以没太在意过工作和生活的比例。

  文学和商业并不矛盾

  生活周刊:也有媒体用“消费品”来形容你和你的作品、杂志,批评《最小说》迎合大众,商业味过浓,你怎么看待文学和商业的关系?这是文学向商业的“妥协”吗?
  郭敬明:我觉得不存在“妥协”与否的问题。文学并不是固定在某个条框里一成不变的概念,而是在进化发展、越来越多元化的生命体。时代在发展,读者的喜好和观念是和时代同步的,我们应该适应而不是局限自己,这应该算是某种进化吧。
  生活周刊:你身兼多种身份,怎样给自己定位,哪个身份你自己最认同:作家?偶像?明星?文化商人?或其他?
  郭敬明:作家。不过我很喜欢经营管理。我2006年自己开公司,做了《最小说》,销量很好。偶像或者明星?我算不上吧。
  生活周刊:你怎么看待韩寒?他的《独唱团》发行会对《最小说》产生影响吗?
  郭敬明:韩寒是很优秀的人,会对一些社会现象做点评。我不一样,我跟他志向不同、标准不同、价值观不同,人生道路也不一样。我不会去公共平台上发表看法,我不扮演意见领袖。我是一个成功的主编、优秀的出版人,这就ok了。
  生活周刊:你的最新长篇《爵迹》即将在8月发行,之前在《收获》上发表了,引发了不少争论?
  郭敬明:《爵迹》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构思了,在《最映刻》上连载了一年。今年是《收获》的编辑向我约稿,因为我采访了黄永玉老师,他们约我写一篇评论。写完后他们说,如果我有作品也可以发,我就把《爵迹》给了他们。很开心,别人怎么说我不管。
  生活周刊:就《爵迹》本身来说,和你从前的作品有何不同?
  郭敬明:就像我前面说过的,文学和时代一起发展,《爵迹》和我第一本奇幻小说《幻城》相差了十年,在这期间我一直没有再写奇幻小说,是在我自己看来最满意的一部作品。我希望它是继《幻城》之后,又一部可以被称作“郭敬明代表作”的奇幻长篇。

==========================

文学和商业并不矛盾。。。
我不扮演意见领袖。。。 本帖最后由 Sea. 于 2010-7-2 15:31 编辑

发表于 2010-7-2 19:31: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周南方周末郭敬明专访

◎我完成的每一件事情,你看得惯也好、看不惯也罢,就是那样了。你看不惯又怎么样,我又不少块肉,更关键的是,你看得惯又怎么样,你又不能给我100万?就是这么简单的事情。——郭敬明
我在完成自己一个又一个目标,实现自我价值。我只会一步一个脚印地按照我的规划去完成。
至于你希望我活成什么样子,是希望我穷得不得了,寒酸得不得了,或者你希望我去写“文革”、战乱……问题在于,如果你希望我什么,我就去变成什么,那我的人生就没有意义了,我活着活着就活成了别人,这个世界上也没有郭敬明这个人了。
中国出版界可以看到我所创造的价值
南方周末:你一直在说——比如说你一直用 “肤浅”“不成熟”形容自己。
郭敬明:因为我就是这样。
南方周末:你真这样看自己吗?
郭敬明:对啊。我有很好、很自信的一面,比如说我对商业上的操作可能比较擅长,我文笔里面也有我自己很欣赏的部分,比如对情节的设计,对人物的塑造、勾勒,但我也知道自己有很多致命的地方,这些致命的地方一直被大家所诟病,也是大家看到的我最明显的不足。
南方周末:撇开外界的评说,你觉得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
郭敬明:我是一个很入世的人。但是我性格中也有很理想化的东西,受各方面的制约,客观条件达不成,只能曲线救国,慢慢来,一步步走。其实很早我就希望有一本自己的杂志,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给出版界带来变革。但那时候我的年纪和能量都做不到,所以我慢慢熬,一直到今天,中国出版界可以看到我所创造的价值,上个月全国“开卷”榜单,青春文学类前30名,有24本是我们公司的书,这几乎已经是接近垄断的位置了。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工作的价值会进一步显现出来,五年十年之后,再回头看看我们给中国出版界带来了什么,或者我们改变了什么,不一定是好的,当然也有可能是坏的,但是至少做出了一些改变,让人们看到了一些新鲜的东西,这是我对自己深信的一点。
南方周末:只要搜索你的新闻和信息,就会看到各种批评和质疑,你有庞大的阅读者和粉丝的势力,也有更多的质疑和批评,比如说你的拜金,你的物质化,还有就像你说的肤浅,你怎么应对这样的情况?
郭敬明:我从来不回应。我不太在乎这种东西,别人怎么骂怎么说我都不太在乎,我只想做自己想做的事,几年前我想做杂志,我就铆了心思做杂志,我不管别人说这是好,还是不好,不管他说是不是拉低了纯文学,我不管这些东西。我想做我就去做到最好,包括我写《小时代》,我不管别人说它是不是很拜金,充斥着名牌,我想写这样一个故事,告诉别人上海是什么样子的,或者我脑海里的上海是什么样子的,我就会去写。包括今年《爵迹》在《收获》发表,别人会不会骂,我根本不管,当初就是编辑跟我约稿——因为采访黄永玉老师,叫我写一篇评论,写完之后,他们说如果你有稿子也可以给我们发,我说我正好在写一个《爵迹》,如果能发我就很开心。
南方周末:你是一开始就有这种承受力吗?
郭敬明:没有,不可能,因为一开始就小孩子啊。我17岁就出道了。那个时候年纪小,连新闻里说一句我不好的话,我都会难过很久,更何况是编一些我完全没干过的事情,就更崩溃了。心情很不好那时候,也会跟爸妈诉苦,跟周围的朋友说为什么会这样,我明明没有说这话,明明没有做这事儿,为什么写出来会是这样?但是渐渐地发现,其实这些都很快就过了,留不下什么痕迹,如果整天被这些事情困扰,就没有精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了。所以后来就渐渐不管了,因为久了你就会知道,哪怕再恶劣的新闻,它一瞬间就会被更恶劣的新闻所取代。而且你身边的人,你在乎的那些朋友、父母都知道,这些是假的。作家留下的是作品,而不是新闻;作为主编,留下的是一本杂志的影响力,而不是身上的一个什么花边。

我们精神的脆弱你们无法想象
南方周末:你有一部书《悲伤逆流成河》,你经历过真实的悲伤吗?或者仅仅是少年强说愁?
郭敬明:也不能说是强说愁,少年的愁也是真实的愁。我们确实没有经历过什么生死存亡的事情,之前跟黄永玉老师聊天,采访秦怡老师,他们都聊过年轻时经历的战乱、饥荒,这些确实我们没有经历过。我们经历的是什么?高考的压力、学业的困惑、独生子女的孤单,这种东西好像很微不足道,跟前辈经历的那种大时代的动乱很难比,那没有办法,这就是我们的事情。所以我只能在我的生活里面写我觉得悲伤的东西,但是这些东西挑出来跟余华的《兄弟》,跟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比,狗屁都不是。
但你不能说,在我们的世界里,因为没有经历过战乱,就不能体会悲伤。我写我自己世界里的东西,上一辈的人也体验不了独生子女的感觉,你们从小就是兄弟姐妹围绕在身边,你们知道一个人是什么感觉吗?知道家里父母只有你一个孩子,对你望子成龙的期待吗?这种压力你们能体会吗?高考制度下是什么感觉?你们不知道。你不能要求我们放弃自己擅长的东西,去写你们擅长的,我不要用自己的鸡蛋去跟你们的石头碰。
南方周末:最近,富士康跳楼的那些工人,都是非常年轻的生命。
郭敬明:每个人的承受力,包括我们这一代人精神的脆弱程度,你无法想象。跟上一辈人是不一样的,上一辈人单纯地生活在一个大环境里,大家都穿一样的衣服,做同样的事,看一样的书。
但是到了我们这个年代,每一个人的心灵隔阂与成长轨迹都相差十万八千里。我还是说希望每个人都能更宽容,不要因为我不了解你的东西,或者我看不懂你的东西就去质疑,如果这个东西真有几百万人、几千万人在喜欢,那它一定有它的价值,无论这个价值是大是小,无论这个价值是不是属于你所熟悉的年代,你都不能全部去否定它。就像我看长辈们的东西,虽然写的不是我成长年代的事,但是我还是会看到他们很牛的地方,比如技巧,以及对人性的挖掘。
南方周末:你的博客经常会挂你的各种照片,有各种名牌衣物、皮包、化妆品的展示,这也是你被外界批评比较多的。
郭敬明:那纯粹就是好玩。其实我拍我家里的那张照片,就是杂志采访的时候拍的,我就贴出来了,也不是要炫耀什么。但是别人看到,就会说你看他穿的是什么,导致说我在炫耀什么。其实我完全没有必要说我有多少钱,住什么房子,我的收入被登在报纸上,我自己都没有那么在乎。我不想去扮演一个很模范的形象,好像两袖清风才是作家,才很高尚。
真实的我就是崇尚名牌,我也不想去掩饰,每一次要拍照时,我就换一身特别廉价的、朴素的衣服,给大家扮演一个好好学生的形象,我觉得没必要,如果你认为崇尚名牌是缺点,那我也不想掩饰这个缺点,我也让你看到我不是一个完美的人,我也有很肤浅、很讨人厌的地方,我不是完美的标本,我是一个真实的人。这方面我也不像其他人那样,非得把自己扮演成道德模范什么的。
我不想扮演意见领袖
南方周末:你跟韩寒都是关注度很强的人物,你们的个性完全不一样。
郭敬明:我觉得他不认同很多东西,我是认同很多东西。这可能是最大的不一样。
南方周末:你的认同是因为你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你不想尝试了解更多的人群、更复杂的生活?
郭敬明:会,我也会了解,但是我不会去说,我也不会在公共平台上发表看法。我不想扮演一个意见领袖,我觉得已经有人在做了,而且做得很好,大家也很喜欢,我干嘛非要自己也扮演成他那样。就像我现在是一个成功的主编,一个优秀的出版人,策划了大量的畅销书,但是我不能对每一个人都说,你也必须像我一样,你也来做主编,你也来做畅销书,那就乱套了,各自做好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各自做好该做的事情,我觉得就OK了。
南方周末:你似乎对社会的疾苦,对现实的困境缺少关注,是不愿意关注,还是觉得关注没有意义?
郭敬明:现实肯定进入我的思想,当下中国发生的事情我也会看。我的年龄和我的阅历不足以让我相信自己说的每句话都是对的,如果有一个想法是错的,或者是片面的,那么我会让一批年轻人都产生这样的想法,那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我不愿意去扮演这种卫道士,或者像鲁迅先生那样的英雄,我扮演不了,我清楚自己的能力和思想境界,没有那么锐利的思想或者那么强烈的意愿,要去变革什么。
不可避免会提到韩寒,我也觉得他是很优秀的人,他也很了不起,会针对一些社会问题来点评,或者发表他自己的观点。但是如果这个社会上都是他,那就乱套了。
南方周末:韩寒给人的印象是关心公共利益,你给人的印象更多的是迷恋财富、崇尚物质。
郭敬明:我是迷恋财富,但是不等于我丧心病狂,我没去杀人赚钱,我辛苦劳动,每天睡四五个小时,辛辛苦苦付出,如果这样我都还不能赚钱,那就太不公平了。几年以来我都没有旅游过,我没有跟爸妈过过一次生日,我一个假期都没有,我一直都在工作,如果我都还不成功,那这个世界就没有公平可言了。
南方周末:在你的个性里,在你做的事情里,有很多是外界难以知晓的。
郭敬明:应该是吧,我也不爱跟人聊这些东西,我觉得无所谓。哪怕你生活中很好的朋友,都不能完全了解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心里有太多的事情你可能不知道,更何况公众只通过媒体来了解我,更不可能了。
媒体在写我的时候,有自己的主观判断,有媒体的立场,这很正常,那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又有第二次的理解。生活是自己的,过完这100年,如果我认为我的人生值了,那就真的值了。
发表于 2010-7-2 19:3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ea. 于 2010-4-8 09:50 发表
历史将记住这两个人的,一起。

期待独唱团和合唱团,并拭目以待能坚持多久。

这个“坚持”,客观上甚至可以成为一种证据,来验证这个时代到底是“雄QI”,还是会继续一路“YANG痿”下去。



同期待独唱团,已经拖人代买了。

现在我也想通了,社会上什么人都要有,有人做了不正确的事,有人会站出来批评这就是好的。郭敬明对于我们来说基本无害,他爱怎样就怎样好了,喜欢他的人照样买他的书,不喜欢他的人绕开他就是了嘛。
发表于 2010-7-3 16:01:29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

不迷小四,但我喜欢幻城~
 楼主| 发表于 2010-7-16 10:52: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界仔

原文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6f46d50100jszg.html

世界仔是香港的俗语,用来评说年轻人做人处事十分圆滑. 话头醒尾、懂得为自己寻找机遇,比如当年王晶说刘德华,周星驰说张柏芝,年纪轻处世已经这么老辣,所以捞世界,打天下,不在话下,在我的理解里世界仔就是全世界的仔,都成为全世界的儿子,还有什么得不到呢?

世界仔不是人人有资格当的,那种人情世故面面俱到一眼看透的功力是来自于天生、来自于经历、来自于性格,比如说同样是文坛帅哥,郭敬明是世界仔,韩寒就不够格。

印象来自于多年前采访韩寒的一个细节,那时,郭敬明很火,韩寒正当赛车手,处在他再次走红的前昔。韩帅哥神采飞扬,对答睿智,我对他好感倍添,唯独在采访间隙时发现他正在用电话布置一场谁更像小四的比赛,像小帅哥斗狠,看不上人家一定要骂出口才痛快,当时我就想,咱们小四虽然自恋爱抄袭,但真有度量啊,果然这么多年下来,他对韩师兄是打不还口,骂不还手啊!很有点冯小刚对王朔的劲头,你再看不起我,我也认你,直到你也认我为止——最后,骂的人没脾气了,你看到头来王朔还不是要和冯小刚吃饭,感谢人家不计旧怨在巨片里安排其小女友的角色。

冯小刚也好,郭敬明也好,都是响当当的世界仔,是我们这个社会最容易成功的人种,从一无所有到登顶巅峰,靠的,完全是他们自己,他们的勇猛精进,他们的眼力劲十足,他们的苦心经营,他们的忍辱负重,他们用自己的精明坚忍把这个势利的世界玩得溜溜转,而这一切,最大的动因,我想皆因世界仔对这个世界财富、特权、名气那种发自内心澎渤的敬畏和向住。

看小四的博客很有意思,世界仔的心态呼之欲出,平时受用静安XXXX小区的顶级露台公寓到处显摆的人,一到黄永玉大师的家立马就彻底击垮。“各种不起眼的角落里,随意地就那么放着我在杂志上看过的标价XXX万的雕塑……感觉就是一捆一捆的现金就那么风吹日晒地码在院子里……院子里一溜停着的法拉利、保时捷、兰博基尼……我靠着一根木头休息,耳朵里不小心钻进来一句“这根木头从巴西运过来,运费就30万。”我像唐宛如一样扶着胸口问:“那这根木头本人多少钱?”“大概一百万吧……”我快要昏死前的一秒钟,耳朵里又不小心钻进来一句:“哦对了,这房间里有五根。”……一个落满灰尘的鸟笼,“这鸟笼是明朝的古董”……荷塘上那个露台,“哦,梅葆玖啊他们都在这里唱过戏”……”,而平时更以时尚尖锋青年领袖自居的小四遇到韩红之后也更是备受震慑,“我那天飞机要迟到了,韩红姐拉着我在车里听歌,她说,没事儿,我来搞定。于是她打了个电话:“我这里有个小弟,等下你先把他的登机牌换出来,然后安排他走特别VIP通道……”我听傻了……当时太崇拜她了……不愧是巨星!”

“彩虹迷住眼睛  人间烟火丛林……你说欢迎光临”,这是郭敬明为韩红新专辑写的主打歌,我觉得郭韩的合作,貌似不搭界,不靠谱,实则意义重大,体现了现世权力俱乐部对新人的欣赏接纳与欢迎,而小四呢?他更识趣,他惊呼,赞叹,只敢点头,他对权力大佬们的表情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仰上一张乖巧的小脸”。

采访过郭敬明的人都说他不错,名气这么大,却有问必答,炫富是年少,韩寒的《独唱团》和他的《最小说》“除了都是印刷品外,完全是两本没有可比性的杂志,我们志向不同,作为一个商人,他很成功。”一有前辈发言,一定会体贴地递上话筒,恭顺谦虚乖巧无比。难怪韩红少将的新专辑要特别邀请他写歌;王蒙老师要介绍他进作协;而黄永玉大师要惺惺相惜题字“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更拍着他的肩说:“我就是五鹿,你就是朱云。你以后来北京,没事就来看我,下次你说故事给我听。”

小四在博客里的最后抒情,用得是赵本山嫡传弟子的深情语调“我觉得我这辈子,能见着黄永玉老师一次,真的是我八辈子修来的福气……我是多么幸运啊。回忆起来,面前还是黄永玉老先生那张慈祥地面容,银白的发丝,以及他脸上闪耀着的,人生岁月的光。

郭敬明这样的世界仔,将来当上作协主席我也不奇怪,他该狂的时候狂,该贱的时候贱,该低头的时候就低头,该出手的时候一点也不含糊,眼底千帆过,心中无一物,他只爱自己,只要成功。

想想看,朱元璋能当皇帝,张无忌只配画眉;冯小刚已然是大师,王朔则只能改名王顺义,喝小酒交小女友;那么小四,为什么就不能当主席呢——世界从来不属于天才,只属于人精。 本帖最后由 Sea. 于 2010-7-16 11:00 编辑

 楼主| 发表于 2010-8-2 12:56:19 | 显示全部楼层

[ZT]韩寒vs中国教授

http://club3.kdnet.net/dispbbs.asp?boardid=1&id=3535169

韩寒就是一个符号,一块肥肉。。。

[原创]韩寒vs中国教授

文章提交者:石立刚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一)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张鸣教授说:中国教授总和的影响力还不及韩寒。此论一出,媒体哄动。显然人们从娱乐的角度去理解了,忽略了其中另一方面的含义。其实,如果此说成立,问题就大了。因为中国教授是吃国家奉禄的,由纳税人供养。相反,韩寒自食其力。这不等于说,中国纳税人供养一班废物。
  
  我真希望张鸣在糊说,在哗众取宠。但要命的是,此说并非空穴来风,无中生有;似乎还有沉甸甸的事实依据。笔者是学经济学的,深知中国所谓的经济学大家,很大程度上,徒有虚名。为了证明我们并非扯谈,聊举三例。
  
  例一,张维迎教授身居学界要津,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此君近年惹来的争议最多,妙论也最多。最有名的是关于国企改革的“吐啖论”。他说:通过腐败搞垮公有制严来促进私有化。公有制是一饭碗,需要有人往里吐唾沫;有人吐唾沫后,其他人认为这碗饭不能吃,就走开了,这饭碗就属于吐唾沫的人私有了。此论甚妙,简直欠缺三岁儿童的认知力,荒唐致极。因为如果你弄脏那位儿童的巧克力,他(她)会愤怒,会骂人。而成人对于你这样吐唾沫,往往会挺而走险。
  
  近期张维迎教授在《南方周末》发表一篇论述政治改革的文章,立论基础是效率。本来竞争的效率是西方经济学的灵魂,是有生命力的。问题是,它们有其生长的土壤和领域。众所周知,西方政治学和政治制度的基石是天赋人权,本质是公平正义。即在西方社会中效率的精灵仅仅生长于经济领域,不能越界乱跑。而中国儒家的政治思想更注重公平正义,认为施政的目标是:“修己,以安百姓。”即百姓安居乐业。可见张文这样立论违反常识。
  
  例二,程恩富教授是世界政治经济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可见是精英中的精英。他所提出的“新经济人假设”很有名,曾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上。但很不幸,我们能证明此假设违反常识。详细的论述,请见笔者的《“新经济人假设”违反常识:和程恩富教授商榷》。教授违反常识,算天下奇闻。
  
  例三,赵晓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博士,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博士后,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博导;被认为是中国大陆最活跃的,最有影响力的新生代经济学家的代表人物。本来凭这些经历和背景,是非凡夫俗子能望其背项的。但我读过他的书《超越增长》,感觉并非如此。单读《序言》中如下的一段话,就使人失望。
  赵晓写道:“中国真正的增长在刚刚过去的二十年,中国人成功地创造了世界未曾有过的增长记录,被称为中国经济增长奇迹。我很高兴这样的奇迹的出现,我相信它是结合了制度创新,技术进步等概念的内生的真正奇迹。”
  
  从专业的角度看,这段话有两个致命伤。其一,众所周知,人类经济发展的奇迹是美国人创造的,况且也曾出现过日本经济奇迹和亚洲四小尨经济奇迹。其二,经济增长是果,制度创新、技术进步是因;在逻辑上并非并列关系。
  
  更要命的是,这段话犯了低级错误。其一,“中国的真正增长”指称不明。其二,“被称为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主语是“中国人”,语法不通。
  
  而序言是作者精心打造的,不会出现无心之失。可见赵晓思维不严密,学问有速成之嫌。此辈不犯常识性错误已是万幸,还奢谈什么创新创造。
  (二)
  
  本来韩寒和中国教授风牛马不相及。韩寒是作家,是赛车手。这和教授是不同职业。妙就妙在,由于影响力,使本来不相关的实体发生关联。
  
  何谓影响力?影响力有丰富的蕴含。既有名的成份,又有虚拟的或实在的权的成份。其背后包含着巨大的利益和能呼风唤雨的权势。总之,影响力是权力的外化形式,是一种隐权力。
  
  目前我国的主流意识崇尚权力、金钱、肉欲。从而使影响力更有张力。所以教授追求影响力,韩寒也追求影响力。
  
  一个正常的社会,人生价值是多元的,即名、利、权各成体系。这样就能避免社会成员人生追求的一致性,避免了独木桥的挤拥。即政治家有政治家的人生价值,教授有教授的人生价值,各行各业的成员都有独自的人生价值。那么这个社会是动态有序的,即一种长治久安的社会结构。
  
  然而,目前中国是一个官本位的级层社会,名和利归统于权力之上。社会成员的人生价值由权力系统赋值,离开权力系统的认可,社会成员的人生价值也失去了意义。因此,社会成员中有选择能力的都拥挤在追求权力的独木桥上,激化了社会矛盾和权力博弈。
发表于 2010-8-12 19:24:50 | 显示全部楼层
···只對{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有感覺。。
发表于 2010-8-13 21: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韩寒会火充分说明的如今青少年整体阅读素质太差~~~~~~
发表于 2010-10-4 16:41: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界不只属于人精,也属于天才。
因为这两类人所认为的“世界”不一定相同。

而横亘在“天才”与“人精”之间的大多数,客观来说是平凡的,极端地看,是“尴尬”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世界”不属于的只是这平凡的大多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新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BBMBBS

GMT+8, 2025-1-28 10:00 , Processed in 0.046977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2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