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M 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新会员
搜索
查看: 1936|回复: 14

[欧美] 全球50位最佳着装男士的衣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14 22:48: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GQ》一年一度的最佳着装男士榜单又出炉了。它历来就是一份主观任性、鱼龙混杂的争议性榜单。作为《GQ》杂志的特约编辑和该榜单的评委之一(其他评委还包括超模Naomi Campbell、设计师GiorgioArmani、歌手Mark Ronson),我的心目中自有几个不可动摇的人选。比如今年首次入选就名列第三位的影星Daniel Day-Lewis,现年50岁的他酷得毫不费力,任何一个聪明又爱打扮的男人都会希望像他一样。至少我是这么觉得。



NO.3 Daniel Day-Lewis
Day-Lewis长相英俊、极富才华,他穿牛仔衬衫和机车皮夹克就已十分好看,只有在上台领奖的时候他才会穿西服。
 楼主| 发表于 2010-2-14 22:48:50 | 显示全部楼层


NO.7Jude Low
排名第七的影星Jude Low依然是那个衣着入时的公子哥。
 楼主| 发表于 2010-2-14 22:49:35 | 显示全部楼层


NO.16 Jarvis Cocker
排名16位的歌星Jarvis Cocker虽然好久没出新专辑了,但他的复古书呆子造型自成一格,让我很有去慈善商店和跳蚤市场淘旧衣的冲动。
不过,作为一个多年前也曾入选该50强榜单的男人,我也难免怀恨在心,总要挑出几个入围者来吹毛求疵一番。
当《GQ》主编Dylan Jones告诉我,哈里王子、查尔斯王子、菲利浦王子、迈克尔王子都榜上有名时,我觉得后面三位还勉强够格,但是哈里王子凭什么排到12位实在是匪夷所思。
 楼主| 发表于 2010-2-14 22:50:49 | 显示全部楼层


NO.12 Prince Harry
没错,每个男人穿制服都好看,尤其哈里王子在阿富汗打仗时穿的沙漠野战服。可是众所周知,他在日常生活中的衣着品位并不怎样。去郊游时他老是穿得像高中毕业还没去大学报到的学生:橄榄球衫、磨旧的棒球帽、劣质牛仔裤、彩线编织的“友谊手环”。我对排在15位的F1赛车手刘易斯-汉密尔顿也存有异议,他的魅力仅限于赛场上—也就是防火蒙面帽兜和赛车头盔。莫非他的入选理由是红白相间色非常难穿这个点?
 楼主| 发表于 2010-2-14 22:5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娘娘腔喜剧演员David Walliams
另外,娘娘腔喜剧演员David Walliams竟然也能入选一份男性杂志的榜单?他谈论时尚的样子就像是一个在布林顿十字路吃午餐的女人。况且,他也算不上时髦,他常挂在嘴边的无非是自己有两套,而不是一套正式礼服。
 楼主| 发表于 2010-2-14 22:51:33 | 显示全部楼层


NO.1得主是007的饰演者Daniel Craig,他的西装造型与日常装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我对影星Daniel Craig问鼎榜首也不以为然。他的007形象的确风流倜傥,然而我始终认为休闲装束是考量一个男人是否会穿衣的重要标准。多年前,我在Twickenham停车场看见过他,当时还没有成为银幕007的他身穿一件连帽雪衣。
 楼主| 发表于 2010-2-14 22:52:28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一批类似“会走路的西装”,以排名NO.12的滚石乐队鼓手Charlie Watts为代表
今年有不少摇滚乐手榜上有名。滚石乐队的鼓手Charlie Watts排在第21位,在我眼中,他不过是一套会走路的西装。事实上,这50位最佳着装男士中有好几个西装派或是守旧派,比如英国保守党领袖David Cameron、Soho房产大亨Nick Jones、BBC的新闻主播Jeremy Paxman(自从他公然向玛莎百货老板Suart Rose抱怨该店出售的内裤质量欠佳之后,似乎就摇身变为一位时尚英雄了)。
这是一群平均年龄在37岁、衣着保守的成熟男士,他们受到《GQ》的垂青,可以被认为是当前经济不景气的一种征兆。在经济繁荣时期,男人不会为自己的衣橱费什么心思—想想那些踌满志的银行家的星期五休闲装,以及那些穿斜纹棉布裤和T恤的网络界精英吧。可一旦时局不振,男人就会郑重其事地把衬衫扣到顶,套上细条纹西服。
 楼主| 发表于 2010-2-14 22:5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排名No.9的探险家David de Rothschild
还有一群漂亮男人则从不必为如何穿着时髦而操心,自有大品牌为他们打点造型,定期送上一批新款时装配饰。排名前20位的最佳着装男士中至少有四位是这样的幸运儿:排名第5的影星Jude Low(Dunhill)、排名第6的球星Beckham(Armani)、排名第9的探险家David de Rothschild(万国表),以及排名第18位的影星Sam Riley(Burberry)。
影星Clive Owen今年排在第13位,比去年下滑了10位。他告诉我说,还没有成名的时候他就经常逛Armani,甘愿用所有的钱来买一件Armani的新西服。“讽刺的是,现在我赚的钱足够多了,却不再需要花这笔置装费,因为他们会主动把衣服送上门来。”最佳着装男士们往往不需要花钱买衣服。
比起被高级品牌包装出来的时髦男士,我还是更喜欢那些特立独行分子,他们不受品牌赞助商的恩惠和摆布。
 楼主| 发表于 2010-2-14 22:53:45 | 显示全部楼层


Noel Fielding
去年的独立派代表人物是影星Russell Brand,他留一头后脑勺鸡冠式的长发,穿黑色细管裤。今年则由搞笑系列剧《神奇动物管理员》的主演Noel Fielding接替,他的日常造型一点也不比剧中平庸,总是描着黑眼线、爱用羽毛围住脖子。今年他排在第二位。
最令人跌破眼镜的入围者是身高仅五英尺的老牌喜剧演员Ronnie Corbett。谁都不会忘记他以前常穿土里土气的几何图案羊毛衫。但是你不得不说,现在他的穿着无论从风格还是裁剪上来看都完美无缺——可爱的定制西服、手工皮鞋,连领结和绸帕都展现出华丽的品味。不过老实说,对于一个身高五英尺的男人来说,除非去买Boden童装,否则也只有去伦敦萨维尔街定制西服了吧。
发表于 2010-2-17 03:0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好像只能看到ls的9位哈哈
发表于 2010-2-21 09:30:03 | 显示全部楼层
Daniel Craig旁边的女人,长胡子了?
发表于 2010-2-21 10: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穿衣服真的是个大问题!我就不知道怎么弄。
发表于 2010-2-21 20:35: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家汉密尔顿也入选了?
为啥要质疑。。。
平时生活中本来穿得也很帅

为嘛要质疑
发表于 2010-2-21 20:5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ill 于 2010-2-14 22:51 发表
多年前,我在Twickenham停车场看见过他,当时还没有成为银幕007的他身穿一件连帽雪衣 ...

呵呵,转贴也要注意修改人称
发表于 2010-2-27 11:2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ill 于 2010-2-14 22:48 发表
《GQ》一年一度的最佳着装男士榜单又出炉了。它历来就是一份主观任性、鱼龙混杂的争议性榜单。作为《GQ》杂志的特约编辑和该榜单的评委之一(其他评委还包括超模Naomi Campbell、设计师GiorgioArmani、歌手Mark R ...


他是我一度滴心水,和阿佳妮的合影——曾经深爱过。



转一个豆瓣上的东西。
http://www.douban.com/review/1375707/

有感于丹尼尔·戴-刘易斯的获奖感言

转自http://blog.163.com/jessica_2046 ... 247320081268562500/
  
  
   08年2月24日 丹尼尔·戴-刘易斯凭影片《血色黑金》获得最佳男主角奖。在获奖感言中说道:
  
   “我真的希望我的儿子和我的合伙人狄龙-弗里塞尔(Dillon Freasier)此时与我在一起,
  
   有这么多人要感谢,其中有坐在台下的普莱恩维(Plainview)太太,
  
   还有乐观开朗,思想开明而且美丽动人的丽贝卡-米勒(Rebecca Miller)。”
  
  
  
  接着他妻子丽贝卡-米勒晃动着晚装上那两个鲜红的蝴蝶结就出现在屏幕上,看着他们如此恩爱,
  
  我却偏偏想起了另外一个人——伊莎贝拉·阿佳妮。
  
  
  
  Daniel Day-Lewis & Rebecca Miller& Isabelle Adjani
  
  我把青春给了我自己,却把自己给了你!
  
  
  丹尼尔·戴-刘易斯是英国人 , 伊莎贝拉·阿佳妮是法国人 , 瑞贝卡·米勒是美国人。<转摘>王方
  
  丹尼尔·戴-刘易斯跟伊莎贝拉·阿佳妮热恋数年,正当人人都艳羡这对金童玉女,正当伊莎贝拉·阿佳妮怀上了丹尼尔的孩子,满心都是幸福难耐的感觉时,丹尼尔·戴-刘易斯离开了她,去了美国。在美国,他特地去找了自己崇拜已久的作家阿瑟·米勒(Arthur Miller),同时,他碰巧在阿瑟·米勒的家里见到了自己将来的妻子,阿瑟·米勒的女儿瑞贝卡·米勒。这段故事有点像当代世界的政治格局,一个英国人抛下了沾亲带故的法国人,远赴大洋对岸,去跟一个美国人联姻。
  
  
  
  丹尼尔·戴-刘易斯和伊莎贝拉·阿佳妮都是演技超乎常理的演员;而瑞贝卡·米勒,在她嫁给丹尼尔·戴-刘易斯之前,她是著名的阿瑟·米勒的女儿,之后,她除了是著名的阿瑟·米勒的女儿,又成了著名的丹尼尔·戴-刘易斯的妻子。但这个晚熟的女子,一直到为丹尼尔生下第一个孩子后,才渐渐变成美国独立电影界的一个新人。
  
  
  
  两个戏痴:演戏演掉了大半生
  
  丹尼尔·戴-刘易斯1957年生于英国伦敦,父亲赛瑟尔·戴-刘易斯(Cecil day-lewis)是英国桂冠诗人。外祖父迈克尔·贝肯爵士(Sir Michael Bacon)是英国电影业的泰斗。丹尼尔因为一半爱尔兰血统、一半犹太血统,从小在学校受到排挤,同学们都不找他玩、也不喜欢跟他做朋友,这让他不得不将所有的热情都积存于心、只等某日找到正确的喷发口,而且这些外表孤独、内心激越的早期经验,也帮助他在日后的演戏时能够自如地进出各类角色,将自己认同为要扮演的“那个人”。当然,从另一面来说,丹尼尔的性格中从此具有了一定的分裂性。而其实,每个好演员的性格都或多或少具备分裂特征。
  
  
  
  另一个分裂性格不比丹尼尔差的,就是法国女演员伊莎贝拉·阿佳妮。对于这两个男女演员中的最优秀者,下面这个主要作品年表可以说明,表演已是他们确信自己存在的依据和逃离现实生活的一个有效方法:
  
  
  
  从这个比较年表可以看出,1985年当丹尼尔·戴-刘易斯因《我美丽的洗衣店》而刚刚开始起跑时,忧郁、神秘的阿佳妮早已拿到过两次恺撒奖了。虽然阿佳妮只比丹尼尔大两岁,但在演艺功绩上辈分要大得多。
  
  1988年,拍了《罗丹的情人》的阿佳妮喜忧参半。喜的一半是,她获得了第三个恺撒奖,而同时她还是这部《罗丹的情人》的制片。忧的一半是,与相恋多年的布鲁诺·努伊顿(Bruno Nuytten)正式分手。
  
  
  
  布鲁诺·努伊顿(Bruno Nuytten)
  
  这位拍摄过三十多部电影的法国最优秀的摄影师,爱上了他镜头中的那个女人。
  
  1977年“罗丹的情人”中,世人见证了他眼中的阿佳妮,和他一起爱上了这个女人。
  
  
  
  
  努伊顿是《罗丹的情人》的导演,两人早在1976年就合作过影片《巴洛克》(Barocco)。之后两人就一直以伴侣的关系生活在一起。1979年,阿佳妮生下了努伊顿的、也是阿佳妮自己的第一个儿子巴那贝·努伊顿(Barnabé Nuytten)。可遗憾的是,她真的就成了遭到遗弃的卡蜜尔·克劳黛尔,当他们跟孩子共同生活了近十年之后,布鲁诺·努伊顿离开了阿佳妮,他还没做好给阿佳妮一个家庭的准备,虽然43岁的他比阿佳妮要年长十岁。
  寂寥的阿佳妮独自带着孩子,她谢绝了一切片约,痛心地在家里做着一名标准的、负责的、尽心尽力的单身妈妈。而在1989年后半年,尽管她的孩子的父亲走了,另一个更倜傥的人走来了,他就是丹尼尔·戴-刘易斯。这两个早已知道对方、并互相仰慕着演技的人从没想过会第一眼就心生好感。
  
  
  
  
  三人行:受宠爱的和受侮辱的
  
  巴黎·街头咖啡馆·露天座。阿佳妮带着孩子准备离开,弯腰拎起地上的一大堆购物袋。终于确信这肯定就是阿佳妮的丹尼尔起身去打招呼,这种行为对率性的丹尼尔来说习以为常。他想不到银幕上神秘而高贵的阿佳妮在日常中还会一手搂着儿子、一手拎着包袱;相互问好之后,丹尼尔主动接过购物袋,一路替阿佳妮拎回了家。对阿佳妮而言,起初还以为这是一个普通巴黎影迷,可他的笑容和口音让她在一闪神之间意识到,面前的这个人就是银幕上的那个人。他们就像一家三口似的走在回家的路上;这两个比星星还耀眼的明星,开始了比平常人还要平常的恋爱生活。
  接着,神秘的阿佳妮在忍受布鲁诺的无情出走而告别影坛一年之后,继续失踪。因为她除了仍要陪伴儿子外,还要奋力享受跟丹尼尔一起的美丽人生,与此同时,丹尼尔·戴-刘易斯也暂停了一切片约,专心地呆在巴黎,开心地度过每一天。那几年,他们仿佛在预支生命似的,彻底放下了各自奔腾直上的演员事业,只为了在一起的时间可以更好些、更长些。阿佳妮拒绝了来自美国的两部大片《本能》(Basic Instinct)和《不道德的交易》(The Proposal)的邀请,而那两部影片的女主角都分别因此而变得大红大紫,一个是莎朗·斯通(Sharon Stone),另一个是戴米·摩尔(Demi Moore)。就算这样,阿佳妮从不认为有什么可惜。
  
  
  
  1992年,丹尼尔·戴-刘易斯首先开拔,去美国拍了《最后的莫西干人》;1993年又应斯科西斯之邀,主演了《纯真年代》。岂料入戏太深的丹尼尔与女演员薇诺娜·瑞德(Winona Ryder)擦出强烈的男女火花;绯闻传到了法国,伤心伤神的阿佳妮便也决定复出了。复出后演的第二部电影《玛戈王后》就让她再度名声大噪,并第四次获得恺撒奖。而身在美国的丹尼尔热情过后,又回到了有气质的阿佳妮所在的有气质的法国。
  然而,随着1995年的来临,他们先前预支的生命似乎到了期限了。首先,阿佳妮又怀孕了,已经40岁的她明显渴望着一种安定的家庭生活,但是“只要她想成家,男友一定会逃走”,这几乎已成了一种诅咒。
  
  
  
  是的,丹尼尔·戴-刘易斯逃去了美国,去见了他一直崇拜的作家阿瑟·米勒。那是1995年的一天。瑞贝卡在父亲的书房里第一次见到丹尼尔·戴-刘易斯。那时父亲和他正在商讨剧本《激情年代》。陷在剧情中的丹尼尔用其著名的忧郁却明亮的眼神望了一眼瑞贝卡,他看到的是一个作家王国里的公主——清丽而100%脱俗;瑞贝卡看到的是一个带着某种光环的男人——这种光芒有点像自己父亲身上发出的那种,但更年轻、更有力。他们互相闪烁其词地看了几眼,却奠定了终身。此后,丹尼尔便没有离开过阿瑟·米勒的四周,并很快在1996年做了他的女婿。很多人都说这桩婚姻纯粹是出于丹尼尔对阿瑟·米勒的崇拜,但实际情况是,自小受着名人父亲及其名人朋友呵护的、未受世俗污染的瑞贝卡,像一朵开在理想国的莲花一样,令有着贵族血统的丹尼尔有了梦寐难求的心情。
  
  
  
  
  为了追回那个一闪即逝的身影,伊莎贝拉·阿佳妮接受了好莱坞的邀约,跟莎朗·斯通一起主演了《魔鬼双姝》。虽然票房尚可,但为了找回爱人而去美国的她,真的失望了。这种失望简直到了嫌恶美国女人的程度,第一个令她嫌恶的美国女人是霸道的莎朗·斯通;第二个更让她揪心的就是抢走了她的丹尼尔的美国女人瑞贝卡·米勒。
  她独自回到法国,独自生下了跟丹尼尔的孩子加布里埃尔-卡纳。于是,1995年黯然地过去了。
  
  
  
  
  为了养育第二个孩子,阿佳妮又像上回被布鲁诺抛弃之后那样,谢绝了所有片约,在家里陪伴着加布里埃尔-卡纳的长大,从喝奶一直到学走路,从吮着大拇指发呆一直到背着书包上学。2002年,阿佳妮才复出,主演了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悔过的女人》。
  
  
  后来,她有过一个与其订婚的男友、电子音乐大师人让-米歇尔·雅尔(Jean-Michel Jarre),他曾为《九周半》(Nine 1/2 Weeks)和《野东西》(Something Wild)等谱过曲。两人的关系从2002年维持到2004年结束,结束的原因仍是阿佳妮被花心的男友背叛。人美命苦的阿佳妮清醒地摸熟了自己的感情线后,她带着两个孩子离开了到处都是伤感记忆的巴黎,把家安到了清新的瑞士。年届五十的阿佳妮,选择了最后的神秘,她不要别人知道自己的真实样子,她要活在虚的银幕上。
  
  而丹尼尔跟瑞贝卡成婚后,两人共同失踪了五年。这五年,他们去了意大利,跟佛罗伦萨的一名技艺高超的皮鞋匠学手艺,并自己在那里开了一家鞋铺。这是一种说法。另一种说法是,他们去了意大利,身心疲惫的丹尼尔在那里休养生息,让自己不再受到各种病痛的困扰。这期间,瑞贝卡在1998年4月生下了他们的第一个儿子罗南·卡尔,她还在怀孕时写下了小说《个人速度》(Personal Velocity: Three Portraits),主题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速度,你的生命或许会突然加速,也可能会嘎然而止。
  
  
  
  
  2002年,丹尼尔受到马丁·斯克西斯的游说,回到美国参演了《纽约黑帮》。因为他是丹尼尔·戴-刘易斯,因为这是他蛰伏五年后的第一部电影,《纽约黑帮》让人向往的程度远远超过了斯科西斯的预想。丹尼尔又拿出了一惯的敬业作风,悉心研究纽约的十九世纪历史,为了拒绝一件不符合当时纺织技术的保暖外套,他宁愿穿着那件我们在后来电影里看得到的褴褛衣衫,虽然一切都完美如当初的十九世纪了,但他却受寒得了重感冒,被迫服用了大量抗生素才痊愈。
  
  2002年5月,他们的第二个儿子恺谢尔·布雷克·戴-刘易斯降生。
  2002年,瑞贝卡·米勒把自己的小说《个人速度》改编成电影,并自己首次当了电影导演,这对一个从前只演过一些次要角色的演员来说,难度太大了。但瑞贝卡不仅仅是一个小演员,她还带着阿瑟·米勒的血统,所以可以用那样的格式写出《个人速度》。
  
  
  
  并且她的母亲是奥地利一名极其著名的摄影师,也是第一个获得奥地利政府摄影奖的女性。母亲的敬业被很多人称道:她在要生瑞贝卡·米勒的一个小时前,还在纽约布鲁克林的海军码头的一家吊车上拍照。也就是说,母系的遗传让瑞贝卡在视觉表现力和顽强精神上仍有骄人的一面。她自己早在耶鲁大学念书时,就热衷于绘画和雕塑,作品还在纽约各家艺术馆开过展览。因此,这个40岁才真正开始自己的电影事业的瑞贝卡,没有辜负自己之前近二十年的艺术储备、对自己才能的怀疑、焦虑于事业和前程的未卜、对女性与世界的再三思考、家庭熏陶及各种名堂的得与失,《个人速度》一举夺得2002年美国圣丹斯电影节(Sundance)的评委会大奖。从瑞贝卡领奖时的表情可以看出,她得到的宠爱太多了,因为她看起来是那么幸福无边。
  
  
  
  孩子们在飞速长大,而他们的妈妈成长的速度更快。2004年,瑞贝卡的一本涂鸦画笔记体书籍《什么样的女人》正式出版,该书曾因太女权主义、对性的问题过于直接而受到出版商的拒绝,但现在一切都已不是问题了。就像瑞贝卡自己说的那样:“其实,有一段时间我总感到压抑、失望和焦虑,因为老觉得自己怎么依然一事无成。不过,当我心里总在闪烁着一些灵感,当我慢慢把它们聚集起来的时候,我终于体验到了丰收的感觉。”这就是瑞贝卡·米勒,一个美丽、受过良好教育、家庭生活充实的女人,仍然对自己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她本可以什么都不做的,但她却做了,还做得很好。
  
  
  
  而2005年,丹尼尔·戴-刘易斯同妻子瑞贝卡·米勒合作,主演瑞贝卡执导的电影《玫瑰与蛇》,故事讲的是一个父亲跟她的16岁的女儿在孤岛上的一段生活。种种迹象表明,丽贝卡&#8226;米勒的艺术才华获得人们久违了的首肯。 本帖最后由 Sea. 于 2010-2-27 11:27 编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新会员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新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BBMBBS

GMT+8, 2024-12-22 19:26 , Processed in 0.039890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2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