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咳!死前把这坨发上来,不然又既没时间又没心情了> <
最先爱上“Elliott” 这个名字是因了那个写下《荒原》的英国诗人,于是大三之后竟然有些盲目的觉得“艾略特”这个名字大抵总是和诗性有关的【请容许我默默感谢一下我的 English Literature Lecturer,虽然我给您起外号叫“Monster Grendel”(典出公元8世纪的盎格鲁撒克逊史诗《Beowulf》,猜对了,就是那部XX大片的名字)】。
Roman Candle:
不太理解为什么有很多人喜欢把Elliott Smith与Nick Drake相提并论——民谣,长发,自闭,自杀,死在华年,梵高式的一生,等等么?个人来讲,我并不觉得二者的风格有众人评论中那般相似。我以为关于Elliott,非常吸引人的是他粗狂外表下出乎意料的近乎瘦弱的声线——那种喃喃自语般的沙哑与敏感,如同漂浮在透进暗室的光柱里的灰尘颗粒一般,极具诗感。
Elliott是个矛盾的过往,他的音乐比Rock更自恋。在他的作品里几乎找不到歇斯底里,尽管他骨子里是个歇斯底里的家伙——他吸毒,他嗜酒,他在杀死自己之前大声尖叫。他的好友Wayne Coyne曾说:“He is a guy who had lost control of himself. He was needy, he was grumpy, he was everything you wouldn't want in a person”。他似乎更喜欢把一切压进内心深处,等着它们混合、沉淀、发酵,再用诗一般的体式将它们从灵魂深处呕血一样离析出来——偏执的acoustic guitar,略带恬淡清冷的钢琴,偶尔那种介于男人与孩子之间的戏谑感,以及音乐本体中最经常呈现出来的那种粗糙的Lo-Fi感,——他的自省,他的感性,他的沉思,他的追逐,他的反抗,他的逃避。
Elliott Smith,原名Steven Paul Smith,1969年出生于美国中部的Nebraska州最大的城市Omaha。
1岁以后到14岁之前Elliott一直生活在继父Charlie暴戾的阴影下。痛苦的童年在后来其很多作品里均有所体现,如“Some Song”中的那段歌词:“Charlie beat you up week after week, and when you grow up you're going to be freak”,Charlie这个名字也多次出现在后来的诸如“Flowers for Charlie”,“No Confidence Man”等作品中。
9岁时Elliott开始学习钢琴。10岁开始玩acoustic guitar,并在同年以惊人的天赋创作了一首名为“Fantasy”的曲子,该曲为Elliott在当年的“Arts Festival”international exhibition上赢得大奖。
14岁时Elliott搬到生父身边,不久开始尝试毒品与酒精。高中毕业前他一直在“Stranger than Fiction”乐队演奏黑管,并且以“全美优秀学生(National Merit Scholar)”的华丽title高中毕业【我的神,在经历父母离异、家庭暴力、毒品和酒精之后!】。此后他将自己的名字改为“Elliott”。
关于改名的动机,很遗憾我没能找到自己认为合理的深层原因,只找到如下一些文字“……he decided to change his name to Elliott ……because he thought the name Steven sounded 'too jockish' ”。有些人认为这可能源于他住过的波特兰有一条名叫“Elliott Avenue”的街道,还有些人认为“Elliott”这个名字可能包含自视甚高的含义……众说纷纭,不谈也罢。
1991年Elliott 从麻省Hampshire College毕业——哲学与政治学(另说是哲学与法学)学士学位。Anyway哲学绝对是对他影响极深的,他的第三张个人专辑《Either/Or》的名字便以丹麦哲学家——存在主义哲学之父Søren Kierkegaard(齐克果)的同名著作命名,而他的案头读物则是法国哲学家Michel Foucault(福柯)的《临床医学的诞生》。大学毕业之后Elliott便靠不停地更换居住城市来放逐自己的痛苦,阿姆赫斯特、布鲁克林、洛杉矶……,希望和失望之间,在城市一张张陌生的面孔中,到处都是他漂泊与行走的痕迹。关于漂泊,2000年Elliott 在《滚石》的一篇采访中说:“我喜欢四处迁移。因为,你只能活一次”。那时,和所有尚未成名的乐手一样,大学毕业后的Elliott做过各种各样其他的工作来糊口──酒吧歌手,busboy,糕点师,园艺工,甚至掘墓人。
1992年他和先后遇到的朋友Neil Gust(大学同学)等人组建乐队“Heatmiser”,1993年发行专辑《Dead Air》,1994年发行《Cop and Speeder》及《the Yellow No. 5 EP》(Frontier Records™),之后签约Virgin Records™ 并在1996年发行了以乐队乐队形式存在的最后一张唱片“Mic City Sons”。但是“Heatmiser”合作不很成功并最终于1996年宣告解散。解散之后乐队的成员后来都小有名气:Neil Gust另组了乐队“No.2”,Tony Lash成为唱片监制,而Sam Coomes则跟前妻组成了乐队Quasi。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新会员
×
|